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自发性气胸经手术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整合性分析2011年6月~2012年12月我院共收治88例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所有患者随机划分为应用腋下小切口术实施治疗的观察组和应用常规开胸手术实施治疗的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带管时间、杜冷丁用量、术中出血量和引流量。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本组患者均没有产生并发症。结论:自发性气胸应用腋下小切口术实施治疗,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疗效,进一步提高了疾病的痊愈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自发性气胸临床治疗小切口手术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2-0112-02
现阶段,20%的自发性气胸患者需要采取手术治疗措施,这样才能够得到完全治愈。本文选择2011年6月~2012年12月在我院应用腋下小切口手术实施治疗的48例自发性气胸患者,所有患者均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整合性分析2011年6月~2012年12月我院共收治88例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在手术实施前均通过胸片和胸部CT检查得以确诊,其中男58例,女30例,年龄为18~70岁,平均年龄为(44.6±4.7)岁;30例为首次发生气胸者,60例患者为单侧,28例患者为双侧;67例患者为上肺,21例患者为下肺;50例患者出现反复发作情况;60例患者为慢阻肺,31例患者为支气管哮喘和慢性支气管炎,16例患者为冠心病,14例患者为陈旧性肺结核,11例患者合并高血压,5例患者合并脑梗死。将所有患者随机划分为48例观察组和40例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应用腋下小切口术实施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开胸手术实施治疗。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身高、实际病程、致病原因、合并症状、发作次数等临床资料的比较,存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具可比性。
1.2治疗方法。48例观察组患者应用腋下小切口术实施治疗,首先运用双腔气管做插管,待静脉复合后实施全身麻醉,体位可采取侧卧位,患者上肢稍微抬高,其前臂做水平固定。切口从机体腋前线的第3肋间一直到液后线的第8肋间,实际长度约为7cm左右,由第4肋间逐步进胸,最远端至胸大肌后缘,最近端至背阔肌前缘,待皮肤皮下完全被切开后,在肋骨未切断的情况下采用渐进方式把胸腔慢慢牵开,利用小型开胸器把肋骨撑开,防止肋骨被撑断。进胸后要依照次序展开探查工作,粘连处应立即分离,利用卵圆钳实施探查可见肺大疤,一经发现立即对肺大疤进行结扎与缝扎,接着采用钳夹把较宽的团簇状基底完全切除干净,最后以交叉缛形式逐步缝合基底部。肺大疤切除后要及时送检,全面检查发现没有漏气和出血情况后,使用干纱布对脏壁层的胸膜进行适当磨擦,将含量为50%的200ml葡萄糖注射液加入其中,平均分布在肺表面,顺利实施胸膜固定术后,做逐层关胸工作,采用吸收线对皮肤进行皮内缝合术,有利于美观度的增加。
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胸手术实施治疗,首先运用单腔气管进行插管,待静脉复合后实施全身麻醉,体位可采取侧卧位,患者上肢稍微抬高,其前臂做水平固定。在肩胛下方穿过后做一道15cm~25cm长度的弧形切口,然后利用电刀对前锯肌和背阔肌进行逐步分离,直至到达肋间肌,最后采用开胸器通过第4肋间或是第5肋间做肋骨撑开后进胸。余下操作步骤与观察组相同。
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杜冷丁用量、待管时间和引流量,同时跟踪随访本组患者4个月~1年。
1.3统计学方法。本组患者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两组患者之间的比较,当P<0.05时,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经手术治疗后均未产生并发症,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如表1所示。
3讨论
自发性气胸在临床上属于一种极为常见的多发性肺部疾病,大多数均是肺气肿患者、肺结核患者以及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其主要临床表现包括紫绀、突发性胸痛、呼吸困难和胸闷等。应用小切口手术对自发性气胸实施治疗,具有创伤少、伤口小、疼痛轻、愈合迅速等优点,且切口非常隐蔽,没有明显的瘢痕,符合皮肤美观度的要求[2]。小切口手术实施过程中,较少会切断机体的呼吸肌,同时也不会把肋骨切断,所以十分便于手术完成后的咳嗽排痰,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产生率[3]。除此之外,小切口手术所需的费用明显低于开胸手术和胸腔镜手术,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综上所述,自发性气胸应用腋下小切口手术实施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这对于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治疗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参考文献
[1]胡菁,谢艳丽.中心静脉置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观察[J].航空航天医药,2010,21(10):1837-1838
[2]王庆华,王静.氟雷尿管做引流管治疗老年人自发性气胸患者20例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0,8(15):64-65
[3]文秀保.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自发性气胸40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01):49-50
关键词:自发性气胸临床治疗小切口手术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2-0112-02
现阶段,20%的自发性气胸患者需要采取手术治疗措施,这样才能够得到完全治愈。本文选择2011年6月~2012年12月在我院应用腋下小切口手术实施治疗的48例自发性气胸患者,所有患者均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整合性分析2011年6月~2012年12月我院共收治88例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在手术实施前均通过胸片和胸部CT检查得以确诊,其中男58例,女30例,年龄为18~70岁,平均年龄为(44.6±4.7)岁;30例为首次发生气胸者,60例患者为单侧,28例患者为双侧;67例患者为上肺,21例患者为下肺;50例患者出现反复发作情况;60例患者为慢阻肺,31例患者为支气管哮喘和慢性支气管炎,16例患者为冠心病,14例患者为陈旧性肺结核,11例患者合并高血压,5例患者合并脑梗死。将所有患者随机划分为48例观察组和40例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应用腋下小切口术实施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开胸手术实施治疗。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身高、实际病程、致病原因、合并症状、发作次数等临床资料的比较,存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具可比性。
1.2治疗方法。48例观察组患者应用腋下小切口术实施治疗,首先运用双腔气管做插管,待静脉复合后实施全身麻醉,体位可采取侧卧位,患者上肢稍微抬高,其前臂做水平固定。切口从机体腋前线的第3肋间一直到液后线的第8肋间,实际长度约为7cm左右,由第4肋间逐步进胸,最远端至胸大肌后缘,最近端至背阔肌前缘,待皮肤皮下完全被切开后,在肋骨未切断的情况下采用渐进方式把胸腔慢慢牵开,利用小型开胸器把肋骨撑开,防止肋骨被撑断。进胸后要依照次序展开探查工作,粘连处应立即分离,利用卵圆钳实施探查可见肺大疤,一经发现立即对肺大疤进行结扎与缝扎,接着采用钳夹把较宽的团簇状基底完全切除干净,最后以交叉缛形式逐步缝合基底部。肺大疤切除后要及时送检,全面检查发现没有漏气和出血情况后,使用干纱布对脏壁层的胸膜进行适当磨擦,将含量为50%的200ml葡萄糖注射液加入其中,平均分布在肺表面,顺利实施胸膜固定术后,做逐层关胸工作,采用吸收线对皮肤进行皮内缝合术,有利于美观度的增加。
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胸手术实施治疗,首先运用单腔气管进行插管,待静脉复合后实施全身麻醉,体位可采取侧卧位,患者上肢稍微抬高,其前臂做水平固定。在肩胛下方穿过后做一道15cm~25cm长度的弧形切口,然后利用电刀对前锯肌和背阔肌进行逐步分离,直至到达肋间肌,最后采用开胸器通过第4肋间或是第5肋间做肋骨撑开后进胸。余下操作步骤与观察组相同。
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杜冷丁用量、待管时间和引流量,同时跟踪随访本组患者4个月~1年。
1.3统计学方法。本组患者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两组患者之间的比较,当P<0.05时,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经手术治疗后均未产生并发症,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如表1所示。
3讨论
自发性气胸在临床上属于一种极为常见的多发性肺部疾病,大多数均是肺气肿患者、肺结核患者以及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其主要临床表现包括紫绀、突发性胸痛、呼吸困难和胸闷等。应用小切口手术对自发性气胸实施治疗,具有创伤少、伤口小、疼痛轻、愈合迅速等优点,且切口非常隐蔽,没有明显的瘢痕,符合皮肤美观度的要求[2]。小切口手术实施过程中,较少会切断机体的呼吸肌,同时也不会把肋骨切断,所以十分便于手术完成后的咳嗽排痰,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产生率[3]。除此之外,小切口手术所需的费用明显低于开胸手术和胸腔镜手术,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综上所述,自发性气胸应用腋下小切口手术实施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这对于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治疗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参考文献
[1]胡菁,谢艳丽.中心静脉置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观察[J].航空航天医药,2010,21(10):1837-1838
[2]王庆华,王静.氟雷尿管做引流管治疗老年人自发性气胸患者20例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0,8(15):64-65
[3]文秀保.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自发性气胸40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01):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