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折扇的优劣俗雅,在于扇骨和扇面两个方面。例如扇骨是什么材质,有什么刻工或特殊的工艺,是否舒展如意等;扇面的纸料是否上佳,有什么特殊之处,例如明代盛行金面,清代崇尚素色和夹纱的扇面。折扇平时是折叠起来的,一般人看扇子肯定先看扇骨,扇骨的优劣是第一印象。任何一柄上佳的扇子,扇骨占了很大的分量。据一些文物行的老人们回忆,一些有身份的人,一扇在手,出怀入袖是身份的“道具”,而且这些人落座之后,常常要互相交换折扇欣赏品评。倘若扇骨出奇、扇面出自名人之手,便会得到恭维称道。所以,那时的一些文人墨客乃至官宦绝不敢轻易使用劣扇,免得被人瞧不起。那时有专门的扇庄,经营各种扇子,并有多种的服务。
正因为扇骨是折扇的一个门面,是首先受到人们玩赏品评的对象,所以,扇骨的制作从明代就已经与时俱进逐步提高。从材质上来说,肯定是竹木为多,随着人们欣赏品味的提高,只竹木肯定是满足不了的,于是一些高级稀有的材料加入进扇骨的行列。
其实在折扇未出现之前,团扇、麈尾扇的扇柄装饰已开始有了豪华型。如麈尾扇一般是竹木柄,这种材料俯拾即是。但发展到后来,那些王公贵族使用的扇子,其扇柄五花八门,像玉柄、犀角柄、玳瑁柄、鎏金柄等,这样的扇柄所使用的材质右以说已登峰造极了。然而,明清以降的折扇扇骨的豪华高雅不仅可与之并驾齐驱,甚至在工艺制作方面已大大超过以往。
折扇扇骨用竹可以说包容了天下所有竹子的品种,竹子几乎成为扇骨的一统天下。什么佛肚竹、湘妃竹、凤眼竹、梅箓竹、棕竹等,都是扇骨的上等材料,可以这样说,在扇骨的大千世界中,包容了天下竹子品类的绝大部分。在木质上,最初使用松木、桧木,到后来,紫檀、檀香、红木、乌木、黄杨、楠木、鸡翅木,任何上好的木料都被用在扇骨上。此外像稀有的象牙、兽骨、牛角、玳瑁、贝玉、金银铜也都用在了扇骨上。使得这个长不盈尺、宽不及寸的扇骨,呈现出让人眼花缭乱的艺术色彩,以独特的魅力成为收藏家的一个专项。这还不算,扇骨运用了雕刻工艺的全部手段,在中国书画、民俗吉祥图案的基础上,采用各种方法,可以这么说,一个小小的扇骨,其实囊括了竹木牙角材质的大千世界。由于竹子在扇骨中使用比较广泛,本文主要从竹子的品种方面选介几种。
湘妃竹又称斑竹、泪竹、湘竹,名称来自《述异记》。传说尧禅位于舜之后,尧帝有二女,一位叫娥皇,一位叫女英,皆嫁与舜为妃。舜南巡,死葬于苍梧,娥皇、女英闻讯后站在湘江岸大哭,泪洒在竹上而成斑。在《群芳谱·竹谱》中载:“斑竹,即吴地称湘妃竹者,其斑如泪痕。”刘禹锡有《泰娘歌》,内中云:“如何将此千行泪,更洒湘江斑竹枝。”湘妃竹在扇骨中相对来说数量较多,它曾经有过辉煌的身价,民国时期有“一两黄金一两竹”的价格。当然了,湘妃竹也有优劣之分,好的湘妃竹是自然生成的,且斑点大小不一,以斑点多且清晰分明为上佳之品。所谓“斑竹一枝千滴泪”,正是说明了斑竹是竹中名品。笔者曾见一湘妃竹扇骨,上面有一个不规则的大斑点,下面则是一个小斑点,虽然斑点少却愈显新奇可爱。至于是否为烙烫的斑点,一般是一望即知。烙烫的斑点较规则,不自然。另据文物行人说的一个诀窍,就是闭上眼用手摸,手触摸被烙烫处,如果是凹瘪下去的,是烫花,如花斑凸出来的是真湘妃竹。另外,湘妃竹一般较细,直径较小,剖开做扇,大骨正合适,内侧露出竹芯呈浅凹奖。如果是烙烫的竹子,一般无此凹状。
梅箓竹又叫梅鹿竹,它与湘妃竹最大的区别在于梅竹的斑点与竹地交织在一起,其竹地有的发青发灰色,上有点点兽斑状的斑痕,故又称梅鹿竹,其较湘妃竹较稀少。这种竹子虽然与湘妃竹属于近似的品种,但外表的斑痕区别是很大的。一般来说,湘妃竹以竹斑的清晰和竹地的反差构成视觉美;而梅箓竹却是在千变万化的竹地上突然浮出一个个兽斑,从而愈显得高雅奇崛。
凤眼竹与梅箓、湘妃竹一样,都以自身的花斑显示高雅的,但三者花斑各有特色。凤眼竹花斑皆呈长圆形,一圈套一圈的,像凤眼一样。有材料说,这是竹子本身有病,才生出如此怪斑。凤眼竹扇骨与湘妃竹扇骨属同类,但不如湘妃竹扇骨价值高。但好的凤眼竹十分漂亮,不规则的花斑铺满略呈浅褐的竹面上,凤眼如树木的年轮状,分外好看。
另有一种稀有的竹扇骨是佛肚竹,这种竹子竹节不规则,近竹节的地方突然凸起,就像肥人腹,让人想起大肚弥勒佛的肚子,故称佛肚竹。这种竹子造型奇特又十分稀少,价格较其他竹类扇骨为昂。还有一种罗汉竹,有一节一节很规则的凸痕,需要说明的是,这种罗汉竹是人加工而成的,不是天然生成的,目前市场上很流行。佛肚竹都不太粗,对剖后恰是两根大骨的材料,制成扇骨后不仅纯出天然,且造型奇特而又十分稀少。佛肚竹较窄,一般做十六档书画扇扇骨。
玉竹即毛竹,是最常见的扇骨竹材,通常都带竹青,陈竹最贵,因竹子经加工后洁净呈青白色,所以称之为玉竹。据金西厓《刻竹小言》记,想找上好的竹材都是很有讲究的,第一要知道产地,一般取之天目山,以其土沃而竹壮也。伐竹之前要审视竹龄,嫩者质地未坚,疏松不堪用;太老的竹子纹理粗糙不耐精雕,故以三年龄的竹子为佳。采伐时还要注意季节,入冬为宜,因为那时的竹子精华内敛而少虫蠹。
做扇骨的竹材很讲究外皮,所谓的“货卖一张皮”,在这一点上很适用竹材。譬如竹材在未干透之前,表皮青筠不能有丝毫损伤,有一点擦痕就如美人面上有疤,所以扇骨艺人常自己亲入山中竹林精选,选好后截成小段,有纸包好携运出山。
玉竹之所以莹透如玉,除选竹精心外,尚需要多次水磨打光,揩磨光熟。即使同一产地的竹子,不经过细细的水磨打光,也不会有灵透光熟之感。所以,我们常见的扇骨中,同是一样的玉竹,有的晶莹剔透,其质地肌理细腻嫩白,而有的则是蠢笨愚鲁粗糙不忍睹,这其中就有一个选材和加工的问题。
除玉竹外,使用最普遍的是棕竹。棕竹也叫棕榈竹,颜色呈暗褐色,上有一条条的黄色不规则条纹。棕竹扇骨在明末之时曾被视为怀袖雅物,在那个时代,紫檀、象牙、乌木扇骨反而被视为俗物。
扇骨中有竹子的大千世界,它是制作扇骨的首选之材,且为文人所珍,像《红楼梦》第48回:“他把二爷请了到他家里坐着,拿出这扇子来,略瞧了一瞧,据二爷说,原是不能再得的,全是湘妃、棕竹、麋鹿、玉竹的,皆是古人写画真迹。”这里所说的是某人家藏的一批珍贵的扇子,后终于被贾府的人巧取豪夺而去,由此可见,这些品类的竹扇骨是物中之珍。扇骨中聚来了竹子的家族,这竹子的家族为我们奉献了艺苑的奇珍,至今仍绽放着眩目的异彩。
扇骨的价值可以体现一把成扇的整体价值,现在收藏成扇的藏家多,单独把扇骨作为专项的人不太多。搞收藏一是凭兴趣爱好,二是要看有没有升值空间,并不是看热门不热门。凡搞收藏的人都明白这个道理:只要某专项成为热门,它的升值速度极快,空间很快被挤死。以扇骨为例,扇骨一旦与扇面配在一起成为成扇时,扇骨的独立价值就不存在了,只有没有扇面只是扇骨时,扇骨才有独立计算的价值。过去,它的价值很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把带刻工的扇骨,其价格仅以两位数计,普通的二三十元,品相刻工好的五六十元,一二百元能买象牙或名人刻骨。然而,仅十年,扇骨价格整翻了10倍。现在凡有刻工的(非常普通),都要二三百元,像点儿样的四五百元,好一些的七八百元,带工的象牙十六档扇骨没有三四千元对方是不出手的。即使这样,扇骨的升值空间仍然很大。在收藏扇骨时可掌握三个原则:一是买真莫买假,现在出现有老素骨加新刻工的和老扇骨的刻雕工上加刻大名头两种造假情况,购买时要注意;二是买好莫买残,扇骨是手内把玩这物,起制作精美,品相越上佳,才越好;三是买奇莫买俗,扇骨以品位高雅奇特者为上,遇到制作新奇者不可放过。
正因为扇骨是折扇的一个门面,是首先受到人们玩赏品评的对象,所以,扇骨的制作从明代就已经与时俱进逐步提高。从材质上来说,肯定是竹木为多,随着人们欣赏品味的提高,只竹木肯定是满足不了的,于是一些高级稀有的材料加入进扇骨的行列。
其实在折扇未出现之前,团扇、麈尾扇的扇柄装饰已开始有了豪华型。如麈尾扇一般是竹木柄,这种材料俯拾即是。但发展到后来,那些王公贵族使用的扇子,其扇柄五花八门,像玉柄、犀角柄、玳瑁柄、鎏金柄等,这样的扇柄所使用的材质右以说已登峰造极了。然而,明清以降的折扇扇骨的豪华高雅不仅可与之并驾齐驱,甚至在工艺制作方面已大大超过以往。
折扇扇骨用竹可以说包容了天下所有竹子的品种,竹子几乎成为扇骨的一统天下。什么佛肚竹、湘妃竹、凤眼竹、梅箓竹、棕竹等,都是扇骨的上等材料,可以这样说,在扇骨的大千世界中,包容了天下竹子品类的绝大部分。在木质上,最初使用松木、桧木,到后来,紫檀、檀香、红木、乌木、黄杨、楠木、鸡翅木,任何上好的木料都被用在扇骨上。此外像稀有的象牙、兽骨、牛角、玳瑁、贝玉、金银铜也都用在了扇骨上。使得这个长不盈尺、宽不及寸的扇骨,呈现出让人眼花缭乱的艺术色彩,以独特的魅力成为收藏家的一个专项。这还不算,扇骨运用了雕刻工艺的全部手段,在中国书画、民俗吉祥图案的基础上,采用各种方法,可以这么说,一个小小的扇骨,其实囊括了竹木牙角材质的大千世界。由于竹子在扇骨中使用比较广泛,本文主要从竹子的品种方面选介几种。
湘妃竹又称斑竹、泪竹、湘竹,名称来自《述异记》。传说尧禅位于舜之后,尧帝有二女,一位叫娥皇,一位叫女英,皆嫁与舜为妃。舜南巡,死葬于苍梧,娥皇、女英闻讯后站在湘江岸大哭,泪洒在竹上而成斑。在《群芳谱·竹谱》中载:“斑竹,即吴地称湘妃竹者,其斑如泪痕。”刘禹锡有《泰娘歌》,内中云:“如何将此千行泪,更洒湘江斑竹枝。”湘妃竹在扇骨中相对来说数量较多,它曾经有过辉煌的身价,民国时期有“一两黄金一两竹”的价格。当然了,湘妃竹也有优劣之分,好的湘妃竹是自然生成的,且斑点大小不一,以斑点多且清晰分明为上佳之品。所谓“斑竹一枝千滴泪”,正是说明了斑竹是竹中名品。笔者曾见一湘妃竹扇骨,上面有一个不规则的大斑点,下面则是一个小斑点,虽然斑点少却愈显新奇可爱。至于是否为烙烫的斑点,一般是一望即知。烙烫的斑点较规则,不自然。另据文物行人说的一个诀窍,就是闭上眼用手摸,手触摸被烙烫处,如果是凹瘪下去的,是烫花,如花斑凸出来的是真湘妃竹。另外,湘妃竹一般较细,直径较小,剖开做扇,大骨正合适,内侧露出竹芯呈浅凹奖。如果是烙烫的竹子,一般无此凹状。
梅箓竹又叫梅鹿竹,它与湘妃竹最大的区别在于梅竹的斑点与竹地交织在一起,其竹地有的发青发灰色,上有点点兽斑状的斑痕,故又称梅鹿竹,其较湘妃竹较稀少。这种竹子虽然与湘妃竹属于近似的品种,但外表的斑痕区别是很大的。一般来说,湘妃竹以竹斑的清晰和竹地的反差构成视觉美;而梅箓竹却是在千变万化的竹地上突然浮出一个个兽斑,从而愈显得高雅奇崛。
凤眼竹与梅箓、湘妃竹一样,都以自身的花斑显示高雅的,但三者花斑各有特色。凤眼竹花斑皆呈长圆形,一圈套一圈的,像凤眼一样。有材料说,这是竹子本身有病,才生出如此怪斑。凤眼竹扇骨与湘妃竹扇骨属同类,但不如湘妃竹扇骨价值高。但好的凤眼竹十分漂亮,不规则的花斑铺满略呈浅褐的竹面上,凤眼如树木的年轮状,分外好看。
另有一种稀有的竹扇骨是佛肚竹,这种竹子竹节不规则,近竹节的地方突然凸起,就像肥人腹,让人想起大肚弥勒佛的肚子,故称佛肚竹。这种竹子造型奇特又十分稀少,价格较其他竹类扇骨为昂。还有一种罗汉竹,有一节一节很规则的凸痕,需要说明的是,这种罗汉竹是人加工而成的,不是天然生成的,目前市场上很流行。佛肚竹都不太粗,对剖后恰是两根大骨的材料,制成扇骨后不仅纯出天然,且造型奇特而又十分稀少。佛肚竹较窄,一般做十六档书画扇扇骨。
玉竹即毛竹,是最常见的扇骨竹材,通常都带竹青,陈竹最贵,因竹子经加工后洁净呈青白色,所以称之为玉竹。据金西厓《刻竹小言》记,想找上好的竹材都是很有讲究的,第一要知道产地,一般取之天目山,以其土沃而竹壮也。伐竹之前要审视竹龄,嫩者质地未坚,疏松不堪用;太老的竹子纹理粗糙不耐精雕,故以三年龄的竹子为佳。采伐时还要注意季节,入冬为宜,因为那时的竹子精华内敛而少虫蠹。
做扇骨的竹材很讲究外皮,所谓的“货卖一张皮”,在这一点上很适用竹材。譬如竹材在未干透之前,表皮青筠不能有丝毫损伤,有一点擦痕就如美人面上有疤,所以扇骨艺人常自己亲入山中竹林精选,选好后截成小段,有纸包好携运出山。
玉竹之所以莹透如玉,除选竹精心外,尚需要多次水磨打光,揩磨光熟。即使同一产地的竹子,不经过细细的水磨打光,也不会有灵透光熟之感。所以,我们常见的扇骨中,同是一样的玉竹,有的晶莹剔透,其质地肌理细腻嫩白,而有的则是蠢笨愚鲁粗糙不忍睹,这其中就有一个选材和加工的问题。
除玉竹外,使用最普遍的是棕竹。棕竹也叫棕榈竹,颜色呈暗褐色,上有一条条的黄色不规则条纹。棕竹扇骨在明末之时曾被视为怀袖雅物,在那个时代,紫檀、象牙、乌木扇骨反而被视为俗物。
扇骨中有竹子的大千世界,它是制作扇骨的首选之材,且为文人所珍,像《红楼梦》第48回:“他把二爷请了到他家里坐着,拿出这扇子来,略瞧了一瞧,据二爷说,原是不能再得的,全是湘妃、棕竹、麋鹿、玉竹的,皆是古人写画真迹。”这里所说的是某人家藏的一批珍贵的扇子,后终于被贾府的人巧取豪夺而去,由此可见,这些品类的竹扇骨是物中之珍。扇骨中聚来了竹子的家族,这竹子的家族为我们奉献了艺苑的奇珍,至今仍绽放着眩目的异彩。
扇骨的价值可以体现一把成扇的整体价值,现在收藏成扇的藏家多,单独把扇骨作为专项的人不太多。搞收藏一是凭兴趣爱好,二是要看有没有升值空间,并不是看热门不热门。凡搞收藏的人都明白这个道理:只要某专项成为热门,它的升值速度极快,空间很快被挤死。以扇骨为例,扇骨一旦与扇面配在一起成为成扇时,扇骨的独立价值就不存在了,只有没有扇面只是扇骨时,扇骨才有独立计算的价值。过去,它的价值很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把带刻工的扇骨,其价格仅以两位数计,普通的二三十元,品相刻工好的五六十元,一二百元能买象牙或名人刻骨。然而,仅十年,扇骨价格整翻了10倍。现在凡有刻工的(非常普通),都要二三百元,像点儿样的四五百元,好一些的七八百元,带工的象牙十六档扇骨没有三四千元对方是不出手的。即使这样,扇骨的升值空间仍然很大。在收藏扇骨时可掌握三个原则:一是买真莫买假,现在出现有老素骨加新刻工的和老扇骨的刻雕工上加刻大名头两种造假情况,购买时要注意;二是买好莫买残,扇骨是手内把玩这物,起制作精美,品相越上佳,才越好;三是买奇莫买俗,扇骨以品位高雅奇特者为上,遇到制作新奇者不可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