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制扇骨的品类与特点

来源 :文物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li2577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折扇的优劣俗雅,在于扇骨和扇面两个方面。例如扇骨是什么材质,有什么刻工或特殊的工艺,是否舒展如意等;扇面的纸料是否上佳,有什么特殊之处,例如明代盛行金面,清代崇尚素色和夹纱的扇面。折扇平时是折叠起来的,一般人看扇子肯定先看扇骨,扇骨的优劣是第一印象。任何一柄上佳的扇子,扇骨占了很大的分量。据一些文物行的老人们回忆,一些有身份的人,一扇在手,出怀入袖是身份的“道具”,而且这些人落座之后,常常要互相交换折扇欣赏品评。倘若扇骨出奇、扇面出自名人之手,便会得到恭维称道。所以,那时的一些文人墨客乃至官宦绝不敢轻易使用劣扇,免得被人瞧不起。那时有专门的扇庄,经营各种扇子,并有多种的服务。
  正因为扇骨是折扇的一个门面,是首先受到人们玩赏品评的对象,所以,扇骨的制作从明代就已经与时俱进逐步提高。从材质上来说,肯定是竹木为多,随着人们欣赏品味的提高,只竹木肯定是满足不了的,于是一些高级稀有的材料加入进扇骨的行列。
  其实在折扇未出现之前,团扇、麈尾扇的扇柄装饰已开始有了豪华型。如麈尾扇一般是竹木柄,这种材料俯拾即是。但发展到后来,那些王公贵族使用的扇子,其扇柄五花八门,像玉柄、犀角柄、玳瑁柄、鎏金柄等,这样的扇柄所使用的材质右以说已登峰造极了。然而,明清以降的折扇扇骨的豪华高雅不仅可与之并驾齐驱,甚至在工艺制作方面已大大超过以往。
  折扇扇骨用竹可以说包容了天下所有竹子的品种,竹子几乎成为扇骨的一统天下。什么佛肚竹、湘妃竹、凤眼竹、梅箓竹、棕竹等,都是扇骨的上等材料,可以这样说,在扇骨的大千世界中,包容了天下竹子品类的绝大部分。在木质上,最初使用松木、桧木,到后来,紫檀、檀香、红木、乌木、黄杨、楠木、鸡翅木,任何上好的木料都被用在扇骨上。此外像稀有的象牙、兽骨、牛角、玳瑁、贝玉、金银铜也都用在了扇骨上。使得这个长不盈尺、宽不及寸的扇骨,呈现出让人眼花缭乱的艺术色彩,以独特的魅力成为收藏家的一个专项。这还不算,扇骨运用了雕刻工艺的全部手段,在中国书画、民俗吉祥图案的基础上,采用各种方法,可以这么说,一个小小的扇骨,其实囊括了竹木牙角材质的大千世界。由于竹子在扇骨中使用比较广泛,本文主要从竹子的品种方面选介几种。
  


  湘妃竹又称斑竹、泪竹、湘竹,名称来自《述异记》。传说尧禅位于舜之后,尧帝有二女,一位叫娥皇,一位叫女英,皆嫁与舜为妃。舜南巡,死葬于苍梧,娥皇、女英闻讯后站在湘江岸大哭,泪洒在竹上而成斑。在《群芳谱·竹谱》中载:“斑竹,即吴地称湘妃竹者,其斑如泪痕。”刘禹锡有《泰娘歌》,内中云:“如何将此千行泪,更洒湘江斑竹枝。”湘妃竹在扇骨中相对来说数量较多,它曾经有过辉煌的身价,民国时期有“一两黄金一两竹”的价格。当然了,湘妃竹也有优劣之分,好的湘妃竹是自然生成的,且斑点大小不一,以斑点多且清晰分明为上佳之品。所谓“斑竹一枝千滴泪”,正是说明了斑竹是竹中名品。笔者曾见一湘妃竹扇骨,上面有一个不规则的大斑点,下面则是一个小斑点,虽然斑点少却愈显新奇可爱。至于是否为烙烫的斑点,一般是一望即知。烙烫的斑点较规则,不自然。另据文物行人说的一个诀窍,就是闭上眼用手摸,手触摸被烙烫处,如果是凹瘪下去的,是烫花,如花斑凸出来的是真湘妃竹。另外,湘妃竹一般较细,直径较小,剖开做扇,大骨正合适,内侧露出竹芯呈浅凹奖。如果是烙烫的竹子,一般无此凹状。
  梅箓竹又叫梅鹿竹,它与湘妃竹最大的区别在于梅竹的斑点与竹地交织在一起,其竹地有的发青发灰色,上有点点兽斑状的斑痕,故又称梅鹿竹,其较湘妃竹较稀少。这种竹子虽然与湘妃竹属于近似的品种,但外表的斑痕区别是很大的。一般来说,湘妃竹以竹斑的清晰和竹地的反差构成视觉美;而梅箓竹却是在千变万化的竹地上突然浮出一个个兽斑,从而愈显得高雅奇崛。
  凤眼竹与梅箓、湘妃竹一样,都以自身的花斑显示高雅的,但三者花斑各有特色。凤眼竹花斑皆呈长圆形,一圈套一圈的,像凤眼一样。有材料说,这是竹子本身有病,才生出如此怪斑。凤眼竹扇骨与湘妃竹扇骨属同类,但不如湘妃竹扇骨价值高。但好的凤眼竹十分漂亮,不规则的花斑铺满略呈浅褐的竹面上,凤眼如树木的年轮状,分外好看。
  另有一种稀有的竹扇骨是佛肚竹,这种竹子竹节不规则,近竹节的地方突然凸起,就像肥人腹,让人想起大肚弥勒佛的肚子,故称佛肚竹。这种竹子造型奇特又十分稀少,价格较其他竹类扇骨为昂。还有一种罗汉竹,有一节一节很规则的凸痕,需要说明的是,这种罗汉竹是人加工而成的,不是天然生成的,目前市场上很流行。佛肚竹都不太粗,对剖后恰是两根大骨的材料,制成扇骨后不仅纯出天然,且造型奇特而又十分稀少。佛肚竹较窄,一般做十六档书画扇扇骨。
  玉竹即毛竹,是最常见的扇骨竹材,通常都带竹青,陈竹最贵,因竹子经加工后洁净呈青白色,所以称之为玉竹。据金西厓《刻竹小言》记,想找上好的竹材都是很有讲究的,第一要知道产地,一般取之天目山,以其土沃而竹壮也。伐竹之前要审视竹龄,嫩者质地未坚,疏松不堪用;太老的竹子纹理粗糙不耐精雕,故以三年龄的竹子为佳。采伐时还要注意季节,入冬为宜,因为那时的竹子精华内敛而少虫蠹。
  做扇骨的竹材很讲究外皮,所谓的“货卖一张皮”,在这一点上很适用竹材。譬如竹材在未干透之前,表皮青筠不能有丝毫损伤,有一点擦痕就如美人面上有疤,所以扇骨艺人常自己亲入山中竹林精选,选好后截成小段,有纸包好携运出山。
  玉竹之所以莹透如玉,除选竹精心外,尚需要多次水磨打光,揩磨光熟。即使同一产地的竹子,不经过细细的水磨打光,也不会有灵透光熟之感。所以,我们常见的扇骨中,同是一样的玉竹,有的晶莹剔透,其质地肌理细腻嫩白,而有的则是蠢笨愚鲁粗糙不忍睹,这其中就有一个选材和加工的问题。
  除玉竹外,使用最普遍的是棕竹。棕竹也叫棕榈竹,颜色呈暗褐色,上有一条条的黄色不规则条纹。棕竹扇骨在明末之时曾被视为怀袖雅物,在那个时代,紫檀、象牙、乌木扇骨反而被视为俗物。
  扇骨中有竹子的大千世界,它是制作扇骨的首选之材,且为文人所珍,像《红楼梦》第48回:“他把二爷请了到他家里坐着,拿出这扇子来,略瞧了一瞧,据二爷说,原是不能再得的,全是湘妃、棕竹、麋鹿、玉竹的,皆是古人写画真迹。”这里所说的是某人家藏的一批珍贵的扇子,后终于被贾府的人巧取豪夺而去,由此可见,这些品类的竹扇骨是物中之珍。扇骨中聚来了竹子的家族,这竹子的家族为我们奉献了艺苑的奇珍,至今仍绽放着眩目的异彩。
  扇骨的价值可以体现一把成扇的整体价值,现在收藏成扇的藏家多,单独把扇骨作为专项的人不太多。搞收藏一是凭兴趣爱好,二是要看有没有升值空间,并不是看热门不热门。凡搞收藏的人都明白这个道理:只要某专项成为热门,它的升值速度极快,空间很快被挤死。以扇骨为例,扇骨一旦与扇面配在一起成为成扇时,扇骨的独立价值就不存在了,只有没有扇面只是扇骨时,扇骨才有独立计算的价值。过去,它的价值很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把带刻工的扇骨,其价格仅以两位数计,普通的二三十元,品相刻工好的五六十元,一二百元能买象牙或名人刻骨。然而,仅十年,扇骨价格整翻了10倍。现在凡有刻工的(非常普通),都要二三百元,像点儿样的四五百元,好一些的七八百元,带工的象牙十六档扇骨没有三四千元对方是不出手的。即使这样,扇骨的升值空间仍然很大。在收藏扇骨时可掌握三个原则:一是买真莫买假,现在出现有老素骨加新刻工的和老扇骨的刻雕工上加刻大名头两种造假情况,购买时要注意;二是买好莫买残,扇骨是手内把玩这物,起制作精美,品相越上佳,才越好;三是买奇莫买俗,扇骨以品位高雅奇特者为上,遇到制作新奇者不可放过。
其他文献
从香港苏富比4月初敲响第一槌,到中贸圣佳、北京荣宝、北京保利、中国嘉德、北京瀚海、上海朵云轩、上海崇源等标志性拍卖公司的春拍情况看,艺术品市场延续了去年秋拍后的形势,调整仍在继续且力度在加大。这实质是对活跃在艺术品交易市场中的拍卖公司的盘整,呈现的优胜劣汰是竞争的必然结果。在调整过程中,具有品牌竞争力的公司将会胜出,并将继续在市场上发挥重要作用。     市场调整仍在继续 收缩成为市场主要特征  
期刊
1983年春节,我和我的夫人汤蕉媛有幸得到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朱光潜先生为我们书写的两幅墨宝。由此我们萌发了将百年北大著名学者的墨迹有系统地汇集起来的想法。经过近二十年的艰辛搜集整理,由我主编的《二十世纪北京大学著名学者手迹》于2003年5月面世。此集选编了近百年来203位北大著名学者的墨迹,其中有9位京师大学堂管学大臣、总监督的翰墨收编入册。这里展示给藏友的四幅墨宝,为前四任京师大学堂“校长”
期刊
哪里能感受艺术品市场的冷热?除周末的旧货市场和各大酒店里的拍卖会外,还有一个选择:艺术博览会。  8月19日9点,北京中国国际贸易中心展厅外聚集了数百艺术品收藏投资者,等待第9届北京中国古玩艺术品博览会的开幕。此时,距揭幕还有1个小时。展会大门打开后,迫不急待的人们一拥而入,以致形成了短暂的混乱。  相似的一幕出现在4个月前的同一地点,当时举办的是第3届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    会展经济与艺术品
期刊
青花瓷以鲜明的色彩、娴熟的绘画技巧和丰富的图案题材占据了中国元代以后瓷器生产的主流,也是现今国内、国际艺术品市场的追捧目标,历久而不衰。但并不是所有的青花瓷器都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这主要取决于它的生产年代、官窑与民窑、所用青料、器形大小、绘画技法和图案题材等诸多因素。特别是图案题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研究并谙熟青花瓷器的图案题材不仅对鉴定青花瓷器的时代与真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是评估青花瓷器
期刊
2006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之际,浙江省博物馆隆重推出了《瓷典——徐龙珍藏历代名瓷展》,揭开了《浙江民间收藏精品走进博物馆系列特展》帷幕。展览名称冠以“瓷典”二字,不仅是因为展品的年代始贯晋唐至明清,更缘于这68件经世名品几乎囊括了中国瓷器史上各个时期的典范之作,且传承有绪,在海内外久有定评。风云沧桑,它们流经了海内外众多收藏家之手,如今均归徐龙庋藏。当这些国之瑰宝汇集一堂,示诸世人之际,我
期刊
成扇是相对于已经拆裱成册页、镜片或立轴的扇面而言。辛亥革命距今快近百年,清代的书画成扇都超过了百年以上的历史。折扇一书一画可以把玩欣赏,在旧时却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实用之物,在打开收拢之时极易损坏。所以,清代成扇存世数量已经不是很多,品相好、书画精的比例就更小了。但奇怪的是,清代成扇在艺术市场上价格并不高。恽寿平、华新罗或任伯年卖不过齐白石、潘天寿;四王、扬州八家拍不过傅抱石、张大干。清代小名家
期刊
当今社会,书画成了商品,书画家也成为商品制造者了。如果说当年唐伯虎、郑板桥他们卖画还羞答答地、有些牢骚的话,现在这些文人雅负已荡涤一空,因而所有的商业运作模式都活学活用到卖画的行业中来了:包装、炒作、投机、贩运,乃至囤积套购、平仓空仓,书画家们也自我标卖,互相攀比,仿佛几钱一尺就是身价似的。想当年,那些落魄到卖画为生的文人,如邹衣白(明天启至崇祯年间画家)、程孟阳(明末清初书家)、青溪(程正揆,明
期刊
作为世界休闲博览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为指导,围绕如何加强全国各收藏组织之间的团结合作和如何推动民间收藏事业进一步繁荣和发展,共同研究、探讨中国民间收藏事业的理论与实践为宗旨的“第六届全国民间收藏文化研讨会暨中国·浙江古玩艺术品收藏博览会”于6月10日至14日在浙江杭州召开。    此次活动由中国收藏家协会、浙江省电视台、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期刊
清内府初拓本《三希堂法帖》  袁玉红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独特的艺术瑰宝,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为之倾情,就连至高无上的皇帝也对书法艺术喜爱备至。唐太宗以王羲之《兰亭序》陪葬,宋徽宗创作瘦金体,乾隆设“三希堂”收藏法书,无不展现出书法艺术的生命力。  魏、晋迄至唐、宋、元、明、清,造就了一批书法大家,他们的书法为人们广泛效仿临摹,法帖就是人们学习书法的范本。所谓法帖,就是摹刻在石版或木版上的法
期刊
探索“柴窑”,需要一种勇气。千百年来,由于缺少详实的记述和流传有序的实物,这一千古之谜一直成为探索者望而却步的雷区,使许多颇有建树的古陶瓷专家和学者不敢轻易涉足。但随着法门寺“秘色瓷”的发现和河南清凉寺汝窑窑址的考古发掘,使人们似乎看到了破解这千古之谜的一缕曙光。      对“柴窑”的一点认识      根据文献记载,我们对“柴窑”形成了一些模糊认识:  “柴窑”产于五代周世宗柴荣时期,即显德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