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先建成具有江苏特色的社会管理体系

来源 :群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nds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强调,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省委、省政府提出要通过实施社会管理创新工程,力争经过五年努力,在全国率先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具有江苏特色的社会管理体系。加强社会管理体系建设,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必须全面推进理念思路、体制机制和方法手段创新,努力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为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提供坚实保障。
  一、加强社会管理体系建设的意义
  社会管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管理体系建设,事关党的执政地位巩固,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人民安居乐业。当前,江苏正处在全面开启“十二五”发展征程、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进程的关键时期,社会管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更加紧迫。加强社会管理体系建设,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加强社会管理体系建设是保障和促进“两个率先”的迫切需要。胡锦涛总书记殷切希望江苏继往开来,坚持“两个率先”,在新的起点上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加强社会管理体系建设,既是“两个率先”的重要保障,也是“两个率先”的重要内容。中央不仅要求江苏在经济建设上率先,而且要求江苏率先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并在综合试点方面为全国提供经验。我们只有在社会管理体系建设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才能切实保障和促进“两个率先”。
  加强社会管理体系建设是更好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当前我们正经历着空前广泛的社会变革。这种变革给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的同时,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江苏作为东部沿海发展较快的地区,社会管理领域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比较早、比较多。社会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只有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加强社会管理体系建设,主动正视、妥善处理社会矛盾,解决民生难题,激发社会活力,才能更好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加强社会管理体系建设是不断满足全省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的迫切需要。江苏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在新的发展阶段,人民群众对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愿望更加强烈,对精神层面的需求更加强烈,对社会公平正义的期待更加强烈。要回应和满足这些新要求新期待,必须加强社会管理体系建设。
  二、建设具有江苏特色的社会管理体系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充分发挥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要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加强社会管理法律、制度、体制、机制、能力建设,完善基层社会管理服务。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服务为先。要贯彻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群众路线,把群众满意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管理服务中加强群众工作,着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我省建立社会管理体系,既要符合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也要立足江苏省情,在目标体系、推进机制、工作载体和具体措施等方面体现江苏特色,努力使我省社会管理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确立“四个位居全国前列”的目标体系。确定科学合理的目标,以目标统揽工作的全局,有利于促进社会管理体系建设各项任务和措施的落实。江苏建立社会管理体系,必须确立全国一流的目标。要罔绕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具有江苏特色的社会管理体系的总目标,确立社会稳定工作、依法治省水平、基层基础建设、社会管理绩效“四个位居全国前列”的具体目标。
  建立“四个治理”的工作机制。加强源头治理,推动社会管理关口前移,注重解决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最大限度使社会矛盾不产生、不积累、不激化。深化综合治理,紧紧依靠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把各方面的力量和资源组织运用好,统筹推进社会管理各项工作。推动共同治理,充分发挥社会管理各类主体的作用,严格落实责任,强化协调配合,形成推进工作的整体合力。抓好长效治理,既要立足当前,注重从现实层面破解社会管理难题,又要着眼长远,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制度建设。
  以“六大行动计划”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程。社会管理的任务包括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为更加扎实有效地落实这些任务,全省各地各部门要围绕社会管理创新工程,组织实施社会矛盾排查化解、人口服务管理、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固本强基、社会组织培育管理、信息网络综合管理等“六大行动计划”。
  把群众工作作为根本性工作。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体系建设的根本性工作。要积极宣传动员群众,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健全联系群众制度,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各级领导干部要扎实开展“三解三促”活动,深入基层驻村住点,了解社情民意、破解发展难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干群关系融洽、促进基层发展稳定、促进机关作风转变。
  以平安江苏建设为工作载体。2003年以来,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平安江苏建设取得累累硕果,成为江苏工作的一个重要品牌。实践证明,平安建设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服务“两个率先”的有效载体。以平安建设推进社会管理,社会管理就有了“推进器”和“加速器”。加强社会管理体系建设,必须以深化平安建设为重要载体,全面提升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推行信息化、网格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信息化、网格化、规范化、精细化是提升社会管理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措施和有效手段。推行信息化管理,就是要抓紧建立全面覆盖、联通共享、功能齐全、动态跟踪的社会管理服务综合信息系统。推行网格化管理,就是要科学划分管理单元网格,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设岗定责、服务到户。推行规范化管理,就是要对社会管理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制定制度、流程、标准和规范,并认真组织实施,促进社会管理工作的协调统一运转。推行精细化管理,就是要细分社会管理职能和岗位、细化分解每一项具体工作、细化管理制 度的各个落实环节,实现社会管理工作的精确高效。
  三、加强社会管理体系建设的路径选择
  加强社会管理体系建设,要在坚持正确方向的前提下,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探索一条与市场经济相适应、具有江苏特色的发展路径。
  加快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充分发挥各级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切实把社会管理体系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科学制定社会管理的政策措施,支持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能,引导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社会管理服务,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作用,全面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把党的政治、组织优势转化为管理、服务优势。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按照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依法行政的要求,健全政府职责体系,科学界定各部门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的职能任务,形成分工负责、运转协调的机制,办好主要由政府承担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事务。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协同作用,注重发挥党领导下的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群众组织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发挥统一战线在社会管理服务中的独特作用,强化企事业单位在社会管理服务中的责任,形成党委、政府与社会力量互联、互补、互动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网络。充分发挥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性作用,扩大基层民主,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动员组织群众依法理性有序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发展。
  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当前社会管理领域出现的一些问题,究其原因,大多数都是在前端环节上管理不到位。加强社会管理体系建设,必须将源头治理与动态协调、应急处置有机衔接,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把社会管理体系建设同人民群众的意愿和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建立党委和政府主导的利益协调、权益保障、劳动关系协调等机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大力实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完善评估程序规范,健全专业化评估制度,建立督查问责机制,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实施重大决策、重大项目的必经程序和前置条件,切实做到“应评尽评”,坚决防止因决策不当引发社会矛盾。创新发展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完善矛盾纠纷排查预警、分流调解、应急处置机制,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作用,不断提升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能力和水平。深入开展法治江苏建设,把社会管理纳入法治化轨道,通过推进依法行政,有效规范和约束公共权力;通过推进公正廉洁执法,切实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提升执法形象和司法公信力;通过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引导群众依法表达诉求、化解矛盾,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崇尚法律、遵守法律、运用法律的良好氛围。
  抓紧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加强社会管理体系建设,既要整体推进,又要重点突出。要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影响当前社会和谐稳定、制约社会管理长远发展的突出问题,一个一个地攻坚克难,努力取得突破性进展。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方面,改革常住人口、暂住人口分类管理办法,建立覆盖全部实有人口的动态管理体系,积极稳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居住证等“一证通”服务管理措施,着力解决流动人口的基本民生问题,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由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全覆盖。在特殊人群服务管理方面,落实分类帮教管控措施,完善服务保障措施,制定落实就业、生活等政策,建立健全对特殊人群的社会关怀帮扶体系,使他们尽快融入社会。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服务管理方面,推动建立健全党组织,努力实现党的工作全覆盖,推动建立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等群众组织,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健全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和劳动争议协商、调解、仲裁机构,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更好地承担起社会责任。在社会组织服务管理方面,一方面积极引导发展,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经济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另一方面将其纳入党委和政府主导的社会管理体系严格依法管理,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在信息网络服务管理方面,努力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严格管理、企业依法运营、行业加强自律、全社会共同监督的综合管理格局,有效防止和依法打击有害信息传播,并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加强主流文化传播,培育健康向上的信息网络文化,引导广大网民成为和谐社会的建设者。在保障公共安全方面,深入排查、坚决整治影响群众安全感的事故隐患、治安问题,依法加大对各类犯罪的打击力度,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努力把社会风险降到最低程度、解决在萌芽状态,进一步增强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加强社会管理基层基础建设。社会管理体系建设的根基在基层,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我们要牢固树立固本强基的思想,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向基层,建立以党组织为核心、基层政府行政管理和基层群众团体、自治组织管理相结合的基层社会管理服务体系,夯实基层组织、壮大基层力量、整合基层资源、强化基层工作,提高基层社会管理服务能力。一是强化机构建设。建立健全社会管理工作机构,充实领导力量,配齐配强人员,使其切实担负起社会管理体系建设的职责。着力推动乡镇(街道)党委政府把工作重心转到社会管理和服务上来,建立政法综治工作中心,设立服务大厅,实行集中办公,实现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重点工作联动、突出问题联治、平安建设联创、服务管理联抓。加快推行“一委一居一站一办”的城乡社区组织新架构,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社区居委会推进居民自治、自我管理,以社区管理服务站承接公共服务,以社区综治办负责维护稳定。二是强化能力建设。以“社会管理创新先锋行动”为载体,以思想政治建设和业务建设为重点,抓紧制定实施队伍教育培训计划,在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同时,全面提升广大党员干部运用法律政策、做好群众工作、信息化实战运用、突发事件处置、舆论引导、依法服务管理等能力,为社会管理创新工程顺利实施提供组织保证。三是强化制度建设。在基础制度建设方面,统筹规划事关社会管理全局和长远的制度建设,扎实推进人口基础信息库、社会诚信制度和社会规范建设等基础工作,抓紧完善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法规制度体系,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的法治化、科学化水平。在工作制度建设方面,探索建立科学的社会管理工作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健全信息报告、分析研判、协调联动、督查督办等制度,形成环环相扣、上下贯通、左右衔接的工作局面。
其他文献
初夏已来临,但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寒流”并未退去。在这样一种“严寒气候”里,如何推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是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认真谋划的头等大事。我认为,只要我们真正步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坚定“逆水行舟”的信心,找准“逆境突围”的路径,增强“逆势上扬”的锐气,就一定能妥善应对金融海啸的侵袭,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跨越发展。    一、坚定“逆水行舟、破浪前行”的信心和决心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考试是直接有效的评价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其作为评价学生的阶段学习成效,衡量教师教学成果,反映教学问题的最主要的手段的地位是其他很多评价方式所不能替代的。复习是否有效地
在新课改背景之下,初高中学生的数学衔接问题一直未能得到良好的解决本文主要依据相关教学理论以及实例分析,分析了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如何进行初高中数学的衔接问题.以下主要从
高校新进青年教师作为高校师资队伍中的重要群体,面临着教学与科研并举的双重任务。文章结合湖南科技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教学特点,通过分析教学与科研的矛盾统一关系,从
日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交通所所长赵杰在接受《中国青年报》采访时说:“治理交通拥堵不能全拿私车开刀。不解决公车问题,北京交通拥堵可能永远难以突破。”
为了改进领导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做好群众工作,省委作出了开展领导干部下基层“三解三促”活动的决定。这是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不懈抓好机关作风建设的重要举措,意义重大,值得期待。但下基层必须力戒形式主义,务求实际成效。  我们做任何工作,需要一定的形式。没有形式,内容也表现不出来。下基层是转变作风的一个形式,一种载体,是为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个内容服务的。但不能搞成形式
2011年,全省国税部门在省委、省政府和国家税务总局的领导下,以争创一流业绩为追求,以走在全国前列为目标,全面发挥税收。职能作用,实现了“十二五”时期的良好开局。全年国税总收
众所周知,日本作为岛国,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严重依赖进口,但就是这样一个资源自给率不足20%的国家近年来却悄然晋升为“资源大国”。日本的经验可以为我们提供有益启示。
日前召开的全省组织工作会议,是在全省上下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推进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建设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精神,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