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本的小语教材教学化策略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wang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听过许多随堂课,与特级教师的观摩课对比分析,就可以看出:一堂课的好差,与是否能创造性地处理教材是分不开的,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心理。如何创造性地使用小学语文教材,选择贴合学生心理的教学内容?笔者尝试了以下做法。
  一、用趣味性的教学内容调动积极性
  《玩出了名堂》教学片段:
  初读疏通课文后,老师要求学生把你最感兴趣的一处读给大家听。几个学生不约而同地朗读了:“他突然想到: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呢?他一试,啊,不得了,蚊子的腿看上去像兔子的腿。”朗读时,有的强调“不得了”,有的强调“兔子的腿”,绘声绘色,情趣全调动了起来,惊奇无限。此时,教师映示句式:我突然想到:?我一试,啊,不得了。”
  生:我突然想到: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看书,会怎么样呢?我一试,啊,不得了,书上的字看上去有脑袋那么大呢!”
  生:我突然想到: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看手指会怎么样呢?我一试,啊,不得了,五个手指看起来像顶天立地的大柱子!”
  生:“我突然想到:把橡皮末和水捏起来会怎么样呢?我一试,啊,不得了,居然成了橡皮啦!”
  (话匣子一打开,同学们便结合自己的家庭实验室,兴趣盎然,纷纷道出了许多“伟大的发明”。)
  师:是啊,你们就像列文虎克,多善于思考啊!一次次的尝试,一次次的实验,才取得最后的成功啊!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者从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入手,调动了学习积极性,不但发展了学生的言语,更重要的在人文素养的培养方面做到了教育的无痕。
  二、用基础性的教学内容提高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的概念是由班杜拉提出来的,即“对产生一定的结果所需要的组织和执行行为过程的能力的信念”。自我效能感的习得主要通过亲历学习、替代性经验、言语说服、生理状态和自我效能信息的整合。对于小学生而言,当他们亲身经历并取得良好学习结果的情况下,学习者会给予自我肯定,从而有助于自我效能感的增强。如何让不同的个体在语文学习中都能得到自我效能感的增强呢?我们要以“差异教学”为指导,设立个性教学目标。比如,《西湖》一课的朗读教学,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最低要求是将文章读正确,读出自己的感情;其次是要求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最高的要求是把握作者的叙述顺序,背诵全文。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的设计,适应了学习者的需要、能力和已有经验,使教学内容与学生之间产生交互作用,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使每位学生都能掌握有价值的新知和能力。
  三、用挑战性的教学内容累积成就感
  学生对一项新事物的学习并不是从零开始的,而一定是基于学习者的已有知识、情感态度和经验的。教师在教学中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以及情感经验,教学前必须对学生的学情做必要的分析,掌握绝大多数学生现有的学习水平,找准“最近发展区”。要把教学内容定位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他们“跳一跳摘到桃”,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譬如,《鲸》这篇课文,学生读完两遍,就能了解鲸的体形、生活习性、分类等知识。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再来教这些内容,就意味着在重复学生的已知。一位教师这样设计教学环节:出示另一类关于鲸的文字。“鲸是生活在海洋中的哺乳动物。鲸的身体很大,体形像鱼,呈梭形。它的头部大,眼小,耳廓完全退化,颈部不明显。鲸的前肢呈鳍状,后肢完全退化。多数种类背上有鳍,尾呈水平鳍状,是它们主要的运动器官。鲸分为有齿和无齿两大类,鼻孔一或两个,长在头顶上,整个身子没有毛。”要求学生和原文第1自然段对比读,然后抛出问题:同样写鲸的体形,课文中的文字与这一段文字有什么不同?学生从不同的文本比较中,悟出课文中的内容用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的方法,更能突出鲸的体形大。这样的教学内容,对学生富有挑战性,可以调动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学生在参与中解决了问题,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作者单位:如皋市石庄小学)
其他文献
生本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主要表现为“问题驱动、小组协作、讨论探索”的特点,其关键问题是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变得更为有效。  【案例描述】  开学第三周时,教研组的一位教师在本班试教《海伦·凯勒》第一课时,我接着上了第二课时。  师:海伦·凯勒是如何创造生命奇迹的?课文中哪些话深深地打动了你?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第6~7自然段,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使你感动的句子,圈出关键的词语,写一写自己的阅读感受
期刊
板书是语文课堂定格的风景线,展现的是别致的魅力。精心设计的板书是知识凝练的结晶,是画龙点睛的启示,是提纲挈领的深化,浓缩着教师备课的精华,它给人以无尽的美感,十足的韵味,有利于叩开学生的智慧之门,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好教师应该善于把课堂教学语言和板书完美地融为一体。  一、板书设计——凸显课文内容  合理的板书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而且能使学生通过板书对所学内容一目了然。因此,在教学中教师
期刊
又到了校内研究课的上课时间,各科教师纷纷定下自己开课的课题与执教班级。表格统计好后,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有的班级异常忙碌,被许多老师选中;有的班级则是“门庭冷落车马稀”,只被少数老师选中;还有的就是我教的班级,只本人“一枝独秀”。在与本班任课教师交流时不由提到了这件事,大家笑言:“只有你最‘勇敢’,用他们上公开课,他们根本就配合不起来,上不出效果。”听了这些,让人忍俊不禁,可静静想来,自己的
期刊
一、在阅读中发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一片叶子落下来》是一本关于生命的童话。小叶子弗雷迪在春天的微风中学会了跳舞,在夏日里懒洋洋地晒太阳,享受雨水的清凉、夏夜的宁静。他问好朋友丹尼尔,活着的目的是什么?丹尼尔告诉他,“活着,就是让别人感受快乐,就是给因为家里太热,到这里来避暑的老人遮阴;就是给孩子们一个阴凉的地方,好让他们来玩……活着,就是为了做这些好事情。”可是,一阵秋风吹来,叶子纷纷落下,弗雷
期刊
习作教学如何实现与生活中的信息技术网络的有机对接、优势互补呢?笔者在习作教学实践中,尝试利用网络搭建学生习作成果的展台:建立小组习作博客,编制班级习作电子杂志。将质性评价与测试卷中的量化评价相结合,努力实现习作评价主体互动化,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过程动态化。  一、搜集信息,科学设计——E“网”尽现  网络环境下的习作教学评价,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期刊
公开课,你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一般展示的都是第二课时,且上课的模式一般都是自读体会——交流感受——朗读表达。更有趣的是,不管是第一学段阅读教学,还是第二、三学段,基本都以这样的模式构建课堂。  或许在具体组织交流过程中,由于文本特点不同,学生阅读能力有差异,呈现出来的课堂效果有所区别,但还是让人不禁产生疑问:不同学段,教的策略难道是一样的吗?难道也只有这一种模式吗?突然间,产生一个想法:如果一篇课文
期刊
审美的过程是人们获得情感体验的过程,在语文课堂的审美体验,即体验主体学生的各种心理因素被充分调动起来,处于紧张和亢奋的活跃状态,在情感的驱动下并以情感为中心形成了一种情牵意绕、意象纷呈的复杂心绪,情不自禁地对客体文本进行领悟、体味、咀嚼,以至于陶醉其中,心灵受到震撼的一种独特的精神状态。下面以王崧舟老师执教的《二泉映月》一课为例,解密他是如何为学生打开一扇审美体验的“窗”,把学生带入“人曲合一”的
期刊
小学生对词语的积累、理解、掌握和运用具有很大的情境性。在日常的阅读中,他们会对新词语有特别的敏感;在课堂的学习中,他们也时常会使用一些从未在课本上学过的新词、好句子。有人说,学习语文的过程是一个“涵泳濡染”的过程,那么,在课堂教学的特定情境中来自于学生中间的一些新词、新句对学生的词语积累会有怎样的影响呢?这样的一种生成性资源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有可利用的价值吗?为此,我进行了一些尝试。  【案例】三年
期刊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上学以后读了很多有趣的书,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  2.今天,老师要再和大家分享一本好书,书名叫《小魔怪要上学》。(映示书名)先让我们看看封面吧。  3.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故事,想读吗?还记得我们听故事的要求吗?(仔细看、认真听、用心想、大胆说,坐端正)  4.下面就让我们打开书,这是扉页,它像一扇门,带领我们走进这个有趣的故事,走近小魔怪的一家。  二、分享阅读  1.
期刊
我在教学《丑小鸭》这一课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创设美好情境,激发探索兴趣  低年级学生对直观形象的画面兴趣浓厚。针对这一特点,上课伊始,我直接用电脑课件,映示丑小鸭被身边的亲人欺负,被他人欺负,只好孤苦伶仃地生活的画面。(丑小鸭被追啄,被驱赶;丑小鸭孤单离家;丑小鸭被讥笑……)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图画,让学生如临其境。当时,有一个学生看到丑小鸭的兄弟姐妹欺负丑小鸭时,他竟摩拳擦掌地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