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勤快的挖“矿”人

来源 :阅读(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s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是一座“富矿”,值得我们好好挖掘。我心目中的“读写融合”就是以文本这座“矿”为原点,画一个圆,进行全方位的挖掘、淬炼、添加、辐射,让学生在读写实践中提高能力,陶冶情操,提升语文素养。如果我们利用好语文课本这个载体,力求准确解读教材,精心选择、设计读写结合点,为学生提供借鉴的对象,促进读写深度融合,进而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久而久之,便一定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下面,笔者以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内容为例,谈一谈我的语文读写教学策略:
  一、挖掘“原矿”
  1.同类平移。
  语文课本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载体之一,有许多可以借鉴和融合的素材。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中第四单元课文除了引导学生了解世界文化遗产之外,在表达方式上也有很多地方值得学生学习。其中,课文《秦兵马俑》《埃及的金字塔》《音乐之都维也纳》都运用了总起分述的构段方式。特别值得挖掘的是《秦兵马俑》排比段的描写和联想的运用,是读写融合链接点。在教学中,我帮助学生发现这些文章在表达方法上的异同,再引导他们交流自己在读文章时的感受。接着,我展示文章《中山公园放榜墙》,指导学生运用排比以及联想的方法进行描写,学生描写得栩栩如生,实现了从阅读到写作的跨越。
  2.方法快递。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阅读教学与说话写话有千万个接触点。教学时要慧眼识才,抓住结合点,促使学生把在课文中学到的语言材料、表达方式乃至修辞手法运用于新的语境中,并逐步仿中有创,培养运用创新能力。”
  课文《爱如茉莉》中有几个特别打动人的细节描写值得挖掘,比如阳光的细节和握手的细节。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交流生活中你感受到的“爱的细节”并仿写下来。有位同学这样写道:
  陽光穿过窗棂,洒进房间,晕染出一个又一个闪烁的光斑,柔柔地,轻轻地,笼罩着奶奶的背影,那么慈爱,那么温暖。
  还有位学生这样写道:
  老妈身体微躬,捏住棉签小心翼翼地蘸了下碘酒,顺着我的伤口,一点一点往下涂。“啊!”我疼得龇牙咧嘴。妈妈立刻孩子似的撅起嘴,往我伤口上吹了几下。汗珠顺着脸颊淌下来,习惯性地用手把头发往后拢了拢,瘦小的脸蛋在橘黄色的灯影下显得几 分憔悴。
  3.语言积累。
  教材中的选文基本上是一些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尤其是那些写景的文章,语言丰富优美,适于朗诵积累,同时也能熏陶情感,是学生语言学习的范本。语言大师朱光潜说:“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严谨。”很多文学作品之所以传世,是因为语言使用的精当。课文《我和祖父的园子》节选自著名作家萧红的《呼兰河传》,全篇以轻快、优美的文笔详尽地展现了祖父园子的勃勃生机。园子里的所有生命都是那么无拘无束;祖父又是那么宽厚仁爱;尤其是童年的“我”,在这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文中有一段话语言清新、活泼,句式上都采用“愿意怎样,就怎样”,这样的句式特点和语言特色很适合学生感受语言的美。于是,我为学生设计了小练笔:请仿照上面的句式规律,写一写自己童年生活中自由快乐的一个场景,可以是一处景,也可以是一个难忘的生活片段。
  阅读教学是学生积累语言、丰富词句、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学习文本内容的时候,训练学生识字写字、用词造句、谋篇布局、润饰成文,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大量阅读,积累语言,努力使学生将吸收得以内化,在每一次的读写训练中有所收获,获得发展,切实提升写的品质。
  二、多元“淬炼”
  苏霍姆林斯基语说:“如果学生一步也不走出教科书的框架,也就无从说起他对知识有稳定的兴趣。”新课标也提出这样的要求: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的确,如果只读语文课本上的文章,很难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的视野就会狭窄,语感会下降,语文素养就很难提高。而目前我们的课文只是指导学生阅读的一个范例,是学生进行阅读的一点星火、一个源头。因此我们的语文老师就要做一个有心人,从语文课本出发,寻找课内课外的阅读链接点,并从这个点开始辐射,引导学生大量阅读,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由课内的阅读迁移到课外阅读,激发阅读兴趣,掌握阅读方法,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我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1.聚焦分散。
  本学期有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一首是《游园不值》,一首是《宿新市徐公店》。学习了古诗之后,学生聚焦春天的古诗,玩了飞花令,展示了学生描写的春天的古诗后,我对此进行了拓展:
  我带领学生明辨唐诗、宋词、元曲的不同表现形式,让学生徜徉在浩淼的诗词海洋中,充实学生的积累,丰盈学生的内心。
  2.线性延伸。
  新课标理念下的教学应该是师生、生生之间自然且智慧的对话。“水尝无华,相荡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始发灵光。”思维的激活、灵性的喷发,源于对话的启迪、碰撞,只有深层次地对话才有闪光的生成。而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捕捉“焦点”话题的意识和能力,这种智慧源于教师用“知识的底蕴”和“精神的底色”长期滋养。灵感稍纵即逝,火花瞬间即灭,教师不能及时捕捉话题的灵感、火花,就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对话的热情。
  比如在教学《我和祖父的园子》一文时,除了对文本的内容进行练笔,我还联系萧红的生活经历和生平事迹引导学生探讨“自由”的意义。点拨引导后,我相机告诉大家,其实要了解萧红,就必须走进萧红的内心世界,抓住时机向学生介绍了电影《黄金时代》,并顺水推舟向学生推荐她的作品——《呼兰河传》。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将会更深层次地领悟文本内容,加深对人物的认识,同时也拓宽了视野。
  3.圆形辐射。
  学生的知识面与阅读量决定着学生的语文素养。如果学生喜欢读,集中注意力地读,持久地读,那效果会更明显。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使他们把课外阅读当作一种渴求性的自我行为是至关重要的。那怎样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呢?我觉得教师要学会从课堂生成中寻找阅读的链接点。   在教学《长征》这首诗歌的时候,我以《长征》为圆形,进行辐射,推荐小说王树曾《地球红飘带》,品德课倾听音乐剧《长征组歌》,看电影《长征》,语文课继续拓展毛泽东的《清平乐六盘山》等等。所有拓展延伸,都是围绕“长征”这个焦点,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辐射,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如下图所示:
  根據文本的不同特色,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提炼整合,这就是我理解的“1+X”,它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一旦兴趣培养起来不仅眼前受益,还将伴随学生整个人生。
  三、添加“元素”
  语文书就是一本色彩斑斓的小百科,整合其他课程资源,能让语文鲜活起来,有趣起来。作为语文老师,我尝试着将其他学科和我的语文进行融合,添加一些耳熟能详,却让人眼前一亮的“元素”,让文本这座“矿山”勃发出新的生机。
  学习《望月》一课,我将美术课在学的版画与文字结合起来,让学生制作出文字描述的 “黑色剪影”以及“镶上银色的花边”这样的月夜意境的版画。学生有了自己动手的经验,再来读这些文字,就更加能体会其中的精妙。
  《埃及的金字塔》一文中有这样的表述:“高146米,绕塔一周要走一千米。”这是一种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正好这学期学了小数除法,我让学生计算以现在楼高3.1米为一层,那金字塔大约多少层。学生饶有兴致地计算后得出高47层,然后我让学生与学校后面的黄山湖公寓比较,发现差不多要把前后两幢叠起来,才能达到金字塔的高度。有了和数学的融合,学生对说明方法有了更加真切、直观的、可以触摸的理解。
  本学期有两篇科普类说明文,分别是《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神奇的克隆》。学习这两篇文章,我让学生阅读相关报道《火星传奇》,了解我们国家的航天发展;让学生了解克隆的经过,阅读克隆猴的报道,引导学生在这两篇的基础上进行拓展,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拓宽眼界,扩充知识面。
  我们的语文课本就像一座宝矿,要经过不断的挖掘,发现丰富的贮藏,为我们所用。新课标中反复强调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的形成是由学生自主地把优秀的文化成果内化为自身涵养,这种“内化”需要教师挖掘文本中发展点、生成点、延伸点,多维度的训练、拓展,帮助学生获得言语智慧,并得到人文精神的滋养。立足课堂,从课内向课外阅读迁移,拓展阅读的异度空间,是新课程理念下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课内、课外互相融通,高频链接,有序添加,才能使学生的底蕴越来越厚,才能使语文的路越走越宽。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初夏,荷风送香,阳光普照,大自然显现出一派蓬勃生机。在这色彩斑斓的季节,记者走进了江苏省泰州市凤凰小学。该校坐落于泰州新区美丽的凤凰河畔,是一所新建的市直公办小学。作为一所刚刚创办几年的学校,凤凰小学从建校伊始,就在不断地思考、探索办学的理念,坚持用先进的思想引领学校的建设、发展,提出了“坚持以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价值引领,以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扎实而富有成效地推进素质教
期刊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戏剧是孩子选择学习的重点,促进孩子多方面的发展,应该被视为一项学习的基本要素。”学生喜欢表演,表演有助于学生体驗语言交流的乐趣。词句的理解是与使用时的情境密不可分的,只有在相关的情境下进行完整的运用才是有意义的。英语,作为一种非母语,尤其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来进行学习和实践。近两年,笔者一直探索将情景剧融入小学英语课堂,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英语表达
期刊
儿童诗是一种写给儿童阅读的文学作品,它以明朗的语言、饱满的情感、飞腾的想象与和谐的韵律,深受儿童的喜爱。儿童诗教学能在满足儿童好奇的天性与强烈的求知欲望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诵读、创作儿童诗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儿童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一、顺应学生天性——以“儿童语言”激趣  儿童的世界,是一个极其简单的世界,他们带着与生俱来的童心,说着简单而可爱的童言。而作为教师,在儿童诗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全
期刊
【摘要】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材的统一使用,使小学、初中起始年级的教材教学研究成为热点。然而,仍沿用原教材的年级成了被冷落的地带,特别是跨越区段的新旧教材之间的有效衔接,未能得到足够重视。在分析该现象存在的原因之后,笔者从自身教学实践出发,通过对新课标的细致研读、教材的系统研究、学情的深入分析,积极采取“G5一体化”超前对接行动,实施跨区段的“无线通”教学,努力实现第三、四学段语文新旧教材教学的无缝对
期刊
【研讨主题一:荐读内容梳理】  一、内容概述  李灿影:猪就是为了在圣诞节前被制成熏肉火腿而生的吗?作为一头猪,似乎一直都摆脱不了这样的命运。在朱克曼家的谷仓里,小猪威尔伯未来的命运竟也是如此,它惶恐、畏惧、坐立难安……可是,作为一头猪,它又能怎么样呢?看似丑陋、渺小的蜘蛛夏洛一句掷地有声的“我救你”成了威尔伯唯一的求生希望。出于友情,出于承诺,一只小小的蜘蛛为了救威尔伯使出了浑身解数,它竟用自己
期刊
【摘要】Phonics即“自然拼读法”,其核心是建立字母与语音之间的对应关系,不需要借助音标,帮助学生解决单词不会读、不会拼的问题。Phonics与教材中的Sound time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将两者有效联系起来,共同解决学生在语音及单词拼写方面的障碍。  【关键词】Phonics 语音 单词拼写  Phonics的核心是建立字母(letter)与语音(sound)之间的对应关系
期刊
【摘要】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突出“运用”,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准确把握语文学科的特点,尽可能多地创造学生与语言文字亲密接触的机会,关注学生的言语习得,就可以有效地将运用落到实处。  【关键词】语文课 简约 真实 轻松 扎实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上语文课,应该是师生
期刊
2017年10月,笔者有幸成为江苏省2017年基础教育课程建设及评价研修班的成员之一,赴美国加州长滩州立大学进行为期两个月的进修学习。通过整整33天课堂学习,10多次到各所学校参观访问,多日泡在学校图书馆自主研修,特别是在近距离观察和体验美国小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在与美国小学教育同行的面对面交流中,笔者对中美小学教育教学异同有了粗浅认识,反思我们的英语教学,在激发学习动机、设计教学活动、组织教学过
期刊
【摘要】文本是作者和编者的共同产物,它在师生之间发生交互作用,在达成教学目的,生成动态的言语实践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教学通过咬文嚼字、多元解读和文本延伸的言语实践,可以唤醒文本之心,感受文脉思路。也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培养语文学习情感,形成敏锐的语文意识,提升学生自身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意识 文本之心 生命之眼  现行的语文教材是一种文选型教材,一篇篇文章是作者精准
期刊
【摘要】在“小升初”语文衔接学习中,现代文阅读一直是“重头戏”,进行“小升初”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的对比研究具有实际意义,小学六年级和初一语文共同选入的《安塞腰鼓》一文,为此项研究提供了一个机会。通过分析、研究《安塞腰鼓》 在小学高年段语文阅读教学和初一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要点,可以窥见小学高年段与初中学段现代文阅读教学间的关系,继而提出“小升初”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的衔接策略,为准初中生们提供有益指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