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友情的气球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sun_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课时
  
  第一版块:初读感知,感受情趣。
  
  一、巧设悬念,导入新课。
  引发学生好奇心,为学习下文激趣
  
  二、初读感知。
  
  1.教师范读。
  2.引导学生自读、自主识字。
  3.检查识字情况,指导写字。重点指导“病”字写法。
  认真倾听,标出自然段序号。
  同桌互读。小组合作,认读生字,讨论生字的识记方法。
  交流识字方法。认识病字头,练写“病”字。
  理思路,明线索。
  给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生字的空间、时间,让它们自己突破生字难关。
  生字的认读和练写相结合。
  教学过程预设及解决措施:
  
  1.二年级学生掌握一定的读书方法,教师在巡视过程中要继续加以指导,发现好的读书方法及时肯定总结,让学生掌握方法。
  2.生字的练读和练写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
  [评:教师以声情并茂的范读将学生带进了课文,再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这就为学生打开了一个个小小的个性化世界。教师以“气球还能治病呢!”巧设悬念,使教学活动的初始阶段就足以唤起学生内在的激情。此刻,教师又抓住时机落实本课重点生字“病”的教学,突出了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而且使单调的生字教学变得有血有肉,有情有义。]
  
  第二版块:创设氛围,情动你我。
  
  三、联系实际,对比体会。
  
  1.找出文中含有“病”字的词语。并对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细细体会。
  2.引读重点句段,体会科利亚的感受——“真没意思”。
  3.齐读1、2两段。
  学生读读画划,理解词语。
  (病床病房 传染病病了)
  畅所欲言,想象科利亚的“不能”和“只能”,体会科利亚的孤独和寂寞。再次整体感受科利亚的心情。由词语为切人口,自然恰当。
  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放飞想象,思考、发现、讨论。抓住重点词语,在读中体会,将心中的情感化为有声的朗读。
  教学过程预设及解决措施:
  健康的孩子不一定能体会病床上的科利亚的孤单与寂寞。因而,可能会出现学生对这一部分课文领会不深、掌握不牢的情况。教师在此环节应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角色转换,让学生与科利亚融为一体。这样才能真正进入科利亚的内心世界,达到进入文本的目的。
  [评:带领学生深入文章,走近病中的科利亚,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最大限度地体会病人的孤单不幸。教师引导学生,由“病”字的学习,到学含有“病”字的词、句、段,层层推进,步步深入这一教学过程是充实有效的。学生边读边联系自己的生活,就能读懂科利亚的无奈心情。于是解决感悟的问题,就有了扎实的根基,无论是读词、读句、读段,学生都能投入情感,读着、品着,边读边想,他们自己就成了科利亚的知心朋友。]
  
  第三版块:多样练读,领悟情感。
  
  四、多样练读,升华情感。
  1.指名读
  2.指导学生自由读。
  3. 引导学生汇报朗读。
  重点指导训练以下句子:
  (1)科利亚的心情一下子好了许多。
  (2)科利亚仔细一看,气球上画着一张可爱的小脸。一边读一边在自己读得好的句子旁画★
  自由交流、朗读。学生试读,展示不同的读法。
  创设情境,图文结合,理解“可爱的”一词,体会朗读。
  训练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增强学生表现欲。
  不同的读法呈现在课堂中,充满个性色彩。在情境中训练学生的朗读,加深学生对情感的领悟。
  教学过程预设及解决措施:
  在这一段的训练中,多样化的朗读丰富了课堂,但本段中有一句特别长的句子,学生在展示朗读时,如遇到困难,教师要范读或带领学生逐个分句读,确保学生读通、读顺、读好。
  [评:教学进入这个环节,教师让学生充分练读。指名学生读,起到了示范作用。为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师以让学生给自己加“*”的方式进行自我评价,充分体现了“朗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当这种个性化行为有了表现的机会,得到了肯定,学生就会表现出极大的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想读得更好成为他们的新的目标。此刻两句重点句的朗读训练就显得更为有效。]
  
  第四版块:拓展延伸,情满课堂。
  
  五、读写结合,再度开发。
  1.齐读全文。
  2.你想对科利亚说些什么?请用笔写一写。
  3.总结全文,升华情感。读文。动口说、动笔写。回归整体。阅读文本与写话训练结合起来,实现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评:课堂上小练笔的设计独具新意。情随文走,这时的学生多么希望也能有一只气球,让它带上自己的祝愿飞到科利亚的窗前啊!作为教者,张老师懂得孩子们的心,发给孩子们一张气球形状的卡片,这既不是平时意义上的气球,也不是写作业的薄本,这是一只会治病的特殊的气球,这时的学生已是情真意切了,“每人给科利亚写一句问候的话!”……课堂教学再次呈现高潮。这是老师在深入研究文本研究学生的基础上对教材的再度开发。不仅符合学情需要,体现了拓展延伸的新理念,而且恰到好处地达到了德育渗透的目的。]
  
  第二课时(略)
  
  [总评]
  
  张娟老师执教本课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一理念不仅体现了在教学目标上,还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效地实施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学生在课堂上无论是悲是喜都因为有了主动参与的意识,而显得和谐并充满生命的活力。这种学习是愉悦的。心理学专家认为:学会保持最佳心境,就能自由自在地畅游于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勇于克服困难,始终保持学习的热情。良好习惯的培养使学生能认真聆听,积极思维,善于合作,勇于表达,积极创新。教师以一种爱心和期待对待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活动组织和开展有一种激情。对自己的角色定位是朋友式的,用特有的学科专业技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
  
  [课后反思]
  
  一、引一“病”字而入全文
  
  抓住一个“病”字展开全文的教学,这是我在深入文本后做出的决定。认写“病”字,找到“病”句,品析“病”情。这是一条由浅入深的线索。学生在层层推进的教学环节中,逐步熟悉课文内容,感情课文情感。
  
  二、牵一“读”而情满溢
  
  “科利亚心情一下子好了许多”。这一句话在课文中是关键一句,因为它承上启下,又因为它,课文中包含的情感由此突然一转,由悲而喜,这彰显出友爱的力量是多么巨大!因此,读好这一句,对学生领会情感有很大的帮助。
  这里,我倡导学生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读出个性,读出情感。教师鼓励学生用多种读法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在此基础上,又运用了创设情境读、范读、自由读、教师带读等方式,学生在课堂中经历了由读通、读懂再到读好的过程。
其他文献
课型: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一二句话说说春天的景色,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  2.能较清楚地向别人介绍自己的画,说话大方有礼。  2,注意倾听别人的话,能大方地进行交流。
期刊
这首儿歌之所以被选人低年级教材,并不仅仅在于它浅显易懂有趣,还在于它能帮助学生了解生活常识,积累语言材料。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主探究的欲望,鼓励学生自主识字、读书,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读书的能力。联系实际,超越文本,引导学生走出书本方寸天地,拓展文本内容、空间,体现大语文教学观。
期刊
“找秋天”是集观察、思维、表达与绘画等为一体的语文综合性学习。那么,如何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呢?这是大家正在探索的一个课题。马建明老师在江苏省教材培训会上借班上课,尝试了师生与“秋天”—‘同体验收获的历程。
期刊
师:小朋友,课文我们已经会背了,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  (稍过片刻,有两三个学生举手)
期刊
教育部11日发表声明指出,有的出版社盗用教育部名义,在—些作品上打上了“语文课标必读丛书”的字样。对此.教育部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针对目前颇受社会关注的、曾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的《尘埃落定》收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施)》(下文简;《标准》),成为“必读书”的问题,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说为了提高学生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标准》提出了“关于诵读篇日和课外读物建议”,这个“建议”是
期刊
浙江青年教师王自文在重庆举行的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中采用组合法上了《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题临安邸》两首古诗。在这节课中,教者依据主题整合内容、抓住诗眼大胆舍弃的教学设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圈可点不少。我们知道,“以读代讲”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现笔者仅就其引导学生以读悟语和以读悟情方面的特色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    以下是《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一个教
期刊
香港选手舒伟参赛之后我十分感叹,感叹其执教的《毕加索与和平鸽》虽获得了一等奖,但却十分平实,她的精彩在于一个“真”字。  先看,本课的开课片段——  教师课件出示“中国龙”图。  师:你想到了什么?生:这代表我们中国。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师:老师再请你看一幅图。课件出示含有橄榄枝的鸽子图。  师: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没有注意橄榄,只说看见了鸽子)  师:你们注意一下鸽子嘴里有什么?  生:鸽
期刊
教学要求  1、通过品味问句体会作者对奥运的深情向 往,感悟奥林匹克精神和我国申奥的重大意 义。  2.自学生字新词,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 词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运用文章中的 精美句段。  4.通过资料搜集处理,激发学生搜集资料 的兴趣,提高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期刊
《船长》文笔精妙、人文性极强。设计和实施教学时,我努力从文本出发,利用教材本身特点,以语言文字为根,整合各种教学因素,整合三维目标,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情境体验,从心灵震撼中感受情真    《船长》这一类饱含深情的文章的教学,能否引领学生人情入境,与文中角色产生强烈共鸣,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  教学设计时,我就确定了以情感贯穿全课教学的思路,努力让每个学生“登上
期刊
设计理念  提炼研读专题,利用阅读期待,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考和情感活动中理解、感悟、体验文本,获得思想启迪,从而实现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有效对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