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课时
第一版块:初读感知,感受情趣。
一、巧设悬念,导入新课。
引发学生好奇心,为学习下文激趣
二、初读感知。
1.教师范读。
2.引导学生自读、自主识字。
3.检查识字情况,指导写字。重点指导“病”字写法。
认真倾听,标出自然段序号。
同桌互读。小组合作,认读生字,讨论生字的识记方法。
交流识字方法。认识病字头,练写“病”字。
理思路,明线索。
给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生字的空间、时间,让它们自己突破生字难关。
生字的认读和练写相结合。
教学过程预设及解决措施:
1.二年级学生掌握一定的读书方法,教师在巡视过程中要继续加以指导,发现好的读书方法及时肯定总结,让学生掌握方法。
2.生字的练读和练写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
[评:教师以声情并茂的范读将学生带进了课文,再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这就为学生打开了一个个小小的个性化世界。教师以“气球还能治病呢!”巧设悬念,使教学活动的初始阶段就足以唤起学生内在的激情。此刻,教师又抓住时机落实本课重点生字“病”的教学,突出了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而且使单调的生字教学变得有血有肉,有情有义。]
第二版块:创设氛围,情动你我。
三、联系实际,对比体会。
1.找出文中含有“病”字的词语。并对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细细体会。
2.引读重点句段,体会科利亚的感受——“真没意思”。
3.齐读1、2两段。
学生读读画划,理解词语。
(病床病房 传染病病了)
畅所欲言,想象科利亚的“不能”和“只能”,体会科利亚的孤独和寂寞。再次整体感受科利亚的心情。由词语为切人口,自然恰当。
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放飞想象,思考、发现、讨论。抓住重点词语,在读中体会,将心中的情感化为有声的朗读。
教学过程预设及解决措施:
健康的孩子不一定能体会病床上的科利亚的孤单与寂寞。因而,可能会出现学生对这一部分课文领会不深、掌握不牢的情况。教师在此环节应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角色转换,让学生与科利亚融为一体。这样才能真正进入科利亚的内心世界,达到进入文本的目的。
[评:带领学生深入文章,走近病中的科利亚,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最大限度地体会病人的孤单不幸。教师引导学生,由“病”字的学习,到学含有“病”字的词、句、段,层层推进,步步深入这一教学过程是充实有效的。学生边读边联系自己的生活,就能读懂科利亚的无奈心情。于是解决感悟的问题,就有了扎实的根基,无论是读词、读句、读段,学生都能投入情感,读着、品着,边读边想,他们自己就成了科利亚的知心朋友。]
第三版块:多样练读,领悟情感。
四、多样练读,升华情感。
1.指名读
2.指导学生自由读。
3. 引导学生汇报朗读。
重点指导训练以下句子:
(1)科利亚的心情一下子好了许多。
(2)科利亚仔细一看,气球上画着一张可爱的小脸。一边读一边在自己读得好的句子旁画★
自由交流、朗读。学生试读,展示不同的读法。
创设情境,图文结合,理解“可爱的”一词,体会朗读。
训练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增强学生表现欲。
不同的读法呈现在课堂中,充满个性色彩。在情境中训练学生的朗读,加深学生对情感的领悟。
教学过程预设及解决措施:
在这一段的训练中,多样化的朗读丰富了课堂,但本段中有一句特别长的句子,学生在展示朗读时,如遇到困难,教师要范读或带领学生逐个分句读,确保学生读通、读顺、读好。
[评:教学进入这个环节,教师让学生充分练读。指名学生读,起到了示范作用。为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师以让学生给自己加“*”的方式进行自我评价,充分体现了“朗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当这种个性化行为有了表现的机会,得到了肯定,学生就会表现出极大的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想读得更好成为他们的新的目标。此刻两句重点句的朗读训练就显得更为有效。]
第四版块:拓展延伸,情满课堂。
五、读写结合,再度开发。
1.齐读全文。
2.你想对科利亚说些什么?请用笔写一写。
3.总结全文,升华情感。读文。动口说、动笔写。回归整体。阅读文本与写话训练结合起来,实现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评:课堂上小练笔的设计独具新意。情随文走,这时的学生多么希望也能有一只气球,让它带上自己的祝愿飞到科利亚的窗前啊!作为教者,张老师懂得孩子们的心,发给孩子们一张气球形状的卡片,这既不是平时意义上的气球,也不是写作业的薄本,这是一只会治病的特殊的气球,这时的学生已是情真意切了,“每人给科利亚写一句问候的话!”……课堂教学再次呈现高潮。这是老师在深入研究文本研究学生的基础上对教材的再度开发。不仅符合学情需要,体现了拓展延伸的新理念,而且恰到好处地达到了德育渗透的目的。]
第二课时(略)
[总评]
张娟老师执教本课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一理念不仅体现了在教学目标上,还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效地实施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学生在课堂上无论是悲是喜都因为有了主动参与的意识,而显得和谐并充满生命的活力。这种学习是愉悦的。心理学专家认为:学会保持最佳心境,就能自由自在地畅游于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勇于克服困难,始终保持学习的热情。良好习惯的培养使学生能认真聆听,积极思维,善于合作,勇于表达,积极创新。教师以一种爱心和期待对待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活动组织和开展有一种激情。对自己的角色定位是朋友式的,用特有的学科专业技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
[课后反思]
一、引一“病”字而入全文
抓住一个“病”字展开全文的教学,这是我在深入文本后做出的决定。认写“病”字,找到“病”句,品析“病”情。这是一条由浅入深的线索。学生在层层推进的教学环节中,逐步熟悉课文内容,感情课文情感。
二、牵一“读”而情满溢
“科利亚心情一下子好了许多”。这一句话在课文中是关键一句,因为它承上启下,又因为它,课文中包含的情感由此突然一转,由悲而喜,这彰显出友爱的力量是多么巨大!因此,读好这一句,对学生领会情感有很大的帮助。
这里,我倡导学生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读出个性,读出情感。教师鼓励学生用多种读法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在此基础上,又运用了创设情境读、范读、自由读、教师带读等方式,学生在课堂中经历了由读通、读懂再到读好的过程。
第一版块:初读感知,感受情趣。
一、巧设悬念,导入新课。
引发学生好奇心,为学习下文激趣
二、初读感知。
1.教师范读。
2.引导学生自读、自主识字。
3.检查识字情况,指导写字。重点指导“病”字写法。
认真倾听,标出自然段序号。
同桌互读。小组合作,认读生字,讨论生字的识记方法。
交流识字方法。认识病字头,练写“病”字。
理思路,明线索。
给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生字的空间、时间,让它们自己突破生字难关。
生字的认读和练写相结合。
教学过程预设及解决措施:
1.二年级学生掌握一定的读书方法,教师在巡视过程中要继续加以指导,发现好的读书方法及时肯定总结,让学生掌握方法。
2.生字的练读和练写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
[评:教师以声情并茂的范读将学生带进了课文,再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这就为学生打开了一个个小小的个性化世界。教师以“气球还能治病呢!”巧设悬念,使教学活动的初始阶段就足以唤起学生内在的激情。此刻,教师又抓住时机落实本课重点生字“病”的教学,突出了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而且使单调的生字教学变得有血有肉,有情有义。]
第二版块:创设氛围,情动你我。
三、联系实际,对比体会。
1.找出文中含有“病”字的词语。并对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细细体会。
2.引读重点句段,体会科利亚的感受——“真没意思”。
3.齐读1、2两段。
学生读读画划,理解词语。
(病床病房 传染病病了)
畅所欲言,想象科利亚的“不能”和“只能”,体会科利亚的孤独和寂寞。再次整体感受科利亚的心情。由词语为切人口,自然恰当。
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放飞想象,思考、发现、讨论。抓住重点词语,在读中体会,将心中的情感化为有声的朗读。
教学过程预设及解决措施:
健康的孩子不一定能体会病床上的科利亚的孤单与寂寞。因而,可能会出现学生对这一部分课文领会不深、掌握不牢的情况。教师在此环节应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角色转换,让学生与科利亚融为一体。这样才能真正进入科利亚的内心世界,达到进入文本的目的。
[评:带领学生深入文章,走近病中的科利亚,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最大限度地体会病人的孤单不幸。教师引导学生,由“病”字的学习,到学含有“病”字的词、句、段,层层推进,步步深入这一教学过程是充实有效的。学生边读边联系自己的生活,就能读懂科利亚的无奈心情。于是解决感悟的问题,就有了扎实的根基,无论是读词、读句、读段,学生都能投入情感,读着、品着,边读边想,他们自己就成了科利亚的知心朋友。]
第三版块:多样练读,领悟情感。
四、多样练读,升华情感。
1.指名读
2.指导学生自由读。
3. 引导学生汇报朗读。
重点指导训练以下句子:
(1)科利亚的心情一下子好了许多。
(2)科利亚仔细一看,气球上画着一张可爱的小脸。一边读一边在自己读得好的句子旁画★
自由交流、朗读。学生试读,展示不同的读法。
创设情境,图文结合,理解“可爱的”一词,体会朗读。
训练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增强学生表现欲。
不同的读法呈现在课堂中,充满个性色彩。在情境中训练学生的朗读,加深学生对情感的领悟。
教学过程预设及解决措施:
在这一段的训练中,多样化的朗读丰富了课堂,但本段中有一句特别长的句子,学生在展示朗读时,如遇到困难,教师要范读或带领学生逐个分句读,确保学生读通、读顺、读好。
[评:教学进入这个环节,教师让学生充分练读。指名学生读,起到了示范作用。为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师以让学生给自己加“*”的方式进行自我评价,充分体现了“朗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当这种个性化行为有了表现的机会,得到了肯定,学生就会表现出极大的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想读得更好成为他们的新的目标。此刻两句重点句的朗读训练就显得更为有效。]
第四版块:拓展延伸,情满课堂。
五、读写结合,再度开发。
1.齐读全文。
2.你想对科利亚说些什么?请用笔写一写。
3.总结全文,升华情感。读文。动口说、动笔写。回归整体。阅读文本与写话训练结合起来,实现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评:课堂上小练笔的设计独具新意。情随文走,这时的学生多么希望也能有一只气球,让它带上自己的祝愿飞到科利亚的窗前啊!作为教者,张老师懂得孩子们的心,发给孩子们一张气球形状的卡片,这既不是平时意义上的气球,也不是写作业的薄本,这是一只会治病的特殊的气球,这时的学生已是情真意切了,“每人给科利亚写一句问候的话!”……课堂教学再次呈现高潮。这是老师在深入研究文本研究学生的基础上对教材的再度开发。不仅符合学情需要,体现了拓展延伸的新理念,而且恰到好处地达到了德育渗透的目的。]
第二课时(略)
[总评]
张娟老师执教本课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一理念不仅体现了在教学目标上,还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效地实施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学生在课堂上无论是悲是喜都因为有了主动参与的意识,而显得和谐并充满生命的活力。这种学习是愉悦的。心理学专家认为:学会保持最佳心境,就能自由自在地畅游于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勇于克服困难,始终保持学习的热情。良好习惯的培养使学生能认真聆听,积极思维,善于合作,勇于表达,积极创新。教师以一种爱心和期待对待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活动组织和开展有一种激情。对自己的角色定位是朋友式的,用特有的学科专业技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
[课后反思]
一、引一“病”字而入全文
抓住一个“病”字展开全文的教学,这是我在深入文本后做出的决定。认写“病”字,找到“病”句,品析“病”情。这是一条由浅入深的线索。学生在层层推进的教学环节中,逐步熟悉课文内容,感情课文情感。
二、牵一“读”而情满溢
“科利亚心情一下子好了许多”。这一句话在课文中是关键一句,因为它承上启下,又因为它,课文中包含的情感由此突然一转,由悲而喜,这彰显出友爱的力量是多么巨大!因此,读好这一句,对学生领会情感有很大的帮助。
这里,我倡导学生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读出个性,读出情感。教师鼓励学生用多种读法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在此基础上,又运用了创设情境读、范读、自由读、教师带读等方式,学生在课堂中经历了由读通、读懂再到读好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