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物流行业是21世纪的热门行业,物流人才的培养必将成为21世纪教育的热门之一。由于我国的物流教育起步较晚,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简称“中职学校” )的物流教育起步更晚,由于没有明确的物流人才培养目标、师资力量薄弱、实训基地缺乏等问题,中职学校的物流教育特色没有展现出来,在这种背景下,中职学校物流人才的培养已迫在眉睫。
关键词:中职学校物流人才问题培养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日益加快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企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而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物流在企业中的重要性决定了物流人才的激烈竞争,同时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又扩大了物流人才的市场需求,相对于物流人才的竞争以及物流人才的市场需求,物流人才已成为紧缺人才之一,各级物流人才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在物流活动中,需要大量的操作人员,而中职学校的教育特色是培养操作型或技能型人才,因此中职学校物流人才的培养任务任重道远。
1 我国中职学校物流人才培养迫在眉睫
从我国物流教育的现状来看,发展的速度很快,已初步建立了研究型教育、学历教育、职业教育、培训教育等层次的物流教育体系,虽然我国在物流人才教育方面形成了一定的教育体系,有了一定的基础,也培养出一批物流发展所需的人才,但由于物流学科是一门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综合学科,而物流产业又是一个跨行业、跨部门的复合产业,同时它又是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现实的物流过程包含运输、储存、配送、包装、流通加工、装卸搬运、信息处理等多个环节,每一功能环节都有大量的操作活动,而且在物流从业人员中,75%-85%的人员从事操作岗位的工作,所以发展物流产业,不仅需要高级物流管理人才,更需要大量物流实用型、操作型或技能型人才,这些人才的培养正是中职学校物流人才培养的目标,但国内物流操作人才现状不容乐观。目前,国内各类企业中物流操作型岗位从业人员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传统的仓储和运输企业的搬运、装卸等岗位转移而来;二是直接招聘农民工。这些人员很少接受正规的物流操作培训,对操作原理,各业务环节的衔接、作业流程、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等知识知之甚少,这就使得企业的运作效率低下,物流质量大大折扣,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因而我国中职物流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
2 中职学校物流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由于“物流热”的持续升温,随之全国各省的中职学校也相继开设了物流类专业,但仍处于各校自行筹划设计教学大纲、课程与实践,缺乏统一指导,在课程设置、教材选取、师资力量及培养目标等方面难免存在一些问题。
2.1 培养目标模糊
中职学校物流人才的培养目标缺乏明确的人才定位,许多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较模糊,对学生需要掌握什么技能,将来能够从事何种物流岗位没有认真研究、分析和论证。由于没有清晰的培养目标,使得教研活动无法顺利开展,老师讲得乏力,学生学得乏味。
2.2 师资力量薄弱
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培养出具有研究能力及高水平的教师(尤其是“双师型”的教师)是培养物流人才的根本保证。我国物流教育起步较晚,许多中职学校从事物流教育的教师大多是从管理、经济等专业转行而来,他们所掌握的物流知识不系统、不全面、不扎实,同时缺乏物流实际经验,薄弱的师资力量严重制约了中职物流人才的培养质量。
2.3 物流教材匮乏
我国有关物流专业的教材和学习资料很多,但有些教材是属于高职高专系列的,甚至有些是属于高等教育系列的,真正适合中职学校的物流专业教材,还极其匮乏,因为对于中职学校培养的学生对象是刚初中毕业的学生,而且大部分是中考的失利者,学生理解能力相对较差,对这样一个群体进行授课,必然要求教材知识简单易懂、可操作性强,但这样的教材却相当少,这也必将影响到中职学校物流人才的培养。
2.4 实训基地缺乏
中职学校培养的物流人才是实用型、操作型或技能型人才,但目前中职物流人才的培养模式相对落后,还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与企业缺乏密切联系,往往理论讲解过多,实训少,而物流专业实践性很强,实践教学环节多,需要面向学生开展模拟教学,但由于物流实训设备的投资额较大,学校一般情况下无法投入巨额的资金成立校内实训基地,同时物流企业也一般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成为学校的实训基地,因此专业实训基地的缺乏,必将无法满足物流专业知识面宽、实践性强的要求,更无法培养出企业所需要的物流人才。
3 中职学校物流人才的培养
3.1 明确物流人才的培养目标
中职教育最突出的特色体现在专业的培养目标上,培养目标不明确,教学模式也不可能确定,中职学校物流的培养目标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宗旨,通过综合和具体的职业技术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积累实际工作经验,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具体到物流专业,我认为中职学校培养物流人才应以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具有基本的文化素质(如写作、英语、法律常识等)。②熟悉物流企业
的基本业务流程,具有仓储管理、库存控制、货物运输及配送管理等能力。③能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能进行物流信息的收集、分类、处理和发布。④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敬业精神和责任感。⑤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和合作协调的能力。⑥具有创新精神。
3.2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由于中职学校的大多物流教师是转行而来,专业的物流教师很少,而建立一支实践能力强、业务精良的物流师资队伍是培养物流人才的关键力量,而构建具有中职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有一支适应中职教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可采取以下措施:
①鼓励专业教师业余深造学习,从而提高其专业知识水平;②鼓励专业教师到具有代表性强的物流企业参观、实践,以丰富他们的实践知识,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充实课堂,使学生能轻松掌握知识点;③鼓励专业教师参加科研活动,通过鼓励教师认真撰写论文、编写教材以及参加物流学术活动,从而不断提高其科研水平;④大量引进优秀的物流教师,以充实专业教师队伍。
3.3 优化物流课程设置
中职学校教育要突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中职学校物流人才的培养目标,围绕物流相关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突出应用性、针对性、先进性,对原有的课程设置进行增减重组,从而满足物流企业和市场对人才的要求,进而制定符合物流专业特点和学校自身情况的物流专业课程体系,因此,在课程设置方面,可以把中职物流专业的核心专业课定为:现代物流基础、仓储管理实务、采购实务、物流配送、物流运输、物流客户服务、商品包装技术、流通加工技术、库存控制技术、供应链管理、物流信息系统等。同时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多方面能力要求,中职学校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在课程设置上还应增设以下课程:礼仪、写作、计算机应用、公共关系、推销技巧、商务谈判、经济法、电子商务等。
3.4 改进物流教学方法
针对物流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在教学中,应以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操作技能为原则,在教学中多开展案例教学、项目教学,通过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任务设置等现代教学手段,减少课堂授课时间,尽可能增加实训教学,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学以致用,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枯燥的理论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3.5 建立实训基地
中职学校物流人才培养应突出实用型、操作型或技能型人才,而物流专业实践性强,操作环节多,单纯的课堂理论讲解显然是枯燥的,而且学生难以理解及接受知识点,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增加物流实践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因而建立物流实训基地是中职物流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要建立实训基地,有以下两种方案:
3.5.1 建立校内实训基地
这种主要是以模拟实训室存在,通过对学生提供计算机系统让学生进行模拟实训、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操作,使学生了解物流企业操作流程,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3.5.2 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积极与物流企业合作共同构建物流实习基地,让学生在学习期间有机会到相关物流企业岗位实践,通过实践,全面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结语
以上是本人对中职学校物流人才培养的浅显认识,中职物流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同时任重道远,它需要我们每一位物流教师的呕心沥血,需要每一位关注物流行业人士的积极参与,更需要整个社会的大力支持,相信只要我们充满信心,我们一定会为企业培养出适合他们的物流人才。
参考文献
[1] 高和鸿,郝建彤.我国物流教育发展的现状和趋势[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2年15期.
[2]丁爱美.物流专业人才高职教育培养模式之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年14期.
[3] 陈代芬.物流管理操作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物流技术,2002年05期.
[4] 郑彬.现代物流基础[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1月.
[5] 梁金萍.现代物流学[M].哈尔滨: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
关键词:中职学校物流人才问题培养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日益加快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企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而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物流在企业中的重要性决定了物流人才的激烈竞争,同时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又扩大了物流人才的市场需求,相对于物流人才的竞争以及物流人才的市场需求,物流人才已成为紧缺人才之一,各级物流人才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在物流活动中,需要大量的操作人员,而中职学校的教育特色是培养操作型或技能型人才,因此中职学校物流人才的培养任务任重道远。
1 我国中职学校物流人才培养迫在眉睫
从我国物流教育的现状来看,发展的速度很快,已初步建立了研究型教育、学历教育、职业教育、培训教育等层次的物流教育体系,虽然我国在物流人才教育方面形成了一定的教育体系,有了一定的基础,也培养出一批物流发展所需的人才,但由于物流学科是一门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综合学科,而物流产业又是一个跨行业、跨部门的复合产业,同时它又是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现实的物流过程包含运输、储存、配送、包装、流通加工、装卸搬运、信息处理等多个环节,每一功能环节都有大量的操作活动,而且在物流从业人员中,75%-85%的人员从事操作岗位的工作,所以发展物流产业,不仅需要高级物流管理人才,更需要大量物流实用型、操作型或技能型人才,这些人才的培养正是中职学校物流人才培养的目标,但国内物流操作人才现状不容乐观。目前,国内各类企业中物流操作型岗位从业人员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传统的仓储和运输企业的搬运、装卸等岗位转移而来;二是直接招聘农民工。这些人员很少接受正规的物流操作培训,对操作原理,各业务环节的衔接、作业流程、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等知识知之甚少,这就使得企业的运作效率低下,物流质量大大折扣,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因而我国中职物流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
2 中职学校物流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由于“物流热”的持续升温,随之全国各省的中职学校也相继开设了物流类专业,但仍处于各校自行筹划设计教学大纲、课程与实践,缺乏统一指导,在课程设置、教材选取、师资力量及培养目标等方面难免存在一些问题。
2.1 培养目标模糊
中职学校物流人才的培养目标缺乏明确的人才定位,许多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较模糊,对学生需要掌握什么技能,将来能够从事何种物流岗位没有认真研究、分析和论证。由于没有清晰的培养目标,使得教研活动无法顺利开展,老师讲得乏力,学生学得乏味。
2.2 师资力量薄弱
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培养出具有研究能力及高水平的教师(尤其是“双师型”的教师)是培养物流人才的根本保证。我国物流教育起步较晚,许多中职学校从事物流教育的教师大多是从管理、经济等专业转行而来,他们所掌握的物流知识不系统、不全面、不扎实,同时缺乏物流实际经验,薄弱的师资力量严重制约了中职物流人才的培养质量。
2.3 物流教材匮乏
我国有关物流专业的教材和学习资料很多,但有些教材是属于高职高专系列的,甚至有些是属于高等教育系列的,真正适合中职学校的物流专业教材,还极其匮乏,因为对于中职学校培养的学生对象是刚初中毕业的学生,而且大部分是中考的失利者,学生理解能力相对较差,对这样一个群体进行授课,必然要求教材知识简单易懂、可操作性强,但这样的教材却相当少,这也必将影响到中职学校物流人才的培养。
2.4 实训基地缺乏
中职学校培养的物流人才是实用型、操作型或技能型人才,但目前中职物流人才的培养模式相对落后,还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与企业缺乏密切联系,往往理论讲解过多,实训少,而物流专业实践性很强,实践教学环节多,需要面向学生开展模拟教学,但由于物流实训设备的投资额较大,学校一般情况下无法投入巨额的资金成立校内实训基地,同时物流企业也一般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成为学校的实训基地,因此专业实训基地的缺乏,必将无法满足物流专业知识面宽、实践性强的要求,更无法培养出企业所需要的物流人才。
3 中职学校物流人才的培养
3.1 明确物流人才的培养目标
中职教育最突出的特色体现在专业的培养目标上,培养目标不明确,教学模式也不可能确定,中职学校物流的培养目标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宗旨,通过综合和具体的职业技术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积累实际工作经验,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具体到物流专业,我认为中职学校培养物流人才应以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具有基本的文化素质(如写作、英语、法律常识等)。②熟悉物流企业
的基本业务流程,具有仓储管理、库存控制、货物运输及配送管理等能力。③能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能进行物流信息的收集、分类、处理和发布。④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敬业精神和责任感。⑤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和合作协调的能力。⑥具有创新精神。
3.2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由于中职学校的大多物流教师是转行而来,专业的物流教师很少,而建立一支实践能力强、业务精良的物流师资队伍是培养物流人才的关键力量,而构建具有中职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有一支适应中职教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可采取以下措施:
①鼓励专业教师业余深造学习,从而提高其专业知识水平;②鼓励专业教师到具有代表性强的物流企业参观、实践,以丰富他们的实践知识,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充实课堂,使学生能轻松掌握知识点;③鼓励专业教师参加科研活动,通过鼓励教师认真撰写论文、编写教材以及参加物流学术活动,从而不断提高其科研水平;④大量引进优秀的物流教师,以充实专业教师队伍。
3.3 优化物流课程设置
中职学校教育要突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中职学校物流人才的培养目标,围绕物流相关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突出应用性、针对性、先进性,对原有的课程设置进行增减重组,从而满足物流企业和市场对人才的要求,进而制定符合物流专业特点和学校自身情况的物流专业课程体系,因此,在课程设置方面,可以把中职物流专业的核心专业课定为:现代物流基础、仓储管理实务、采购实务、物流配送、物流运输、物流客户服务、商品包装技术、流通加工技术、库存控制技术、供应链管理、物流信息系统等。同时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多方面能力要求,中职学校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在课程设置上还应增设以下课程:礼仪、写作、计算机应用、公共关系、推销技巧、商务谈判、经济法、电子商务等。
3.4 改进物流教学方法
针对物流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在教学中,应以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操作技能为原则,在教学中多开展案例教学、项目教学,通过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任务设置等现代教学手段,减少课堂授课时间,尽可能增加实训教学,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学以致用,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枯燥的理论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3.5 建立实训基地
中职学校物流人才培养应突出实用型、操作型或技能型人才,而物流专业实践性强,操作环节多,单纯的课堂理论讲解显然是枯燥的,而且学生难以理解及接受知识点,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增加物流实践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因而建立物流实训基地是中职物流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要建立实训基地,有以下两种方案:
3.5.1 建立校内实训基地
这种主要是以模拟实训室存在,通过对学生提供计算机系统让学生进行模拟实训、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操作,使学生了解物流企业操作流程,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3.5.2 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积极与物流企业合作共同构建物流实习基地,让学生在学习期间有机会到相关物流企业岗位实践,通过实践,全面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结语
以上是本人对中职学校物流人才培养的浅显认识,中职物流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同时任重道远,它需要我们每一位物流教师的呕心沥血,需要每一位关注物流行业人士的积极参与,更需要整个社会的大力支持,相信只要我们充满信心,我们一定会为企业培养出适合他们的物流人才。
参考文献
[1] 高和鸿,郝建彤.我国物流教育发展的现状和趋势[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2年15期.
[2]丁爱美.物流专业人才高职教育培养模式之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年14期.
[3] 陈代芬.物流管理操作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物流技术,2002年05期.
[4] 郑彬.现代物流基础[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1月.
[5] 梁金萍.现代物流学[M].哈尔滨: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