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全方位多层次的系统工程,是大学文化的基本层面和育人工程的重要支撑。作为高校三大支柱的图书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更是校园文化传播的重要基地。充分认识高校图书馆在大学校园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对高校图书馆建设,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图书馆;校园文化
一、校园文化的内涵和特征
校园文化是社会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它是一所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师生员工共同积淀、传承和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具有导向、引领功能,教育与熏陶功能。校园文化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个性特征的显著标志,也是广大师生员工共同的行为准则和价值体系。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以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为基本内容。其中,校园物质文化是基础,它是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是师生在校园内从事各项活动时所处的物质环境。制度文化是保障,是校园文化行为指南;它是高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在形成发展、完善过程中所形成的管理文化氛围。精神文化是核心,它是在学校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得到师生认同并自觉遵守的,相对稳定的,有其特有的价值观念、理想追求、道德要求、思维方式、情感方式、审美情趣、办学理念以及历史传统等。行为文化是根本,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和切入点。
二、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图书馆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是一所学校的文化象征,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所体现的文献收藏、服务理念、建筑风格、设施设备与组织文化等诸多文化传承要素,成为校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结合体,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推动者,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三、构建图书馆核心价值体系,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1.发挥图书馆文献资源的优势,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图书馆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和各种馆藏载体,是校园文化活动不可缺少的精神文化资源,支撑着校园文化的开展,影响着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发展和质量水平。因此高校应充分认识到文献资源建设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在文献资源建设中不仅要针对学校专业设置和学科发展建设馆藏,同时也要面向校园文化建设的需求组织藏书,有计划地把建设文献资源与创建校园文化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整体效应,建设一个适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科学、合理的馆藏体系,以此推动校园文化活动的有效开展。定期调查了解读者需求,有计划、有目的地采集各种信息资源,无论是纸质资源、电子资源还是网络信息资源,都应进行严格过滤,确保把优秀的、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及时地提供给大学生,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要注重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各种方法和途径及时有效地开展馆藏推介,通过开展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使馆藏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要结合学校学科设置和专业特性,有针对性地对互联网上分散的大量信息资源进行合理的重组,建立网络资源分类导航,形成教学信息资源平台,提供给广大师生,实现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为学校教学和科研服务,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
2.加强图书馆环境建设,努力营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氛围
环境能够塑造人、感染人,是人个性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高校图书馆作为学生学习、交友的重要场所,良好环境建设尤为重要。图书馆的环境建设包括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建设,图书馆的物质环境包括建筑设计、设施布局、美化装饰、景观布置、外围环境等各种物化形态所体现出的环境氛围。图书馆的人文环境以良好的物质环境为依托,蕴藏在物质环境之中,在物质环境中得以体现。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一种生机勃勃、稳定和谐、健康向上的环境氛围本身就具有广泛的教育功能。”图书馆雄伟的结构、独特的建筑设计、宽敞的大厅、明亮整洁的读书空间、排列有序的图书杂志、宁静和谐的读书氛围、人性化的服务理念、健全的管理制度、强大的功能等,营造了一个优美、清静、文雅、有序、催人奋进、激励人向上的高品位的图书馆文化环境,造就了一个启迪智慧、陶冶心灵的场所,树立了图书馆美好的形象,吸引更多的学生来图书馆学习,使学生在这里得到心灵的净化、修养的提高、行为举止的规范等,它能在潜移默化之中感染熏陶学生,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高素质人才。
3.加强队伍的整体素质建设,发挥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育人功能
加强图书馆核心价值建设,人的因素是关键,是人在主动的支配和使用图书馆资源,资源的价值只有通过人的作用才得以发挥出来,其效果也因人的作用而异。建设富有创新精神、服务意识、文明和谐的图书馆员队伍,是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的内在动力和保障。因此,图书馆一定要加强馆员的思想素质、职业道德、业务素质、文化素质的全面教育,提高馆员的整体素质。没有一支高素质的馆员队伍,就不可能建设一种高品位的图书馆文化,也就无法履行图书馆的教育职能。
4.加强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方式,服务于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为师生服务是图书馆的永恒主题和核心价值,是图书馆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高校图书馆必须时刻恪守育人宗旨,在服务中树立“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服务理念,提倡主动、人性化的服务,以良好的形象、热情的服务、优雅的举止、负责的态度和文明的行为来影响学生,达到服务于人的目的。图书馆还需创新服务意识,提高多样化的高层次服务。图书馆可通过开展读者导读、读者咨询、书目推荐、图片展览、专栏宣传、馆办刊物、读者问卷、网络平台等,把最新的知识信息传递给读者;通过开设“文献信息检索”课及各种电子资源讲座,对学生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培养读者的信息意识和获取利用文献信息的能力,让学生了解数字图书馆的构成和使用,掌握网络数据的结构及检索的途径,带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还可以不定期地组织多种形式的读者报告会、专题研讨会、征文比赛、书评、专家学者专题报告和学术讲座,使大学生在活动中接受美的教育,陶冶情操,增长见识,使图书馆的育人功能在高层次的精神文化活动中得到最大彰显。
文化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境界;文化是一种导向,更是一种习惯;文化是一种规范,更是一种力量!高校图书馆是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基地,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之一。探索和研究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助于图书馆加强自身建设,有助于高校系统地、有针对性地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校园文化育人“细无声”的效果,达到“读有字书,识无字理”的境界。
参考文献
[1]马慧珍.论高校图书馆如何推进校园文化建设[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5(1)
[2]梁继宏.高校图书馆在素质教育及校园文化建设中作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5(4)
[3]齐春英.论高校图书馆与校园文化建设[J].农业网络信息, 2015(5)
关键词:图书馆;校园文化
一、校园文化的内涵和特征
校园文化是社会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它是一所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师生员工共同积淀、传承和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具有导向、引领功能,教育与熏陶功能。校园文化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个性特征的显著标志,也是广大师生员工共同的行为准则和价值体系。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以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为基本内容。其中,校园物质文化是基础,它是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是师生在校园内从事各项活动时所处的物质环境。制度文化是保障,是校园文化行为指南;它是高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在形成发展、完善过程中所形成的管理文化氛围。精神文化是核心,它是在学校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得到师生认同并自觉遵守的,相对稳定的,有其特有的价值观念、理想追求、道德要求、思维方式、情感方式、审美情趣、办学理念以及历史传统等。行为文化是根本,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和切入点。
二、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图书馆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是一所学校的文化象征,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所体现的文献收藏、服务理念、建筑风格、设施设备与组织文化等诸多文化传承要素,成为校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结合体,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推动者,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三、构建图书馆核心价值体系,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1.发挥图书馆文献资源的优势,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图书馆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和各种馆藏载体,是校园文化活动不可缺少的精神文化资源,支撑着校园文化的开展,影响着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发展和质量水平。因此高校应充分认识到文献资源建设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在文献资源建设中不仅要针对学校专业设置和学科发展建设馆藏,同时也要面向校园文化建设的需求组织藏书,有计划地把建设文献资源与创建校园文化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整体效应,建设一个适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科学、合理的馆藏体系,以此推动校园文化活动的有效开展。定期调查了解读者需求,有计划、有目的地采集各种信息资源,无论是纸质资源、电子资源还是网络信息资源,都应进行严格过滤,确保把优秀的、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及时地提供给大学生,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要注重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各种方法和途径及时有效地开展馆藏推介,通过开展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使馆藏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要结合学校学科设置和专业特性,有针对性地对互联网上分散的大量信息资源进行合理的重组,建立网络资源分类导航,形成教学信息资源平台,提供给广大师生,实现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为学校教学和科研服务,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
2.加强图书馆环境建设,努力营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氛围
环境能够塑造人、感染人,是人个性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高校图书馆作为学生学习、交友的重要场所,良好环境建设尤为重要。图书馆的环境建设包括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建设,图书馆的物质环境包括建筑设计、设施布局、美化装饰、景观布置、外围环境等各种物化形态所体现出的环境氛围。图书馆的人文环境以良好的物质环境为依托,蕴藏在物质环境之中,在物质环境中得以体现。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一种生机勃勃、稳定和谐、健康向上的环境氛围本身就具有广泛的教育功能。”图书馆雄伟的结构、独特的建筑设计、宽敞的大厅、明亮整洁的读书空间、排列有序的图书杂志、宁静和谐的读书氛围、人性化的服务理念、健全的管理制度、强大的功能等,营造了一个优美、清静、文雅、有序、催人奋进、激励人向上的高品位的图书馆文化环境,造就了一个启迪智慧、陶冶心灵的场所,树立了图书馆美好的形象,吸引更多的学生来图书馆学习,使学生在这里得到心灵的净化、修养的提高、行为举止的规范等,它能在潜移默化之中感染熏陶学生,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高素质人才。
3.加强队伍的整体素质建设,发挥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育人功能
加强图书馆核心价值建设,人的因素是关键,是人在主动的支配和使用图书馆资源,资源的价值只有通过人的作用才得以发挥出来,其效果也因人的作用而异。建设富有创新精神、服务意识、文明和谐的图书馆员队伍,是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的内在动力和保障。因此,图书馆一定要加强馆员的思想素质、职业道德、业务素质、文化素质的全面教育,提高馆员的整体素质。没有一支高素质的馆员队伍,就不可能建设一种高品位的图书馆文化,也就无法履行图书馆的教育职能。
4.加强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方式,服务于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为师生服务是图书馆的永恒主题和核心价值,是图书馆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高校图书馆必须时刻恪守育人宗旨,在服务中树立“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服务理念,提倡主动、人性化的服务,以良好的形象、热情的服务、优雅的举止、负责的态度和文明的行为来影响学生,达到服务于人的目的。图书馆还需创新服务意识,提高多样化的高层次服务。图书馆可通过开展读者导读、读者咨询、书目推荐、图片展览、专栏宣传、馆办刊物、读者问卷、网络平台等,把最新的知识信息传递给读者;通过开设“文献信息检索”课及各种电子资源讲座,对学生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培养读者的信息意识和获取利用文献信息的能力,让学生了解数字图书馆的构成和使用,掌握网络数据的结构及检索的途径,带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还可以不定期地组织多种形式的读者报告会、专题研讨会、征文比赛、书评、专家学者专题报告和学术讲座,使大学生在活动中接受美的教育,陶冶情操,增长见识,使图书馆的育人功能在高层次的精神文化活动中得到最大彰显。
文化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境界;文化是一种导向,更是一种习惯;文化是一种规范,更是一种力量!高校图书馆是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基地,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之一。探索和研究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助于图书馆加强自身建设,有助于高校系统地、有针对性地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校园文化育人“细无声”的效果,达到“读有字书,识无字理”的境界。
参考文献
[1]马慧珍.论高校图书馆如何推进校园文化建设[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5(1)
[2]梁继宏.高校图书馆在素质教育及校园文化建设中作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5(4)
[3]齐春英.论高校图书馆与校园文化建设[J].农业网络信息, 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