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神经母细胞性肿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的单中心研究

来源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aofan03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儿童神经母细胞性肿瘤(NT)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探讨NT预后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6年6月,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童血液肿瘤科收治的34例新发儿童NT患儿的临床病例资料为研究对象。对收集的34例新发儿童NT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辅助检查结果、肿瘤原发及转移部位、病理分型、MYCN基因扩增检测结果、临床分期与危险度分组、疗效及预后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本研究34例儿童NT患儿的2年无事件生存(EFS)率和总体生存(OS)率,采用对数秩检验(log-rank test)单因素分析影响其预后的影响因素,并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儿童NT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

结果

①本研究34例儿童NT患儿中,男性患儿为13例(38.2%),女性为21例(61.8%);中位发病年龄为40.5个月,发病年龄>18个月患儿为28例(82.4%);腹部包块(50.0%,17/34),发热(32.3%,11/34)和腹部疼痛(32.3%,11/34)是儿童NT最常见的就诊原因。②本研究34例儿童NT患儿中,原发于腹部患儿为28例(82.4%),原发于非腹部患儿为6例(17.6%);初诊时骨髓转移患儿为16例(47.0%),骨骼转移患儿为10例(29.4%),颈部淋巴结转移(原发于纵隔)患儿为3例(8.8%),脾、肺转移患儿各为1例(2.9%)。③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贫血患儿为18例(52.9%);17例儿童NT患儿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检测,其血清NSE水平为27.28~370.00 ng/mL。④本研究34例儿童NT患儿中,14例(41.2%)患儿的肿瘤最大直径>9 cm;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肾上腺区包块患儿为18例(52.9%),腹膜后包块患儿为10例(29.4%),纵隔、颈部和盆腔包块患儿分别为4例(11.8%)、1例(2.9%)和1例(2.9%)。⑤病理分型:本研究34例儿童NT患儿中,神经母细胞瘤(NB)患儿为24例(70.6%),节细胞性神经母细胞瘤(GNB)患儿为10例(29.4%)。⑥本研究接受MYCN基因扩增检测的30例儿童NT患儿中,MYCN扩增患儿为11例(36.7%,均为Ⅲ~Ⅳ期和高/极高危组),未扩增患儿为19例(63.3%)。⑦临床分期:本研究34例儿童NT患儿中,Ⅰ~Ⅳ期的儿童NT患儿分别为2例(5.9%)、4例(11.8%)、10例(29.4%)和18例(52.9%);低、中、高、极高危组患儿分别为3例(8.8%)、6例(17.6%)、10例(29.4%)和15例(44.1%)。⑧本研究34例儿童NT患儿中,化疗前接受手术治疗患儿为28例(82.4%),术前化疗3~4个疗程后再行延期手术切除肿瘤患儿为6例(17.6%);本研究儿童NT患儿的2年EFS率为50.0%,2年OS率为67.6%。⑨Ⅲ~Ⅳ期儿童NT、化疗前肿瘤未/不全切除、MYCN扩增、高/极高危组NT分别与Ⅰ~Ⅱ期儿童NT、化疗前肿瘤完全切除、无MYCN扩增及低/中危组的2年EFS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697、6.048、5.695、5.125,P=0.006、0.014、0.015、0.025)。⑩影响儿童NT预后相关因素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化疗前肿瘤手术切除程度(OR=3.668,95%CI=1.209~11.133,P=0.022)和危险度分组(OR=46.340,95%CI=2.764~777.065,P=0.008)是儿童NT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

结论

儿童NT发病年龄小,初诊时常已为进展期NT,并易于早期发生多部位、多灶性转移。MYCN扩增是儿童NT的不良分子生物学预后因素,多见于进展期和高/极高危患儿,其也是划分患儿危险度分组的重要指标。高/极高危儿童NT患儿病死率高、预后差。

其他文献
人类微生物研究已经成为一个重要领域,更多的证据表明微生物在肿瘤发生、发展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正常呼吸道微生物保持动态平衡,进一步研究呼吸道疾病的微生物变化,可能为肺癌的病因、发病机制、治疗及与预后等提供更加丰富的理论基础及证据。本文对呼吸系统微生态及具体微生物与肺癌发生、发展过程之间的可能联系及作用进行综述。
肺血栓栓塞症临床症状不典型,使其诊断困难,漏诊率、误诊率及病死率高,掌握高危因素对提高诊断率及合理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复发性、家族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可能存在遗传性高危因素。蛋白C、蛋白S属蛋白C系统,具有抗凝作用,其缺乏是肺血栓栓塞症的重要遗传性危险因素。掌握蛋白C、蛋白S缺乏与肺血栓栓塞症的相关性对于指导合理治疗、降低复发率及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是骨髓造血干细胞克隆性增殖引起的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其治疗方案以药物治疗为主。近年,随着靶向药物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广泛应用,CML患者的预后得到显著提高。但是CML患者接受靶向治疗后,在治疗反应、耐药及不良反应等方面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相关研究者推测,CML患者对靶向治疗的个体间差异与遗传因素有关。因此,研究遗传因素与TKI疗效之间关系的药物基因组学,成为近年CM
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近年来,随着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分子靶向治疗等多种治疗方法的快速发展,使白血病患者的完全缓解(CR)率及5年无病生存(EFS)率均较前有所改善,但仍有大部分白血病患者出现耐药和复发。目前,临床上大部分化疗药物及分子靶向药物都是通过诱导白血病细胞发生凋亡,以达到治疗目的。因此,寻找有效逆转凋亡耐受的方法改善白血病患者的预后,成为当务之急。坏死性凋亡(necropt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为常见的自身抗体介导的免疫性红细胞减少症,除了B淋巴细胞活化外,T淋巴细胞在AIHA的发病机制中亦发挥重要作用。根据功能不同,T淋巴细胞分为辅助性T淋巴细胞(Th)、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及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为了进一步了解T淋巴细胞在AIH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笔者现对AIHA中Th与Treg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了解
目的探讨碳酸钙口服片和咀嚼片对多次机采血小板男性献血者血清Ca2+和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选择2016年6月15日至7月15日,于深圳市血液中心捐献血小板的76例多次机采血小板男性献血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方法,将其分为3组:碳酸钙口服片组(n=27,机采前20 min口服碳酸钙D3片1片),碳酸钙咀嚼片组(n=25,机采前20 min口服碳酸钙D3咀
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JMML)是一种特发于婴幼儿时期罕见的造血系统恶性疾病,以骨髓祖代细胞对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高度敏感和RAS/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的病理性活化为特征。近年来,关于JMML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方面的研究均取得较大的进展。笔者拟就JMML的基因诊断学、表观遗传学、治疗及预后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TP53基因作为一个重要的抑癌基因,一直是肿瘤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热点。TP53基因突变/缺失已经应用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常规评估。近年来多项研究结果表明,TP53基因突变/缺失在髓系肿瘤中,亦提示疾病预后不良。伴有TP53基因突变/缺失的髓系肿瘤患者对去甲基化药物,例如地西他滨、阿扎胞苷反应良好,而针对TP53基因突变/缺失的一些新型药物,例如半乳凝素抑制剂GCS-100、BH3类似物,则尚处
Castleman病,又称为巨大淋巴结增生症或者血管淋巴性滤泡组织增生,该病为一种少见的异质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目前,对Castleman病的文献报道多为小样本量或者个案研究,而研究主要集中于多中心型Castleman病(MCD)的发病机制及其治疗方面,并且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笔者拟就MC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