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术因其类型、主题、风格、技巧等方面的差异性,带给学生们五彩缤纷的美的享受,引领享受进入美术世界。美术欣赏教学有利于培养初中享受的情感态度,发散学生思维,为学生们的想象力插上翅膀,助力于学生更长远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美术;美术欣赏;教学方法
引言
在我们人类社会漫长的的发展历史长河中,美术的起源已然不可考。可古今中外,人类对美的追求不曾停歇,对美术始终保持有原始而浓郁的热情。美术对历史进程和社会发展均有着莫大的推动作用,抛开纯粹的美术专业而言,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在我们的衣食住行中,触目可及都与美术有着直接、间接的关系。人们热爱美,追求美,创造美。美术始终相伴我们左右,在我们的言行举止中均有体现。美术的美让人着迷,让人情不自禁,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美术唤醒了人们的内心情感,体现了生命的喜怒哀乐。初中美术教学中,美术欣赏教学的初衷,在于丰富学生们的情感体验,带给学生们美的享受,传递积极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们的审美能力,进而帮助学生塑造正确而积极的价值观。
1、作品内涵
初中美术欣赏教学中,对于农村中学来说,客观上存在教育资源不足,学生们较为缺乏美术学习的环境。部分教师和家长认为美术学习意义不大,如果孩子不打算学习深入学习美术课程,以美术为重点和专业,则美术学习似乎变得可有可无。因此,有的家长不建议学生在美术课程中投入太多的时间和精神,将美术视为“副科”。从学生方面来说,农村初中学生有的对美术学习兴趣不大,虽然学生们相对于城市学生来说有更多机会接触和亲近大自然。美术欣赏课程教学中,优秀的美术作品定会蕴含着作者想要向受众传达的某种情感、思想,只有在美术欣赏过程中,对美术作品进行充分的了解,获悉作者创作意图,才能深刻领悟和体验到作品内在的情感、思想。对于美术作品的了解在结合作者成长所处社会环境、生活经历、创作背景和意图、艺术风格因素之外,还要从作品体裁、风格样式的角度入手,充分对作品加以研究和分析,才能在欣赏中体验到作者的真情实感,产生情感共鸣。美术是一门抽象的艺术,主要是依托于视觉感受。美术学习离不开想象和联想,想象、联想被视为是美术欣赏的一对翅膀。只有展开想象和联想的翅膀,结合感性材料和生活经验,将所欣赏到的声像转变为一段段优美的乐章,才能真正走进作品之中。
2、教學情境
农村初中美术教学中,由于学生们较少接触美术馆、博物馆和画展等,因而创设形象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在美术欣赏中大胆想象和发挥,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1]。第一步,在课堂导入阶段创设教学情境,其目的是激发出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我们知道课堂导入要想达到引人入胜、充满新意的效果,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可以巧用微课,给学生的带来全方位的感官感受。微课以视频为主要载体,有效的实现了形体、声乐、图片、文字和色彩等要素的整合,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微课”充分发挥了现代信息技术资源,多角度的向学生呈现了一个动态的导入场景,有利于吸引学生的眼球,调动学生课程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主动投身于课堂教学中来。美术欣赏应源于生活,仅仅立足于生活,但是要想将每节课深入到现实生活中来,带领学生体验感受生活,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是不可能实现的。那么,就只能创设情景,依靠老师的启发和引导,帮助学生回忆切身的生活感受,在回忆中想象创作素材,进而实现美术作品的欣赏。
3、色彩感知
在我们都日常生活中,不同的色彩以及色彩之间的明暗差异,往往也展现出不同的情感。比如说,红色代表热情、开放、喜庆、温暖等;绿色则指代安全、和平、轻松、健康等。对色彩的把握是学生们美术欣赏的关键一环,而在此基础上,学生们还可以组织学生自己搭配色彩来进一步感知色彩。初中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要普通胜于逻辑思维能力,所以我们在引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时,除了采用教材文本或名家作品外,还可以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从学生触手可及的作品中开展。比如说,在学习完手工艺术“小泥塑造型”后,我将学生们动手所做的作品一一展示在讲台上,作品内容十分丰富,有羽毛鲜红的大公鸡,有纹路相见的小老虎,有通体雪白的天鹅等等。由于作品是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和彩绘的,因而其“代入感”十分明显,学生们认真观察着不同作品的色彩,从不同的色彩认知不同的动物,从不同的动物身上联想到不同的色彩,在反复观察与想象中加深了作品色彩的印象。
4、实践活动
众所周知,善于模仿且活泼好动是初中学生的天性使然,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利用学生的这一优势所在,以小组分工合作来引导学生们参与,并在动手操作及相互配合中提升学生们的团队意识及合作、分享精神。例如,实践活动“制作贺卡”时,我简单讲述了贺卡制作的要点之后,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个贺卡。学生动手制作作品时,有学生别出心裁,使用了多样化的技法,如吹色、刮色、压印、涂蜡等。此外,对于学生作业的点评,我并没有以教师的姿态而一语判定学生们的作品成绩[2]。相反,我鼓励学生们都做“小老师”,观察同伴们的制作的作品,然后在下面书写自我的感受。别人的作品中,有哪些地方吸引自己,有哪些地方是自己存有疑惑的,哪些地方是自己钦佩的等等。对比自己的作品,自己的作品有哪些优势的部分,有哪些不足的地方等等。通过学生们的互评,可有效帮助学生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美术,欣赏美和学习美。
4、结语
美术是一门艺术情感学科,是作者为了表达某种情感经验和价值观点所进行的创作活动,是美的诠释。学习欣赏美术作品,不仅加深教学印象,还能从中获得“美”的感受,切实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扩展学生想象能力[3]。美术欣赏课甲西中,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对美术基础的教学,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另一方面是要不断积累文化修养,夯实文化底蕴。
参考文献:
[1]庄惠其.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分析[J].考试周刊,2017,5(33):29-29.
[2]王小双.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实践与探索[J].美术教育研究,2016,19(4):151-151.
[3]林可为.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学生兴趣培养的实践与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2019,4(5):20-21.
(普洱市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宁洱镇第一初级中学)
关键词:初中美术;美术欣赏;教学方法
引言
在我们人类社会漫长的的发展历史长河中,美术的起源已然不可考。可古今中外,人类对美的追求不曾停歇,对美术始终保持有原始而浓郁的热情。美术对历史进程和社会发展均有着莫大的推动作用,抛开纯粹的美术专业而言,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在我们的衣食住行中,触目可及都与美术有着直接、间接的关系。人们热爱美,追求美,创造美。美术始终相伴我们左右,在我们的言行举止中均有体现。美术的美让人着迷,让人情不自禁,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美术唤醒了人们的内心情感,体现了生命的喜怒哀乐。初中美术教学中,美术欣赏教学的初衷,在于丰富学生们的情感体验,带给学生们美的享受,传递积极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们的审美能力,进而帮助学生塑造正确而积极的价值观。
1、作品内涵
初中美术欣赏教学中,对于农村中学来说,客观上存在教育资源不足,学生们较为缺乏美术学习的环境。部分教师和家长认为美术学习意义不大,如果孩子不打算学习深入学习美术课程,以美术为重点和专业,则美术学习似乎变得可有可无。因此,有的家长不建议学生在美术课程中投入太多的时间和精神,将美术视为“副科”。从学生方面来说,农村初中学生有的对美术学习兴趣不大,虽然学生们相对于城市学生来说有更多机会接触和亲近大自然。美术欣赏课程教学中,优秀的美术作品定会蕴含着作者想要向受众传达的某种情感、思想,只有在美术欣赏过程中,对美术作品进行充分的了解,获悉作者创作意图,才能深刻领悟和体验到作品内在的情感、思想。对于美术作品的了解在结合作者成长所处社会环境、生活经历、创作背景和意图、艺术风格因素之外,还要从作品体裁、风格样式的角度入手,充分对作品加以研究和分析,才能在欣赏中体验到作者的真情实感,产生情感共鸣。美术是一门抽象的艺术,主要是依托于视觉感受。美术学习离不开想象和联想,想象、联想被视为是美术欣赏的一对翅膀。只有展开想象和联想的翅膀,结合感性材料和生活经验,将所欣赏到的声像转变为一段段优美的乐章,才能真正走进作品之中。
2、教學情境
农村初中美术教学中,由于学生们较少接触美术馆、博物馆和画展等,因而创设形象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在美术欣赏中大胆想象和发挥,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1]。第一步,在课堂导入阶段创设教学情境,其目的是激发出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我们知道课堂导入要想达到引人入胜、充满新意的效果,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可以巧用微课,给学生的带来全方位的感官感受。微课以视频为主要载体,有效的实现了形体、声乐、图片、文字和色彩等要素的整合,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微课”充分发挥了现代信息技术资源,多角度的向学生呈现了一个动态的导入场景,有利于吸引学生的眼球,调动学生课程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主动投身于课堂教学中来。美术欣赏应源于生活,仅仅立足于生活,但是要想将每节课深入到现实生活中来,带领学生体验感受生活,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是不可能实现的。那么,就只能创设情景,依靠老师的启发和引导,帮助学生回忆切身的生活感受,在回忆中想象创作素材,进而实现美术作品的欣赏。
3、色彩感知
在我们都日常生活中,不同的色彩以及色彩之间的明暗差异,往往也展现出不同的情感。比如说,红色代表热情、开放、喜庆、温暖等;绿色则指代安全、和平、轻松、健康等。对色彩的把握是学生们美术欣赏的关键一环,而在此基础上,学生们还可以组织学生自己搭配色彩来进一步感知色彩。初中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要普通胜于逻辑思维能力,所以我们在引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时,除了采用教材文本或名家作品外,还可以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从学生触手可及的作品中开展。比如说,在学习完手工艺术“小泥塑造型”后,我将学生们动手所做的作品一一展示在讲台上,作品内容十分丰富,有羽毛鲜红的大公鸡,有纹路相见的小老虎,有通体雪白的天鹅等等。由于作品是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和彩绘的,因而其“代入感”十分明显,学生们认真观察着不同作品的色彩,从不同的色彩认知不同的动物,从不同的动物身上联想到不同的色彩,在反复观察与想象中加深了作品色彩的印象。
4、实践活动
众所周知,善于模仿且活泼好动是初中学生的天性使然,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利用学生的这一优势所在,以小组分工合作来引导学生们参与,并在动手操作及相互配合中提升学生们的团队意识及合作、分享精神。例如,实践活动“制作贺卡”时,我简单讲述了贺卡制作的要点之后,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个贺卡。学生动手制作作品时,有学生别出心裁,使用了多样化的技法,如吹色、刮色、压印、涂蜡等。此外,对于学生作业的点评,我并没有以教师的姿态而一语判定学生们的作品成绩[2]。相反,我鼓励学生们都做“小老师”,观察同伴们的制作的作品,然后在下面书写自我的感受。别人的作品中,有哪些地方吸引自己,有哪些地方是自己存有疑惑的,哪些地方是自己钦佩的等等。对比自己的作品,自己的作品有哪些优势的部分,有哪些不足的地方等等。通过学生们的互评,可有效帮助学生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美术,欣赏美和学习美。
4、结语
美术是一门艺术情感学科,是作者为了表达某种情感经验和价值观点所进行的创作活动,是美的诠释。学习欣赏美术作品,不仅加深教学印象,还能从中获得“美”的感受,切实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扩展学生想象能力[3]。美术欣赏课甲西中,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对美术基础的教学,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另一方面是要不断积累文化修养,夯实文化底蕴。
参考文献:
[1]庄惠其.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分析[J].考试周刊,2017,5(33):29-29.
[2]王小双.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实践与探索[J].美术教育研究,2016,19(4):151-151.
[3]林可为.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学生兴趣培养的实践与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2019,4(5):20-21.
(普洱市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宁洱镇第一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