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寒枝雀静》保持着草白小说一贯的细密精巧,寒暑的对比,当下与记忆的交叉,几乎看不出痕迹的转换,绵密行进中的突然穿插,平铺直叙中的逸笔斜出,都让这个动作幅度不大的小说保持着足够的张力,写出了一个复杂的心思变化过程,甚至最终完成了一次自我的治疗。
不过,如果不是一开始就出现的沉稳语气,我很可能把这个小说当成一个现下越来越多见的灾难集锦——“那个叫雀的女人好像也是被一阵风刮来。母亲死后不久,继父就把她领进门,说是在汽车站门口捡到。”“后来,继父死了。车祸。”即便只是这些灾难,对一个人来说都太过密集了,这还不算可以想见的此前亲生父亲的消失或死亡、母亲匆匆忙忙选择的新婚姻。慢慢读下去,你会意识到,灾难并不是草白书写的重心,她要思考和处理的,是比作为事实的灾难更为深微的一点什么。
小说开头就不难看出,作为叙事主角的冰枝,是一个还没有被现实的算计完全淹没的人,她还会注意到一些除了生存所需的额外之物,比如老板娘的话,她就听进去了:“老板娘一直在谈论山,说旅店后面的山所通向的山顶平原,人迹罕至,野花遍地。”“冰枝对这个往花坛上种植塑料郁金香的女人本没什么好感,可她描述爬山愿望时的神情打动了她。”在这里,草白细密的心思已经流露出来,此前引起冰枝爬山冲动的,是老板娘的神情——或许冰枝自己也是这么相信的,但她很快便意识到,促使她决定去爬山的,并非这个缘由:“刚才,在旅店看到郁金香的那一刻,冰枝的脑海里就浮现出那个人的身影。她很不愿意自己想到她。这或许是她不想留在旅店的原因。那些塑料做的永不凋谢的郁金香仿佛有一种魔力。”
登山的路程开始,记忆展开,我们和冰枝都知道了,塑料郁金香才是勾起她记忆的触发物,她由此想起了继父在汽车站门口捡到的女人,“继父死的那年夏天,满院子都是那个女人种的绣球花,浮艳硕大的白花,蓬乱地盛开一地,给人脏兮兮的感觉”。即便不考虑冰枝对继父的态度,但母亲死后不久就被带回家的这个捡到的女人,大概在她心里造成的就是这种脏兮兮的感觉吧?就是她占据了母亲的位置,没有来由地侵入了她本来就不甚自在的置身空间。继父车祸去世之后,那个本该属于她个人的空间,这个女人却鸠占鹊巢地住在里面,不免会让人动驱逐之心:“冰枝很想把她赶走,像小时候赶一群鸭或一头牛那样,把她赶到一个看不见的地方。”
说过了,冰枝不是一个完全沉没在现实计较里的人,即便她喜欢那所房子,也知道那房子在法律上属于自己,也不会斩截地把那个继父捡来的女人扫地出门,她不想造成良心的负担,“冰枝在等机会,最好是她主动离开,那就不用担什么干系了”。更何况,“所有的行为都在表明她不过是暂住于此,随时可能离开”。只是,人并没有那么好的耐心,冰枝意识到,那个女人“让这个房子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是女人身上某种东西的折射”,她由此更加喜欢这个房子了,也就更想把女人赶走。仿佛是无意之笔,在登山过程中,冰枝看到“不断有路标出现在山石上,粗壮的树身上也有各种标志。‘三哥的营地’这几个字不断出现,那后面所跟着的箭头,指向草丛,岩石,或洞穴”。所有权的问题在這里巧妙交织,产权明确的房屋住非其人,没有归属的山上却有人标示了自己的痕迹,敏感的人或许已经意识到,一个重要的转折即将出现。
登山之路继续,“冰枝被炎热弄得晕乎乎的头脑,仍残留着那个女人的身影。有一刻,她陷入疯狂的幻想之中”。到这里,我们隐隐约约感觉到,或许在母亲和继父相继去世后,冰枝麻木了自己心里与现实无涉的部分,把自己最易痛疼的部分冻结起来,努力去做一件不管是对是错的事而忘掉自己。现在,借着暑热,也借着这难得的一个人的登山之路,痛疼破冰而出,表面上的冷酷即将瓦解,人心中柔软的部分慢慢显露。当女人让冰枝再给她一段时间的时候,冰枝为自己的无情感到后悔,“她想把那只伸出去的手,缩回来。她宁愿自己什么都没有做,什么都没有说”。
当痛疼解冻的时候,冰枝被冰冻麻痹的其它器官也开始复苏:“她不停地采撷那些果子,往自己的嘴里送,她感到饿,很饿很饿,不仅是肚子,脑子里那种晕乎乎的感觉更加强烈了。”“她好久没有这么饿过了。”不过,进入惯性的生活方式并没有那么容易放弃固有的轨道,即便冰枝已经感受到内在柔软的提醒,也没能立刻调整自己的行为,虽然她去看那个女人越来越勤,“但只限于提供食物。她不能让自己表现出过分的关怀,这显然与她之前所扮演的角色不符”。
可人心内在的温暖也在逐渐生长,仿佛“所有树在瞬间敞开了自己,放出了蝴蝶,那些和树身的颜色一样的蝴蝶”。那些敞开的树正像是冰枝敞开的内心,她内在的眼睛开了,就看到了此前不曾看到的一些什么:“外面很冷,房间里却很暖和,有一种被精心保存下来的暖。冰枝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这个房子,给她带来一种说不出的感受。”那时候,冰枝大概还不知道,这个她越来越喜欢的房子,带着那个她不想付出任何情感的女人的所有的人生艰难和她从死神手里挣扎时的体温,还有她携带的所从来的地方的记忆:“她第一次知道这个女人来自高原。那里夏天不会很热,冬天也不会很冷。晚上八点钟还有阳光照耀。那里的人普遍都皮肤黝黑,眼神明亮。密林里的大叶茶自由生长没有污染。老虎躲在山坳里。小孩长大后都要出门远游。”
冰枝走到了山里一个被遗弃的村落,“人类造的房子屋宇还留在原地,可门窗朽蛀,人影无存”。记忆中的女人去世了,冰枝也得到了心心念念的房子,可她“没想到自己得到的却是一具空壳。随着女人的离开,那个房子的精髓已被抽走。衰落的无可阻挡地继续衰落下去,曾经的活力好像只是假象”。如果我们忘记了,这个世间的样子其实是人的体温、声口和气息支撑起来的,只剩下一个没有人的物的时候,剩下的将只是一望无际的衰败。只有人把自己刻意学会的冷漠和隔绝忘掉,接通起自己冰冻的记忆和衰败的世界,温暖才会重新开始传递,人也才有可能恢复一点生机。
“只有她(有疗伤本领的女巫)才能把我们厌恶的情绪转化为想象力,因为有了想象力生活才能继续。一遍是崇高的精神,借艺术之手驱赶恐惧;另一边是喜剧的精神,仗艺术之力拯救我们于荒诞的沉闷中。”我很想说,《寒枝雀静》就是一个把厌恶情绪转化为想象力的过程,从而也让作品中的人物在这一个过程中驱赶了恐惧,免除了荒诞,完成了一次作者和人物共同的心理治疗过程。效果呢?或许不会太持久吧,但或许这样已经足够——“不知何时,巨石之上,冰枝已安然睡去。”
(草白的《寒枝雀静》刊于《文学港》杂志2017年第11期)
不过,如果不是一开始就出现的沉稳语气,我很可能把这个小说当成一个现下越来越多见的灾难集锦——“那个叫雀的女人好像也是被一阵风刮来。母亲死后不久,继父就把她领进门,说是在汽车站门口捡到。”“后来,继父死了。车祸。”即便只是这些灾难,对一个人来说都太过密集了,这还不算可以想见的此前亲生父亲的消失或死亡、母亲匆匆忙忙选择的新婚姻。慢慢读下去,你会意识到,灾难并不是草白书写的重心,她要思考和处理的,是比作为事实的灾难更为深微的一点什么。
小说开头就不难看出,作为叙事主角的冰枝,是一个还没有被现实的算计完全淹没的人,她还会注意到一些除了生存所需的额外之物,比如老板娘的话,她就听进去了:“老板娘一直在谈论山,说旅店后面的山所通向的山顶平原,人迹罕至,野花遍地。”“冰枝对这个往花坛上种植塑料郁金香的女人本没什么好感,可她描述爬山愿望时的神情打动了她。”在这里,草白细密的心思已经流露出来,此前引起冰枝爬山冲动的,是老板娘的神情——或许冰枝自己也是这么相信的,但她很快便意识到,促使她决定去爬山的,并非这个缘由:“刚才,在旅店看到郁金香的那一刻,冰枝的脑海里就浮现出那个人的身影。她很不愿意自己想到她。这或许是她不想留在旅店的原因。那些塑料做的永不凋谢的郁金香仿佛有一种魔力。”
登山的路程开始,记忆展开,我们和冰枝都知道了,塑料郁金香才是勾起她记忆的触发物,她由此想起了继父在汽车站门口捡到的女人,“继父死的那年夏天,满院子都是那个女人种的绣球花,浮艳硕大的白花,蓬乱地盛开一地,给人脏兮兮的感觉”。即便不考虑冰枝对继父的态度,但母亲死后不久就被带回家的这个捡到的女人,大概在她心里造成的就是这种脏兮兮的感觉吧?就是她占据了母亲的位置,没有来由地侵入了她本来就不甚自在的置身空间。继父车祸去世之后,那个本该属于她个人的空间,这个女人却鸠占鹊巢地住在里面,不免会让人动驱逐之心:“冰枝很想把她赶走,像小时候赶一群鸭或一头牛那样,把她赶到一个看不见的地方。”
说过了,冰枝不是一个完全沉没在现实计较里的人,即便她喜欢那所房子,也知道那房子在法律上属于自己,也不会斩截地把那个继父捡来的女人扫地出门,她不想造成良心的负担,“冰枝在等机会,最好是她主动离开,那就不用担什么干系了”。更何况,“所有的行为都在表明她不过是暂住于此,随时可能离开”。只是,人并没有那么好的耐心,冰枝意识到,那个女人“让这个房子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是女人身上某种东西的折射”,她由此更加喜欢这个房子了,也就更想把女人赶走。仿佛是无意之笔,在登山过程中,冰枝看到“不断有路标出现在山石上,粗壮的树身上也有各种标志。‘三哥的营地’这几个字不断出现,那后面所跟着的箭头,指向草丛,岩石,或洞穴”。所有权的问题在這里巧妙交织,产权明确的房屋住非其人,没有归属的山上却有人标示了自己的痕迹,敏感的人或许已经意识到,一个重要的转折即将出现。
登山之路继续,“冰枝被炎热弄得晕乎乎的头脑,仍残留着那个女人的身影。有一刻,她陷入疯狂的幻想之中”。到这里,我们隐隐约约感觉到,或许在母亲和继父相继去世后,冰枝麻木了自己心里与现实无涉的部分,把自己最易痛疼的部分冻结起来,努力去做一件不管是对是错的事而忘掉自己。现在,借着暑热,也借着这难得的一个人的登山之路,痛疼破冰而出,表面上的冷酷即将瓦解,人心中柔软的部分慢慢显露。当女人让冰枝再给她一段时间的时候,冰枝为自己的无情感到后悔,“她想把那只伸出去的手,缩回来。她宁愿自己什么都没有做,什么都没有说”。
当痛疼解冻的时候,冰枝被冰冻麻痹的其它器官也开始复苏:“她不停地采撷那些果子,往自己的嘴里送,她感到饿,很饿很饿,不仅是肚子,脑子里那种晕乎乎的感觉更加强烈了。”“她好久没有这么饿过了。”不过,进入惯性的生活方式并没有那么容易放弃固有的轨道,即便冰枝已经感受到内在柔软的提醒,也没能立刻调整自己的行为,虽然她去看那个女人越来越勤,“但只限于提供食物。她不能让自己表现出过分的关怀,这显然与她之前所扮演的角色不符”。
可人心内在的温暖也在逐渐生长,仿佛“所有树在瞬间敞开了自己,放出了蝴蝶,那些和树身的颜色一样的蝴蝶”。那些敞开的树正像是冰枝敞开的内心,她内在的眼睛开了,就看到了此前不曾看到的一些什么:“外面很冷,房间里却很暖和,有一种被精心保存下来的暖。冰枝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这个房子,给她带来一种说不出的感受。”那时候,冰枝大概还不知道,这个她越来越喜欢的房子,带着那个她不想付出任何情感的女人的所有的人生艰难和她从死神手里挣扎时的体温,还有她携带的所从来的地方的记忆:“她第一次知道这个女人来自高原。那里夏天不会很热,冬天也不会很冷。晚上八点钟还有阳光照耀。那里的人普遍都皮肤黝黑,眼神明亮。密林里的大叶茶自由生长没有污染。老虎躲在山坳里。小孩长大后都要出门远游。”
冰枝走到了山里一个被遗弃的村落,“人类造的房子屋宇还留在原地,可门窗朽蛀,人影无存”。记忆中的女人去世了,冰枝也得到了心心念念的房子,可她“没想到自己得到的却是一具空壳。随着女人的离开,那个房子的精髓已被抽走。衰落的无可阻挡地继续衰落下去,曾经的活力好像只是假象”。如果我们忘记了,这个世间的样子其实是人的体温、声口和气息支撑起来的,只剩下一个没有人的物的时候,剩下的将只是一望无际的衰败。只有人把自己刻意学会的冷漠和隔绝忘掉,接通起自己冰冻的记忆和衰败的世界,温暖才会重新开始传递,人也才有可能恢复一点生机。
“只有她(有疗伤本领的女巫)才能把我们厌恶的情绪转化为想象力,因为有了想象力生活才能继续。一遍是崇高的精神,借艺术之手驱赶恐惧;另一边是喜剧的精神,仗艺术之力拯救我们于荒诞的沉闷中。”我很想说,《寒枝雀静》就是一个把厌恶情绪转化为想象力的过程,从而也让作品中的人物在这一个过程中驱赶了恐惧,免除了荒诞,完成了一次作者和人物共同的心理治疗过程。效果呢?或许不会太持久吧,但或许这样已经足够——“不知何时,巨石之上,冰枝已安然睡去。”
(草白的《寒枝雀静》刊于《文学港》杂志2017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