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的课堂上十分重要,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和大学的教育质量密切相关,大学时期是对学生进行打磨雕刻的重要阶段,本文结合了高校思政课教学现状,探讨了高校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对于高校思政的发展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思政课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的课堂上十分重要,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和大学的教育质量密切相关,大学时期是对学生进行打磨雕刻的重要阶段,大学教育不仅要重视科学文化知识的提升,更要注重道德素质的提高,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生来到大学,面对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处于人生重要转折点,既是学习吸收新知识的黄金时段,也是问题多发的矫正阶段。高校教师在展开思政课教学时,应该主动加大研究,贡献更多成果。
一、高校思政课教学现状
(一)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生活。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通过学习思政理论,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因此,大学生的思政课应与实际生活密切结合。然而,现实中,思政课教学往往脱离现实生活,很多教师只是将教育存留于课堂,并没有将学生真正带去到思政教育的情境中,学生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只是不情愿的接受知识,并没有将思政教育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并不能在日常生活中体现。
(二)教学方法滞后学生发展。教学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应该通过具体的教学方式进行培养。思政课程教学是一门需要将课堂教学与实践生活相结合的学科,但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法转变传统教学理念,教学中只是课堂上的讲台传授,没有教师个人的见解和灵活的授课方式,严重违背了思政教学的目的。教学形式单一,方法落后,课堂效率低,无法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教学评价形式、体系尚未健全。目前我国高校教育中仍旧采用应试教育,在传统教育中,对学生评价的重要标准是成绩,认为成绩来代表学生的优劣。这种评价方式过于单一,只注意到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学生全面素养的判断。
综上,传统教学模式为不利于高校思政的发展。从当前高校思政教育的现状分析来看,普遍存在学生课堂参与率不高,课堂教学效率低的现象。高校思政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高校学生肩负着对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重要使命。
二、高校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对于高校思政的发展的作用
在新时期下,要充分利用高校思政教育课堂,提升思政教育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因此,高校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对于高校思政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提升高校思政教学的成效
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有两个重要的主体,一个是高校的思政教师,另一个是高校大学生。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将直接对高校思政教育的结果能够产生直接的影响。在传统思政课堂中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与教师之间距离感很强,高校思政教学的效果也就难以得到保证,这样的思政课堂也是枯燥乏味的。提升思政教育亲和力能够有效地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思政知识。
(二)使师生关系更为融洽
在传统的思政教学过程中,高校思政教师只顾及向学生传授思政知识,没有在教学的过程中与学生进行有效地进行互动,老师没有机会向学生分享自己的见解,学生也没有机会对知识有更深的了解。想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提升思政课程的亲和力来让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缩短,在此过程中也是高校思政改革中对人文关怀的体现,让学生与教师能够以平等的关系进行教与学。融洽的师生关系能够帮助学生对教师教授的内容产生高度的认同感,进而能够快速的深入到思政课学习内容的核心深处,进行深入的理解与探究。由此可见,融洽的师生关系能够给高校的思政教学带来显著的效果。
(三)在和谐的校园环境中塑造思想
思政工作要从多方位全角度的实现育人的功能,要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实现思政教育。高校思政课程不仅仅要以课堂为载体,要在所有的环节中贯彻思政教育。高校是我国对人才进行思政教育的主要阵地,亲和力不仅能够有效地促进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 还能够为高校构建和谐校园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在提升高校思政教育亲和力的前提条件下,能够让思政教育与校园中的生活与学习相结合,有效地发挥出思政教育对学生的积极影響,能够及时的掌握学生的政治思想状况,有利于帮助学生在校园中健康的成长与学习。
三、高校新生思政课教学发展策略
(一)围绕大学新生实际生活,推动思政教育生活化“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也是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肩负思政育人使命的新遵循。大学新生思政教育应密切联系实际生活,讲好思政故事。一是引入生活实例,增强课堂真实性、趣味性,实现思政教学生活化、实践化。教师在展开思政教学时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联合起来,让学生在交流探讨中深刻的去理解教材知识点,从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实现思政教育生活化,促进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进行思考、交流,提高学生的自主性。例如,教师在对大学新生开展思政第一课时,可以梳理大学实际生活的事例进行鲜活展示,传递给大学新生新学习、生活理念,讲好思政“故事”。二是联系实际,展开实践探究教学。传统思政教育模式强调教师课堂单向完成知识 传递,师生课堂互动呈现“上下”关系。另外,教师在课堂上注重于理论知识的培养,忽视了知识的实践性,很多学生都存在“学 而不信,知而不行”的现象。思政课教学内容应当揭示社会发展的真理,解释意识领域误区和错误认识,与学生产生知识、情感共鸣。高校在开展大学新生思政课教学时,应当增加实践教学比例。例如,教师可以展开 “参观校史”的课外扩展活动。教师通过展开校史参观实践活动,不仅能促进学生熟悉本校、融入本校,还可以通过一些校内杰出人物事例来培养学生良好的理想追求。大学新生思政课上展开实践活动,有利于促进新生快速融入新的环境中,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二)创新教学教育方式,增强学生课 堂主动性。思政课教育是通过理论教育、实践教学、案例教学等方式展开学科知识教和授,重在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因此,思政课的教学方式应是围绕着学生特点和课程属性展开,不拘泥固有形式,不保守单一渠道。相关调研说明:思政课教学内容枯燥、理解难度大,无法激发学习兴趣成为该课程的主要问题。在此背景下,创新思政课教学方式,增强学生课堂主动性,对于夯实学生理论知识,提升学生政治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入学阶段是开展思政课程的重要环节,新生思维、行为处于新一轮的转折点,大学生成长面对的诱惑及挑战也更大。通过转变思政教学方式,创新思政教学内容,完善课程评价体系,有利于培育大学新生正确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与此同时,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在联系生活方面存在一些不足,如教学方式脱离实际、教学内容脱离生活,教学评价方式单一等。为真正落实大学新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应该基于学生生活实际,引进信息技术、融入传统文化等创新教学方式,并不断加大研究,乘风破浪。
参考文献:
[1] 吴日乐,雪婧.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研究[J].河南建材,2019(05):354-356
[2] 黄家周.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范式改革的原则和路径探析[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9(05):169-174.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思政课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的课堂上十分重要,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和大学的教育质量密切相关,大学时期是对学生进行打磨雕刻的重要阶段,大学教育不仅要重视科学文化知识的提升,更要注重道德素质的提高,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生来到大学,面对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处于人生重要转折点,既是学习吸收新知识的黄金时段,也是问题多发的矫正阶段。高校教师在展开思政课教学时,应该主动加大研究,贡献更多成果。
一、高校思政课教学现状
(一)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生活。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通过学习思政理论,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因此,大学生的思政课应与实际生活密切结合。然而,现实中,思政课教学往往脱离现实生活,很多教师只是将教育存留于课堂,并没有将学生真正带去到思政教育的情境中,学生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只是不情愿的接受知识,并没有将思政教育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并不能在日常生活中体现。
(二)教学方法滞后学生发展。教学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应该通过具体的教学方式进行培养。思政课程教学是一门需要将课堂教学与实践生活相结合的学科,但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法转变传统教学理念,教学中只是课堂上的讲台传授,没有教师个人的见解和灵活的授课方式,严重违背了思政教学的目的。教学形式单一,方法落后,课堂效率低,无法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教学评价形式、体系尚未健全。目前我国高校教育中仍旧采用应试教育,在传统教育中,对学生评价的重要标准是成绩,认为成绩来代表学生的优劣。这种评价方式过于单一,只注意到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学生全面素养的判断。
综上,传统教学模式为不利于高校思政的发展。从当前高校思政教育的现状分析来看,普遍存在学生课堂参与率不高,课堂教学效率低的现象。高校思政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高校学生肩负着对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重要使命。
二、高校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对于高校思政的发展的作用
在新时期下,要充分利用高校思政教育课堂,提升思政教育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因此,高校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对于高校思政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提升高校思政教学的成效
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有两个重要的主体,一个是高校的思政教师,另一个是高校大学生。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将直接对高校思政教育的结果能够产生直接的影响。在传统思政课堂中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与教师之间距离感很强,高校思政教学的效果也就难以得到保证,这样的思政课堂也是枯燥乏味的。提升思政教育亲和力能够有效地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思政知识。
(二)使师生关系更为融洽
在传统的思政教学过程中,高校思政教师只顾及向学生传授思政知识,没有在教学的过程中与学生进行有效地进行互动,老师没有机会向学生分享自己的见解,学生也没有机会对知识有更深的了解。想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提升思政课程的亲和力来让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缩短,在此过程中也是高校思政改革中对人文关怀的体现,让学生与教师能够以平等的关系进行教与学。融洽的师生关系能够帮助学生对教师教授的内容产生高度的认同感,进而能够快速的深入到思政课学习内容的核心深处,进行深入的理解与探究。由此可见,融洽的师生关系能够给高校的思政教学带来显著的效果。
(三)在和谐的校园环境中塑造思想
思政工作要从多方位全角度的实现育人的功能,要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实现思政教育。高校思政课程不仅仅要以课堂为载体,要在所有的环节中贯彻思政教育。高校是我国对人才进行思政教育的主要阵地,亲和力不仅能够有效地促进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 还能够为高校构建和谐校园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在提升高校思政教育亲和力的前提条件下,能够让思政教育与校园中的生活与学习相结合,有效地发挥出思政教育对学生的积极影響,能够及时的掌握学生的政治思想状况,有利于帮助学生在校园中健康的成长与学习。
三、高校新生思政课教学发展策略
(一)围绕大学新生实际生活,推动思政教育生活化“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也是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肩负思政育人使命的新遵循。大学新生思政教育应密切联系实际生活,讲好思政故事。一是引入生活实例,增强课堂真实性、趣味性,实现思政教学生活化、实践化。教师在展开思政教学时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联合起来,让学生在交流探讨中深刻的去理解教材知识点,从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实现思政教育生活化,促进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进行思考、交流,提高学生的自主性。例如,教师在对大学新生开展思政第一课时,可以梳理大学实际生活的事例进行鲜活展示,传递给大学新生新学习、生活理念,讲好思政“故事”。二是联系实际,展开实践探究教学。传统思政教育模式强调教师课堂单向完成知识 传递,师生课堂互动呈现“上下”关系。另外,教师在课堂上注重于理论知识的培养,忽视了知识的实践性,很多学生都存在“学 而不信,知而不行”的现象。思政课教学内容应当揭示社会发展的真理,解释意识领域误区和错误认识,与学生产生知识、情感共鸣。高校在开展大学新生思政课教学时,应当增加实践教学比例。例如,教师可以展开 “参观校史”的课外扩展活动。教师通过展开校史参观实践活动,不仅能促进学生熟悉本校、融入本校,还可以通过一些校内杰出人物事例来培养学生良好的理想追求。大学新生思政课上展开实践活动,有利于促进新生快速融入新的环境中,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二)创新教学教育方式,增强学生课 堂主动性。思政课教育是通过理论教育、实践教学、案例教学等方式展开学科知识教和授,重在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因此,思政课的教学方式应是围绕着学生特点和课程属性展开,不拘泥固有形式,不保守单一渠道。相关调研说明:思政课教学内容枯燥、理解难度大,无法激发学习兴趣成为该课程的主要问题。在此背景下,创新思政课教学方式,增强学生课堂主动性,对于夯实学生理论知识,提升学生政治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入学阶段是开展思政课程的重要环节,新生思维、行为处于新一轮的转折点,大学生成长面对的诱惑及挑战也更大。通过转变思政教学方式,创新思政教学内容,完善课程评价体系,有利于培育大学新生正确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与此同时,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在联系生活方面存在一些不足,如教学方式脱离实际、教学内容脱离生活,教学评价方式单一等。为真正落实大学新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应该基于学生生活实际,引进信息技术、融入传统文化等创新教学方式,并不断加大研究,乘风破浪。
参考文献:
[1] 吴日乐,雪婧.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研究[J].河南建材,2019(05):354-356
[2] 黄家周.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范式改革的原则和路径探析[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9(05):169-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