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乡行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ccia_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年,河池市铜鼓山歌艺术节在桂西北边陲的南丹县举办。本人作为《中国教育报》“文化周刊”的特约记者亦受邀忝列其间,果然大开眼界,获益匪浅。除了在艺术节上众多的日程中欣赏了当地文艺表演家、民间民族艺人精湛的歌舞演出与精彩的地方、民族文艺风俗节目外,我们还游览了该县秀丽绝伦的自然风景,而最重要的是亲身来到了白裤瑶的聚居地,领略了他们的热情、纯朴与奇特。
  瑶族是一个国际性民族,又以中国的广西最多。瑶族的种类很丰富,光在广西就有盘瑶、茶山瑶、蓝靛瑶、红瑶、布努瑶、花篮瑶等,而白裤瑶主要分布于南丹,有着自己奇异古朴的社会景观与獨特神秘的民族风情。
  在艺术节的各项活动中,我们见识了白裤瑶与众不同且富有情趣的民俗表演,如砍牛送葬、陀螺竞赛、情歌对唱、铜鼓舞、吹拉利、吹牛角、瑶山歌舞、抢郎配游戏、刺绣与蜡染等,或粗犷或细腻,以表现这个民族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均有无穷的魅力。虽然他们的方言我们听不懂,但那响遏行云的歌喉、独具韵味的唱腔,把人带入神奇浓郁的地方艺术氛围中。据说,北京大学已经在南丹成立白裤瑶教学研究基地。
  白裤瑶以男人穿白色膝五指裤、包白头巾、裸白绑带而得名;而白裤瑶的女人穿的更是独一无二的百褶裙。这些都是采用纯粹的手工制作,工艺精致细微,耗时忒长,需经过多道工序,是瑶民勤劳智慧的产物。要是从旁边走过的是披散着长发的白裤瑶,那他一定订婚了;要是头上包着白帕子,那他一定结婚了。白裤瑶的老人去世后,亲朋好友闻讯而至,在大皮鼓的引导下,跳起铜锣舞;砍牛是葬礼中最重要的活动,此前,亲属们一手拄竹杖,一手持谷穗,绕牛而行,祝愿死者在阴间开始新的生活;坟井打好后,鸣3枪、放3炮,亲友们齐声大吼,送死者上路;摆饭款待亲友们的长桌用木板搭成,可长达数十米。
  南丹北靠贵州省,紧邻著名的“小七孔”风景区。这里有苍翠连绵的林海、重峦叠嶂的幽谷、飞流直下的瀑布、潺潺奔涌的溪涧、热气蒸腾的温泉、雄伟壮观的天然石桥、瑰丽神奇的洞天石府,风景如画的红水河、清水河,以及亘古传存的文化古迹等,有“南丹避暑胜庐山”之说。我们去了有代表性的两个景点———“马岭九龙壁”与“古榕鸳鸯桥”。前者是在一座高9米、宽7米、巍然屹立于一深沟旁的巨石上,可隐约见到9条黑白相间、形态各异的龙影,栩栩如生,气势非凡;后者是在蜿蜒清澈的打优河上,分隔两岸的两棵巨大的古榕树,而自身的根茎跨河横空延伸向对方,且不多不少刚好是4根,就像是紧紧拥抱的一对恋人,并流传着一个凄美的远古故事,以其永恒的爱情主题,让人感慨万千。
  艺术节快结束了,我们几个人却亲自去了一趟白裤瑶的主要聚居地———里湖瑶族乡怀里村,它北临贵州荔波,东靠广西环江———那里也有一个独特的民族毛南族。我们从县城乘简易中巴,在尘土飞扬、弯多坡陡的乡间公路上颠簸了一个多小时才到里湖,下车后还行走了一个多小时,翻山越岭,拐弯抹角,步伐匆匆,气喘吁吁,汗流浃背,方到目的地。
  一路上见到有类似蘑菇的圆锥形草包房,据同行的当地人说是瑶民的禾仓。存放粮食的地方竟然是在家门之外,也不防小偷,足见其风气之好。到了怀里小学,我们找到了负责人黎老师,他家就在学校附近的屯寨里,是正宗的白裤瑶后裔。屯寨里的民族同胞生活还不太富足,但学校的教室、办公楼、教工宿舍却是崭新、宽敞的,教学设备、教工家的电器家具也是挺高级的,可见他们非常重视教育。
  黎老师腼腆、憨厚,与其说是教书的,倒不如说像个农民更恰当。他带我们进屯寨里参观、访问,并一路向我们作介绍。寨子里到处鸡鸣狗吠、路人悠缓,一派平静与自然。妇女、姑娘们围在一起做刺绣与蜡染,手法既勤又巧,见了我们便嘻嘻地笑,笑声很真率,似乎觉得挺新鲜;老人、小孩聚成一堆,或聊天或玩陀螺或做手工活,见了我们即亲热地打招呼,表情显得质朴、厚道。除了本族语言,他们还说桂柳话,我们中一些人也会说,于是大家交谈甚欢。
  村子里许多地方晾晒着刚完工的百褶裙、五指裤。女性多穿民族服装,但不少男性也穿着与我们相似的普通服装,只不过成年男性的头上非缠白头巾不可。其房屋与我们去过的许多广西少数民族村寨不大一样,并非干栏结构,而是类似于汉族的砖瓦式平房。
  走了偌久的山路,我们肚子饿了,黎老师便领着我们去一个人家里吃饭。我们掏钱买了一只土鸡(即有名的“瑶鸡”,当地特产,吃玉米、野菜、小虫豸长大的,肉质滑嫩鲜甜),其它的饭、菜、酒便全免费了;总共不过100元钱,大家感到非常满意。菜肴或炒或炖、或辣或甜,都使人胃口大开。
  众人围着火塘,席地而坐,碗筷交错,既豪爽又亲切。可口的土鸡、可口的本地米饭、可口的野山菌、可口的大红辣椒、可口的纯天然青菜、可口的自产玉米酒……在城市里真是素难见到的一顿美味佳肴,虽是家常便饭,却远远胜过什么山珍海味、高级酒宴。旁边有既海量又热情的黎老师劝酒,外面飘来瑶妹动听的山歌声,在这夕阳余晖下的既陌生又熟悉的偏远民族寨子里,喝着这初感醇和、后劲汹涌的“土茅台”,有谁不变得七分醉三分癫的?同行的一些人酒兴大发,高喊“不虚此行”,手舞足蹈,干脆呆在这里不愿回去了。
  但我等几人因有事在身,坚辞要走。步出寨子,晚风一吹,头脑顿时清醒了一大半。趁着暮色苍茫,走在崎岖山道上,酒力让人满心愉悦,而身子轻飘飘的,如脚踩云端,不知不觉,竟走出了这片像磁铁一样牢牢吸引着自己的天地……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网
  作者简介:李子迟,笔名肖飞,原籍湖南祁东,七十年代初生人,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毕业,曾系大学讲师,现为不自由撰稿人,多所院校兼职教授,网络名博,图书出版、影视剧、景区开发、文化项目策划人。迄今已在《人民文学》《儿童文学》《北京文学》《台港文学选刊》《飞天》《文学港》《草地》《杂文选刊》《红豆》《广西文学》《南方文学》《读者》《中国青年》《青年文摘》《辽宁青年》《名人传记》《广西民族大学学报》《湘潭大学学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文化报》《中国教育报》《中华读书报》《社会科学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今晚报》《新文化报》《深圳特区报》数百家报刊发表近两千篇(首)小说、散文、杂文、游记、随笔、评论、诗歌、歌词、辞赋、报告文学、纪实文学、人物传记、深度报道、学术论文等;著书五十余种,主要有长篇小说《屈家冲》《国药准字》,小说集《肖飞短篇小说选(一)》,散文游记集《跫音》,新旧体诗词、辞赋与散文诗合集《勇士也抒情》;荣获人大文学奖、亦凡文学奖,及各地报刊或网站全国征文一等奖十余个。
其他文献
“猪场,听说过吗?那是我的老家,伯父的家就在那里。”  “猪场”原是“平三组”,后因大集体时,生产队曾在这办养猪场。村民图方便,就把“平三组”叫成“猪场”,并延用到了今。其实,“猪场”属于太平村,离县城八十多公里,躲在小南山脚下,是个世外桃源的小村寨。  六岁那年,我第一次跟随父母回伯父家过年。从桂林城市突然回到小村寨,一切都陌生,一切都新奇。从堂屋放望去,眼里是山,只有山。山一座挨一座,把小村寨
期刊
十五斤铁有多重?十二岁时,我对这一重量有了深切的认知,比我对这一重量认知得更深层、更彻底的是我的同学李新铁,还有李新铁的姐李铁花。  我和李新铁三十几年前同在铆金厂子弟小学,同级同班。班里我俩是长得最瘦小的,像两根木杆子,共同点使我们很快成了最要好的朋友,两根木杆子凑到一起就是一双筷子,做事不比其他孩子差。  那会儿,子弟小学的学生放晚学后并不急着回家,聚在与学校一路之隔的工厂门口,男孩子们弹玻璃
期刊
每年一到秋季,在我家客廳的博物架上,总会摆满了由衡阳市蔬菜研究所送来的用于食用兼观赏的南瓜,有红宝石、白玉霜、绿玉、香芋、棒槌、晶珠、甜蜜、新蜜本、一串铃……真是琳琅满目、五颜六色、满堂生彩。凡初到我家的客人,总会被吸引过来驻足观赏,有的感叹说:“这真是个南瓜小博物馆。”更有的说:“这是一道别致的风景。”  的确,在我的心目中,这就是一道风景,象征着我那30多年如一日坚守在蔬菜科研一线的胞弟旷碧峰
期刊
一  大家各自拥着自天而降的缱绻情绪,再远远地打量薄薄雾霭里,朦朦胧胧漾着的山水林木、孑遗明清民居,便渐次明白了那自然风采、人文历史韵致搅在一起派生出的气场所带来的呈示、启悟和攒射,着实新异、非凡了。  我是于一个秋雨潇潇的上午,去到那个绾结着一个个重大历史传奇的华阳镇的。  尽管在这以前我知道此地碾过了太多历史隆隆的车辇辙印,叠拥了太多或匆忙或闲适的身影,经历了太杂俎、峥嵘的社会演变,见证了太多
期刊
今年腊月天格外的冷,为祭奠已逝的父亲,清晨,乘坐不到一小时车程后就到了自己曾居住过的小镇。  风吹得衣服很紧,山坡上的荒草、树木在寒冷的冬天,赤裸裸地守护着沧桑寂静的群山,河流也僵硬了,偶尔飞过零星的鸟儿轻轻地在低鸣。冬后的积雪也只有在背阴处,显得耀眼夺目。我边走着,脑海中太多的伤痛,如泉水一样奔涌而出……  我和妻是在那年的春天离乡谋生的。记忆中的父亲,总是担心我们忍饥挨饿,为我们打摞了一驴车吃
期刊
南来千里向武当  结束半年来的忙碌,趁暑假,约上一帮好友,从南岳出发,一路驱车向北。  是对南方酷暑的逃离,更是北方中原大地诗意、古雅又悠远的黄河文明的诱惑。  我们一约即同,说走就走,还那样迫不及待,像要一头扎进母亲怀里的孩子,有些焦渴。  2019年7月30日晨6:40,自南岳出发。驱车10时,行程近900公里,越过长江大桥,便是荆楚广袤的大地,许昌、新野、襄阳、十堰,这些地名,联系着历史上一
期刊
春江水暖鸭先知  花鸟画家黎政初先生麻雀画得好,众人知晓,他的鸭子画得好却鲜为人知。我问他为什么近来鸭子画得少了,他说现在政策好,什么都可以画,什么顺手就画什么,原来画鸭子打了个逗号,就慢慢来。他画鸭子打的那个逗号,与我有点关系。  那是20世纪70年代末的事,黎老刚重返衡南,与我同在县文化馆工作。我想一个经受过严重挫折的人一定很消沉,然而一次美术创作改变了我的看法。那时的美术创作时兴题材政治化、
期刊
风痕  我时常在一个深夜忽然醒来,看悄然的黎明和颠泊的回忆,在一池碧水中溶解成泥土,把内心的闪亮,一点一点,嵌进土黄色的老屋,清晰着我的童年之梦。  深入田野的麦浪花,叼着思念的长线,在轻拂的绿草黄花中,被远方的一句问候,裹得温柔而芬芳。  所有消瘦的时光,一一跌进玫瑰诗意的梦幻,被无声的祝福拉得鼎沸而漫长。  残存在圣洁玉枝里的鸟的羽翼,企图在某个角落,隔着空气,隔着不同情感的风采,可以随手翻来
期刊
透过抖音短视频的屏风,我看到群众自发、自创、自编、自演的节目真是别开生面,表演者虽说不是专业演员,可他们能用心真诚的表达,表演功夫细节与情感融为一体,表演的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淋漓尽致且丰富多彩!  演出不仅紧扣主题,节目内容也新颖别致,那功夫和那演技带着纯真、带着朴实,那份情感,那些细节动作远比专业的更上一层,难怪人们常说:“高手在民间”,果真如此!人们之所以喜欢民间的作品,是因为她不仅具备专业
期刊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眼下的龙胜各族自治县,到处充满勃勃生机。这个世界梯田原乡也迎来了全国战胜疫情全面复工后的旅游潮。人们上龙脊梯田看人间美景,进龙脊温泉泡汤,到民族村寨体验乡村游……而就在距离县城88公里的三门大罗村,也是一派绿色葱郁的世界。那是一个望得到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地方。  说起大罗,人们都会对那里的绿水青山、民风民俗赞不绝口。的确,那是一个去了还想去的地方。寨子依山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