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良好的社会心态

来源 :学理论·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ytsxy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培育新生代农民工良好社会心态,是当前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又是一个薄弱环节。因此,客观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心态失衡的成因与社会影响,积极营造优化社会心态的社会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良好社会心态;培育
  中图分类号:C91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2-0121-02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1]社会心态,是指一定社会环境条件下,社会成员对社会生活现状的心理感受和情绪反应,具有较强的弥漫性、大众性,并影响着人们的社会行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党全国人民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总体上形成了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和社会心态。同时也要看到,随着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我国社会结构和社会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动,各种社会矛盾凸显,社会心态日益趋向分化和多元,一些方面已出现了失衡的倾向,尤其是农民工普遍感觉社会不公[2]。其中占到80%以上的新生代农民工,由于缺乏合法性的身份认同,社会规范的不健全和某些歧视性政策的存在等多种原因,面临生存压力和观念冲突,极易产生心理问题和消极情绪,由此引发社会环境的不稳定和诸多社会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关注。
  一、新生代农民工社会心态的描述和概括
  新生代农民工,通常是指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户口还在农村,又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相继来到城市打工的农民工。由于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和实际存在的城市二元结构,使他们成为一个亦工亦农非工非农的特殊社会群体,其精神状况和行为模式呈现明显的双重特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层面。
  1.价值层面。马克思主义认为,价值追求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而人的价值不是由财富出身来决定的。人的价值取决于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以及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以户籍身份管理为基本内容的城乡分治制度,先天决定了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特性,即在职业上他们是产业工人,但在身份上仍然是农民。尽管他们中许多人已经在城市工作,生活了很多年,仍然无法实现农村居民到城市居民的身份转换,也无法获得与城市居民身份相联系的各种权利和待遇。其结果是,一方面他们为城市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另一方面却得不到城市主流社会的认同和价值的肯定。因此,在影响新生代农民工的重要价值观中,平等是最核心的要素。他们期待通过政策和相关制度安排来确保人们不因身份的差异性而受到歧视或不平等对待。
  2.知识层面。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的学历相对更高。他们思想敏锐,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事物具有较快的接受能力,对于改革某些不合理的状况具有强烈的要求。然而,他们虽然思想敏锐活跃,但容易产生片面性和极端化。与城市职工的整体文化水平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学历层次和技能水平存在明显弱势。新生代农民工初中文化程度的占多数,由于文化水平较低和缺乏技能,他们只能进入低层次的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就业,薪酬普遍不高。经济上的低收入和社会生活质量的低层次,使得他们在社会中的心理压力高于一般社会群体,容易对生活失去信心。
  3.行为层面。新生代农民工出身农门,他们身上传承着中国农民勤劳朴实的文化脉络,能够接受一般城市职工所不愿意干的最苦、最累、最脏、最险、最差的体力劳动。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他们身上还遗存小农的特征。比如,在自我认知方面,缺乏对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自觉意识,往往寄希望于他人,希望有一种强于自己的力量代表自己,保护自己的利益。在社会交往方式上,容易受血缘、地缘等因素影响,形成“圈子意识”,对圈子外的人抱有怀疑、排斥、敌视的态度。在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消极颓废,甚至出現非理性的过激行为。
  二、新生代农民工心态失衡的社会影响
  1.对社会伦理的影响。在伦理学发展史上,思想家一般都重视研究公正这个道德范畴,它涉及两个主要问题,即公平与正义。公平,就是通过程序公平的方式和相关制度安排来确保人们不因种族、肤色、性别、年龄、宗教、阶级等方面的差异性而受到歧视或不平等对待。正义,就是要确保一种基本的公民需求,在福利资源分配和其他社会服务安排上建立比较公正的制度。在社会实践中,一定社会心态失衡的程度同公正程度具有一种负相关性。新生代农民工基于身份差异,很难享受平等的国民待遇,他们对社会不公的感受最为敏感和深切。如果这种社会不公根源于经济与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公平,则有可能使他们陷入心理危机之中。历史上,农民对城里人特别是城里的达官贵人,自古就有一种被剥夺心理和怨恨情结,北宋张俞所作《蚕妇》诗:“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襟,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就是这种心理的真实写照。
  2.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表现出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增长速度要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要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要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这些趋势,迫切要求提高人口素质,加快人力资源的开发,使人力资源形成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是经济增长诸因素中的主要因素。人力资本存量高的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要快于人力资本存量低的国家或地区。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长为我国诸多行业产业工人的主体力量,是潜在的人力资本。要把潜在的人力资本转化为真正的人力资本,主要取决于知识生产的水平、知识进步的程度和知识创新的能力。如果劳动者身上没有一定的知识量技能和创造力,是不可能成为人力資本的。新生代农民工以初中文化程度为主,缺乏知识更新的能力和坚持学习的毅力,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科技发展以及产业转型升级,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瓶颈。   3.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十三五”规划在已经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的基础上,提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新的目标要求。新型城镇化,新在人的城镇化。城镇的发展终究是依靠人,为了人,以人为核心,才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本质。现在,按照常住人口计算,我国城镇化率已经接近55%,城镇常住人口达到7.5亿。问题是这7.5亿人口中包括2.5亿的以农民工为主体的外来常住人口,他们在城镇还不能平等享受公共服务,带来一些复杂的经济社会问题。新生代农民工是农民工队伍中最有市民化愿望的群体。然而与他们的渴望相比,城市显然还没有做好接纳他们的准备。他们既未被城市接纳,又不愿返乡务农,因而处于城市与农村双重边缘状态,被称为无根的一代或漂泊的一族。长此以往,城乡将形成双重结构,即主流社会和边缘社会。当边缘社会不断扩大,势必对主流社会产生强大的冲击,从而会带来隔离、断裂后的紧张、矛盾和失序,严重影响社会和谐发展和城镇化进程。
  三、培育新生代农民工良好社会心态的社会环境分析
  新生代农民工良好社会心态的培育,不是一个孤立的、封闭的系统,而是与一定的社会环境互动的过程。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政策环境。社会政策是国家政府制定的关于社会工作的准则和指南。社会政策的主要功能是解决影响公民生活与福利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当前,影响新生代农民工社会心态的社会政策,主要涉及人口政策、劳动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社会管理政策等等,与之直接关联的是长期形成的户籍身份管理制度,使他们因为政策性的刚性约束而得不到相应的权益保障。一些西方工业化国家的城市化水平都高达9O%左右,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独特模式。比如,德国在宪法上规定了人的基本权利,如选举、工作、迁徙、就学、社会保障等平等的权利,在社会上没有明显的农工城乡差别,可以说农民享有一切城市居民的权利。只要农民进城工作,按章纳税,进入社会保障,就成为城市居民。我们要以户籍制度改革作为切入点,加快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使新生代农民工获得与城镇居民同等权利和义务,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消解自卑心理和不满情绪,促进社会心態的良性发展。
  2.经济环境。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表明,没有劳动力资源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的流动,实现劳动力资源优化组合,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工业化城市化。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同样会伴随着大批农业人口向城市的转移。劳动力流动时滞和流动风险,客观上要求政府提供社保、医保、失保、住保和教育保障等方面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解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这是近现代工业文明的一个重要特征。目前,我国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尚未真正形成,非正规就业是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就业的主渠道。政府应通过宏观调控,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打破城乡地区行业分割和身份歧视,维护新生代农民工平等就业权利。同时,政府要发挥公共服务职能,切实加强社会保障与社会支持体系的建设,为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必要条件,这是培育良好社会心态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3.社区环境。社区是优化社会心态的平台和载体。社区,通常是指由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文化维系力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随着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越来越多的以农民工为主体的外来常住人囗在城市社区定居,使社区文化更加多样化和多元化。但是,人们的观念行为和交往方式还没有形成对文化多样化和多元化的共处和欣赏。新生代农民工社会心态失衡,相当大的因素是没有达到人与社区环境的良性互动。因此,要充分发挥社区的社会融合功能,通过培育积极向上的社区文化,实施全方位的人文关怀,开辟多途径的情感交流和生活交融渠道,在社区内形成新生代农民工与当地人相互理解、尊重、包容的生活氛围,不断增强他们的社区归属感、社会责任感和亲和力,最终消除他们在城市生活中的孤岛现象。
  4.教育环境。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在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时所做的关于穷人经济学演讲中指出,穷国贫穷的关键因素不是别的,而是人,改善人口质量可显著提高穷人的经济前途和福利。这实际上道出了教育对个人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教育能够改变和决定一个人未来的命运,教育也能够改变和决定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新生代农民工对“打工仔”和“棒棒军”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地位并不认可,他们期望通过接受继续教育,提升文化素質和技能,获得向上流动的可能性。然而,现实中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面临着时间、经费、信息等诸多制约因素,其文化需求的实现程度更多的是依赖于政府的公共文化供给。“十三五”规划把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实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作为国家工程。教育部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出台农民工学历与能力提升行动计划,自2016年起,每年将在全国范围资助30万农民工接受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到2020年,在有学历提升需求且符合入学条件的农民工中,资助150万名农民工接受学历继续教育。此外,搭建面向农民工开放优质网络学习资源平台,助推农民工终身学习。“知识改变命运”,对新生代农民工已经不再是一个美丽的传说。
  5.政治环境。在中国政治环境下,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渗透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各个层面。马克思曾经指出,“最先进的工人完全了解,他们阶级的未来,从而也是人类的未来,完全取决于正在成长的工人一代的教育”[3]。马克思这段话是一百多年前讲的,但至今仍然对我们有很大的启示。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是中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涌现出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人数已超过1亿,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体部分。他们个人素质的高低,不仅影响到其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还直接关系到现代产业工人的整体素质和未来的发展。我们要从培养工人阶级新一代的高度来认识和对待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从新生代农民工外在表现形式上看,他们初步具备了工人阶级的基本特征。但是在本质属性方面,与工人阶级相比有较大差距。因此,要建立地方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各部门和工青妇等人民团体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在全社会形成关爱新生代农民工的氛围和环境,真正做到从思想上、政治上、生活上、心理上关心和帮助他们,激发他们的主人翁责任感,启发他们的自主性、自觉性和自我教育意识。通过不懈的努力,把新生代农民工培养成为具有我国工人阶级优秀品质的新型劳动者。
  参考文献:
  [1]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O12.
  [2]社会心态蓝皮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2013.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其他文献
摘 要: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其中就包括绿色发展。面对“社会主义搞不好生态建设”的刁难,面对绿色资本主义的包围、进攻,面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环境问题上的话语垄断,绿色发展在社会主义中国势在必行。  关键词:绿色发展;苏联生态建设;绿色资本主义;绿色话语权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2-0014-02  绿色发展不仅关乎本国
期刊
摘 要:我国农村家庭普遍存在的“半工半农”经济模式根源于城乡二元分治制度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形成一种较为稳定的代际分工结构。一种社会结构必然有与其相对应的社会功能。“半工半农”式代际分工结构大致有实现农民的再生产、实现相对廉价劳动力的再生产、维护城乡社会的稳定、增加农户家庭的经济收入等四个方面的社会功能。正是因为这些功能对个体农户家庭和我国总体社会起着积极的作用,因而,我国社
期刊
摘 要:城镇化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在这一进程中,如何加强农村社会管理,破解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成为我们必须思考和解决的议题。文章以三亚为例,探讨了三亚在城镇化过程中强化农村社会管理的尝试及其存在的问题,文章认为,三亚快速推进城镇化建设,有助于推动农村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但也加大了农村社会管理的难度,需要从思想观念、经济建设、制度供给、政府治理能力、加强农村基层自治等五个方面强化
期刊
摘 要: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法治教育是全面依法治国战略部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青少年法治教育对于孩子从小养成学法、懂法,用法律解决问题的惯性思维,为全面依法治国奠定扎实的基础具有重要意义。宪法教育是法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宪法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对法治意识的深刻理解,培养宪法意识必须通过宪法教育的普及来进行。宪法教育应当从小开始,宪法教育不仅仅是简单的宪法条文知识的普及,还应该使青少年从小树立法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广西生态污染问题日益凸显,环境犯罪案件不断增加。但是,环境刑事司法面临诸多困境,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未能发挥应有作用。刑事司法应从积极保护生态环境的立场出发,通过环境司法专门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加大刑事处罚力度、创制生态污染犯罪典型案例等途径,充分发挥司法环保职能,为建设美丽广西保驾护航。  关键词:生态环境污染犯罪;刑事责任;司法实现  中图分类号:D9
期刊
摘 要:依法治国的主要内容是依法行政,司法行政机关作为兼具司法和行政管理职能的部门,其机关工作人员法治观念和法治思维的建立程度直接影响司法行政工作的有效开展,也会直接影响司法行政机关在依法行政、公众形象等方面的成绩。在现有基础上提升司法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法治素养,需要从人员专业构成、观念培养、制度建设等多方面构建完备的标准。  关键词:法治素养;法治意识;人治;法治  中图分类号:D926 文献标
期刊
摘 要:功利主义和康德主义作为规范伦理的两大基本观点,二者的原则在新闻伦理中的运用也不例外。“8·12”天津爆炸事故这一案例中,天津本地媒体偏向于功利主义,非天津媒体则偏向于康德主义原则。基于功利主义和康德主义的原则分别对两方媒体的新闻报道进行分析,能够发现功利主义在权利和信息分配、个体差别以及新闻正义性遇到伦理难题;而康德主义在新闻原则可普遍化和新闻的社会效果遇到难题。功利主义和康德主义注重行动
期刊
摘 要:2016年9月,中国相继在杭州和南宁举办了G20领导人峰会和第13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习近平主席提出中国国际关系新理念的背景下,这两个以中国为主场的国际盛会,将国际关系新理念实践推向一个新高度。前者表现为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后者表现为“周边外交”,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的外交總布局。  关键词:国际关系新理念;G20;中国-东盟博览会  中图分类号:D81 文
期刊
摘 要:自汉代以来,“春秋决狱”以儒家经典为据,通过原心定罪、亲亲相隐、功过相抵等原则解释和裁判案件,在弥补法律漏洞的同时缓和了严酷的刑罚环境,系在我国法制传统中生成的独特制度。因此,其在我国法制传统的历史变迁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对我国现代法治的建设与发展亦有深远的历史借鉴意义。  关键词:春秋决狱;原心定罪;亲亲相隐;功过相抵  中图分类号:D9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
期刊
摘 要:党的十八大吹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军号角,到2020年中国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2016年又是我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未来五年我国最紧迫的任务便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但是到目前为止,全国各地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水平是否达到小康,抑或小康社会建设达到了什么程度,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回答的现实问题。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们选择了“‘五位一体’总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