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文阅读是对阅读者的阅读能力的综合考查,它包括了基础知识,分析水平和鉴赏能力等方面。如何提高阅读水平的途径有多方渠道。这里将从四个方面和读者做介绍,即把握一句话的意思,把握一段话的意思,把握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等。这些问题能深领会,阅读或许就会有所提高了。
把握一句话的意思。
把握好一句话的意思,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如果这一环薄弱,整篇阅读能力就提不高。
把握一句话的意思,要正确理解关键词语,正确理解含义抽象的语句,正确领会含蓄的语句。这三者是相互联系的,其中正确理解关键词语是基础。
理解关键词语。
所谓关键词语,指的是在语境中起重要作用的词语。比如《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说“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 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其中“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和“历史科学”就是两个关键词语。注意体会这两个词语,就可进一步理解这句话从无产阶级革命实践和革命理论这两方面强调马克思所起的作用是无人能够取代的。同时,还可以发现,这句话在结构上有领起下文的作用,下文 37段正是从这两个方面论述马克思的伟大贡献的。如果对这两个关键词语的顺序略作推敲,又可能有进一步的认识:作者强调的是革命实践,这与文中第 6段的理论观、科学观完全一致。
从这个例子不难看到,一句话中的关键词语不一定只有一个,对关键词语的理解常常是逐步加深的,而对关键词语保持稳定注意,确乎是深入理解一句话的“关键”。
词语一般都具有抽象概括的性质,关键词语也不例外。所以,要正确理解关键词语,就必须注意它所概括的具体内容。这可以算是正确理解关键词语的一种方法。上面的例子就用的是这种方法,这是偏重于深入理解概念意义的方法。
但也有许多词语,不仅是某种含义的抽象概括,还具有很强的感情色彩或形象性。所以,善于体会感情、补充形象,可以算是正确理解关键词语的又一种方法。
例①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做蛛丝一样轻轻抹去,只是在万分必要时才给予答复。
——《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例②他对她多么温柔多么体贴:他来搀了她去用午饭,几小时地望着她,眼睛的神气差不多是;他瞅着女儿,仿佛她是金铸的一般。
——《守财奴》
如前所说,一句话中的关键词语往往不止一个,这两例中值得注意的关键词语都很多,我们姑且就“答复”和“差不多”“很慈祥”来谈谈。例①的“答复”,是在敌人的攻击已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情况下,马克思所采取的做法,这里作者没用“痛斥”,更没有“反击”,但却表现了马克思从容不迫的气度,举重若轻的斗争艺术,也表达了作者对马克思钦敬之情。当然,对这句话的思想感情,从“蛛丝”的比喻也可以得到类似的体会。例②的“差不多”“很慈祥”也是极有表现力的,这是点破葛朗台卑鄙灵魂和欧也妮极其单纯、善良的重要一语。对亲生女儿,老父亲本应很慈祥,这是人的天性,但老葛朗台却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具备这种天性了。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在他的眼睛里,顶多也只能闪过这种“差不多”——其实是与真正的慈祥大不相同的古怪神气。而欧也妮对此却全无觉察,不折不扣是一头任人宰割的羔羊。这里对父女两人的形象刻画,的确是力透纸背,仅以极简省的话语便勾勒出两个然相反的灵魂。
这两个例子所谈的,就是用体会感情、补充形象来正确理解养分词语的方法。这是偏重于深入体会表达效果的方法。
以上两种方法的运用,大体都要遵从联系语境、反复筛选和稳定注意、逐步深化这样两个原则。
联系语境,就是联系上下文;反复筛选是就是对一句话中哪个词语更有助于把理解导向深入要经过筛选,而且有时要多次筛选。这也就是说,孤立地只看到一句话,是难以确认关键词语的,只有对上下文形成一定的综合了解以后才能真正把握住关键词语,而且随着综合了解不断深入,对关键词语的把握也可能有所调整。
稳定注意,就是要对某个关键词语专心致志地进行思考,蜻蜓点水式的阅读是不行的。必得让这个关键词语真正在头脑里打上很深的烙印,不仅通过它唤起上下文中有关内容的印象,而且有时还要唤起某些前景知识的联想,这时对它的理解便会不断深化。
理解含义抽象的语句。
“抽象”就是不具体,所以,理解含义抽象的语句,最好的办法就是使之具体化,不过,这种具体化是需要通过阐发来实现的。这就是要求读者能遵循文章的思路,结合文章的背景、作者写文章的意图,对抽象语句的含义作出正确的阐述与合理的补充,完善、丰富自己的理解。
把握一句话的意思。
把握好一句话的意思,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如果这一环薄弱,整篇阅读能力就提不高。
把握一句话的意思,要正确理解关键词语,正确理解含义抽象的语句,正确领会含蓄的语句。这三者是相互联系的,其中正确理解关键词语是基础。
理解关键词语。
所谓关键词语,指的是在语境中起重要作用的词语。比如《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说“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 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其中“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和“历史科学”就是两个关键词语。注意体会这两个词语,就可进一步理解这句话从无产阶级革命实践和革命理论这两方面强调马克思所起的作用是无人能够取代的。同时,还可以发现,这句话在结构上有领起下文的作用,下文 37段正是从这两个方面论述马克思的伟大贡献的。如果对这两个关键词语的顺序略作推敲,又可能有进一步的认识:作者强调的是革命实践,这与文中第 6段的理论观、科学观完全一致。
从这个例子不难看到,一句话中的关键词语不一定只有一个,对关键词语的理解常常是逐步加深的,而对关键词语保持稳定注意,确乎是深入理解一句话的“关键”。
词语一般都具有抽象概括的性质,关键词语也不例外。所以,要正确理解关键词语,就必须注意它所概括的具体内容。这可以算是正确理解关键词语的一种方法。上面的例子就用的是这种方法,这是偏重于深入理解概念意义的方法。
但也有许多词语,不仅是某种含义的抽象概括,还具有很强的感情色彩或形象性。所以,善于体会感情、补充形象,可以算是正确理解关键词语的又一种方法。
例①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做蛛丝一样轻轻抹去,只是在万分必要时才给予答复。
——《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例②他对她多么温柔多么体贴:他来搀了她去用午饭,几小时地望着她,眼睛的神气差不多是;他瞅着女儿,仿佛她是金铸的一般。
——《守财奴》
如前所说,一句话中的关键词语往往不止一个,这两例中值得注意的关键词语都很多,我们姑且就“答复”和“差不多”“很慈祥”来谈谈。例①的“答复”,是在敌人的攻击已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情况下,马克思所采取的做法,这里作者没用“痛斥”,更没有“反击”,但却表现了马克思从容不迫的气度,举重若轻的斗争艺术,也表达了作者对马克思钦敬之情。当然,对这句话的思想感情,从“蛛丝”的比喻也可以得到类似的体会。例②的“差不多”“很慈祥”也是极有表现力的,这是点破葛朗台卑鄙灵魂和欧也妮极其单纯、善良的重要一语。对亲生女儿,老父亲本应很慈祥,这是人的天性,但老葛朗台却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具备这种天性了。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在他的眼睛里,顶多也只能闪过这种“差不多”——其实是与真正的慈祥大不相同的古怪神气。而欧也妮对此却全无觉察,不折不扣是一头任人宰割的羔羊。这里对父女两人的形象刻画,的确是力透纸背,仅以极简省的话语便勾勒出两个然相反的灵魂。
这两个例子所谈的,就是用体会感情、补充形象来正确理解养分词语的方法。这是偏重于深入体会表达效果的方法。
以上两种方法的运用,大体都要遵从联系语境、反复筛选和稳定注意、逐步深化这样两个原则。
联系语境,就是联系上下文;反复筛选是就是对一句话中哪个词语更有助于把理解导向深入要经过筛选,而且有时要多次筛选。这也就是说,孤立地只看到一句话,是难以确认关键词语的,只有对上下文形成一定的综合了解以后才能真正把握住关键词语,而且随着综合了解不断深入,对关键词语的把握也可能有所调整。
稳定注意,就是要对某个关键词语专心致志地进行思考,蜻蜓点水式的阅读是不行的。必得让这个关键词语真正在头脑里打上很深的烙印,不仅通过它唤起上下文中有关内容的印象,而且有时还要唤起某些前景知识的联想,这时对它的理解便会不断深化。
理解含义抽象的语句。
“抽象”就是不具体,所以,理解含义抽象的语句,最好的办法就是使之具体化,不过,这种具体化是需要通过阐发来实现的。这就是要求读者能遵循文章的思路,结合文章的背景、作者写文章的意图,对抽象语句的含义作出正确的阐述与合理的补充,完善、丰富自己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