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照耀前行之路

来源 :求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qing32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旗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主题。伟大主题的实现离不开伟大旗帜的科学引领,伟大旗帜的真理光芒更需要伟大主题印证与丰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以下简称“七一”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观点、重大论断、重大思想,通篇贯穿着“人民至上”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辉,开辟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
   一、对“三个为什么”的关系作出重要论断,彰显中国共产党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正确领导,在于马克思主义这一根本指导思想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于我们党始终坚持理论建党、思想强党,不断用先进理论武装自己、指导实践。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大创新性论断清晰勾勒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关系,凸显出科学理论和先进思想对一个政党、一个民族发展前行的重要指导意义和引领作用,对我们进一步坚定理论自信、筑牢中国共产党理论之基、凝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思想之魂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列宁曾经指出:“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一百年前的中国不仅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而且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作为这个“新的组织”,之所以能够成功,首要原因在于选对了“新的思想”。没有马克思主义这个“新的思想”,就不会有中国共产党这个“新的组织”。即使有的话,那顶多也是“走着走着就散了,走着走着就不见了”。因此,百年大党之所以成功,首要前提就是选对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这个强大的思想武器。
   其次,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对待科学理论的态度。“七一”重要讲话中“九个必须”的“第三个必须”提出“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这个表述包含着两层含义:一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二是要发展马克思主义。因此,这就要求我们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根据实践和时代的需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推进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永葆科学理论的青春和美妙。而关于具体做法,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也给出了答案,就是“两个结合”,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国共产党未来要想继续成功,不但要继续坚持被历史和实践证明是对的东西,更重要的还在于要与时俱进做到这“两个结合”。因此,必须用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的生动实践发展马克思主义,用中华人民共和国70多年的辉煌历程丰富马克思主义,用中华民族5000优秀传统文化滋养马克思主义,努力开辟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
   二、总结百年大党的历史主题和伟大成就,彰显历史发展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马克思指出:“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 所谓自然历史过程意味着任何社会历史的发展都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既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一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具有确定不移的发展趋势,同时又是人民群众主动历史选择的结果,并最终通过人民的意志和人民的选择表现出来。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是不忘初心、奠基立业、开辟未来的一百年。在“七一”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归结为一个历史主题,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而进一步指明了我们党百年奋斗的目标和指向。
   人是历史的主体和目的,历史发展虽有其客观规律,但人在其中從来都不是单纯被决定的角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目的,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先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并且还在为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不懈奋斗。四个伟大成就的取得,既是我们党准确判断历史发展趋势、善于把握历史发展大势、勇于抓住历史发展机遇的必然结果,也是我们党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的必然结果。
   三、阐述百年大党的伟大建党精神,彰显先进文化对民族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在“七一”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深刻诠释了以“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为内涵的伟大建党精神,鲜明指出其“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那么,伟大建党精神跟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对民族复兴又将发挥什么作用?
   首先,伟大建党精神来源于伟大建党实践。一百年前,一批勇敢执着、不屈不挠的中国共产党人于乱世中探求真理,在黑暗中寻找光明。他们秉承初心无限忠于共产主义崇高理想、不负使命为民族复兴赓续文明、矢志不渝为人民解放奋斗牺牲。伟大建党精神为新时代共产党人树立了精神丰碑,为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的精神滋养。
   其次,伟大建党精神指引伟大奋斗征程。伟大建党精神,是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系统凝炼、综合概括。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的每一种精神都是伟大建党精神在不同时期、针对不同情境和任务的表现形式,是伟大建党精神这棵参天大树结出的累累硕果,也就是说,伟大建党精神是所有革命精神的融会贯通与系统凝练。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最后,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华民族这片沃土上诞生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产品,是中国共产党的先驱前赴后继用鲜血凝结和创造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风格和气派的先进文化,它不仅属于中国共产党人,而且属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属于人类社会最伟大的精神成果之列。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上,学习好、传承好、发扬好这一伟大精神成果,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推动人类文化发展和文明进步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四、要求百年大党的自我革命永不止步,彰显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显著优势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但历史走向和人民向往是发展和变化的,那么我们党应该如何使自己始终成为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呢?答案就是协调推进自我革命和社会革命。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九个必须”中指出“必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强调“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古往今来任何伟大事业的成功都离不开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虽历经百年沧桑却依然风华正茂,处处洋溢着亮丽的青春色彩,迸发出无穷的生命活力。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始终坚持把自我革命作为保持和增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强大支撑。
   自我革命精神是党的执政能力的强大支撑。自我革命的首要目的是要确保永葆初心、牢记使命,即“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不仅如此,我们党是要引领伟大事业的,要推进社会革命的。特别是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世界形势发展之快、变化之复杂,对我们的挑战之大已经远远超出预期。面对前所未有的斗争和挑战,“七一”重要讲话中的“第七个必须”指出,“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对共产党人来说,斗争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为了不负历史重托、不辱人民使命。在“七一”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进行伟大斗争的目的,是“确保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 。那怎样斗争呢?最重要的就是学习。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依靠学习从历史中走来、走向进步、走向未来的。正是由于党和国家所处境遇在变、所面对的现实在变,所以我们必须努力使自己的思想和精神跟上现实变化的脚步,始终做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辩证统一、良性互动。因此,党中央总是号召全党同志加强学习,通过学习明确斗争方向、掌握斗争技巧、讲求斗争艺术、实现斗争目的。尤其在每一个历史转折重要时期更加强调这一点,而每次这样的学习热潮都会推动我们的事业实现大进步大发展。
   五、强调百年大党必须始终坚持正确道路,继续为人类历史进步作出重要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统筹推进“五位一体”协调发展的道路。这样一条道路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核心,既坚持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则,又传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还吸收借鉴了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打破了西方现代化道路的所谓“唯一正确性”,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使古老的中华文明再度焕发青春,创造出人类文明的新形态。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促进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自觉继承和发扬为人类求解放的马克思主义的精神追求,自觉坚守和传承“和合共生”“天下大同”的中华民族传统智慧,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始终把维护世界和平、追求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发展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无疑进一步深刻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为世界谋大同的天下情怀和使命担当。
   作者吴建永系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和鑫系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責任编辑:李 欣
其他文献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成长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重视和加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将继续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一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坚持开放、不搞封闭,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目标前进!”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本着对人类前途命运高度负责的态度,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发出的回答时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讲话,回望光辉历史,擘画光明未来,是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政治宣言,是我们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行动指南。铿锵话语,殷殷嘱托,对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推动全党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建设更加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结合党史学习教育,静海着眼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助推天津整体
所谓校本研训,指的是以本校为立足点,将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结合起来,使得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两项工作能够互相促进,从而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学校整体教育质量的持续
期刊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首次提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强调“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总书记对伟大建党精神的提炼总结和深刻阐释,标识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源头起点,是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概括。新的征程上,我们要大力弘扬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初中音乐学科学习应具备的核心素养日益明确.音乐教师依据自主音乐需要、音乐实践能力、音乐情感体验、音乐文化这四项核心素养内涵,设计多样化的教学
期刊
历史深刻证明,办好中国的事,关键在党。一如既往保持党的自我革命精神,因应形势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确保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制度和执政能力等各方面建设与时俱进、先进纯洁,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赢得人民群众衷心拥护、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制胜法宝。立足百年新起点,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已进入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新的关键战略期。越是关键越要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天津“十四五”规划确立“制造业立市”的发展目标,契合国家战略,符合城市产业基础和特色,是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为更好强化政策指引,天津市跟进出台了《天津市制造强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和《天津市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进一步明确了未来三年制造业的发展目标、重点领域和具体举措,为制造业发展提供了顶层设计和施工图。“十四五”开局年已经过半,建
中国共产党从红船梦想起航,由刚建立时只有50多名党员的一个“小”党,发展成为今天拥有9500多万名党员的世界上最大的一个“大”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大的样子”贯穿着中国共产党人百年不忘初心的情怀,饱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百年不负使命的决心。百年的中国共产党恰是风华正茂,百年的中国共产党始终彰显“大的样子”。   一、回望走过的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广大城乡社区是实现基层应急治理、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的前线和堡垒,是国家基础性、前端性治理单元。认真探讨社区公共卫生应急的独特模式及其优势,对增强社区治理效能、推进国家应急管理现代化,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一核五元”:社区公共卫生应急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