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学生科研活动是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学生科研团队的运行情况则关系到学生科研活动的质量和预期效果,因而要高度重视学生科研团队的建设工作。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科研团队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科研活动更有效的开展。
关键词:高职;学生科研;团队建设;人才培养
高职学生科研是进行高职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操能力,以期更好地实现“产”、“学”、“研”的互通融合。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专门设有学生科研工作相关机制,鼓励学生开展科研项目研究。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也积极开展校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立项,划拨专门经费进行扶持,2012年至2016年间共计立项28项,研究领域涉及医药健康、计算机软件、物联网技术、机电数控等,在实物样品制作、专利申请、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
开展学生科研工作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其中之一便是学生科研团队的建设及运作方面还不够规范有效。学生科研团队作为学生科研活动的组织载体,其运行的有效性对于科研过程及科研成果的质量、学生的训练程度等具有重要的影响。因而应重视学生科研团队的建设,更好地发挥学生科研在学生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有的作用。
一、高职院校学生科研团队存在的问题
(一)团队管理较为松散
学生科研项目团队一般由指导教师和若干学生组成,以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一般由1-2名专任教师作为项目负责人,1名学生作为项目组长,组员则有3-5人。教务处作为业务主管部门,负责参与立项评审、中期检查、结题验收和经费审核,指导教师自项目立项起便作为直接管理者,负责整个科研活动的人员分工、进程开展、研究指导及经费管理,可以说科研团队的管理力量较为单薄,指导教师的管理任务较重。其次,由于没有明确的学生科研团队管理规范,管理方式则由指导教师自行确定,完全依靠个人经验,难免存在不足,如分工不够明确,学生项目组长没有起到应有的组织、管理作用,且约束性不够强。
(二)团队成员的积极性不够高
相对于教师,学生在团队中的参与积极性不是很高,究其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科研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二是项目研究多在课外时间开展,而学生要兼顾上课、社团活动及社会实践等,时间安排上会产生一定的冲突,三是激励制度还不够完善,学生的成就感不明显。
而指导教师自身的教学任务也较重,组织学生团队开展科研活动也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学校、二级学院在支持力度和制度保障上还不够完善,一定程度上也会造成指导教师的倦怠心理。
(三)团队运行的服务保障力度不足
学生科研项目的经费主要是依靠学校的配套经费,额度一般是固定的,只有少数项目有企业合作,有限的经费条件下项目的开展、团队的运行也会有所限制。此外,学生科研项目的开展没有专门的场地,实验室、实验设备的使用也需指导教师自行协调,由于没有专门的流程制度,申请过程也会比较复杂。以上几个因素都会对科研团队的项目开展造成一定的不便。
二、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科研团队建设的对策
(一)完善管理制度
在外部管理方面,需要加强学校各部门的联动配合力度,完善相关制度,明确各主体的角色和职责。教务处或科研处负责项目的立项评审、成果验收、经费筹措、专利申报管理等;各二级学院应肩负起对本教学单位内的学生科研团队的日常运营管理,进行信息备案及周期性的日常监督,及时了解学生科研团队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团队内部管理运行方面,应制定相应管理规范。指导教师的职责为技术指导和总进程的把控,学生项目组长则应协助指导教师进行过程管理、信息管理、人员的组织管理等,如此指导教师可将更多精力放在对学生的指导上。通过内外管理相结合,使整个科研团队的管理纳入了学校科研管理体系和日常管理体系之中,加大了管理的约束力。
此外,应注重对项目的过程管理和考核。目前对学生科研项目的过程管理主要是立项评审、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关注点多为成果是否达到立项要求,而对项目的完成过程和成果质量的考核还稍显不足。加强过程管理需要从项目计划、项目执行和项目结题三方面入手,立项的学生科研团队要在研究初期确定项目目标、任务分解、人员分工、进程安排等,使整个团队目标明确、分工合理、团结凝聚。研究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记录实际执行情况,结题阶段做好各项工作执行情况的整理总结。以此为基础做好考核工作,包括人员考核、过程考核和成果考核等,考核结果可作为个人业绩评优及今后立项的考察依据。
(二)健全激励机制
目前对学生科研工作的奖励主要体现在公共课学分置换、教师工作量减免、个人业绩评价的加分项等方面,奖励的层面还比较狭窄,激励效果不够明显。为了加强对学生科研团队的工作认可,每年度可以进行优秀学生科研团队和优秀指导教师、优秀项目成员等的评奖,对优秀的团队进行充分的认可和激励。同时应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开展学生科研团队风采展、成果展等,既对优秀的科研团队进行了宣传,激发学生及指导教师的荣誉感和成就感,又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了科研工作的宣传,对于丰富学校的科研氛围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能鼓励更多师生了解学生科研,积极参与学生科研。
(三)提高服务保障水平
为了保障学生科研团队顺利开展研究活动,首先要进一步扩大经费来源,有效的途径之一是加强与企业的合作。立项初期积极与企业联系开展研究合作,结合企业需要与教学需要,共同开展研发,获取企业的资金支持,该项工作可由学校、二级学院、校企合作办或指导教师等积极参与。其次要保障团队的研究活动场地和实验设备,学校和各二级学院应加大支持力度,简化学生科研的场地、设备使用申请流程,减少审批条件,为学生科研活动的开展提供便利。此外,为了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学校要完善成果转化服务,校企合作部门应对学生科研团队的成果转化进行服务指引,参与成果推介,更好实现科研活动的实际运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开显,金柏江,袁满雪.构建学生科研平台积极培养创新型人才.中国高等教育,2005(19) .
[2] 高廷芬,吴利敏.完善科研管理保障机制提高学生科研绩效.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9(1).
关键词:高职;学生科研;团队建设;人才培养
高职学生科研是进行高职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操能力,以期更好地实现“产”、“学”、“研”的互通融合。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专门设有学生科研工作相关机制,鼓励学生开展科研项目研究。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也积极开展校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立项,划拨专门经费进行扶持,2012年至2016年间共计立项28项,研究领域涉及医药健康、计算机软件、物联网技术、机电数控等,在实物样品制作、专利申请、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
开展学生科研工作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其中之一便是学生科研团队的建设及运作方面还不够规范有效。学生科研团队作为学生科研活动的组织载体,其运行的有效性对于科研过程及科研成果的质量、学生的训练程度等具有重要的影响。因而应重视学生科研团队的建设,更好地发挥学生科研在学生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有的作用。
一、高职院校学生科研团队存在的问题
(一)团队管理较为松散
学生科研项目团队一般由指导教师和若干学生组成,以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一般由1-2名专任教师作为项目负责人,1名学生作为项目组长,组员则有3-5人。教务处作为业务主管部门,负责参与立项评审、中期检查、结题验收和经费审核,指导教师自项目立项起便作为直接管理者,负责整个科研活动的人员分工、进程开展、研究指导及经费管理,可以说科研团队的管理力量较为单薄,指导教师的管理任务较重。其次,由于没有明确的学生科研团队管理规范,管理方式则由指导教师自行确定,完全依靠个人经验,难免存在不足,如分工不够明确,学生项目组长没有起到应有的组织、管理作用,且约束性不够强。
(二)团队成员的积极性不够高
相对于教师,学生在团队中的参与积极性不是很高,究其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科研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二是项目研究多在课外时间开展,而学生要兼顾上课、社团活动及社会实践等,时间安排上会产生一定的冲突,三是激励制度还不够完善,学生的成就感不明显。
而指导教师自身的教学任务也较重,组织学生团队开展科研活动也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学校、二级学院在支持力度和制度保障上还不够完善,一定程度上也会造成指导教师的倦怠心理。
(三)团队运行的服务保障力度不足
学生科研项目的经费主要是依靠学校的配套经费,额度一般是固定的,只有少数项目有企业合作,有限的经费条件下项目的开展、团队的运行也会有所限制。此外,学生科研项目的开展没有专门的场地,实验室、实验设备的使用也需指导教师自行协调,由于没有专门的流程制度,申请过程也会比较复杂。以上几个因素都会对科研团队的项目开展造成一定的不便。
二、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科研团队建设的对策
(一)完善管理制度
在外部管理方面,需要加强学校各部门的联动配合力度,完善相关制度,明确各主体的角色和职责。教务处或科研处负责项目的立项评审、成果验收、经费筹措、专利申报管理等;各二级学院应肩负起对本教学单位内的学生科研团队的日常运营管理,进行信息备案及周期性的日常监督,及时了解学生科研团队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团队内部管理运行方面,应制定相应管理规范。指导教师的职责为技术指导和总进程的把控,学生项目组长则应协助指导教师进行过程管理、信息管理、人员的组织管理等,如此指导教师可将更多精力放在对学生的指导上。通过内外管理相结合,使整个科研团队的管理纳入了学校科研管理体系和日常管理体系之中,加大了管理的约束力。
此外,应注重对项目的过程管理和考核。目前对学生科研项目的过程管理主要是立项评审、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关注点多为成果是否达到立项要求,而对项目的完成过程和成果质量的考核还稍显不足。加强过程管理需要从项目计划、项目执行和项目结题三方面入手,立项的学生科研团队要在研究初期确定项目目标、任务分解、人员分工、进程安排等,使整个团队目标明确、分工合理、团结凝聚。研究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记录实际执行情况,结题阶段做好各项工作执行情况的整理总结。以此为基础做好考核工作,包括人员考核、过程考核和成果考核等,考核结果可作为个人业绩评优及今后立项的考察依据。
(二)健全激励机制
目前对学生科研工作的奖励主要体现在公共课学分置换、教师工作量减免、个人业绩评价的加分项等方面,奖励的层面还比较狭窄,激励效果不够明显。为了加强对学生科研团队的工作认可,每年度可以进行优秀学生科研团队和优秀指导教师、优秀项目成员等的评奖,对优秀的团队进行充分的认可和激励。同时应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开展学生科研团队风采展、成果展等,既对优秀的科研团队进行了宣传,激发学生及指导教师的荣誉感和成就感,又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了科研工作的宣传,对于丰富学校的科研氛围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能鼓励更多师生了解学生科研,积极参与学生科研。
(三)提高服务保障水平
为了保障学生科研团队顺利开展研究活动,首先要进一步扩大经费来源,有效的途径之一是加强与企业的合作。立项初期积极与企业联系开展研究合作,结合企业需要与教学需要,共同开展研发,获取企业的资金支持,该项工作可由学校、二级学院、校企合作办或指导教师等积极参与。其次要保障团队的研究活动场地和实验设备,学校和各二级学院应加大支持力度,简化学生科研的场地、设备使用申请流程,减少审批条件,为学生科研活动的开展提供便利。此外,为了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学校要完善成果转化服务,校企合作部门应对学生科研团队的成果转化进行服务指引,参与成果推介,更好实现科研活动的实际运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开显,金柏江,袁满雪.构建学生科研平台积极培养创新型人才.中国高等教育,2005(19) .
[2] 高廷芬,吴利敏.完善科研管理保障机制提高学生科研绩效.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