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新发现的黄彭年书信

来源 :贵州文史丛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arelf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清同治二年,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在大渡河兵败、在成都就义,当时目睹石达开之死的的黄彭年,在书信和日记中留下了记录。他的日记《黎雅纪行》已有抄本行世,书信则未见。最近在贵阳出现的黄彭年覆唐炯书,内容涉及石达开的途穷就俘与从容就义、清军背信杀降、黄氏对石迭开的评价,是珍贵的历史资料。
  关键词:太平天国 石达开 黄彭年
  中图分类号:k25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10)01-39-42
  
  贵阳五之堂主人舒奇峰君,最近买到清末黄彭年复唐炯书一通,兴高采烈地邀我去看,我没见过这位著名学者的手迹,闻之大喜,冒烈日往观。此函计二纸,长达四尺许,字作行楷,首称“鄂生仁弟亲家阁下”,末署名“彭年”,押一朱文印“子寿”。前尚有二印,一日“安仁知命”,朱文,在前叶;一日“到处逢人劝读书”,白文,骑缝。未署日期,信中说:“四月廿九同方伯赴大渡河,五月廿一归寓。两奉手书,未及肃复。”又说:“方伯此行,因石逆就擒而馀党尚多,是以宫保檄饬迅速前进。”可知系同治二年(公元一八六三年)。这一年三月,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三四万之军,由云南昭通突入川西南,企图直取成都,不料为大渡河所阻,清军与土司兵步步围杀,进退无路,辎重尽失,陷入绝境。石达开为挽救残众三千人的生命,向清军投降。四川总督骆秉章得报,惟恐有诈,命布政使刘蓉前往查看并处理善后事宜。此时,黄彭年随父黄辅辰在骆秉章幕府,刘蓉邀之同往。回到成都,见到唐炯的两通来信,乃复之,信中说到石达开之死,则回信当在五月二十九日以后。
  此函根据唐炯来信的内容谈了自己的看法,并告大渡河之行的目的、见闻,最有价值的是对石达开就俘经过和石达开之死的记录。
  刘蓉大渡河之行的目的,信中说是“因石逆就擒而馀党尚多”,骆秉章在奏报中也说:“臣前于四月二十八日得报后,虑其余党歼除不尽,将贻后患,札饬藩司刘蓉驰往大渡河,会同唐友耕等委办善后事宜。”言下之意,石达开已经就擒,刘蓉只是去善后,实际上不尽如此。黄氏有日记留存,大渡河之行的日记题日《黎雅纪行》,早已抄出行世。黄氏在序中说:“既而闻贼势益蹙,将缚石达开来降。骆公虑其伪降以缓我师,乘懈而逸,又虑诸将之不能善其后也,于是檄刘公往。时家君居骆公幕府。部署已定,刘公邀予同往。”说明刘蓉启程前,尚未有石达开就擒的确报。刘蓉、黄彭年于四月二十九日离成都,当日至新津,“暮得雅州书,谓贼穷乞降,将过河审其虚实。因检《新津图经》,南诏阻新穿水不得渡,乃伪请和,桥成而遁。今日贼势正与咸通往事相类。”黄彭年从雅州府得到了“贼穷乞降”的确息,但仍然认为与唐代咸通年间的南诏诈降逃遁之事相类。第二天,“五月初一日宿邛州。刘公牒唐总兵、建昌道,檄雅州王千户、岭土司,言善后事。以得骆公檄,石酋果就擒耳。”这一天,他们从骆秉章发来的公函中知道石达开被擒的消息。实际上石达开已于四月二十五日落入了清方之手,大渡河到省城,情报上达需要两三天时间,加上前线将领与全川最高统帅骆秉章一样,都怀疑石达开之降有假,一边设法验证石达开的真伪,一边静观事变,不敢贸然上报。黄彭年为何不向同乡、亲戚、朋友唐炯说真话呢?可能是后来骆秉章规定了“宣传口径”,一律以其奏稿为准。
  但私人信函还是有官方文书以外的东西的。
  关于石达开就俘经过,此函云:“石逆来至子打地,可谓天夺其魄,而河伯现灵,山水陡长,不惟大渡河不易渡,王千户应元所属之小水、岭千户承恩所属之凉桥小河,亦皆水长二三丈。土司又十分出力,石逆以千金、二骏向王应元假道,不应,又向岭夷乞路、黑夷乞路,皆不应;拼死冲突,夷人自山巅抛石击之,死者万馀,卒不得出,粮尽力竭。适有南字营都司王松林者,深入贼营说石逆使降,于是越寓之杨参将及泽波、蔡太守诸军哗然相争,几欲各分项羽一体以取封侯。而王松林者,又属妄人,欲遂部勒石逆馀党,以三千为六营。制府檄方伯查办,唐、蔡两军渡河诛馀党,又误伤楚营百馀人,缘勇与馀党皆系南字号片。王松林所自取也。幸方伯右助唐军,故唐军与之私了。”黄彭年代刘蓉草致骆秉章禀稿,内容与此大致相同而更加详细。不同处,在禀稿说石部六十馀人偷偷出降,唐友耕遂命竖“投诚免死”大旗相诱,石达开就出降了,而此函无之;此函有唐、蔡两军过河杀降、误杀南字营兵勇百馀人事,禀稿无。禀稿是官方文书,有些事会瞒报,私人通信却可实说。此函与禀稿还有一点是共同的,均未提及石达开同意投降的条件。石达开起事十馀年,纵横十馀省,在大渡河不幸陷入绝境,但要叫他无条件投降,是不可想象的。综合各种记载,比较符合事理的经过是:石达开走投无路,军心动摇,斗志丧失,清方乘机竖起“投诚免死”大旗招诱。王松林入石达开营中劝降,石达开提出的条件,是他携其子石定忠及二三部将就俘,部众就地遣散,王松林满口答应。石达开自然不会轻易相信,而清方代表杨应刚、王松林“指天誓日”,保证“待以不死”,并邀他赴清营谈判。石达开无路可走,只能冒险一试,结果被清方羁押,不但他父子、三位部将被解往成都杀害,大渡河对岸的数千残众也未能幸免。石达开的条件肯定也得到了骆秉章的佯诺,但王松林这样的下级军官不会知道其真实意图,所以才敢将石部三千人收编。骆秉章在杀害石达开后给清廷的奏报,说:“臣前以石逆或传其死,倘能设法生擒,辨认真确,俾就显戮,庶可以释群疑。当经杨应刚等以该逆无路逃生,于洗马姑竖立‘投诚免死’大旗,石逆果携其一子及伪宰辅曾仕和、伪中丞黄再忠、伪恩丞相韦普成等并馀党至洗马姑乞降。”他完全没有提到石达开想救全残众的事,也完全没有提到他的下属深入“贼垒”设计诱擒的事。这样他既将把功劳归于自己,又掩盖了石达开落人清营的真正情由,似乎石达开一见了免死旗就自动来降,也掩盖了他背信杀降的恶行。
  关于石达开本人和石达开之死,此函写道:“此贼举止甚稳,语言气概,不亢不卑,寓坚强于和婉之中。方其就死,纳履从容,若是我大清忠臣如此死法,叙人史传,岂不炳耀千载?如此人不为朝臣用,反使为贼,准之过欤?”大有钦佩、惋惜之意。使人想到武则天读骆宾王《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后说的那句话:“宰相安得失此人?”这样的话也只会私家撰著中出现。《黎雅纪行》载五月初五日到荣经时,遇川东镇总兵唐友耕解送石达开至,刘蓉遂提讯之,石达开“枭杰之气,见于词色。其于天下将帅独服曾公,亦但称其忠勤为国而已。”又代刘蓉致骆秉章禀稿云:“因于荣经途次遇唐镇亲解石逆上省时,即将该逆提讯,据供金田起事之后,与洪逆分合及共事伪党、扰窜各省情形,历历如绘,其枭杰坚强之气,见于词色,绝非他贼所能假冒。”三稿所记大略一致。黄彭年所记,得自亲历亲闻,故不同于后来那些绘声绘色的虚拟之辞。
  麻江周询《蜀海丛谈》载,石达开就死之日,成都将军崇实、四川总督骆秉章同坐督署大堂,布政使、按察使以下的阖城文武官员俱在,石达开及其两部将趺跏坐于堂下拜垫上。清制将军位在总督之上,故骆让崇先问。崇语音低矮,不辨作何语,只见石昂头怒目视,崇顿时气沮语塞。骆秉章才发话:“石达开,今日就戮,对 你来说,也很值得。你计自起事以来,蹂躏数省,我方封疆大吏死于你手的三人,今以一死了结,也没有什么遗恨吧?”石达开笑道:“俗谓成王败寇,今生你杀我,安知来生我不杀你么?”遂就绑。石下阶,步略缓,两部将仍左右侍立,且日:“仍主帅请前。”石达开三人被凌迟处死,自始至终,均默然无声。周询不禁赞叹道:“真奇男子也!’,周询之父周之翰此时官省城保甲总局提调,是在场官员之一,周询当时随父在蓉,他的记载得诸其父口述,应该是可信的,故转述于此,作为黄书的补充。
  还要再说说写信人黄彭年和收信人唐炯。黄彭年,字子寿,贵阳人,道光二十五年进士,官至湖北布政使,是晚清著名循吏、学者、书画家,曾主讲西安关中书院、保定莲池书院,主纂《畿辅通志》。唐炯,字鄂生,遵义人,后移居贵阳,道光二十九年举人,是当时有名的能吏,官至云南巡抚。从黄对唐的称呼看,他们是姻亲,黄年长。同治二年,他们都在四川,黄在四川总督幕府,赞画军机,唐署绥定知府。唐炯不仅是能吏,而且知兵。上年石达开由湖北人川,他率军在石硅、涪州一带参加堵击,石达开败走贵州,趋云南昭通。唐炯预料石达开必走川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乘虚进入四川腹地,宁远、越嶲一带宜警备,调骁勇善战的川东镇总兵唐友耕扼守大渡河东岸。骆秉章以为然,加紧布置。后来局势发展,果如唐炯所料。此函未有他人名章,当是唐氏带回贵阳家中,世传至今者。
  鄂生仁弟亲家阁下:
  四月廿九同方伯赴大渡河,五月廿一归寓。两奉手书,未及肃复。彭年前谓弟当亲赴乡间,而来书论持大体,方伯、懿老阅之,同为倾倒。彭年则谓大体当持,民亦当亲。一二尺厚之公事,随在可办,不必定在衙斋。持大体者,首在得人,足下谓任得其人耶?如狗头者,足下既用为营官,今复以为属吏,谓此人不欺足下,不害百姓,吾不信也。试以鄙言详察之,果能出吾所料,则城口之民之福耳。
  与家君书,言不喜随俗吏妄禀以乱上官之耳目,所见甚卓。地方官侦探不确,妄牍误事,诚为可恶。然南江来牍,言蓝逆因通、南、广元不能阑人,辄由洋县窜往绥属,意图窥伺城、太,乘虚而入,其言似觉有因。川中声势,足下威名,蓝逆固应消沮。但有备无患,尚乞留意太平一带。唐泽波营已请撤,留四营交其兄大有统带,驰赴治置。尚在新津,未即拔营,到防尚须时日。拟请檄向导先拨两营至太平,不意能否。
  方伯此行,因石逆就擒而馀党尚多,是以宫保檄饬迅速前进。幸而有此一行,文武畏惧,于方伯未到之先,即已了结。石逆来至子打地,可谓天夺其魄,而河伯现灵,山水陡长,不惟大渡河不易渡,王千户应元所属之小水、岭千户承恩所属之凉桥小河,亦皆水长二三丈。土司又十分出力,石逆以千金、二骏向王应元假道,不应,又向岭夷乞路、黑夷乞路,皆不应;拼死冲突,夷人自山巅抛石击之,死者万馀,卒不得出,粮尽力竭。适有南字营都司王松林者,深入贼营说石逆使降,于是越嶲之杨参将及泽波、蔡太守诸军哗然相争,几欲各分项羽一体以取封侯。而王松林者,又属妄人,欲遂部勒石逆馀党,以三千为六营。制府檄方伯查办,唐、蔡两军渡河诛馀党,又误伤楚营百馀人,缘勇与馀党皆系南字号片。王松林所自取也。幸方伯右助唐军,故唐军与之私了。
  此番大捷,非唐、蔡扼守河岸,则一经渡河,必致蔓延;非两土司效顺出力,则必至旁窜;非王松林身入贼巢,则石逆亦毙于乱军之中,断不能生致。而宫保先檄土司,运筹得策,又值水长,所谓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一时并到,非偶然也。此贼举止甚稳,语言气概,不亢不卑,寓坚强于和婉之中。方其就死,纳履从容,若是我大清忠臣如此死法,叙入史传,岂不炳耀千载?如此人不为朝臣用,反使为贼,谁之过欤?
  泽波撤营赴任,靖臣告假归湘,其勇尚未撤;萧、何两军自广元出,张补诗、朱桂秋、刘鹤龄均令听雨苍李云麟内务府员外郎,骆老请加衔,尚未奉旨调遣者,乃雨苍以母忧单骑奔丧,其所部交梁观察统带。楚省咨已言可守而不可战,须俟雨苍百日孝满来营,方议进取。李黼堂武昌途次猝然中风,看来汉南之行,霞翁必不能免,虽制府奏留,言川省无知兵大员,留之以备不虞,然朝命恐仍属此老也。此老谊不容辞,亦锐于自任。彭年则谓事权不一,一难;饷运不继,二难。出省之后,谗人交捧,主者不能坚信,恐有损于声望,无益于事机。若此间得一藩司如霞老之于雨苍,则汉中之贼百日可了办。即不能聚而歼旃,其肃清汉上以为进援关中根本,决可必也。曾帅皖南北贼势颇炽,江浦复失,何能问及金陵?苗逆方请撤练,于所占关卡请派兵派官,而僧邸必欲其束身归罪,前赴军营激之使变,勇而无谋者耳。多帅连克羌白、王阁、仓头各老巢,东路肃清,然西路又急矣。
  祗此奉达,馀容续布。
  彭年顿首
  赐撰先慈叙赞,真挚沉痛,文字有懿叔收拾处。
其他文献
内容提要:《庸卩风》、《邶风》、《卫风》三风中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可以说是极其相似的,不仅仅是因为它们的地理位置关系,更是因为他们的相似的经济与政治问题,所以从此三风中,我们可以看出卫国的社会风貌与国人的生活之事。  关键词:三风遗弃反抗爱国婚姻  中图分类号:K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09)04—12—16    《诗》有十五《国风》,各出自不同的地域,各具地域
期刊
内容提要:编写《中国文学史》,总爱用我们今天的文艺理论来评价古代的文学家与他们的作品,这当然是必要的,因为学术总得与时俱进。但阅读评论古代的作品,必须知其人,而知其人,又必须论及世。我们对那些特定的时代是否能有正确深入的了解,光靠泛泛而言的所谓时代背景介绍是不够的,因此通过宋人的记载与议论去感受那个时代的社会风尚以及领会当时的思想与眼光,这样,我们才能逐渐贴近那个时代,较为正确认识这些作家与作品,
期刊
内容提要:传说是民问文学的一种,是先民们关于自然、世界、自身的文学叙述,具有极大的人类学意义。《圣经?巴别塔》和流传于贵州金沙一带的少数民族传说《汉苗彝的来历》这两个故事中,虽然父的形象、子的形象和塔的象征有其异同,但二者都隐藏着这样的语言观:语言对于人有着本质性的意义。  关键词:传说《圣经·巴别塔》《汉苗彝的来历》语言  中图分类号:K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10)
期刊
内容提要:程恩泽是晚清著名学者,但对其生卒年和中进士时间各书记载不一,多有失误。有必要加以考证,辨析清楚,得出正确的结论。  关键词:程恩泽生卒年进士时间  中图分类号:K81 文献标识码:E 文章编号:1000-8705(2010)01-55-56    程恩泽,字云芬,号春海。安徽歙县人。嘉庆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贵州学政、侍读学士、内阁学士等职,累官至户部右侍郎。熟通六艺,精诗文、书法、绘画
期刊
内容提要:祖籍贵州麻江的清末状元夏同龢与台湾诗人、抗日志士丘逢甲相识于潮阳,重聚于广州。在他们交往期间,留下许多诗作与题字。这些诗作与题字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同时也可勾勒出他们交往的经过。  关键词: 夏同龢 丘逢甲 交往 诗作与题字  中图分类号:K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11)03-124-130    一、传奇人生——夏同龢与丘逢甲其人    夏同龢(18
期刊
内容提要:这两封信札是当时的贵州巡抚黎培敬亲笔书写,写于光绪四年(1878)的正月初四日和四月初九日。这段时间正是四川总督丁宝桢试点筹办黔边盐务的改革初期,双方督抚往来信函频繁。虽然该两封信札已被收录进《黎文肃公(培敬)遗书》中,但书中没有注明日期并有所删改。现将该两封信札的内容、注释提供给读者研究,增进人们对那段历史的了解。  关键词:黎培敬 丁宝祯 华联辉 盐务改革  中图分类号:K250.6
期刊
内容提要:靖康之变后,北宋的世家大族大多因战争衰落,而晋江曾氏家族则在南宋迅速复兴。曾怀是曾氏家族在南宋复兴的关键人物。长期从事基层理财工作的实践为其积累了大量经验,在宋孝宗朝其理财能力得到充分展示。而曾怀个人的努力,使其家族声誉在南宋得到充分彰显。  关键词:宋代晋江曾氏曾怀  中图分类号:B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09)04—45—50    靖康之变,北宋
期刊
内容提要:在中国唐代,人们在古陈仓发现了十个刻有文字的鼓形石,人们叫它“石鼓文”。石鼓文的发现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兴趣,至今没有定论。本文在广泛研究了各家学说后,认为以姚大荣为代表的观点比较有说服力。文章在简述了姚大荣二十一条论证后。本文笔者也从笔迹学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姚大荣 石鼓文 研究  中图分类号:K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10)03-62-68  
期刊
近几年贵州地方史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在众多的成果中,2009年8月又新添一部由华文出版社出版,齐赤军、梁茂林编著的《贵州草鞋兵》。《贵州草鞋兵》是一部叙述贵州儿女在抗日战争中,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用生命和鲜血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巨大贡献的佳作,它不仅为贵州军事史填补了空白,亦为全国学者研究整个抗日战争有关贵州军队参战情况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这是一部值得一读的好书。  在近代中国历史上,一百多
期刊
内容提要:邓世昌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民族英雄,他在黄海海战自杀后,清廷虽不赞同他的这种行为,但从强化其政治权威的角度出发,在公开的场合给其极高的褒奖。极力突出其民族英雄的形象。同时,社会上的知识精英们面对着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他们为了寻找一种对抗残酷现实的精神寄托,也将邓世昌的形象不断的加以戏剧化。这使得整个社会对那些不利于将邓世昌建构为“理想化”民族英雄的记述进行了有意识的“遗忘”。这样既可以消除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