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分层教学是常规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有效掌握所学知识的手段,我们要运用好这一个工具,让它更好地为学生的发展助力。要处理好各种层次学生学习的质量,向重视质转化;处理好三级分化的关系,分层设计教学环节;处理好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关系,寓学习于实践;处理好基础知识和延伸知识的关系,分层设计有针对性的作业。要求教师要以教育者的爱心、责任心更好地实施教学工作,帮助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找到学习中自己的合理位置。
【关键词】分化质优分层实践创造
初中階段班级人数一般较多,学生学习质量也是参差不齐。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常常无法照顾到每个层次学生的实际需求。为了要教学质量,大部分数学老师平时只是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课堂大注水,课后大量强加习题训练,结果课堂效率还是不高。综合来说:从教学设计到课堂实施到反馈的结果,都重数量轻质量,重知识轻技能,重结果轻过程。无法端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这碗水,无论照顾到哪一方都会失效于其他学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参加了初中数学分层递进教学这个课题的研究。这个课题主要是采取常规分层班和走班的形式,即在一个班中将学生分为A(优)、B(中)、C(差)三个层次,教师根据各个学生的实际水平有针对性地进行教案设计、课程实施及作业设计,尽量照顾到每个阶层学生的学习状况。同时,每周两节的走班形式(三个班中的ABC水平各成一个班上课),将常规课堂上无法完成的任务在走班中集中解决。这个课题实施两年了,本人谈谈几点心得。
一、处理好质量与过程的关系,重视素质优化
首先从质量与过程两个基本视角进行解析。从质量角度看,有效课堂就是有效率和效果的教学过程。优化教学设计是亮点,需要教学进行深入的研究,重点是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针对这个水平进行教学量的筛选,再进行符合学生感兴趣的教学过程,最后优化作业设计。
例如,针对A类学生,我每堂数学课前会布置加深思维题,通过思维训练引导学生知识的深化。对于B类学生,比较常规大班数学课教学模式。对于C类学生,则在课堂上讲的量相对少且精,加大一些基础题训练。实际上优化学生资源是一个重要的工作,如果我们只向不同的孩子强加相同的学习内容,对于给孩子减压、发展孩子思维,培养个性化等方面是没有多明显的好处的。随着近年来教育的改革,教育界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有的放矢方能事半功倍,为重视量的合适,质的提高。每周两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走班课的过程设计是很费心思。教学效率不再高,重在能覆盖课堂重点。
二、处理好三级分化,分层设计作业
在分层递进教学过程中发现,C类生数明显偏多,我在备课教程中,也是最用心的在这个类学生,特别是在作业的布置方面。教育强调要尊重个体差异,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基础和认知能力,为学生设计有坡度、有梯度的练习,合理分层可以帮助不同学生放飞自己的潜能,得到不同的数学方面的发展.。
在布置作业方面三级分化,类型不同,侧重点更是不同。我安排了三类作业:A类学生的作业侧重综合能力、思维灵活的训练,作业具有 “探究性”,要求学生能对所学知识能进行“深加工”,有利于强化思维,增强竞争力。 B类学生的作业是侧重基本知识和能力训练,这类作业称为“理解性作业”,一般要求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能对知识进行一定的加深理解。设计难度中等的作业有利于他们从中巩固所学并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C类学生的作业纯粹是基础性的“模仿性”,学生通过复习回顾教材有关内容而找到答案的作业,一般是课堂学的概念、法则、定理等知识的直接应用,层次较为简单。
这样层层下来,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说是突飞猛进,但参加这个课题的教师工作量是平时的三倍,具有很大的挑战性。
三、处理好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关系,寓学习于实践
陶行知曾经倡导:“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将知识运用于自己所能亲身感知的日常生活中,这是A、B、C三类学生学习数学的共同目标。
在学习《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中“从不同方向看几何体”需要培养起学生的空间思维,我于是在课上展示几个立体图形,布置了课堂作业:让学生分别坐在三个位置,根据自己所看到的画出图来。画好后学生就可以得出结论: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时,可能看到不同的图形。对于三类学生我有不同的要求:A类趁热打铁介绍“三视图”,并让其口头说说其在日常生活的有哪些应用。B类则只是口头介绍下这个知识点的延伸,没有要求应用。C类不做任何要求,只提到生活中的简单应用。但不管如何区别对待不同的学生教学观,一般不会动摇基本的数学主旨,即倒回去体验“从生活中归纳”。
四、处理好基础知识和延伸知识的关系,设计创造型课堂
“教师的责任就在于运用各种方法、手段让学生置身于一个可以活跃心灵以及充满智慧与人类经验的环境中。”哈罗德.泰勒说。分层课堂重视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创新和拓展。新颖有活力的教学过程及教师富有幽默感的个人魅力很容易造成学生学这科的目的。教师一定设计有创造性的课堂,让它更好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在每一次的堂课练习中,我会有针对ABC学生设计不同的“运用拓展”训练。例:三角形数1、3、6、10、15、21……它第24个三角形数与第22个三角形数的差为。这种寻规律题较简单,BC类学生会很积极踊跃。再如,从球场上胜和平的场数之和的关系中得到等式x+y=7,与得分关系式得到等式3x+y=17,设问:如何用x来表示平的场数?这个题目就较为“活”,A类学生喜欢这种挑战。而这两种题目可以当成练习超市让学生自主选择,各有所需,又不会伤到学生的自尊。
综上,分层教学的试验收获了不少的成果,但也仍会存在种种弊端,有待于教师在不断的探索中改正。希望能看到更好的成果,将这个课题推广出去。
【参考文献】
1. 梁尚华等《分层要求 分类指导 共同提高》现代中小学教育,2002.7。
2. 吕星宇等《发展差异: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应然选择》辽宁教育研究,2007.11。
【关键词】分化质优分层实践创造
初中階段班级人数一般较多,学生学习质量也是参差不齐。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常常无法照顾到每个层次学生的实际需求。为了要教学质量,大部分数学老师平时只是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课堂大注水,课后大量强加习题训练,结果课堂效率还是不高。综合来说:从教学设计到课堂实施到反馈的结果,都重数量轻质量,重知识轻技能,重结果轻过程。无法端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这碗水,无论照顾到哪一方都会失效于其他学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参加了初中数学分层递进教学这个课题的研究。这个课题主要是采取常规分层班和走班的形式,即在一个班中将学生分为A(优)、B(中)、C(差)三个层次,教师根据各个学生的实际水平有针对性地进行教案设计、课程实施及作业设计,尽量照顾到每个阶层学生的学习状况。同时,每周两节的走班形式(三个班中的ABC水平各成一个班上课),将常规课堂上无法完成的任务在走班中集中解决。这个课题实施两年了,本人谈谈几点心得。
一、处理好质量与过程的关系,重视素质优化
首先从质量与过程两个基本视角进行解析。从质量角度看,有效课堂就是有效率和效果的教学过程。优化教学设计是亮点,需要教学进行深入的研究,重点是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针对这个水平进行教学量的筛选,再进行符合学生感兴趣的教学过程,最后优化作业设计。
例如,针对A类学生,我每堂数学课前会布置加深思维题,通过思维训练引导学生知识的深化。对于B类学生,比较常规大班数学课教学模式。对于C类学生,则在课堂上讲的量相对少且精,加大一些基础题训练。实际上优化学生资源是一个重要的工作,如果我们只向不同的孩子强加相同的学习内容,对于给孩子减压、发展孩子思维,培养个性化等方面是没有多明显的好处的。随着近年来教育的改革,教育界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有的放矢方能事半功倍,为重视量的合适,质的提高。每周两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走班课的过程设计是很费心思。教学效率不再高,重在能覆盖课堂重点。
二、处理好三级分化,分层设计作业
在分层递进教学过程中发现,C类生数明显偏多,我在备课教程中,也是最用心的在这个类学生,特别是在作业的布置方面。教育强调要尊重个体差异,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基础和认知能力,为学生设计有坡度、有梯度的练习,合理分层可以帮助不同学生放飞自己的潜能,得到不同的数学方面的发展.。
在布置作业方面三级分化,类型不同,侧重点更是不同。我安排了三类作业:A类学生的作业侧重综合能力、思维灵活的训练,作业具有 “探究性”,要求学生能对所学知识能进行“深加工”,有利于强化思维,增强竞争力。 B类学生的作业是侧重基本知识和能力训练,这类作业称为“理解性作业”,一般要求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能对知识进行一定的加深理解。设计难度中等的作业有利于他们从中巩固所学并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C类学生的作业纯粹是基础性的“模仿性”,学生通过复习回顾教材有关内容而找到答案的作业,一般是课堂学的概念、法则、定理等知识的直接应用,层次较为简单。
这样层层下来,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说是突飞猛进,但参加这个课题的教师工作量是平时的三倍,具有很大的挑战性。
三、处理好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关系,寓学习于实践
陶行知曾经倡导:“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将知识运用于自己所能亲身感知的日常生活中,这是A、B、C三类学生学习数学的共同目标。
在学习《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中“从不同方向看几何体”需要培养起学生的空间思维,我于是在课上展示几个立体图形,布置了课堂作业:让学生分别坐在三个位置,根据自己所看到的画出图来。画好后学生就可以得出结论: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时,可能看到不同的图形。对于三类学生我有不同的要求:A类趁热打铁介绍“三视图”,并让其口头说说其在日常生活的有哪些应用。B类则只是口头介绍下这个知识点的延伸,没有要求应用。C类不做任何要求,只提到生活中的简单应用。但不管如何区别对待不同的学生教学观,一般不会动摇基本的数学主旨,即倒回去体验“从生活中归纳”。
四、处理好基础知识和延伸知识的关系,设计创造型课堂
“教师的责任就在于运用各种方法、手段让学生置身于一个可以活跃心灵以及充满智慧与人类经验的环境中。”哈罗德.泰勒说。分层课堂重视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创新和拓展。新颖有活力的教学过程及教师富有幽默感的个人魅力很容易造成学生学这科的目的。教师一定设计有创造性的课堂,让它更好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在每一次的堂课练习中,我会有针对ABC学生设计不同的“运用拓展”训练。例:三角形数1、3、6、10、15、21……它第24个三角形数与第22个三角形数的差为。这种寻规律题较简单,BC类学生会很积极踊跃。再如,从球场上胜和平的场数之和的关系中得到等式x+y=7,与得分关系式得到等式3x+y=17,设问:如何用x来表示平的场数?这个题目就较为“活”,A类学生喜欢这种挑战。而这两种题目可以当成练习超市让学生自主选择,各有所需,又不会伤到学生的自尊。
综上,分层教学的试验收获了不少的成果,但也仍会存在种种弊端,有待于教师在不断的探索中改正。希望能看到更好的成果,将这个课题推广出去。
【参考文献】
1. 梁尚华等《分层要求 分类指导 共同提高》现代中小学教育,2002.7。
2. 吕星宇等《发展差异: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应然选择》辽宁教育研究,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