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受众面广、持续时间长的通识课程,是“课程思政”的主课堂和主阵地。英语教师承担着育人重任,应充分挖掘大学英语课程所蕴涵的思政元素,积极探索思政教育和专业知识相结合的协同育人教学模式,寻找“双赢”教学路径,实现英语课堂立德树人“润物无声”。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协同育人
1. 背景和意义
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1]这些重要论述为课程思政的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大学英语作为一门通识课程,兼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性质,其学生覆盖面广、课时量大、课程周期长、师生互动多、持续作用力强,具有其他专业课不能比拟的育人优势。英语教学不能止于语言知识的传授和听、说、读、写、译技能的培养,而应肩负起“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充分挖掘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渗透到教学全过程,努力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最大程度地发挥课程的育人作用。
2.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现状
受限于课时、教学任务、教材内容、教师认知等因素,目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效果不佳,存在以下问题。
2.1 教学任务重且教学目的较为功利
以《新视野大学英语1》为例,全册共10个单元,每个单元含两篇文章,一定学时内教师除需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外,还承担着四六级过级的重任,部分高校对课程或专业考核的一个量化指标就是四级通过率和考研通过率。这就难免导致大学英语课程变成“英语过级课程”,甚至完全沦为应试教育[2]。受分数和过级率的驱使,部分教师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解题技巧和知识传授上,忽略了课程的思政育人功能。
2.2 教材内容本土元素和西方元素比例失衡
为保证语言的原汁原味,一些出版社在编写教材时通常以西方原版文献为素材、以西方文化为背景知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素材反而在某种程度上被忽视了。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为例,四册教材大篇幅介绍英美国家的节日、人物、风土人情等,涉及到中国文化的内容占比不到1.3%[3]。语言属于意识形态领域,无论是显性还是隐性的,都必然附着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4]。本土元素和西方元素比例失衡将削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不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阻碍优秀传统文化的输出。
2.3 教师思政育人意识有待加强
部分教师对大学英语课程育人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仅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与课程教学,缺乏思政理念的融入;少部分教师认为思想教育是辅导员和思政教师的事情,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漠不关心;也有些教师对德育关注不够,即便想把专业知识和德育相结合,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力不从心。
3.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新形势下,如何将“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需要社会、高校和广大教师的不懈努力。
3.1 转变教学观念
随着“课程思政”论述的提出,高校教师及管理人员均需转变观念,即课程思政是一种新的思想政治工作理念,“课程承载思政”、“思政寓于课程”[5]。广大英语教师应明确英语课程负有育人功能,理应承担育人责任;在教学实践中,要深入挖掘本课程所蕴涵的思政元素,以价值引领为核心,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为目的,努力与其它学科,特别是思政课程协同起来,构建全方位、立体化、多覆盖的课程思政体系。
英语教师要牢记教学的终极目的并非机械地应付考试、考级,而是知识的传授、价值观念的引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积极探索思政教育和专业知识相结合的协同育人教学模式,不断摸索“双赢”教学路径,即在传授语言知识、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同时,兼顾融入思政模块,通过翻转课堂,多维度、多角度展现教学内容,实现英语课堂立德树人“润物无声”。
3.2 深挖教材中的思政元素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英语教师要充分挖掘现有教材中的思政点,合理选取贴合单元内容的思政素材(如党和政府重要文件、领导人讲话、中华文化典籍、时政新闻等),通过教学设计恰当地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的各环节,促进学生实现语言学习、认知提升与品德培养多线并行。
以《新視野大学英语1》第一单元A课文“Toward a bright future”为例,该主题与新生入学、个人未来相关。在warming-up环节,可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What are your expectations of your college life? What is the ideal university like in your eyes? What advice did your parents and teachers give you before you left for college? 引导学生思考父母、社会、国家对青年的期待,如何将小我融入大我中,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可带领学生重温一系列重要讲话,如2017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习总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的讲话,鼓励青年不养尊处优、不短志受挫;2020年五四青年节前夕总书记寄语青年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此外,段落中某些话题也可深入挖掘,如第4段提到新生要学会挑灯夜战,有思政意识的教师要适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观念,延伸时间管理四象限法则,引导学生珍惜四年宝贵时光,苦干实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3.3 提升英语教师的思政意识和能力
“课程思政”的效果取决于教师的“思政育人”意识和“思政育人”能力[6]。首先,教师要通过培训、自学等方式提升政治理论素养,用“思政育人”的理念武装自己、摒弃传统教育理念,主动承担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工作,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以高尚的品行、先进的教学理念、渊博的知识潜移默化地教育、影响学生。其次,英语教师要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出发点,摸索英语教学与思政育人的契合点,在实践中不遗余力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家国情怀、国际视野、思辨能力及创新精神,助力学生形成高尚品德、树立远大理想、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陈凤,陈彩芬.问题与对策:普通理工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反思[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5(2):137-141.
[3]刘晓阳.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研究[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8(5).
[4]柯应根.大学英语教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8):12l-123.
[5]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和生成途径[J].思想政治教育,2017,(07):10-14.
[6]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7(7):10-14.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协同育人
1. 背景和意义
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1]这些重要论述为课程思政的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大学英语作为一门通识课程,兼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性质,其学生覆盖面广、课时量大、课程周期长、师生互动多、持续作用力强,具有其他专业课不能比拟的育人优势。英语教学不能止于语言知识的传授和听、说、读、写、译技能的培养,而应肩负起“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充分挖掘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渗透到教学全过程,努力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最大程度地发挥课程的育人作用。
2.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现状
受限于课时、教学任务、教材内容、教师认知等因素,目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效果不佳,存在以下问题。
2.1 教学任务重且教学目的较为功利
以《新视野大学英语1》为例,全册共10个单元,每个单元含两篇文章,一定学时内教师除需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外,还承担着四六级过级的重任,部分高校对课程或专业考核的一个量化指标就是四级通过率和考研通过率。这就难免导致大学英语课程变成“英语过级课程”,甚至完全沦为应试教育[2]。受分数和过级率的驱使,部分教师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解题技巧和知识传授上,忽略了课程的思政育人功能。
2.2 教材内容本土元素和西方元素比例失衡
为保证语言的原汁原味,一些出版社在编写教材时通常以西方原版文献为素材、以西方文化为背景知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素材反而在某种程度上被忽视了。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为例,四册教材大篇幅介绍英美国家的节日、人物、风土人情等,涉及到中国文化的内容占比不到1.3%[3]。语言属于意识形态领域,无论是显性还是隐性的,都必然附着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4]。本土元素和西方元素比例失衡将削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不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阻碍优秀传统文化的输出。
2.3 教师思政育人意识有待加强
部分教师对大学英语课程育人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仅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与课程教学,缺乏思政理念的融入;少部分教师认为思想教育是辅导员和思政教师的事情,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漠不关心;也有些教师对德育关注不够,即便想把专业知识和德育相结合,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力不从心。
3.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新形势下,如何将“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需要社会、高校和广大教师的不懈努力。
3.1 转变教学观念
随着“课程思政”论述的提出,高校教师及管理人员均需转变观念,即课程思政是一种新的思想政治工作理念,“课程承载思政”、“思政寓于课程”[5]。广大英语教师应明确英语课程负有育人功能,理应承担育人责任;在教学实践中,要深入挖掘本课程所蕴涵的思政元素,以价值引领为核心,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为目的,努力与其它学科,特别是思政课程协同起来,构建全方位、立体化、多覆盖的课程思政体系。
英语教师要牢记教学的终极目的并非机械地应付考试、考级,而是知识的传授、价值观念的引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积极探索思政教育和专业知识相结合的协同育人教学模式,不断摸索“双赢”教学路径,即在传授语言知识、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同时,兼顾融入思政模块,通过翻转课堂,多维度、多角度展现教学内容,实现英语课堂立德树人“润物无声”。
3.2 深挖教材中的思政元素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英语教师要充分挖掘现有教材中的思政点,合理选取贴合单元内容的思政素材(如党和政府重要文件、领导人讲话、中华文化典籍、时政新闻等),通过教学设计恰当地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的各环节,促进学生实现语言学习、认知提升与品德培养多线并行。
以《新視野大学英语1》第一单元A课文“Toward a bright future”为例,该主题与新生入学、个人未来相关。在warming-up环节,可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What are your expectations of your college life? What is the ideal university like in your eyes? What advice did your parents and teachers give you before you left for college? 引导学生思考父母、社会、国家对青年的期待,如何将小我融入大我中,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可带领学生重温一系列重要讲话,如2017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习总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的讲话,鼓励青年不养尊处优、不短志受挫;2020年五四青年节前夕总书记寄语青年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此外,段落中某些话题也可深入挖掘,如第4段提到新生要学会挑灯夜战,有思政意识的教师要适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观念,延伸时间管理四象限法则,引导学生珍惜四年宝贵时光,苦干实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3.3 提升英语教师的思政意识和能力
“课程思政”的效果取决于教师的“思政育人”意识和“思政育人”能力[6]。首先,教师要通过培训、自学等方式提升政治理论素养,用“思政育人”的理念武装自己、摒弃传统教育理念,主动承担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工作,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以高尚的品行、先进的教学理念、渊博的知识潜移默化地教育、影响学生。其次,英语教师要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出发点,摸索英语教学与思政育人的契合点,在实践中不遗余力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家国情怀、国际视野、思辨能力及创新精神,助力学生形成高尚品德、树立远大理想、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陈凤,陈彩芬.问题与对策:普通理工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反思[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5(2):137-141.
[3]刘晓阳.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研究[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8(5).
[4]柯应根.大学英语教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8):12l-123.
[5]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和生成途径[J].思想政治教育,2017,(07):10-14.
[6]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7(7):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