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析采用鼻内镜下保留中鼻甲和中鼻甲外侧切除手术治疗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在2012年6月15日至2014年6月31日期间来我院耳鼻喉科就诊的312例鼻窦炎患者,将其随机分组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有156例,对照组采用保留中鼻甲术,治疗组采用中鼻甲外侧切除术。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高(P<0.05),术后两组均没有发生鼻周、眼部淤血,中隔鼻甲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 中鼻甲外侧切除是治疗鼻窦炎的较好手术方式,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病情,且术后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关键词:鼻窦炎;鼻内镜下;保留中鼻甲;中鼻甲外侧切除;疗效对比
鼻窦炎是发生在鼻窦处及其周围粘膜上的慢性化脓性炎性反应,发病率较高。鼻窦炎患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多发性鼻塞、流涕、打喷嚏等,还时常伴有记忆力减退、精神萎靡、头晕头痛等,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严重困扰[1]。对于本病的治疗,临床上以手术为主,但具体手术方式一直存在争议,中鼻甲切除利于术中视野的清晰度,便于手术的实施,降低术后粘连、复发等问题的发生;而保留中鼻甲能够比较完整的保留鼻腔功能,病变的鼻甲在炎症纠正治疗后可以恢复[2]。本研究的目的是探析采用鼻内镜下保留中鼻甲和中鼻甲外侧切除手术治疗鼻窦炎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择在2012年6月15日至2014年6月31日期间来我院耳鼻喉科就诊的312例鼻窦炎患者,男性的患者有178例,女性的患者有134例;年龄在19岁到62岁之间,平均为(34.6±6.1)岁;临床分型:I型有96例,II型有148例,III型有68例。依照临床表现以及相关检查,本组患者都确诊为鼻窦炎,且不含有严重心、肺、脑、肾功能障碍者,没有精神障碍者,均符合手术治疗指征,没有禁忌征。将其随机分组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有156例,对照组采用保留中鼻甲术,治疗组采用中鼻甲外侧切除术。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保留中鼻甲治疗术,即给予患者仰卧体位,麻醉方法为表面浸润麻醉,首先对鼻腔粘膜用1%丁卡因20ml和0.1%肾上腺素3ml进行麻醉,而后对鼻丘粘膜用1%利多卡因进行麻醉。待麻醉充分后,如若患者合并鼻息肉,则在鼻内窥镜下用抽吸式切割刀对病变的黏膜组织进行清理,对于正常的黏膜组织应尽量保留;若患者的中鼻甲周围有水肿,而形态外观没有改变,可完全保留中鼻甲;当患者中鼻甲处或附近有息肉存在,则用切割器清除息肉,但应尽量保留中鼻甲处的黏膜、骨骼。
治疗组采用中鼻甲外侧切除术,麻醉方法同对照组一样均为表面浸润麻醉。而后在下鼻甲下方1cm左右的位置切除一块面积为2cm2左右的黏膜,并暴露黏膜下方的鼻骨并钳除,同时清除病变的炎性黏膜组织,这时鼻腔与上颌窦之间通过面积为1cm2左右的孔洞互通,根据患者病情,可适当扩大该孔洞。另外,在手术中切忌对鼻泪管周围的黏膜造成损伤,避免鼻泪管狭窄的发生;钳除组织形成鼻腔和上颌窦之间的孔洞时,注意对鼻后外侧动脉的保护。
术后两组患者均静脉给予糖皮质激素和预防性抗生素,连续一周;连续三个月口服罗红霉素,并使用丙酸氟替卡松鼻腔喷雾治疗三个月。
1.3评价指标[3]
治疗结束后,如果患者的鼻塞、流涕等症状完全消失,鼻腔内窦口状态极佳,没有脓性分泌物,则为痊愈;如果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或逐渐缓解,鼻腔内部黏膜略有红肿,则为有效;若患者症状无好转,甚至加重,则为无效。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epidata3.1软件将本研究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同时对研究数据使用SPSS14.0统计分析,对于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并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计量资料;对于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若P<0.05,则两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有效率,结果表明治疗组患者的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表1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均没有发生鼻周、眼部淤血;治疗组有3例形成中隔鼻甲,对照组有1例,无差异(P>0.05)。
3 讨论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各种慢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中慢性鼻窦炎已经成为困扰人们的疾病之一,现如今外科手术治疗已经治疗此病,且疗效颇佳。中鼻甲是鼻腔中的重要解剖结构之一,它的存在将鼻腔分成若干区域,对中鼻道起到重要的屏障作用。中鼻甲位置有着众多的腺体,分泌细胞含量极其丰富,能够对外界进入的空气进行加热和消毒,从而保护机体[4]。中鼻甲的重要功能不可否认,但是手术中是否应保留是专家们一直争论的问题。
本研究探析了保留中鼻甲和中鼻甲切除两种手术方式治疗慢性鼻窦炎的疗效,发现:中鼻甲外侧切除术后患者病情改善明显,脓性分泌物几乎不在发生,临床疗效显著;同时两种术式的术后并发症没有较大差异。这就提示我们在进行鼻窦炎手术中可以以中鼻甲切除术为主,一旦发生鼻窦病变,中鼻甲位置极易发生息肉、肥大等问题,从而对外界气流的进入造成阻碍,诱发鼻塞等不适。同时病变的中鼻甲各种功能下降,加热、消毒的能力减弱,其存在更会加重鼻窦疾病的程度。中鼻甲的切除能够消除对气流的影响,强化继而改善患者病情。而研究表明,中鼻甲切除术后患者并发症情况并不高。综上所述,在鼻窦炎的治疗中中鼻甲外侧切除是较好的术式,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焦雪芹,张志永. 鼻内镜下鼻窦炎手术中实施中鼻甲外侧切除的疗效分析[J]. 医药论坛杂志,2014,03(21):123-124.
[2]张朝明. 鼻内镜下鼻窦炎手术中实施中鼻甲外侧壁切除的临床疗效影响研究[J]. 中国内镜杂志,2013,07(33):697-700.
[3]吴振东. 内镜保留中鼻甲治疗鼻窦炎的临床效果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2,35(26):150-151.
[4]吴湘萍,陈庆利,邱若庆,汤智平,梁志晟. 鼻内镜下鼻窦炎合并中鼻甲外侧壁切除术的临床疗效观察[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04(09):692-695.
关键词:鼻窦炎;鼻内镜下;保留中鼻甲;中鼻甲外侧切除;疗效对比
鼻窦炎是发生在鼻窦处及其周围粘膜上的慢性化脓性炎性反应,发病率较高。鼻窦炎患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多发性鼻塞、流涕、打喷嚏等,还时常伴有记忆力减退、精神萎靡、头晕头痛等,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严重困扰[1]。对于本病的治疗,临床上以手术为主,但具体手术方式一直存在争议,中鼻甲切除利于术中视野的清晰度,便于手术的实施,降低术后粘连、复发等问题的发生;而保留中鼻甲能够比较完整的保留鼻腔功能,病变的鼻甲在炎症纠正治疗后可以恢复[2]。本研究的目的是探析采用鼻内镜下保留中鼻甲和中鼻甲外侧切除手术治疗鼻窦炎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择在2012年6月15日至2014年6月31日期间来我院耳鼻喉科就诊的312例鼻窦炎患者,男性的患者有178例,女性的患者有134例;年龄在19岁到62岁之间,平均为(34.6±6.1)岁;临床分型:I型有96例,II型有148例,III型有68例。依照临床表现以及相关检查,本组患者都确诊为鼻窦炎,且不含有严重心、肺、脑、肾功能障碍者,没有精神障碍者,均符合手术治疗指征,没有禁忌征。将其随机分组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有156例,对照组采用保留中鼻甲术,治疗组采用中鼻甲外侧切除术。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保留中鼻甲治疗术,即给予患者仰卧体位,麻醉方法为表面浸润麻醉,首先对鼻腔粘膜用1%丁卡因20ml和0.1%肾上腺素3ml进行麻醉,而后对鼻丘粘膜用1%利多卡因进行麻醉。待麻醉充分后,如若患者合并鼻息肉,则在鼻内窥镜下用抽吸式切割刀对病变的黏膜组织进行清理,对于正常的黏膜组织应尽量保留;若患者的中鼻甲周围有水肿,而形态外观没有改变,可完全保留中鼻甲;当患者中鼻甲处或附近有息肉存在,则用切割器清除息肉,但应尽量保留中鼻甲处的黏膜、骨骼。
治疗组采用中鼻甲外侧切除术,麻醉方法同对照组一样均为表面浸润麻醉。而后在下鼻甲下方1cm左右的位置切除一块面积为2cm2左右的黏膜,并暴露黏膜下方的鼻骨并钳除,同时清除病变的炎性黏膜组织,这时鼻腔与上颌窦之间通过面积为1cm2左右的孔洞互通,根据患者病情,可适当扩大该孔洞。另外,在手术中切忌对鼻泪管周围的黏膜造成损伤,避免鼻泪管狭窄的发生;钳除组织形成鼻腔和上颌窦之间的孔洞时,注意对鼻后外侧动脉的保护。
术后两组患者均静脉给予糖皮质激素和预防性抗生素,连续一周;连续三个月口服罗红霉素,并使用丙酸氟替卡松鼻腔喷雾治疗三个月。
1.3评价指标[3]
治疗结束后,如果患者的鼻塞、流涕等症状完全消失,鼻腔内窦口状态极佳,没有脓性分泌物,则为痊愈;如果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或逐渐缓解,鼻腔内部黏膜略有红肿,则为有效;若患者症状无好转,甚至加重,则为无效。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epidata3.1软件将本研究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同时对研究数据使用SPSS14.0统计分析,对于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并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计量资料;对于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若P<0.05,则两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有效率,结果表明治疗组患者的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表1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均没有发生鼻周、眼部淤血;治疗组有3例形成中隔鼻甲,对照组有1例,无差异(P>0.05)。
3 讨论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各种慢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中慢性鼻窦炎已经成为困扰人们的疾病之一,现如今外科手术治疗已经治疗此病,且疗效颇佳。中鼻甲是鼻腔中的重要解剖结构之一,它的存在将鼻腔分成若干区域,对中鼻道起到重要的屏障作用。中鼻甲位置有着众多的腺体,分泌细胞含量极其丰富,能够对外界进入的空气进行加热和消毒,从而保护机体[4]。中鼻甲的重要功能不可否认,但是手术中是否应保留是专家们一直争论的问题。
本研究探析了保留中鼻甲和中鼻甲切除两种手术方式治疗慢性鼻窦炎的疗效,发现:中鼻甲外侧切除术后患者病情改善明显,脓性分泌物几乎不在发生,临床疗效显著;同时两种术式的术后并发症没有较大差异。这就提示我们在进行鼻窦炎手术中可以以中鼻甲切除术为主,一旦发生鼻窦病变,中鼻甲位置极易发生息肉、肥大等问题,从而对外界气流的进入造成阻碍,诱发鼻塞等不适。同时病变的中鼻甲各种功能下降,加热、消毒的能力减弱,其存在更会加重鼻窦疾病的程度。中鼻甲的切除能够消除对气流的影响,强化继而改善患者病情。而研究表明,中鼻甲切除术后患者并发症情况并不高。综上所述,在鼻窦炎的治疗中中鼻甲外侧切除是较好的术式,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焦雪芹,张志永. 鼻内镜下鼻窦炎手术中实施中鼻甲外侧切除的疗效分析[J]. 医药论坛杂志,2014,03(21):123-124.
[2]张朝明. 鼻内镜下鼻窦炎手术中实施中鼻甲外侧壁切除的临床疗效影响研究[J]. 中国内镜杂志,2013,07(33):697-700.
[3]吴振东. 内镜保留中鼻甲治疗鼻窦炎的临床效果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2,35(26):150-151.
[4]吴湘萍,陈庆利,邱若庆,汤智平,梁志晟. 鼻内镜下鼻窦炎合并中鼻甲外侧壁切除术的临床疗效观察[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04(09):692-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