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么究竟什么是幼儿的心理健康呢?我们在这里可以引用一种说法。幼儿的心理健康主要是指其合理的需要与愿望得到满足之后,情绪与社会化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种良好的心理状态。良好的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幼儿对自己感到满意,情绪活泼愉快,能适应周围环境,人际关系友好与谐,个人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施展与发挥,幼儿期的心理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孩子性格特征的优劣,直接影响孩子今后的健康成长与对待未来的态度。
一、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贯穿于游戏之中
(一)开展艺术活动,陶冶美好情操。幼儿的音乐、美术和舞蹈等等活动,与游戏有着许多一致的地方。通过这些活动,能够激发幼儿的热情与兴趣,增强注意力,引发驱动力;能使他们充分表现思想感情,释放精神能量,满足审美需要;能让他们的心灵得到升华和净化,从而自觉地去追求真善美、排斥假恶丑,心理得到健康发展。借助成功的艺术活动,可以收到显著成效。通过艺术活动,提升了全体幼儿的艺术素养,起到了陶冶情操的独特作用。在角色游戏《小舞台》中孩子们一听到音乐就能够舞动起来,看似不起眼,有的老师或许也不会太注意孩子们之间的一举一动,但只要你认真观察,你一定能发现孩子们在这其中的快乐。瞧,每个孩子脸上都露出了灿烂的笑容,通过这么一个小小的游戏,我们就能发现积极向上的游戏可以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的发展。
(二)必须注意交流但更要重视倾听。注意交流、更重倾听不但是心理咨询与治疗的起码策略,而且也应成为家庭教育的原则之一。在幼儿园一个老师要面对几十个孩子,主要也就是老师说,孩子说的机会相对较少,说心里话的机会更少。家长是孩子倾诉的首选对象,应该注意把说话机会留给孩子,特别是比较内向的孩子。不能因为工作繁忙而忽视与孩子的交流。由于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年龄特点,即使在餐桌上的轻松话题,只要有人倾听、欣赏性地倾听,那都会让孩子深感家的温馨与时光的美好,这对其言语能力的锻炼乃至健康人格的发展都会产生十分积极的作用。
(三)宽容与约束要有机结合。宽与严的优劣比较时至今日仍然没有一致的意见,而当代家庭教育的失策往往不是过宽就是过严,极端化已经造成了严重后果。家长应该很好地理解宽严的对立统一,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在平等对待和宽容孩子的同时,又要给予必需的限制。事实证明,可控的民主才是有效的民主,过分宽容容易陷于溺爱,过分严格容易导致寡爱。失度是失败的根源。家长要领会幼儿园所倡导的表扬为主原则,在可控的条件下施加必要的鼓励,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二、游戏与学前儿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游戏有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弗洛伊德就认为游戏是幼儿发泄情感,避免损伤的出口。游戏能使幼儿摆脱现实环境及自身发展水平的限制,在需要得不到满足,愿望不能实现时,缓解他们的心理紧张,避免造成心理矛盾和冲突,并帮助他们在主观上实现欲望、避免抑郁。而埃里克森从新精神的角度分析游戏的作用,也认为游戏是幼儿情感发泄和思想表现的健康方式。在游戏中,儿童可以“复活”他们的快乐经验,也能修复他们的精神创伤。学前儿童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选用游戏的方式符合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具体方法的选择要求,孟万金教授在《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中就指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在具体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上,更加强调情景性、参与性、互动性和体验性。”游戏正是一种有着情景性、参与性、互动性和体验性的活动,它不是教师的知识灌输,而是儿童的自我参与,是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间的互动,其中的喜、怒、哀、乐幼儿都是以一种愉快、乐意的心态去体验、去感受的。
幼儿在游戏中有着“主观层面的积极情绪体验,体验着主观幸福感、自尊自信、乐观希望等等”。游戏是令幼儿体验到自由、愉悦、创造与自我力量的活动:在游戏的王国里,他们成为真正的主人,完全忘却了外在的强制与压力,融自己的全部身心于游戏之中,在游戏中自由表现,自如发挥;他们在游戏中无论是兴奋、激动还是严肃、愤怒,都毫无例外地感受到愉悦;摆弄游戏材料控制所处的环境,与伙伴的积极活动及相互的影响,都使幼儿体会到了自身的力量,获得了创造的体验。健康、积极的游戏不仅能发展儿童语言、动作、表达、人际交往等各方面的能力,还能培养幼儿积极、乐观、进取等优良品质,潜移默化地使幼儿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
在完成游戏的过程中,也就培养了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生活习惯,构成一种有益于幼儿心理健康的心态定势,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游戏不仅能让幼儿表现道德行为,暴露行为中的缺陷,而且能通过挖掘其中潜在的品德心理教育因素,及时进行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引导。如:在“医院”“理发店”等角色游戏中是否能够共同作业,大胆表现。教师根据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加以引导,促进其心理向健康方面发展。
幼儿的主导活动是游戏,一切教育都在游戏中进行,因此我们认为游戏也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应该赋予游戏以特定的内容和形式,通过游戏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游戏是幼儿产生高级心理现象的重要源泉,高级心理现象在学前恰恰是通过游戏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游戏形成构成中,幼儿成为主宰者,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学习做人的道理,为他们走向社会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游戏是幼儿的生命,在一日活动中游戏是贯穿于始终的活动。除了游戏本身的教育作用外,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戏中,就能发挥增效作用。在实践中,我们应该认识到,不是所有的游戏对心理健康教育都是行之有效的,有意义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游戏应该具有目标性和针对性。我们归纳为三个原则:游戏的功能性原则;儿童需要原则;针对性原则。我们应该依据三大原则灵活采用一些有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角色游戏、体育游戏等。通过游戏,让儿童体验和群的愉悦,怎强合群意识,提高合作的能力。
一、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贯穿于游戏之中
(一)开展艺术活动,陶冶美好情操。幼儿的音乐、美术和舞蹈等等活动,与游戏有着许多一致的地方。通过这些活动,能够激发幼儿的热情与兴趣,增强注意力,引发驱动力;能使他们充分表现思想感情,释放精神能量,满足审美需要;能让他们的心灵得到升华和净化,从而自觉地去追求真善美、排斥假恶丑,心理得到健康发展。借助成功的艺术活动,可以收到显著成效。通过艺术活动,提升了全体幼儿的艺术素养,起到了陶冶情操的独特作用。在角色游戏《小舞台》中孩子们一听到音乐就能够舞动起来,看似不起眼,有的老师或许也不会太注意孩子们之间的一举一动,但只要你认真观察,你一定能发现孩子们在这其中的快乐。瞧,每个孩子脸上都露出了灿烂的笑容,通过这么一个小小的游戏,我们就能发现积极向上的游戏可以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的发展。
(二)必须注意交流但更要重视倾听。注意交流、更重倾听不但是心理咨询与治疗的起码策略,而且也应成为家庭教育的原则之一。在幼儿园一个老师要面对几十个孩子,主要也就是老师说,孩子说的机会相对较少,说心里话的机会更少。家长是孩子倾诉的首选对象,应该注意把说话机会留给孩子,特别是比较内向的孩子。不能因为工作繁忙而忽视与孩子的交流。由于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年龄特点,即使在餐桌上的轻松话题,只要有人倾听、欣赏性地倾听,那都会让孩子深感家的温馨与时光的美好,这对其言语能力的锻炼乃至健康人格的发展都会产生十分积极的作用。
(三)宽容与约束要有机结合。宽与严的优劣比较时至今日仍然没有一致的意见,而当代家庭教育的失策往往不是过宽就是过严,极端化已经造成了严重后果。家长应该很好地理解宽严的对立统一,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在平等对待和宽容孩子的同时,又要给予必需的限制。事实证明,可控的民主才是有效的民主,过分宽容容易陷于溺爱,过分严格容易导致寡爱。失度是失败的根源。家长要领会幼儿园所倡导的表扬为主原则,在可控的条件下施加必要的鼓励,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二、游戏与学前儿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游戏有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弗洛伊德就认为游戏是幼儿发泄情感,避免损伤的出口。游戏能使幼儿摆脱现实环境及自身发展水平的限制,在需要得不到满足,愿望不能实现时,缓解他们的心理紧张,避免造成心理矛盾和冲突,并帮助他们在主观上实现欲望、避免抑郁。而埃里克森从新精神的角度分析游戏的作用,也认为游戏是幼儿情感发泄和思想表现的健康方式。在游戏中,儿童可以“复活”他们的快乐经验,也能修复他们的精神创伤。学前儿童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选用游戏的方式符合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具体方法的选择要求,孟万金教授在《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中就指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在具体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上,更加强调情景性、参与性、互动性和体验性。”游戏正是一种有着情景性、参与性、互动性和体验性的活动,它不是教师的知识灌输,而是儿童的自我参与,是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间的互动,其中的喜、怒、哀、乐幼儿都是以一种愉快、乐意的心态去体验、去感受的。
幼儿在游戏中有着“主观层面的积极情绪体验,体验着主观幸福感、自尊自信、乐观希望等等”。游戏是令幼儿体验到自由、愉悦、创造与自我力量的活动:在游戏的王国里,他们成为真正的主人,完全忘却了外在的强制与压力,融自己的全部身心于游戏之中,在游戏中自由表现,自如发挥;他们在游戏中无论是兴奋、激动还是严肃、愤怒,都毫无例外地感受到愉悦;摆弄游戏材料控制所处的环境,与伙伴的积极活动及相互的影响,都使幼儿体会到了自身的力量,获得了创造的体验。健康、积极的游戏不仅能发展儿童语言、动作、表达、人际交往等各方面的能力,还能培养幼儿积极、乐观、进取等优良品质,潜移默化地使幼儿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
在完成游戏的过程中,也就培养了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生活习惯,构成一种有益于幼儿心理健康的心态定势,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游戏不仅能让幼儿表现道德行为,暴露行为中的缺陷,而且能通过挖掘其中潜在的品德心理教育因素,及时进行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引导。如:在“医院”“理发店”等角色游戏中是否能够共同作业,大胆表现。教师根据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加以引导,促进其心理向健康方面发展。
幼儿的主导活动是游戏,一切教育都在游戏中进行,因此我们认为游戏也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应该赋予游戏以特定的内容和形式,通过游戏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游戏是幼儿产生高级心理现象的重要源泉,高级心理现象在学前恰恰是通过游戏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游戏形成构成中,幼儿成为主宰者,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学习做人的道理,为他们走向社会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游戏是幼儿的生命,在一日活动中游戏是贯穿于始终的活动。除了游戏本身的教育作用外,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戏中,就能发挥增效作用。在实践中,我们应该认识到,不是所有的游戏对心理健康教育都是行之有效的,有意义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游戏应该具有目标性和针对性。我们归纳为三个原则:游戏的功能性原则;儿童需要原则;针对性原则。我们应该依据三大原则灵活采用一些有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角色游戏、体育游戏等。通过游戏,让儿童体验和群的愉悦,怎强合群意识,提高合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