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职语文课重任在肩,一方面要发展中职生母语应用水平,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吸收人类进步文化,提高职业素养;另一方面需训练听、说、读、写、思,培养语文应用能力,形成职业技能。
目前武汉市中职学校语文教学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教学渠道单一,教室是培养中职生语文能力的垄断性场所;二是教学载体匮乏,“生活世界”对语文的影响力未得到发挥;三是教学形式枯燥,一脉相承的案例教学无法激发中职生语文学习兴趣。因此,语文教师应在抓好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同时,持续开发学习资源,拓展语文教学空间,让中职生在“生活世界”主动学习,让语文接地气,塑灵魂,形成健全人格。
一、中职生语文学习资源
“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 。在陶行知看来,语文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总称。中职生生活在现代汉语世界,其判断和思考与信息社会同步,与知识经济相适应,引导其观察自然、体验生活、思考人生、表达情感应是语文课中之义。
二、武汉市中职语文学习资源的表征
1.社会形态的语文学习资源
(1)自然和人文景观 。武汉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一部武汉人文史蕴藏“敢为人先,追求卓越” 的城市价值取向,映射“大江大湖大武汉”的审美观照。“问津”、汉口竹枝词、知音、“花木兰”、“贱三爷”、“黄”姓、黄鹤楼、三国故事、汉剧等文化名片是鲜活的“汉味”语文,它们近且深沉,直接影响武汉市中职生语文生活。
(2)全媒体 。语文传播文化。当下,在武汉市智慧城市建设中,在中职生的生活世界,全媒体越来越具互联互通性,通过手机、网络、触摸媒体自主学习已成为生活方式。
(3)节假日。语文承载文化。节假日是重要的语文资源,节日文化可涵养学生的文化精神;可启迪学生思维,唤醒语文智慧;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传承文明”;可促进学生的文化创新。
(4)社会实践 。语文是交际工具。“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中职生走出校园,参与对户外广告、街头传单的调查研究以及其他的社会认知与实践,展开调查、分析、总结,直接把握社会发展脉搏,内化外在的语文环境,提高分析、思考能力和语言水平,从而强化语文能力。
2.家庭形态的语文学习资源
语文学习依托家庭开展。家长是重要的语文学习资源,其知识结构、言行举止对中职生语文学习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家庭物品、家庭信息等亦是可资利用的语文学习资源,可推进中职生认识与情感、审美与价值判断。中职生通过居家生活进行语文学习,利用家庭影视、藏书和其他休闲娱乐活动,培养兴趣,拓宽视野,提高素质。
3.校园形态的语文学习资源
(1)图书馆。古人学诗提倡“功夫在诗外”,“功夫”就是课外阅读,所以有欧阳修“三上”的美谈。校内图书馆是中职生课外语文学习资源的“三上”(网络、手机、图书馆)之一,馆藏典籍相对丰富,中职生从中可“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学校每年开展“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引导中职生多读书、赛读书,能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品德,全方位提高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水平。
(2)文学社团。文学社团是以培养中职生文学兴趣为主的课外语文资源。与语文课堂相比,它的个性特质更为明显,有发现、扶持、培育文学人才的功能。它减少了在试卷上一分语文能力高下的功利色彩,更为关注文学素养形成。“文章自得方为贵,衣钵相传岂是真”,“青春浪潮”文学社吸纳的文学青年相聚在文学社,他们取长补短,惺惺相惜,拓展了个人书面语言水平发展和延伸的空间,经常在各级辩论、演讲、作文竞赛中夺魁。
三、开发语文学习资源
1.节假日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资源性活动。让中职生通过汉网、武汉地图、景观纪念物、出版物、DV摄录与展播等方法,了解武汉历史文化,写旅游日记或研究性报告。
(2)社会性观察。组织中职生探访江汉路步行街、汉正街小商品市场、户部巷、武汉广场等具典型意义的商业文化符号,模拟语言交际,制作网页,发布信息,发表感言。
(3)情感性交流。组织慰问革命军人、探访孤寡老人、义卖报纸等公益活动,积累生活经验,丰富社会阅历。同时通过模拟、还原现场等形式提高语言能力,还可组织朗诵会、摄影展、辨论会、作文竞赛、手抄报展览等。
2.全媒体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组织小组学习。利用传播媒介,开展区域文化专题研究性学习,制成课件和网页,体会众里寻他之苦、蓦然回首之乐,进而形成专题知识库,把语文课堂的外延延伸至生活乃至中职生的情感深处。
(2)全媒体阅读。在全媒体环境下中职生自主查询语文信息,参与语文创新,提高语文听说读写的能力。或将网络文学与经典进行比较研究,用快餐文化反证经典魅力。其组织形式可采用影视名片赏析、广告制作与赏析、广播电视信息摘录与评价、媒体文学作品欣赏等,让中职生畅谈感受,写作影评,学习创作技法,进行写作训练。
3.家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建立规范的师、生、家三方合作模型,营造家庭共同学习语文氛围,激发中职生学习语文的动机,产生群聚性效果。
(2)架设家庭与学生情感连心桥,把爱与关心写入中职生心灵。调动非智力因素,迸发中职生情感,构建欣赏与成功的学习情境,让中职生在被欣赏中快乐学习,在快乐中感知语文,建立语文学习自信,做到寓教于乐。
4.图书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重视图书馆的地位与作用。在当下平面媒体更多被电子媒体取代时,更应发挥湖北图书馆、武汉图书馆以及校内图书室平面媒体的作用,正确有效地组织课外阅读,让中职生有目的地到图书馆开展课外阅读、写读书笔记。
5.社会实践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 荀子断言:“行之,明也。”这里的“行”即实践,“明”即理论知识,说的是学以致用的道理。前文已指出:语文在生活中。招牌、标语、广告……小到请假条,大到法律文件,社会语文学习资源随处可见。
6.自然和人文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中职语文教学要走出课堂,利用各类语文学习资源,采用综合活动、“专题” 讲座、“个性“展示、交互学习、仿真再现、课件制作、网络主页等方式开展雅俗共赏、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学习活动。
“生活处处皆语文”,开发中职生语文学习资源,拓宽语文教学空间,中职语文教师应有所作为,让中职生语文学习延伸至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促进中职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M].2011
[2]荀子.《荀子》.出版社.[M].2013
目前武汉市中职学校语文教学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教学渠道单一,教室是培养中职生语文能力的垄断性场所;二是教学载体匮乏,“生活世界”对语文的影响力未得到发挥;三是教学形式枯燥,一脉相承的案例教学无法激发中职生语文学习兴趣。因此,语文教师应在抓好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同时,持续开发学习资源,拓展语文教学空间,让中职生在“生活世界”主动学习,让语文接地气,塑灵魂,形成健全人格。
一、中职生语文学习资源
“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 。在陶行知看来,语文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总称。中职生生活在现代汉语世界,其判断和思考与信息社会同步,与知识经济相适应,引导其观察自然、体验生活、思考人生、表达情感应是语文课中之义。
二、武汉市中职语文学习资源的表征
1.社会形态的语文学习资源
(1)自然和人文景观 。武汉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一部武汉人文史蕴藏“敢为人先,追求卓越” 的城市价值取向,映射“大江大湖大武汉”的审美观照。“问津”、汉口竹枝词、知音、“花木兰”、“贱三爷”、“黄”姓、黄鹤楼、三国故事、汉剧等文化名片是鲜活的“汉味”语文,它们近且深沉,直接影响武汉市中职生语文生活。
(2)全媒体 。语文传播文化。当下,在武汉市智慧城市建设中,在中职生的生活世界,全媒体越来越具互联互通性,通过手机、网络、触摸媒体自主学习已成为生活方式。
(3)节假日。语文承载文化。节假日是重要的语文资源,节日文化可涵养学生的文化精神;可启迪学生思维,唤醒语文智慧;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传承文明”;可促进学生的文化创新。
(4)社会实践 。语文是交际工具。“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中职生走出校园,参与对户外广告、街头传单的调查研究以及其他的社会认知与实践,展开调查、分析、总结,直接把握社会发展脉搏,内化外在的语文环境,提高分析、思考能力和语言水平,从而强化语文能力。
2.家庭形态的语文学习资源
语文学习依托家庭开展。家长是重要的语文学习资源,其知识结构、言行举止对中职生语文学习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家庭物品、家庭信息等亦是可资利用的语文学习资源,可推进中职生认识与情感、审美与价值判断。中职生通过居家生活进行语文学习,利用家庭影视、藏书和其他休闲娱乐活动,培养兴趣,拓宽视野,提高素质。
3.校园形态的语文学习资源
(1)图书馆。古人学诗提倡“功夫在诗外”,“功夫”就是课外阅读,所以有欧阳修“三上”的美谈。校内图书馆是中职生课外语文学习资源的“三上”(网络、手机、图书馆)之一,馆藏典籍相对丰富,中职生从中可“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学校每年开展“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引导中职生多读书、赛读书,能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品德,全方位提高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水平。
(2)文学社团。文学社团是以培养中职生文学兴趣为主的课外语文资源。与语文课堂相比,它的个性特质更为明显,有发现、扶持、培育文学人才的功能。它减少了在试卷上一分语文能力高下的功利色彩,更为关注文学素养形成。“文章自得方为贵,衣钵相传岂是真”,“青春浪潮”文学社吸纳的文学青年相聚在文学社,他们取长补短,惺惺相惜,拓展了个人书面语言水平发展和延伸的空间,经常在各级辩论、演讲、作文竞赛中夺魁。
三、开发语文学习资源
1.节假日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资源性活动。让中职生通过汉网、武汉地图、景观纪念物、出版物、DV摄录与展播等方法,了解武汉历史文化,写旅游日记或研究性报告。
(2)社会性观察。组织中职生探访江汉路步行街、汉正街小商品市场、户部巷、武汉广场等具典型意义的商业文化符号,模拟语言交际,制作网页,发布信息,发表感言。
(3)情感性交流。组织慰问革命军人、探访孤寡老人、义卖报纸等公益活动,积累生活经验,丰富社会阅历。同时通过模拟、还原现场等形式提高语言能力,还可组织朗诵会、摄影展、辨论会、作文竞赛、手抄报展览等。
2.全媒体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组织小组学习。利用传播媒介,开展区域文化专题研究性学习,制成课件和网页,体会众里寻他之苦、蓦然回首之乐,进而形成专题知识库,把语文课堂的外延延伸至生活乃至中职生的情感深处。
(2)全媒体阅读。在全媒体环境下中职生自主查询语文信息,参与语文创新,提高语文听说读写的能力。或将网络文学与经典进行比较研究,用快餐文化反证经典魅力。其组织形式可采用影视名片赏析、广告制作与赏析、广播电视信息摘录与评价、媒体文学作品欣赏等,让中职生畅谈感受,写作影评,学习创作技法,进行写作训练。
3.家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建立规范的师、生、家三方合作模型,营造家庭共同学习语文氛围,激发中职生学习语文的动机,产生群聚性效果。
(2)架设家庭与学生情感连心桥,把爱与关心写入中职生心灵。调动非智力因素,迸发中职生情感,构建欣赏与成功的学习情境,让中职生在被欣赏中快乐学习,在快乐中感知语文,建立语文学习自信,做到寓教于乐。
4.图书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重视图书馆的地位与作用。在当下平面媒体更多被电子媒体取代时,更应发挥湖北图书馆、武汉图书馆以及校内图书室平面媒体的作用,正确有效地组织课外阅读,让中职生有目的地到图书馆开展课外阅读、写读书笔记。
5.社会实践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 荀子断言:“行之,明也。”这里的“行”即实践,“明”即理论知识,说的是学以致用的道理。前文已指出:语文在生活中。招牌、标语、广告……小到请假条,大到法律文件,社会语文学习资源随处可见。
6.自然和人文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中职语文教学要走出课堂,利用各类语文学习资源,采用综合活动、“专题” 讲座、“个性“展示、交互学习、仿真再现、课件制作、网络主页等方式开展雅俗共赏、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学习活动。
“生活处处皆语文”,开发中职生语文学习资源,拓宽语文教学空间,中职语文教师应有所作为,让中职生语文学习延伸至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促进中职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M].2011
[2]荀子.《荀子》.出版社.[M].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