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最爱烟水闲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36926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很向往一种生活,能够心无旁鹜的读书绘画,做自己心仪的事情。不必远遁深山,也不要遗世独立,只需有一个小小的院落,最好还有一树西府海棠,在晨读的时候能落一瓣馨香在扉页之内,合上书页也无意中拓印一瓣春日的记忆。
  清晨,捧一杯清茗,翻看画册。时光缓缓,阳光和煦的脚步顺着窗棂一寸寸的移过阳台。这样闲适的时刻,恰好翻看到沈周的山水,脑子里不知怎的就冒出来“平生最爱烟水闲,不知岁月磨江山。”这两句诗。原本这是郭熙画上的题跋,但是若拿来形容沈周却是再合适不过了。忍不住羡想一下几个世纪之前曾有人那么悠闲淡泊的度过一生。
  春湖波平,柳溪风静,苍干依水而斜,枝条垂空秀逸。一位老者端坐垂纶,悠闲安逸。沈周的《柳荫坐钓图轴》,是晚年的作品。行墨溢处简静安详,逸笔寥寥镂骨剔神。
  毫无因由我就认定那个悠然垂钓的老者,就是沈周,平生最爱烟水闲的沈周。岁月遥永,这一隔就是五百多年的光阴,无从想象那个被户部侍郎崔恭赞誉为“王勃复生”的翩翩少年是何等的模样,岁月已把他永远定格成一位庞眉皓发,淳朴敦厚的老者。
  画中有诗这样写道“树根容我坐,八座未云安。芸屦春泥湿,荷衣晓露干。”五言浑朴自然,书法遒劲奇崛,笔墨疏简苍劲,设色素雅清澹,格调雄健宏阔。诗书画俱佳,兼得天趣人意之美。一派沈周晚年苍中带秀,拙里藏巧的风格面貌。
  诗中所写坐在枯树根上比八人所抬之轿更安稳,麻鞋踏着春泥,荷衣沽着晓露才是最自在闲适的生活。荷衣出自屈原的《离骚》,“制艾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翻译成现在的话就是我要把菱叶裁剪成上衣,我并用荷花把下裳织就。屈原在《少司命》里也写过“荷衣兮蕙带,倏而来兮忽而逝。”这里荷衣蕙带是女神的装束。荷衣毫无疑问被三间大夫的灿花妙笔写作服装。
  此后荷衣二字便不断的出现在诗词之中,“他年会着荷衣去,不向山僧道姓名。”“荷衣垂钓且安命,金马招贤会有时。”“新著荷衣人未识,年年江海客。”“荷衣蕙帶绝纤尘。”不难看出荷衣很多的时候暗指隐者的服装。沈周此处用荷衣的典故,正是为了表明自己志在烟霞,啸傲风月于山水之间的平生意愿。
  略知画史的人也都知道沈周的传记被列人《明史》中《隐逸》的部分。那么一生未仕的沈周是如何能得到如此高的赞誉和民众的喜爱呢。让目光做一次穿越,看一看当年的吴门,当年的沈周是如何开创吴门画派的吧。
  沈家世居吴门,书画世家。沈周更是青出于蓝胜于蓝。一生布衣,悠游林下的沈周。少负才名,学识渊博,却不肯应科举。寄情山水泉石,酞于烟霞笔墨。文征明赞为“神仙中人”。神仙自然要飘然世外,不受红尘羁绊,利与禄都是绊绳索,身外物。这些当然被沈周视为粪土。
  生性淳朴的沈周交游甚广,平易近人。求其书画的人也常常“履满户外”而他也是对“贩夫牧竖”也从不拒绝。更有甚者,拿了别人画的膺品求为题款,他也欣然命笔。所以购买沈周的作品,一定要小心甄别,即使题款铃印是真的,画也未必是真品。
  或许他老人家并没有思量过这样的温恭谦和会给后世喜爱他的人带来多少的麻烦。就如当年的他不会去想这一幅买给官宦和小民会有什么样的价格差。这才是真正画家拥有的最好品质,画自己心底喜爱的物事,画给真正爱画的人。潜心于丹青之中,不去想身外物,身后名,这却恰恰在不经意间就成就了吴门画派,成就了他生前身后名,“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
  野史之中关于沈周的故事极多,最喜欢的是沈周嫁女儿的故事,沈周的女儿嫁给史西村的儿子,因为沈周以教私塾绘画度日,生活并不富裕,嫁女之时无钱购置许多嫁妆,就用一个旧竹橱装了一些画做陪嫁。女儿的婆婆一看嫁妆如此“寒酸”便命人抬到灶房当柴烧掉。但见纸化灰烬,青烟缭绕之时,百种千样,锦彩斑驳的鸟雀从烟中腾空翔集,呖呖鸣啭。待到史西村闻讯而来,画已经只剩下了一张,原来沈周所画的鸟,都是活的。
  这样的一个故事必定有虚拟神话的部分在里面,却是如此欢喜着,因为知道历来受到大众推崇敬重的人,可爱的百姓总是会无意之中将其神话。就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关公、布袋和尚、济公等等,最初也是血肉之躯,柴门布衣家的子弟,在众口铄金中一点点升华成佛成神。这样的故事一定比吴门画派开创者,明四家这些显赫的背景更能说明大家对沈周的敬爱吧!
  不得不提一下,水墨写意花鸟是沈周对于国画的杰出贡献。此时的沈周已经抛开了元人一味摹宋的工致画风,而将自己对笔墨的意趣思想融其中,简笔勾勒,镂骨写神。其影响可谓深远。那些所谓活的鸟雀隐含着的,是一个全新的花鸟时代从此开启。
  沈周的一生都在进行书画创作,绘画兼收并蓄,人物、山水、花鸟无不精通。他的书法师学黄山谷(黄庭坚)不染他体,但是去掉了山谷笔墨里的悍气,多了一份淳厚秀逸,想来这必定与他的醇厚的性情大有关系。书法绘画之中往往能看到一个人的性情涵养,所谓“意在笔外,趣在法外。”所谓“善绘事者不以手绘而以心绘。”大抵就是如此,在墨迹淋漓的幽微处,总会不经意流露个人的学养和性情。
  以山水画为主的沈周,他的山水画更是广师百家,远取董源、巨然。中年宗法元四家,尤其推崇黄公望。晚年醉心吴镇。所以沈周的山水画呈现出多种面貌,但是最突出的两种风格,一为谨细,一为粗简。沈周的粗笔便得益于吴镇,他曾说过“梅花庵主是吾师。”
  既提到了吴镇,不妨谈一下渔夫,渔夫是吴镇最喜欢画的题材,而传统的文学作品之中,渔夫并不是作为劳动者的形象出现,而是代表着避世脱俗,孤标傲世的智者或隐者的化身。自楚辞“沧浪之水清兮”的《渔夫》开始,渔夫就成了不受世俗羁绊的士大夫的寄托。关于《渔夫》的作者一直有争议,我们在这里就不去深究了。
  相传渔夫题材的画始于唐代诗人张志和,他写下了那首脍炙人口的《渔歌子》并以词境作画绘成《渔夫图》,自号烟波钓徒的张志和在历史的册页上留下了青箬笠,绿蓑衣的背影。自《渔夫》起便不断的出现的山水画卷。
  或停舟闲坐,或酣眠人梦,或悠然垂钓的渔夫,总是和山水相亲着。南方的土质山平淡天真,轻烟淡峦之中气象温润平和。晚年的沈周用他气韵雄逸的墨色,承袭元人的笔意,绘出淡枝浓条,秀劲萧爽的高柳,凝练传神的人物。目力所及虽然看不清老者清瘦的面容,但是那神态是如此从容淡泊,涵雅清瞻。是的,这一定就是胸襟磊落,淳朴敦厚的沈周。
  春日,籍由一本画册,让光阴穿梭在五个世纪之间。春风轻拂过发丝,闭目这就我的小院闲庭,一片海棠似已落在扉页间,把一句“平生最爱烟水闲,不知岁月磨江山。”烙印在明朝的简牍之中。而今泛黄的纸轴落满了历史的尘烟。唯有满纸的烟霞和画中人不曾改变,依然淡看浮生,独钓一江春水。以丹青自适的流年,也将以丹青载人恒久岁月,百年,千年!。
  编辑/林青雨
其他文献
东汉末年是大动荡时代,群雄逐鹿,瘟疫四起,哀鸿遍野,白骨成堆。人们在时代中瑟瑟发抖,仿佛困在笼子里的鸡,今天看见自己的同伴被拉出去一只杀掉了,明天又有一只拉出去被杀掉了,谁也不知道接下来被抓出去的是谁,笼子里的鸡拼命哀嚎,他们看得见自己的命运,却逃不出这个牢笼。  曹丕有一首《丹霞蔽日行》默默倾诉着生命脆弱,盛年易逝的悲哀:  丹霞蔽日。采虹垂天。  谷水潺潺。木落翩翩。  孤禽失羣。悲鸣云间。 
期刊
酒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的发明,因为酒的发明让人类的生活从单一的劳动中脱离出来。于是,诗歌、音乐、舞蹈等艺术方能在酒的衬托之下得以呈现,进而让人们的生活变得丰富,让人们的行为变得潇洒,让人们的思想变得博大。  如果说在中国历史上还有那么一个时刻,人们对于饮酒这件事情有着极大的兴趣甚至超脱了宇宙时空,那么非魏晋时期莫属了。这时的茶叶尚未得到开发,因此酒便成为了这一时期人们最为常规的饮品。无论
期刊
建安十二年(207),曹操北征乌桓,一举消灭袁绍的残余势力,于是曹丞相“幸甚至哉”,南返他的中原和邺城。这一路上,年过半百的老曹恐怕总会想起自己二十多岁时的壮举——一个在东汉帝都洛阳管理治安的小官,居然敢处死违反禁令的宦官家属,而这宦官可是皇帝身边的大红人赛硕。  三十年弹指一挥间,当年的曹阿瞒,现在已贵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曹丞相。甚至,如果不是为了更好地利用汉献帝的正统地位,他可能在这之前已被谋
期刊
嵇康又从之游三年,问其所图,终不答,康每叹息。将别,谓曰:“先生竟无言乎?”登乃曰:“子识火乎?火生而有光,而不用其光,果在于用光。人生而有才,而不用其才,而果在于用才。故用光在乎得薪,所以保其耀;用才在乎识真,所以全其年。今子才多识寡,难乎免于今之世矣!子无求乎?”康不能用,果遭非命,乃作《幽愤诗》曰:“昔惭柳下,今愧孙登。”  ——《晋书.孙登列传》  魏晋,是一个遥想起来自带仙乐与林露的时代
期刊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论语·子罕篇》  第九篇是前十篇中最重要的一篇。中国人最重九,因为古人认为一、三、五、七、九是阳数,九更为阳中之阳,故第九篇所记自然格外精要。第九篇中记载的尽是孔子的大道。第八篇是“继往”,继承历代圣王的思想,第九篇是“开来”,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创造新的思想。孔子对道的
期刊
魏晋是一个战火频仍,政权更迭不断的乱世,也是一个精神自由,美学艺术打开新境界的盛世。就像狄更斯的名句:“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魏晋就是这样一个重重矛盾的时代,有必须时刻直面的死亡,也有因生命无常而诞生出的“人”的觉醒。  因为洞悉了生命的无常,打破了礼教的束缚,魏晋的名士活成中国史上最有趣,最自由,最恣意,最洒脱的一群文人,他们追求人格之
期刊
春日杏花吹满头,谁家少年足风流。镜里春秋细细数,魏晋风骨化沉香。  ——题记  如果我有一台可以穿越时空的照相机,我一定原原本本的记录下最爱的魏晋风骨;如果我可以用单反细数历史的刻度,我一定清清楚楚的描摹出那六朝名士的风流态度。  也许可能大概是,然而未必不见得。诸位看官,请先随我瞧瞧镜头后Ps过的春日佳景,然后咱们再一一道来景中各色标致的人物。  有词为证:  满庭芳·Ps春天  羽化微云,锐化
期刊
写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之类经典名句的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称“初唐四杰”。  王勃自幼聪慧好学,六岁即能写赋诗写文章,文笔流畅,构思巧妙,诗情英迈,有“神童”之誉;九岁时,读颜师古所注《汉书》,有感而发撰写了《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漏之处;不到十岁,王勃便饱览了六经的全部内容;十二岁至十四岁时,王勃跟随曹元在长安学医,先后学习了《周易》《黄帝内经
期刊
有那么一个时代,虽然早已在历史的尘埃中飘飞远去,但它的流风余韵,却一直影响到今天,在千年之后依然被我们缅怀、追念;那种超脱凡俗的精神气质,那种简约云澹、超然绝俗的名士之风,几追仙姿,为后世景仰。那是一个最黑暗的时代,也是一个最灿烂的时代。不错,这个时代,就是魏晋时期,唐诗中的“会稽王谢两风流,王子沉沦谢女愁”、“两度共留诗画去,山阴谁说晋风流”说的就是这个时期人物的风骨。  无数次地回眸打量那一段
期刊
有人说,历史是一个小姑娘,任人打扮。我要说,历史是任人酿的酒,其中滋味需要去品,每个人品出来的滋味或许各有不同。  曾国藩一生征战,功勋显赫,能文能武,且有慧眼识人之能。他不但驭下有术,更能与君斗法,一生充满传奇。其以理学大师、中兴名臣被定格在历史的册簿上,在当时,更称得上是一位特殊的外交家。  征衣似雪。我们来看看十多年间曾国藩的遭际。  一身多病:曾国藩可以说是一个老病号。道光二十年六月,他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