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解读写作背景的学习意义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ar_fly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的实施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它奏响了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交响乐。在这乐曲声中,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要转变教育观念,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渗透探究式教学理念。
  众所周知以前我们上语文课大致是课堂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注重课文分析(分段、概括中心思想、分析写作特点、重点语句与词语的剖析)。学生主要在教师带领下阅读课文,除回答一些教师设计好的问题外,以倾听教师的讲解为主。教学的目标和重点是引导学生加深对某一篇课文的理解。
  
  一、教师根据学情特点,拥有课程和教学的最终决定权
  
  而今国家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除古诗文外,对选文没有具体限定。各套教材根据标准可以自由确定各自的选文,因此,不同版本教材的选文将会有很大不同。将来的考试(包括高考)是根据课程标准来出题的,而不是根据某套教材出题。试卷重点考查的不再是学生对某些课文的理解,而是学生的一般的阅读理解能力与鉴赏水平。因此,我们日常的语文教学就不应该再把教学重点放在对某一篇课文的理解上,如让学生理解并记住某篇课文的主题思想、写作特点、精彩句段分析等,而应把重点放在通过引导学生对这些课文的自主探究。提高学生阅读理解与鉴赏作品的能力和水平。探究这些课文只是手段,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与鉴赏能力和水平才是真正的目的。
  当然,教材编写者精心挑选的这一篇篇的精美的课文,力求每篇课文都适于作为学生学习阅读的范例,便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理解与鉴赏能力,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情感、美感。如果我们教师出于某些考虑,想对这些选文作些调整,不是说不可以,因为教师有责任根据自己教学的实际和学生的特点,确定校本或班本课程与教学,拥有课程和教学的最终决定权。但最终的语文教育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人文素养。
  
  二、探究写作的时代背景的意义所在
  
  1 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通过学生自己读、自己探究课文来提高,即“通过阅读来学会阅读”“在阅读中学会阅读”。过去我们主要是通过教师讲解促进学生对一些具体课文的理解。这个办法尽管有利于学生对一些课文的理解的深入。但由于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并没有自主阅读、自主探究,因此,阅读能力并没有得到多大的锻炼,提高自然不大。阅读能力就是在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在学生自主感受、自主理解、自主鉴赏的过程中,才能得到锻炼、促进和提高。
  2 文学是历史的一面明亮的镜子,是生活的多彩画卷,体现着关于人世、宇宙和幻想世界的形象思考,体现着人的思想、感情、情操、人格和个性。一代代的人逝去了,他们的精神笑貌却活生生地存留在文学里。通过文学,我们可以认识生活,了解人生,从中汲取精神的养分。经过历史长河的大浪淘沙,它们哺育和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而且常读常新。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文学名著之中蕴藏着时代精神的价值、文化智慧的精华。具有人文的教育功能,如读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陆游的“位卑不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样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等,我们就会得到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教育。譬如(海葬勖是高尔基在特殊时代背景下的产物,作者通过海燕这一勇敢乐观的形象,来表现俄国十月革命前夕人民对革命的呼唤。因此,要了解海燕的形象意义就得从时代背景人手。包括海燕及其它海鸟的象征意义。可我不想落入俗套,因为落入俗套就会使对这篇散文诗的分析会变得索然无味。教学过程中,我以朗读品味贯穿教学始终,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读评相结合。在赏析海燕形象时,让学生抓住直接描写海燕的句子人手,让学生进行认真的品读、体会。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让学生的感性认识得到充分的发挥,并结合时代背景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进而把握海燕的特定内涵。
  与普通的教学进程有较大的区别是我没有先介绍文章的写作背景,而是让学生联系生活来理解海燕的象征意义,再结合时代背景去自由地解读文章的内容。要以冷静的理智的头脑对待一些“时髦”;对一些经典美文,特别是时代性比较强的文章,可以进行自由解读和多元解读,但要慎重,不能为追求所谓的教学创新,而损害了它们的价值,不能使多元解读庸俗化;要灵活客观地对待学生自主和教师引导的关系,在教师该参与和引导的时候,教师就不能退出,就不能犹豫,就不能缄口。又如好L乙己》中的“鲁镇的酒店的格局……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做工的人……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靠柜外站着……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坐喝……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没有好声气……”等描写,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当时社会贫苦落后、人与人之间欺诈无诚信,以及阶级对立的社会现实。鲁迅先生采用了以小见大的写法,向我们展示出了:孔乙己的悲剧就是在这种时代背景的土壤中诞生的。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鲁迅小说虽然内容各异,但在艺术特色上还是有规律可循的,突出的一点是小说情节向情境的转移,但情境因其特殊形态无法展示其内蕴,只能通过它造成的后果一一人物的悲剧命运来展现。这样,情境与情节相互作用,互相依存,共同承担文旨和意蕴的命题,这就是鲁迅小说与众不同的创新之处。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所侧重,不要只是单纯地把问题的结果告诉学生,要注重过程的分析。我在教学中注意分析研究这些规律,把它们作为鲁迅小说风格的重点难点认真讲解,师生共同探讨,帮助学生掌握鲁迅作品的风格、特色;并通过横向比较,拿鲁迅作品与其它作家的作品对比分析。例如《孔乙已》与《范进中举》对比,看科举制对读书人的毒害。用《药》与叶圣陶的《夜》比较,来分析两篇小说的结构和思想内容的异同。通过比较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这样学生就不会觉得鲁迅的作品艰深难懂,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探究式解读写作背景的教法之关键在“巧”,它不同于过去老一套的方法,它是科学探究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主要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等,充分体现新课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新理念。
其他文献
一凡是省城一家大报副刊的文学编辑.两年前那个美丽的春天,我试着给他的副刊投了两篇散文稿,未料到我的拙作能得到他的“错爱”,很快得以变成铅字。 之后,一凡在给我寄样报
一、先行研究及调查动机    张威指出中国日语语法教育在讲解自动词的功能和用法时,并未提及其也具有可能意思的表达。基于此看法及自身的教学经验,笔者对中级程度的日语学习者对可能表达的掌握程度做一个抽样调查,以期从中发现日语可能表达误用的普遍问题。 本文为全文原
德性,作为伦理学的基本范畴,在西方历史上有着悠久的传统.麦金太尔认为近代情感主义的兴起和启蒙思想家们努力的失败直接引起了自我与社会分裂和道德权威性的丧失,并进一步导
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要以就业为导向,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包括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更加突出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根据生产企业的需要,实施“教学无缝,学做合
多雨的冬季总算过去 天空微露淡蓝的晴 我在早春清新的阳光里 看着当时写的日记 原来爱曾给我美丽心情 像一面深邃的风景 那深爱过他却受伤的心 丰富了人生的记忆 只有曾天
(十五) 秦素心和楚盈盈躺在值班室的床上,黑暗里谁也看不清谁。两人都强忍着不翻身,呼吸也控制得又细又匀,但就是这样,她们也知道谁都没有睡着,静默里她们听见了彼此心中那
“二拍”作为明代文言短篇小说的代表作品,受佛学因果思想影响深重。二拍中的因果故事题材多样、丰富多彩,因果观念成为小说主要内容或主导思想,对明代小说的内容产生了一定限制
与传统的英语语法教学有所不同,基于语料库的教学方法为英语语法教学提供了新的启示.借助于语料库改革英语语法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接触真实的语言材料,获得地道的语言输入,
2003年以来高职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具有国家精品课程的高职院校数量和比例逐年提高,高职国家精品课程专业覆盖面逐年增加,院校办学水平与精品课建设相互促进.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