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口的急剧膨胀,自然资源短缺以及国有资源流失等问题日益凸显,我国资源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出现了产权不明晰、部门之间不协调、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等许多问题,因此可以采取明晰产权、建立科学的资源定价体系等方法对资源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进行创新。
关键词:资源性国有资产,资源性国有资产管理,产权
一、资源性国有资产概述
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而自然资源如果满足一定的条件,就可以成为资源性资产。资源性国有资产是指依据法律法规,所有权属于国家的资源性资产,事实上我国资源性资产绝大部分属于国有资产。随着科技和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自然资源将转化为资源性资产。
资源性国有资产管理主要包括产权管理、资源勘查管理、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和资源保护管理,其中产权管理是基础和核心。绝大部分资源性资产的所有权属于国家,在管理资源性资产时一定要明晰产权,防止产权被虚化。对资源进行勘查管理需要运用一些科技手段来完成,资源开发利用时必须依法申请取得开发开采使用权,要进行资源保护管理。许多资源性资产数量比较稀缺,而且资源性国有资产不仅具有经济价值,还具有生态价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了保持经济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在开发利用资源性资产时要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如果破坏了生态环境,则应该受到惩罚。
二、我国资源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不足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之下,一些资源性国有资产管理制度还沿用着一些计划经济体制的方法,导致我国资源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权不明晰。我国法律规定资源归国家所有,但在实践中对于资源性资产的所得归属界定不清。这个问题在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中是普遍存在的,资源性国有资产也不例外。名义上国家拥有对资源的所有权,但是实际上国家的所有者身份被虚化,导致资源性国有资产的所有权和收益权被分割,谁占有谁所有,不能切实地维护所有者的权利。
(二)价值低估,有的甚至是无偿。资源性国有资产应该是被有偿使用的,但我国长期以来很多资源比如油田等是无偿让国企使用的,这样也导致了大量的国有资产收益流失,并且使得耗竭的资源难以得到补偿。
(三)没有统一的调配,各个部门之间工作不协调。因为有些时候产权界定不清,再加上许多部门进行多头管理,很多部门之间缺乏利益调节与协调机制,工作不协调,导致不断出现权益纠纷,资源遭受严重浪费甚至破坏。
(四)过度开发。目前很多自然资源被过度开发消耗,使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的破坏。
(五)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我国资源的开发权单纯地由行政分配,缺乏市场机制,另外因为科学技术和观念上有一些局限性,我国的自然资源的使用效率是比较低下的,自然资源的损失浪费也比较严重,甚至造成了一些地方的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的不可持续性以及环境污染等现象。
(六)注重实物管理而忽视价值管理。我国出现了一些资源的不合理定价,价格的扭曲使资源基础日趋削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七)投入不足。对资源性资产开发利用的资金主要来自财政,我国财力有限,这样就极大制约了资金的投入。
三、我国资源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创新方法
我国资源的稀缺性日益突出,且目前的资源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还存在许多问题,那么为了对资源性资产进行更好地管理,我们需要对资源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创新。
(一)明晰产权,采用大数据等高科技手段完善产权登记管理工作。
要对自然资源进行综合管理,建立一个权威、统一的资源性资产管理机构,使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在管理和地位上与政府之间形成制衡关系,防止政府为了自己的利益而随意批准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行为。[1]
促进大数据管理平台建设,应该坚持“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思想,综合运用大数据、移动互联、云计算、智能位置服务、物联网等新技术手段,并且结合现有的信息系统,优化和整合产权业务的管理流程,重点攻克一些制约产权改革任务推进的技术性难题,可以运用智能位置服务勘探一些难以勘探的自然资源并加以标记,运用大数据服务更好地进行产权登记管理工作,从而实现各类资源数据汇聚、集成、开发、共享。[2]同时,应积极搭建资源性国有资产管理大数据平台,逐步打造成“全面覆盖、科技支撑、上下联动、部门协同、社会监督”一体化的网络化监管技术支撑体系,从而为服务国家宏观调控决策和提高资源性资产治理能力和现代化提供技术支撑。[3]
(二)建立科学的资源定价体系
為了防止资源性国有资产出现不能合理评估的情况,我们应该确立科学的资源价值评估体系。可以借鉴国外的优秀经验和方法,完善资源价格的计算方法,形成一个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资源定价体系。
(三)完善监督体系
应该建立分工明确的监督体系,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在内部应该加强自我监督,外部监督包括审计、媒体、财政、税收等监督方式,要真正做好公开透明,并且应该充分发挥法律的作用,加强法律监督,规范和约束经济行为,完善监督体系,合理地利用资源。
(四)改革资源性国有资产产权制度。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一些资源性国有资产管理制度还沿用着一些计划经济体制的方法,因此应对资源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不同类别的自然资源应设立不同的产权制度。目前,自然资源可以分为不可再生资源,生物性可再生资源和非生物性可再生资源。[4]
不可再生资源一旦使用完就不可再生,因此需要通过创新开采技术来完善开采过程,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尽可能地节约自然资源,保护周围的生态环境。此类资源大部分是归国家所有的,在开采时一定要落实好所有权归国家所有的基本政策。
开采生物性可再生资源时,要注意合理适度地开采,坚决杜绝乱砍乱伐,从而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非生物性可再生资源主要包括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在开采时要关注到其生态价值,坚持个人和组织依法缴纳租金的基础上,尽可能延长此类资源的租赁周期,避免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
总而言之,资源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可以采取明晰产权、完善监督体系等方法来进行创新,从而合理地配置和利用资源,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和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邱京帅.我国资源性国有资产管理问题探析[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
[2]陈泓浩.浅谈企业国有产权登记工作[J].企业导报,2015(15):22.
[3]刘栩畅.浅析资源性国有资产管理[J].财经界,2010(07):179-180.
[4]赵青青.资源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吉林大学,2014.
作者简介:杨龑姝(2001年3月)女,民族:汉,籍贯:河北省张家口市怀安县 。
关键词:资源性国有资产,资源性国有资产管理,产权
一、资源性国有资产概述
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而自然资源如果满足一定的条件,就可以成为资源性资产。资源性国有资产是指依据法律法规,所有权属于国家的资源性资产,事实上我国资源性资产绝大部分属于国有资产。随着科技和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自然资源将转化为资源性资产。
资源性国有资产管理主要包括产权管理、资源勘查管理、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和资源保护管理,其中产权管理是基础和核心。绝大部分资源性资产的所有权属于国家,在管理资源性资产时一定要明晰产权,防止产权被虚化。对资源进行勘查管理需要运用一些科技手段来完成,资源开发利用时必须依法申请取得开发开采使用权,要进行资源保护管理。许多资源性资产数量比较稀缺,而且资源性国有资产不仅具有经济价值,还具有生态价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了保持经济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在开发利用资源性资产时要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如果破坏了生态环境,则应该受到惩罚。
二、我国资源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不足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之下,一些资源性国有资产管理制度还沿用着一些计划经济体制的方法,导致我国资源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权不明晰。我国法律规定资源归国家所有,但在实践中对于资源性资产的所得归属界定不清。这个问题在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中是普遍存在的,资源性国有资产也不例外。名义上国家拥有对资源的所有权,但是实际上国家的所有者身份被虚化,导致资源性国有资产的所有权和收益权被分割,谁占有谁所有,不能切实地维护所有者的权利。
(二)价值低估,有的甚至是无偿。资源性国有资产应该是被有偿使用的,但我国长期以来很多资源比如油田等是无偿让国企使用的,这样也导致了大量的国有资产收益流失,并且使得耗竭的资源难以得到补偿。
(三)没有统一的调配,各个部门之间工作不协调。因为有些时候产权界定不清,再加上许多部门进行多头管理,很多部门之间缺乏利益调节与协调机制,工作不协调,导致不断出现权益纠纷,资源遭受严重浪费甚至破坏。
(四)过度开发。目前很多自然资源被过度开发消耗,使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的破坏。
(五)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我国资源的开发权单纯地由行政分配,缺乏市场机制,另外因为科学技术和观念上有一些局限性,我国的自然资源的使用效率是比较低下的,自然资源的损失浪费也比较严重,甚至造成了一些地方的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的不可持续性以及环境污染等现象。
(六)注重实物管理而忽视价值管理。我国出现了一些资源的不合理定价,价格的扭曲使资源基础日趋削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七)投入不足。对资源性资产开发利用的资金主要来自财政,我国财力有限,这样就极大制约了资金的投入。
三、我国资源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创新方法
我国资源的稀缺性日益突出,且目前的资源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还存在许多问题,那么为了对资源性资产进行更好地管理,我们需要对资源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创新。
(一)明晰产权,采用大数据等高科技手段完善产权登记管理工作。
要对自然资源进行综合管理,建立一个权威、统一的资源性资产管理机构,使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在管理和地位上与政府之间形成制衡关系,防止政府为了自己的利益而随意批准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行为。[1]
促进大数据管理平台建设,应该坚持“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思想,综合运用大数据、移动互联、云计算、智能位置服务、物联网等新技术手段,并且结合现有的信息系统,优化和整合产权业务的管理流程,重点攻克一些制约产权改革任务推进的技术性难题,可以运用智能位置服务勘探一些难以勘探的自然资源并加以标记,运用大数据服务更好地进行产权登记管理工作,从而实现各类资源数据汇聚、集成、开发、共享。[2]同时,应积极搭建资源性国有资产管理大数据平台,逐步打造成“全面覆盖、科技支撑、上下联动、部门协同、社会监督”一体化的网络化监管技术支撑体系,从而为服务国家宏观调控决策和提高资源性资产治理能力和现代化提供技术支撑。[3]
(二)建立科学的资源定价体系
為了防止资源性国有资产出现不能合理评估的情况,我们应该确立科学的资源价值评估体系。可以借鉴国外的优秀经验和方法,完善资源价格的计算方法,形成一个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资源定价体系。
(三)完善监督体系
应该建立分工明确的监督体系,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在内部应该加强自我监督,外部监督包括审计、媒体、财政、税收等监督方式,要真正做好公开透明,并且应该充分发挥法律的作用,加强法律监督,规范和约束经济行为,完善监督体系,合理地利用资源。
(四)改革资源性国有资产产权制度。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一些资源性国有资产管理制度还沿用着一些计划经济体制的方法,因此应对资源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不同类别的自然资源应设立不同的产权制度。目前,自然资源可以分为不可再生资源,生物性可再生资源和非生物性可再生资源。[4]
不可再生资源一旦使用完就不可再生,因此需要通过创新开采技术来完善开采过程,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尽可能地节约自然资源,保护周围的生态环境。此类资源大部分是归国家所有的,在开采时一定要落实好所有权归国家所有的基本政策。
开采生物性可再生资源时,要注意合理适度地开采,坚决杜绝乱砍乱伐,从而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非生物性可再生资源主要包括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在开采时要关注到其生态价值,坚持个人和组织依法缴纳租金的基础上,尽可能延长此类资源的租赁周期,避免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
总而言之,资源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可以采取明晰产权、完善监督体系等方法来进行创新,从而合理地配置和利用资源,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和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邱京帅.我国资源性国有资产管理问题探析[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
[2]陈泓浩.浅谈企业国有产权登记工作[J].企业导报,2015(15):22.
[3]刘栩畅.浅析资源性国有资产管理[J].财经界,2010(07):179-180.
[4]赵青青.资源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吉林大学,2014.
作者简介:杨龑姝(2001年3月)女,民族:汉,籍贯:河北省张家口市怀安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