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诗文教学中的诵读教学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weif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诵读是品味古典诗词意境和情感的钥匙。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自古以来,诵读在语文教学中一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多读精背是千百年来学习语文的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那么如何让学生读得层次分明、读得酣畅淋漓、读出古诗文的味道来呢?
  
  一、读出诗的“韵”味
  
  由于古诗短小精悍。高度凝炼,往往一字多义,学生不容易理解。但古诗讲究音韵和谐,朗朗上口。只要多读就一定能读出诗的韵味。首先,要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注释、读准字音、读懂文字,初步了解诗的内容。其次,要让学生读准诗的节奏,读出语气。再次,要让学生读出意韵。诵读古诗时。要采用不同的方法、手段和形式调动学生朗读兴趣。听录音、教师范读、齐读、小组读、个人读、男女生赛读、配乐朗读等都是激发学生朗读兴趣的好形式。如教学《咏柳》一诗时,本人让学生对照注释初读,解决字音字义后,再让学生边读边画句子节奏,然后让学生标出朗读时要变化的语气,如“不知细叶谁裁出”,要读出疑问的语气。“二月春风似剪刀”,要读出赞美的语气。学生很快就进入了角色,个个读得摇头晃脑,有滋有味。当然,这只是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魅力。
  
  二、读出诗的“情”味
  
  古人云:“情者,文之经,词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词畅。”情是诗人的驿动的心。情是古诗感人的魂,它渗透在字里行间。如果学生能透过文字。调动自己主观情感。积极参与,与作者情感实现和谐共振,也就读出了诗的“情味”。小学古诗中有很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佳作。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中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诗人描写了凄清空旷的景色,用来衬托诗人内心的压抑孤寂的愁情。这一轮近人的月影引起了诗人哪些愁情呢?是羁旅的惆怅,还是故乡的思念,是仕途的失意。还是理想的破灭。亦或是人生道路的坎坷……这些一齐涌上诗人的心头。在这凄清画面的衬托下,诗人的内心是多么不平静啊!如果学生能读出诗的情味,与诗人同悲同喜。同歌同泣,这就读出了诗的“情”味。
  
  三、读出诗的“意”味
  
  中国古代诗歌短小、精练,往往借助一些意象渲染一种氛围,借跳跃的诗行来表达一种意境。其和谐的音韵,或缠绵。或铿锵。或明快。或含蓄。只有诵读、反复吟咏,才能体味得到。才能把这些方块字转化成一幅幅生动、鲜活的画面。如《枫桥夜泊》的前两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教师在教这两句诗时。让学生边读边展开想象的翅膀,读完之后再用语言描绘,再现头脑中浮出的画面。一学生是这样描绘的:夜深时分,月亮浙渐西沉,惊得乌鸦啼叫了起来,这时霜气满天,刺入肌骨。江边的枫树飒飒作响,远处渔船上的灯火忽明忽现。诗人愁思满怀,怎么也睡不着。可以说。学生不仅读懂了诗句的内容,也读出了诗的意境。
  
  四、读出诗的“品”味
  
  即学生到了高年级,还要让学生学会赏析古诗,学一些“品头论足”的本领。它是提高学生欣赏品位和审美能力的较好的途径。赏析品味的角度可以是字词的品味、情感的体味、意境的探求、画面的欣赏、风格的体认等。如教学白居易的《暮江吟》,学生可以任从一个角度去品评古诗,或品评诗中。铺“瑟瑟”等词的妙处。或品评“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的画面,或体会诗人对初秋景色的喜爱和赞美……学生调动主观情感。认真读诗,用心品诗。这是一种高品位的阅读。
  
  五、读出诗的“余”味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是好的音乐带给人的感受。而好的古诗往往句绝意不绝,余韵悠长,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如宋代诗人范仲淹的《江上鱼者》,后两句“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写出了渔民打鱼的艰难,鲈鱼的来之不易,它们是渔民冒着生命危险捕来的。渔民为什么要冒如此的风险去捕鱼呢?诗中没有说,诗写到这里,戛然而止,让人回味无穷。我让学生去想象,有的学生说:一定是在渔民家里生活太困难了。不打鱼就不能生存;有的说,一定是那些达官贵人们逼渔民去打鱼的。同学们体会出了诗的余味和诗中的言外之意,诗人对“往来人”的婉言指责和对渔民的同情,也体会出了诗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感情。
  如果学生能读出诗的韵味、情味、意味、品味和余味,那么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入,学生自然会从读中感悟、读中积累。并受到熏陶。
其他文献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让课程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课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教学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教好。因此,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学习的主体和教学的主体。加上科学的培养方法,才能实现教育的终极目标。笔者多年从事高中英语教学工作多年,在教学中发现:如果教师能创设良好的英语教学环境,改变授课方式、教学组织模式,采用多变的教法,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挥学生学习
技术转移服务是高端服务业,只有解决信息流通的效率、降低技术交易的人力物力消耗、交易时间和交易成本,才能使技术供给方和需求方成为市场的主角,吸引大量的高端人才参与中
主体性教育是以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主体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是塑造和建构学生主体,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教育。    一、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正确处理好教材要求与学生实际的关系      要提高学生素质,关键要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就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变“教师为本”为“学生为本”,扎扎实实地组织教学。  对课堂教学的认识,主要是引导他们借助教材的学习来发展思维、情感和分析判断
传统的体育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技能为目的,学生大多处于被动、消极的地位,难以得到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发展,使整个课堂气氛毫无生机,不利于课堂目标的达成。新课程标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能量的消耗日益增多,但是常规能源(如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几近枯竭,据有关资料显示,世界上的常规能源按照现在的开发速度,仅供使用200~300年。建筑在人们
30万元资金蹒跚起步,今天已是固定资产4200多万元、年产值5000万元、拥有5项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这是哈尔滨博深科技发展有限公司4年间的变化。4年来,公司多次承担省、
一、 注重传输人文知识    人文知识是人文素质中最基本的内容和层次。中学语文教材既是各种语文知识的载体,也是各种文化知识的载体,其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知识,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语文教材既是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范本,又是了解和吸取中外社会、政治、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知识的教材。语文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的实际,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介绍和讲解相关的人文知识和信息,指导学生去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