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分析了普通高校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并结合太极拳运动的特点,提出采用电化教学法、音乐教学法、意念教学法、直观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可以很好地培养和激发高校学生对太极拳的兴趣,从而提高太极拳教学效果。
[关键词]体育教学;太极拳;兴趣;教学效果
太极拳是中国医学文化遗产中具有民族特色,且行之有效的具有保健强身、益智、修性、祛病延年等多种功效的人体运动,是东方文化的瑰宝。在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掌握基本的知识和动作要领,并能熟练地完成套路,使太极拳教学逐步做到由教师教,到学生学。直至自觉地去练太极拳。关键在于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激发他们对习练太极拳的兴趣。根据多年从事高校太极拳教学的经验并参考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就如何培养高校学生习练太极拳兴趣,提出一些新的探索观点,希望与大家共勉。
一、太极拳运动的特点
太极拳是一种以柔和、缓慢、稳静、轻灵为主的拳术。其运动绵绵不断、节节贯串,处处带有弧形,动作圆活,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柔刚相济;以全身放松,用意念引导动作,意到身随,配合均匀细长的呼吸,整套动作如行云流水,使全身上下得到协调一致的活动;其运动量与运动强度适中,练习后身体机能不易出现激烈变化,适合于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体质状况的人群习练,特别是体弱及慢性病患者;同时,太极拳运动不受时间、季节和场地的限制,时间可长可短,可单人练习,也可集体练习,便于广泛普及和推广。
二、影响学生习练太极拳的主要因素
第一,运动缓慢柔和。这是太极拳与其他风格武术套路的重要区别。—套简化太极拳有24种姿势,按正常速度可在5分钟左右完成。现在的大学生都是20岁左右,正处在精力充沛、活泼好动的青春期,他们喜欢对抗激烈、节奏感强烈、极具刺激的运动,对太极拳运动缺乏足够的认识,片面认为太极拳动作绵软,只适合老年人练习,中看不中用等,对于柔和缓慢,重意不重力的太极拳套路运动往往是敬而远之。
第二,套路动作数量多,变化复杂。每种太极拳套路均有数十个技术动作,且动作方向往返折叠、变化复杂。由于大多数学生没有一定的武术基础,且教学课时较少。容易让学生产生太极拳难学、难记的想法。有了这种想法后,课堂上对自己就不会严格要求,学习中只照着教师依样画葫芦,只学会了基本动作,对太极拳运动中蕴涵的健身价值没有深刻领会,从而难以产生浓厚的兴趣。
第三,教师教学方法单调呆板,讲解质量差。教师在授课前没有向学生介绍太极拳博大精深的内涵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及太极拳的健身功效,对太极拳的健身机理和防病治病的功能也没有进行重点讲解,使学生对太极拳运动没有—个完整的认识,明确不了太极拳的锻炼价值,这样就无法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导致学生对学习太极拳,提不起兴趣。
三、培养和激发学生习练太极拳兴趣的途径
(一)电化教学法
大学生思维活跃,易接受新鲜事物,但往往缺乏耐性,很难达到“心静体松”的练习要求,缺少对太极拳理论的理解与掌握,而仅模仿套路动作,这样习练太极拳就显得枯燥乏味,毫无兴趣可言。因此,可在课前一周利用电化教学组织教学班级观看太极拳教学片。首先,能使学生欣赏到正确、优美的名家示范,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再者运用电化教学,教师可采用慢放、定格等形式,让学生清晰地看到动作的关键和行走路线。可方便形象地进行动作的讲解、分解、对比、归纳行讲解,使学生对太极拳运动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从而达到引导学生对太极拳由感性认识E升到理性认识,并自觉探索其运动规律的目的。
(二)音乐教学法
太极拳的动作如“行云流水,绵绵不绝”,缓慢、柔和而连贯。许多学生由于练功心切,急于求成,动作速度不知不觉就加快了,从而失去了太极拳原有的风格。此时,教师可以运用太极拳音乐组织教学。由于太极拳的动作舒展大方、潇洒飘逸、刚柔相济,并有优美的音乐相伴,使这两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能使学生产生许多美的联想,可以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动作的整体感,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在完成一段教学,进行练习时。宜多采用音乐的伴奏,让学生通过音乐的旋律来加强对动作的掌握。
(三)意念教学法
意念教学法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体育教学与训练的方法,是心理和思维活动的过程,在一定的信息和表象刺激下激起的一种心理感觉和思维活动。其形式以回忆为基础,对动作表象加以重视,达到加深体会、巩固技术的目的,也就是让学生先想后练,边想边练,想练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意念教学的关键是要求学生将想象的内容和实际动作结合起来。它主要是让学生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自己头脑中已形成的动作表象,重复地回忆,想象动作,反复地对所学的技术动作形象“过电影”,使学过的技术运动形象化、完整化和系统化。
(四)攻防意识法
太极拳的特点就是讲究攻防技术。太极拳虽然当作强身健体的养生项目,但在教学中,对太极拳动作的技击攻防意识讲解有助于学生了解与理解动作的意义,加深对套路的记忆。比如二十四简化太极拳中的“棚捋挤按”以右手势为例,“棚”右手用崩劲击打对方一攻,左手在解动作来势一防。“捋”是明显接准对方把式而分化防守。“挤”是失防反攻。太极拳的一招一式,都有攻防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时对攻防意识的了解与理解有助于增强学习的兴趣及对动作的掌握。
四、结束语
高校太极拳教学有别于其他风格的武术套路教学,其自身缺乏游戏功能,学生习练的兴趣性不强。因此,在太极拳教学中要不断提高学生对太极拳理论的认识,突出武术运动的技击美、姿态美,迎合学生青春期的身心特点,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终身体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太极拳全书瞰[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
[2]黄显忠.简化太极拳教学方法探讨[J].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18(2).
[3]刘宗伟,山灵团.高校太极拳教学实效性探讨田[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5).
[关键词]体育教学;太极拳;兴趣;教学效果
太极拳是中国医学文化遗产中具有民族特色,且行之有效的具有保健强身、益智、修性、祛病延年等多种功效的人体运动,是东方文化的瑰宝。在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掌握基本的知识和动作要领,并能熟练地完成套路,使太极拳教学逐步做到由教师教,到学生学。直至自觉地去练太极拳。关键在于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激发他们对习练太极拳的兴趣。根据多年从事高校太极拳教学的经验并参考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就如何培养高校学生习练太极拳兴趣,提出一些新的探索观点,希望与大家共勉。
一、太极拳运动的特点
太极拳是一种以柔和、缓慢、稳静、轻灵为主的拳术。其运动绵绵不断、节节贯串,处处带有弧形,动作圆活,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柔刚相济;以全身放松,用意念引导动作,意到身随,配合均匀细长的呼吸,整套动作如行云流水,使全身上下得到协调一致的活动;其运动量与运动强度适中,练习后身体机能不易出现激烈变化,适合于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体质状况的人群习练,特别是体弱及慢性病患者;同时,太极拳运动不受时间、季节和场地的限制,时间可长可短,可单人练习,也可集体练习,便于广泛普及和推广。
二、影响学生习练太极拳的主要因素
第一,运动缓慢柔和。这是太极拳与其他风格武术套路的重要区别。—套简化太极拳有24种姿势,按正常速度可在5分钟左右完成。现在的大学生都是20岁左右,正处在精力充沛、活泼好动的青春期,他们喜欢对抗激烈、节奏感强烈、极具刺激的运动,对太极拳运动缺乏足够的认识,片面认为太极拳动作绵软,只适合老年人练习,中看不中用等,对于柔和缓慢,重意不重力的太极拳套路运动往往是敬而远之。
第二,套路动作数量多,变化复杂。每种太极拳套路均有数十个技术动作,且动作方向往返折叠、变化复杂。由于大多数学生没有一定的武术基础,且教学课时较少。容易让学生产生太极拳难学、难记的想法。有了这种想法后,课堂上对自己就不会严格要求,学习中只照着教师依样画葫芦,只学会了基本动作,对太极拳运动中蕴涵的健身价值没有深刻领会,从而难以产生浓厚的兴趣。
第三,教师教学方法单调呆板,讲解质量差。教师在授课前没有向学生介绍太极拳博大精深的内涵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及太极拳的健身功效,对太极拳的健身机理和防病治病的功能也没有进行重点讲解,使学生对太极拳运动没有—个完整的认识,明确不了太极拳的锻炼价值,这样就无法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导致学生对学习太极拳,提不起兴趣。
三、培养和激发学生习练太极拳兴趣的途径
(一)电化教学法
大学生思维活跃,易接受新鲜事物,但往往缺乏耐性,很难达到“心静体松”的练习要求,缺少对太极拳理论的理解与掌握,而仅模仿套路动作,这样习练太极拳就显得枯燥乏味,毫无兴趣可言。因此,可在课前一周利用电化教学组织教学班级观看太极拳教学片。首先,能使学生欣赏到正确、优美的名家示范,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再者运用电化教学,教师可采用慢放、定格等形式,让学生清晰地看到动作的关键和行走路线。可方便形象地进行动作的讲解、分解、对比、归纳行讲解,使学生对太极拳运动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从而达到引导学生对太极拳由感性认识E升到理性认识,并自觉探索其运动规律的目的。
(二)音乐教学法
太极拳的动作如“行云流水,绵绵不绝”,缓慢、柔和而连贯。许多学生由于练功心切,急于求成,动作速度不知不觉就加快了,从而失去了太极拳原有的风格。此时,教师可以运用太极拳音乐组织教学。由于太极拳的动作舒展大方、潇洒飘逸、刚柔相济,并有优美的音乐相伴,使这两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能使学生产生许多美的联想,可以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动作的整体感,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在完成一段教学,进行练习时。宜多采用音乐的伴奏,让学生通过音乐的旋律来加强对动作的掌握。
(三)意念教学法
意念教学法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体育教学与训练的方法,是心理和思维活动的过程,在一定的信息和表象刺激下激起的一种心理感觉和思维活动。其形式以回忆为基础,对动作表象加以重视,达到加深体会、巩固技术的目的,也就是让学生先想后练,边想边练,想练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意念教学的关键是要求学生将想象的内容和实际动作结合起来。它主要是让学生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自己头脑中已形成的动作表象,重复地回忆,想象动作,反复地对所学的技术动作形象“过电影”,使学过的技术运动形象化、完整化和系统化。
(四)攻防意识法
太极拳的特点就是讲究攻防技术。太极拳虽然当作强身健体的养生项目,但在教学中,对太极拳动作的技击攻防意识讲解有助于学生了解与理解动作的意义,加深对套路的记忆。比如二十四简化太极拳中的“棚捋挤按”以右手势为例,“棚”右手用崩劲击打对方一攻,左手在解动作来势一防。“捋”是明显接准对方把式而分化防守。“挤”是失防反攻。太极拳的一招一式,都有攻防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时对攻防意识的了解与理解有助于增强学习的兴趣及对动作的掌握。
四、结束语
高校太极拳教学有别于其他风格的武术套路教学,其自身缺乏游戏功能,学生习练的兴趣性不强。因此,在太极拳教学中要不断提高学生对太极拳理论的认识,突出武术运动的技击美、姿态美,迎合学生青春期的身心特点,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终身体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太极拳全书瞰[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
[2]黄显忠.简化太极拳教学方法探讨[J].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18(2).
[3]刘宗伟,山灵团.高校太极拳教学实效性探讨田[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