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马克思相关论文
基于MEGA2的文献研究,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中的一些重要学术问题和学术争论将获得澄清和新的认识。一是马克思思想进程中,市民社会-资......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
本文对以人为本中的人进行了具体分析探讨。文章首先评析了学界对以人为本中的人的三种理解,然后提出以人为本中的人是将“人类”、......
我以欣喜的心情读完了张一兵同志的《回到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一书。老实说,这不是一本容易读的书,但读完这部厚厚六百......
从文字上看,回到马克思可以是一个认识论的命题,也可以是一个解释学的命题.作为认识论的命题,回到马克思在原则上是错误的,而作为......
中国经济学界的现状与19世纪上半叶的德国惊人的相似.德国新生的“国家经济学”即历史学派与作为舶来品的、并取得话语霸权的英法......
1883年是一个能给所有经济思想史家留下深刻印象的年份,正是在这一年:马克思逝世,凯恩斯出生。逝去的是一个饱尝颠沛流离饥寒交迫......
段忠桥 ,1 951年生 ,北京市人。 1 977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哲学系。 1 984年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 ,1 987年获硕士学位。 1 991年......
20世纪末 ,国内外理论界先后出现了“回到马克思”的呼声 ,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重新解读马克思的文本。然而 ,当我们确实着手重......
“回到马克思”是 90年代中期以来流传在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的一个响亮口号。这是一种极重要的理论折射。它反映了随着改革开放......
市场经济越发展,物质生活就越充裕,我们就越需要寻找精神家园。当代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反思和重建是中国社会实践发展提出的重要时代......
世纪之交张一兵教授撰写了《回到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一书,该书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历史......
林毅夫和张维迎都主张回到斯密。但张维迎中意的是斯密的自由化、市场化、私有化,而且完全撇开斯密观点的历史局限性,这恰恰是我们......
蔡云(以下简称“蔡”):1999年,您的一书出版,在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直到目前还在不断引起国内学人的许多争论.rn张一兵(以下简......
有人说 ,90年代以来的中国学界 ,处在一个“思想淡出 ,学问辈出”的时代 ,也就是说 ,在学界的讨论中 ,许多人乐于转述国外思想家的......
《哲学研究》今年第六期发表了一篇书评 ,是对包括我的《回到马克思》(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9年版 )在内的被称之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基......
张一兵教授的新作《回到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9年版 ) ,是对马克思的经济学文本的“几乎殚精......
“回到马克思”就是回到马克思主义。“回到马克思主义”有着多维度的本质规定:从内容上,必须完整、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和本......
摘 要:“回到马克思”是实现马克思“在场”的前提条件,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正统”(价值旨趣和研究范式)是发展马克思主义、使其与实践......
在“理解马克思”问题上,我们提出“回到马克思”与“回到实践”两种路径,前者虽然具有积极意义却也遭遇不少困境,后者虽抓住了马克思......
考察"回到马克思"的路径能清晰揭示出马克思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其可概括为这样一个命题:人是历史性的存在。一方面,人面临着历......
在呼唤教育学理论创新的背景下,中国教育学有必要反思自身与马克思主义。然而在马克思主义被日益权威化的情况下,中国教育学的反思......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具有双重内涵,其一是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指导中国现实生活实践,其二是总结概括现实经验用以丰富和......
从文字上看,"回到马克思"可以是一个认识论的命题,也可以是一个解释学的命题。作为认识论的命题,"回到马克思"在原则上是错误的,而......
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曾经出现的“回到马克思”、“走出马克思”是有原则区别的。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结合......
20世纪的社会主义文化存在如下矛盾:内容与形式的单一化、模式化:没有解决好与社会主义民主相适应的自由创造问题,过分强调政治控制。......
从文化根源上看,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危害最大的就是小农经济文化心态对马克思主义的"诠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实际以及它们......
解读马克思,必须为马克思的解读给出一个较为清晰的界定.在国内外种种解读马克思的思路和方法中,实际上存在着"五种"解读方式,它们......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马克思为主导创立的。必须体现马克思哲学的真精神:马克思新世界观是新唯物主义.即唯物主义历史观亦即历史唯物主......
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一直是以经济建设取代阶级斗争作为工作重心,大力发展生产力,而经过将近40年,中国社会面临的更重要问题是如何落......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科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一个特色学科,它对中国现当代意识形态的构筑有着较为明显的影响。随着西......
学术文本词频统计,是指统计一个思想家在其经典文本母语原文中所使用的支配性概念或范畴出现的频率,并将其与不同时期发生重要思想......
深度解释模式是近十年国内“回到马克思”理论运动所趋向的理论目标之一 ,它也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在改革开放40年间成果丰硕,其在时代变迁中进行着问题域转换与话语转型,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开放性与实践性品......
“回到马克思”是 90年代中期以来流传在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的一个响亮口号。这是一种极重要的理论折射。它反映了随着改革开放......
日本当代学者以“回到马克思”为方法,重视马克思主义文献学研究和原始文本解读,探究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思想精髓,赋予马克思主义......
关于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当前存在的三种思潮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即:"重读马克思"、"回到马克思"与"发展马克思"。可以说,这三种......
目前部分中国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仅限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所阐述的内容,但是这并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全部内容,因为......
作为一种解读范式,"回到马克思"是涉及马克思主义思想史的内容及其方法论的系统工程。远离马克思谈马克思以及马克思的部分思想被......
<正>当代中国的伦理学人,要真正对伦理学的学科发展做出自己的重要贡献,必须也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价值立场,同时又结合时......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然以搞清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前提。而搞清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回到马克思”。“回到马克......
马克思主义不可战胜的真理性以无可辩驳的事实昭告世人:未来不能没有马克思.苏东剧变和新的时代主题转换使我们深深认识到:要坚持......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传入中国至今已有近八十年的历史。作为马克思最富有争议性的作品之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中国......
学位
认识论与解释学是两门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视野。认识论是关于认识的哲学理论,研究认识的对象、源泉、真理性问题等。解释学是关于......
新世纪以来,"回到马克思"作为马哲中国化中的一种重要学术现象,引起了学界较广泛的关注和较持久的论争。那么,"回到马克思"作为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