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之和

来源 :创作·文字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king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都知道是中庸之道的精髓。多少年以来都认为中庸之道的和,就是和事老,就是不要斗争,要委曲求全;就是和稀泥,就是不要是非分明,要一团和气。
  中庸之道,这是儒家教义,属四书五经之一的《中庸》里有着十分精确的解释。中庸之道的精髓在于不偏不倚,而不偏不倚的关键又落实在一个“和”字上。到底什么是和?《中庸》上说:“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就是说人的喜怒哀乐表现得恰如其分,恰于其时才叫和。这又叫人犯难了,假如父亲遭人绑架、假如老婆红杏出墙、假如儿子被人拐卖、假如开发公司扒祖宗十八代留下的房产又不给钱,那又要怎样做才是“和”呢?
  要“和”真的还不容易。
  《中庸》上又说:“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和,是天下共同的道理,只有做到中和,才能正天地之位,才能够养育万物。按照《中庸》上的解释,不和,就会乾坤颠倒,天崩地裂;不和,老婆就生不出儿子,要断子绝孙,那还了得!
  所以如果按照《中庸》解释中庸之和,谁会反对?真正天崩地裂,我想谁都会怕的,要是天下男人的老婆全不生儿子,我想大家也会惶惶不可终日的。事情就坏在后世文人身上,这班人吃饱了撑得慌,任意引申、篡改,歪嘴巴和尚念经,把好好的中庸之道解释得乱七八糟。不单中国文人这么多事,外国人也一样。你看那夏娃,本来是女性真理的象征,钱钟书在《围城》里不是引用过一句名言“真理是赤裸裸的”吗?应该声明一句,一代文豪钱钟书并没有把真理掩盖,坏就坏在西洋人的艺术家手上,硬要夏娃手里拿一片树叶,害得夏娃累了几千年。你不信吗?只要捏一根针两小时一动也不动,不累死你才怪。可人家一捏就是几千年。不但累坏了夏娃,最可恨的是最关键的真理没有了,你看气人不气人!天知道哪一年哪一位艺术家能为她解脱,还一个百分之百的真理给全世界几十亿亚当和夏娃的子子孙孙。因此,所谓的“和”,到今天为止真还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
其他文献
在北京算不算专业影迷,要看你在哪儿看电影,真正喜欢电影的人一定都知道几个和电影有关的地方。其中,专业电影人聚集的地方是电影学院的大放映厅,很多人叫它“天堂影院”。天堂影院是一部电影的名字,电影讲述的是热爱电影的人的故事。这里每周二、周三放电影,每场两部片子,两天的片子是一样的。  天堂影院的套票学期初在学校内部卖,一场大概合计几块钱。没有买到套票的话,可以到影院门口等退票。很多电影学院的学生学期初
期刊
在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之前,经济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怎样增加生产,避免出现饥荒。我们都知道,饥荒是生活基本资料,尤其是粮食的供应不足引起的,三年困难时期,因为高估产、高征收,再加上大办人民公社的过度浪费,弄得老百姓连饭都吃不上,活活饿死了好多人。  性爱市场也会产生供应不足的问题,对男性来说,女方不断提升的性技术、不断扩大的性需求真是个灾难。据说有个丈夫天天在汤里放安眠药,让老婆一吃完就呼呼大睡,不去
期刊
我家住在卫生局的时候,前面是昭乌达影院,它的高音喇叭不分昼夜地播放一支缠绵的曲子《彩云追月》,即使人在厕所里,耳边也《彩云追月》,“咚噔噔噔,咚噔噔噔……”我家在三楼,俯望下面,是一家幼儿园,我幼时即在此度过。那时在冬夜里,幼儿园的地面烧得滚烫,下床屎尿,个个都高提双脚飞奔。现时,我从楼上向下看,仍有孩子不愿回家,在铁链系的浪桥上从摆,仿佛乘船。家长拿衣服,在一旁严肃地观看,其实是等待。  我家的
期刊
一口很大的井,四周长满了嫩绿的很柔软也很漂亮的草,还有一些野菜、野花。这是一口千年老井,泉水一年四季汩汩冒出,涌出的水在井中水面上形成一朵散开的喇叭花。冬天,井水升腾着袅袅热气,夏天喝一口透心的凉。水中长满了水草,随着汩出的水不停地舞动,有鱼儿自由地游弋,很幸福的。  一个明媚的上午,阳光暖暖的,大地暖暖的,我十分疲乏地蜷缩在井旁,一边幸福地喝着井水,一边感受着鱼儿的快乐。一天中,我会很多次的来到
期刊
读一份旧报纸,上头有朋友一篇旧日文章,写的是一个深闺少女青春期的忧郁,文字甚是凄伤。美术编辑给这样一篇文章配了一幅线描画,画面是一幢爬满爬山虎的旧楼,有个院子,院门紧闭;门前小巷电线杆下斜倚有一辆单车。笔触极为细致,甚至连单车钢圈的辐条也可以清晰的一一数出来。  我不知道这位美编是匠心独运呢,还是不经意间的妙手偶得!再没有别的画面可以配得上这样一篇温婉的文字了,也再没有什么更为熟悉的场景可以如此这
期刊
1946年,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接受《地平线》杂志的采访,其中有两个问题提得很到位:一是“你认为严肃作家能靠写作维持生活吗?”二是“如果不能,你认为什么职业可以作为最适合他的第二职业?”  对于第一个问题,奥威尔的回答十分干脆:“不。在英国只有少数几百个写侦探小说之类的作家,能够完全靠写书谋生。在某种意义上,像伊瑟尔·M·台尔那样的畅销书作家比任何一个严肃作家都更容易避免卖淫。”奥威尔绝对不是在哭
期刊
最近一直没有读什么书,除了上网瞎逛、翻翻每天报纸的花边消息,空暇的时间无所事事。  书还是有的,只要打开电脑,上线,随便搜索一下,在5分钟内你就可以把一部长篇小说下到硬盘上。事实上我的硬盘里已经安静地躺着数10部武侠小说和漫画,如同一个守财奴的钞票,一旦被他牢牢攥住,就再也无法重见天日,说起来网上读书的乐趣似乎只是在下载完毕屏幕上跳出那个小小的确认键的时候。  不读书的日子可以靠上网,看电视,听C
期刊
习惯睡前读书。习惯躺着读书。西蒙娜·德·波伏娃的《第二性》终于被我在这种温暖的时段、以这样慵懒的姿态读完了。八百四十四页,读了整整半年。在喜欢波伏娃的同时,顺带也喜欢了一下翻译陶铁柱。这是迄今为止,我所读的外国书籍中最流畅的一本。  懵懵懂懂的半年,恍恍惚惚的半年,合上书本,伸个懒腰,突然就觉得自己是个真正的男人了。我现在划分男人的标准不再关乎年龄、阅历、婚否,而是有没读《第二性》。我认为,凡是没
期刊
腊 日    晴朗的腊日是美好的。清早出门,田野里有霜,像细细的面粉一样,撒在翠绿的冬小麦上。红日挂在东边的堤树上。大路已被严寒冻住,棉鞋踏在上面,吱吱作响。  这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三九四九,冻掉屁股。乡下人讲道。池塘里结了厚厚的冰。媳妇们来洗衣服和青菜,都得将冰层敲开,老头子们来饮牛也是。那些女人们蹲在水边,手与脸都被严寒的空气咬得通红。  小孩们放了早学,回到家里,与兄弟姐妹们挤在门廊下面
期刊
网络泡沫正在澎胀之际,在网络公司工作的人被称之为金领,经常上网聊天的人被称之为网虫。如果你以为网虫是个贬义词,那就大大的错了,它包含着的优越感多着呢。据我理解,它至少包含了这么几层意思:1、精英阶层;2、有闲阶层;3、小资阶层;4、知识阶层;5、领潮流的阶层……可能还有很多言之不尽的东西,但优越感是其中的主旋律。   当网络越来越普及,特别是对于中学生来说它基本上是一个公害,需要国家法律来约束其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