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该文从阐述职业教育“工匠精神”缺失的表现及危害入手,分析在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职业院校“工匠精神”缺失对制造业发展造成的影响,强调将“工匠精神”融入到职业教育,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服务“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需要,是职业院校深化内涵发展的现实需要,是促进学生就业和个人发展的必然要求,“工匠精神”的培育应该成为职业院校的教育追求,“工匠精神”的养成应该成为职业学校和企业校企合作的必然,职业院校塑造工匠精神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关键词:职业院校 工匠精神 塑造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1(c)-0230-02
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自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工匠精神”以来,工匠精神已成为社会讨论的热点。但对“工匠精神”这一概念至今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权威的定义。对于什么是“工匠精神”,《辞海·工部》中解释道:“工,匠也。凡执艺事成器物以利用者,皆谓之工。”其实理解“工匠精神”,就是一种认真精神、敬业精神,工匠精神的实质,就是敬业、精益、专注和创新,工匠精神就是热爱工作、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坚持不懈、不断创新和创立品牌。职业教育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需要的具有较高职业素质劳动者的教育,目的就是培养造就技艺精湛的工匠。为此,职业院校在加强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还应高度重视对学生职业精神的塑造和培养,高职院校应整合各种教育资源,采用多种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方法,需要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培育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的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予以落实和实践,将工匠精神作为办学理念贯穿始终,确立和重塑工匠精神的地位,培养学生们的工匠精神,实现职业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1 职业教育“工匠精神”缺失的危害
1.1 “工匠精神”缺失的表现
在目前的职业教育及社会工作中,工匠精神缺失普遍,具体表现如下。
1.1.1 工作急功近利,缺少长远规划
一些企业追求短、平、快,甚至是投机取巧所带来的即时利益,对产品缺少长远规划,忽略产品的品质灵魂。影响了工匠精神的产生。
1.1.2 工作懈怠,缺乏高质量标准
工作态度马虎,工作懈怠,应付差事,得过且过,敷衍潦草,工作标准不高,工作差不多就行了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常见。影响了工匠精神的培育。
1.1.3 低劣假冒产品,缺失创新和自主品牌
市场缺少自主创新产品,即使不少有品质的产品推出后,低劣假冒产品紧随其后,占领市场,让部分企业失去了创新的勇气和投入的耐心,让持久创新变得异常艰难。影响了工匠精神的养成。
1.2 “工匠精神”缺失的危害
“工匠精神”的缺失危害极大。具体表现如下。
1.2.1 导致目前大而不强的中国制造业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虽然发展速度较快,规模较大,但中国制造业总体上来讲是大而不强。在制造业全球高端知名品牌中,来自中国的品牌屈指可数。
1.2.2 导致质量不高的各类产品
由于“工匠精神”的缺失,导致国内许多产品质量上不去,中国的许多产品还处于价值链低端,产品在全球的信誉度还不高。
1.2.3 导致制造业市场份额不高
由于产品质量以及高端产品品牌的不足,致使国内消费能力严重外流,长此以往,将使国内制造业市场逐步萎缩,市场占有份额下降。
1.2.4 导致制造业企业寿命不长
由于缺少工匠精神的支撑,致使许多产品质量不高,产品创新发展动力不足,缺乏竞争力,最终导致制造业企业寿命不长。
“工匠精神”缺失不仅存在于制造业,其他行业也同样存在。“工匠精神”缺失最直接、最现实的危害是产品缺乏竞争能力,影响国家现代化的实现。可见,“工匠精神”培养对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职业院校提出了新的课题,“工匠精神”的培育应该成为职业院校教育的必然追求。
2 职业院校服务中国制造2025,塑造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2.1 弘扬“工匠精神”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需要
制造业是国家的重要产业,是支撑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主体,拥有强大的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强盛的标志。在目前我国推进工业现代化,调结构转方式,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间节点,我们必须把“工匠精神”作为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在职业教育中对准职业人进行职业精神培养,提升工匠意识,培养工匠精神,提高企业劳动者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为国家的经济转型升级发展服务。
2.2 培育“工匠精神”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是适应市场需求,围绕市场需求生产更多、更好、更适应的产品,谁能提供优质产品,谁就能赢得市场,因此必须以职业学校“工匠精神”培育,通过敬业的工作精神、严谨的工作态度、精益的工作方式,为未来市场的产品质量提升打下基础。
2.3 锤炼“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需要
中国发布《中国制造2025》,国家未来要从制造业大国逐步向制造业强国推进,在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步下滑的当下,唯有通过职业院校对准职业人工匠精神的培育和养成,为企业培养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使其成为制造业发展的坚定基石,支撑起未来“制造强国”战略。
2.4 传承“工匠精神”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保障
“工匠精神”是老店历经百年而不倒的秘诀之一,其核心价值在于精益求精,只有潜下心来,认真对待产品生产的每道工序、每个流程、每个环节,才能保证产品质量,才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才能使企业保持长远发展。
2.5 落实“工匠精神”培育是职业院校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
职业院校的发展来自于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只有职业院校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好务,学校才能得到社会上的认可,才能在社会上立足,才能吸引更多的生源,才能为其生存和发展奠定基础。
2.6 具有“工匠精神”是学生就业和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
具有“工匠精神”是职业院校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保持可持续发展,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的现实需要。职业院校学生要想成为合格的职业人,必须要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细致的工作态度、严谨的职业规范,要按照工匠精神的内涵磨练自身,进而成长为新时代中国工匠,实现长远发展。
2.7 践行“工匠精神”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客观要求
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生产要素,而学校正是培养准职业人的场所,职业学校在教学过程中要和企业合作,要把“工匠精神”的培养作为共同的目标融入到校企合作过程中,因此傳承与践行“工匠精神”也是学校与行业企业落实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客观要求。
3 结语
总之,“中国制造2025”离不开职业教育源源不断的人才输送,职业院校必须紧跟时代发展需求,将“工匠精神”的培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全过程,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让具有工匠精神、技术技能过硬的人才在职场中大显身手,使中国制造业由大到强,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 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职教论坛,2014(22):66-69.
[2] 陈磊.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及其途径分析[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6(3):59-62.
[3] 贾敏.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中国培训,2016(22):268.
[4] 巢居鹏.大学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1):54-56.
关键词:职业院校 工匠精神 塑造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1(c)-0230-02
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自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工匠精神”以来,工匠精神已成为社会讨论的热点。但对“工匠精神”这一概念至今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权威的定义。对于什么是“工匠精神”,《辞海·工部》中解释道:“工,匠也。凡执艺事成器物以利用者,皆谓之工。”其实理解“工匠精神”,就是一种认真精神、敬业精神,工匠精神的实质,就是敬业、精益、专注和创新,工匠精神就是热爱工作、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坚持不懈、不断创新和创立品牌。职业教育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需要的具有较高职业素质劳动者的教育,目的就是培养造就技艺精湛的工匠。为此,职业院校在加强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还应高度重视对学生职业精神的塑造和培养,高职院校应整合各种教育资源,采用多种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方法,需要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培育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的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予以落实和实践,将工匠精神作为办学理念贯穿始终,确立和重塑工匠精神的地位,培养学生们的工匠精神,实现职业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1 职业教育“工匠精神”缺失的危害
1.1 “工匠精神”缺失的表现
在目前的职业教育及社会工作中,工匠精神缺失普遍,具体表现如下。
1.1.1 工作急功近利,缺少长远规划
一些企业追求短、平、快,甚至是投机取巧所带来的即时利益,对产品缺少长远规划,忽略产品的品质灵魂。影响了工匠精神的产生。
1.1.2 工作懈怠,缺乏高质量标准
工作态度马虎,工作懈怠,应付差事,得过且过,敷衍潦草,工作标准不高,工作差不多就行了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常见。影响了工匠精神的培育。
1.1.3 低劣假冒产品,缺失创新和自主品牌
市场缺少自主创新产品,即使不少有品质的产品推出后,低劣假冒产品紧随其后,占领市场,让部分企业失去了创新的勇气和投入的耐心,让持久创新变得异常艰难。影响了工匠精神的养成。
1.2 “工匠精神”缺失的危害
“工匠精神”的缺失危害极大。具体表现如下。
1.2.1 导致目前大而不强的中国制造业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虽然发展速度较快,规模较大,但中国制造业总体上来讲是大而不强。在制造业全球高端知名品牌中,来自中国的品牌屈指可数。
1.2.2 导致质量不高的各类产品
由于“工匠精神”的缺失,导致国内许多产品质量上不去,中国的许多产品还处于价值链低端,产品在全球的信誉度还不高。
1.2.3 导致制造业市场份额不高
由于产品质量以及高端产品品牌的不足,致使国内消费能力严重外流,长此以往,将使国内制造业市场逐步萎缩,市场占有份额下降。
1.2.4 导致制造业企业寿命不长
由于缺少工匠精神的支撑,致使许多产品质量不高,产品创新发展动力不足,缺乏竞争力,最终导致制造业企业寿命不长。
“工匠精神”缺失不仅存在于制造业,其他行业也同样存在。“工匠精神”缺失最直接、最现实的危害是产品缺乏竞争能力,影响国家现代化的实现。可见,“工匠精神”培养对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职业院校提出了新的课题,“工匠精神”的培育应该成为职业院校教育的必然追求。
2 职业院校服务中国制造2025,塑造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2.1 弘扬“工匠精神”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需要
制造业是国家的重要产业,是支撑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主体,拥有强大的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强盛的标志。在目前我国推进工业现代化,调结构转方式,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间节点,我们必须把“工匠精神”作为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在职业教育中对准职业人进行职业精神培养,提升工匠意识,培养工匠精神,提高企业劳动者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为国家的经济转型升级发展服务。
2.2 培育“工匠精神”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是适应市场需求,围绕市场需求生产更多、更好、更适应的产品,谁能提供优质产品,谁就能赢得市场,因此必须以职业学校“工匠精神”培育,通过敬业的工作精神、严谨的工作态度、精益的工作方式,为未来市场的产品质量提升打下基础。
2.3 锤炼“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需要
中国发布《中国制造2025》,国家未来要从制造业大国逐步向制造业强国推进,在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步下滑的当下,唯有通过职业院校对准职业人工匠精神的培育和养成,为企业培养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使其成为制造业发展的坚定基石,支撑起未来“制造强国”战略。
2.4 传承“工匠精神”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保障
“工匠精神”是老店历经百年而不倒的秘诀之一,其核心价值在于精益求精,只有潜下心来,认真对待产品生产的每道工序、每个流程、每个环节,才能保证产品质量,才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才能使企业保持长远发展。
2.5 落实“工匠精神”培育是职业院校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
职业院校的发展来自于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只有职业院校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好务,学校才能得到社会上的认可,才能在社会上立足,才能吸引更多的生源,才能为其生存和发展奠定基础。
2.6 具有“工匠精神”是学生就业和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
具有“工匠精神”是职业院校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保持可持续发展,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的现实需要。职业院校学生要想成为合格的职业人,必须要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细致的工作态度、严谨的职业规范,要按照工匠精神的内涵磨练自身,进而成长为新时代中国工匠,实现长远发展。
2.7 践行“工匠精神”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客观要求
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生产要素,而学校正是培养准职业人的场所,职业学校在教学过程中要和企业合作,要把“工匠精神”的培养作为共同的目标融入到校企合作过程中,因此傳承与践行“工匠精神”也是学校与行业企业落实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客观要求。
3 结语
总之,“中国制造2025”离不开职业教育源源不断的人才输送,职业院校必须紧跟时代发展需求,将“工匠精神”的培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全过程,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让具有工匠精神、技术技能过硬的人才在职场中大显身手,使中国制造业由大到强,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 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职教论坛,2014(22):66-69.
[2] 陈磊.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及其途径分析[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6(3):59-62.
[3] 贾敏.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中国培训,2016(22):268.
[4] 巢居鹏.大学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1):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