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討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患者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为该病的预防与早期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研究时间:2017年2月-2019年12月,研究对象为120例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观察组),回顾分析所有患者临床病原菌分布、基础疾病以及预后等,同时选择120例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无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住院患者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患者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主要病原菌包括白色念珠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与光滑球拟酵母菌,48例患者合并细菌感染;患者基础疾病包括:呼吸衰竭、重症肺炎、肺结核、肺炎合并先天性心脏病、血液疾病与病毒性脑炎;所有患者经过综合治疗,其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108/120)。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住院时间、基础疾病病程、抗生素使用时间、机械通气、全身激素、留置导管、手术介入、营养不良等方面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证实长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使用糖皮质激素、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以及营养不良是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患者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为主,患者真菌感染与合并多种基础疾病以及存在较多危险因素有关,患者总体预后尚可,临床应重视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患者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预防与管理。
【关键词】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患者;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临床特点;危险因素;预后
【中图分类号】R519;R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525(2020)04-0-01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患者以呼吸系统疾病为主,患者治疗期间因为使用广谱抗生素药物、免疫抑制剂药物以及介入操作等因素影响,患者有较高的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发生率。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指的是患者肺部因为真菌侵袭引起的炎症,临床报道指出,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呈现出增加趋势,且因为早期症状表现不明显,患者有较高的死亡风险[1]。为明确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患者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临床特点、影响因素、预后等信息,从而更好地指导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患者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预防管理,降低患者死亡率,本文结合我院2017年2月-2019年12月120例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对其相关资料回顾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2017年2月-2019年12月,观察组研究对象为120例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每例患者均有1株病原菌检出,包括男性68例、女性52例,年龄:29-78岁、平均年龄(64.27±5.49)岁,综合患者基础疾病、影响因素、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病原菌检查等综合确诊。对照组为120例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无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其中男性65例、女性55例,年龄:30-76岁、平均年龄(64.22±5.45)岁。所有患者相关诊断、检查以及治疗等资料均有记录。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性别及其年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满足可比性。
1.2方法
采用回顾分析方法总结不同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患者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资料,通过采集痰液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分型以及药敏试验,明确不同真菌感染患者的病原菌类型。整理不同患者基础疾病类型。所有患者均采取综合治疗方法,包括吸氧治疗、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基础疾病治疗、调整酸碱平衡、保护脏器功能,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人血浆以及白蛋白等,抑制真菌药物方面选择静脉注射两性霉素B、静脉输注氟康唑注射液,针对合并细菌感染患者结合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性的抗生素药物。
1.3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1)真菌感染病原菌类型与分布;(2)患者基础疾病;(3)患者预后;(4)单因素分析;(5)危险因素。
1.4评价标准
综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病原菌检查予以评价,治疗效果评价包括:(1)痊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影像学检查显示肺部炎症浸润消失,病原菌检查结果为阴性;(2)有效:治疗后存在轻微症状表现,影像学检查显示有轻微肺部炎症浸润,病原菌检查结果为阴性;(3)无效:病情加重,影像学检查显示存在明显肺部炎症浸润,病原菌检查结果为阳性。总有效率=痊愈率+有效率。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3.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x±s,采用 检验;计数资料(n,%),采用c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见表1,其中有48例患者合并细菌感染,所占比例为40.00%。
2.2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基础疾病分布
重症肺炎、肺结核是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主要基础疾病,相关数据见表2。
2.3患者预后分析
120例患者经过综合治疗,其中痊愈78例(65.00%),有效30例(25.00%),无效12例(10.00%),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
2.4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单因素分析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单因素分析如下:(1)住院时间,观察组:18-29d、平均住院时间(24.54±2.58)d;对照组:10-19d、平均住院时间(16.84±1.73)d,数据分析t=27.154,P=0.000;(2)基础疾病病程,观察组:病程20-48d、平均时间(32.54±5.91)d;对照组:病程12-32d、平均时间(24.62±4.41)d,数据分析t=11.765,P=0.000;(3)抗生素使用时间,观察组:8-22d、平均(14.25±2.61)d;对照组:4-12d、平均(7.55±1.26)d,数据分析,t=25.324,P0.000=;(4)联合抗生素药物使用,观察组:联合抗生素使用的有66例(55.00%);对照组:联合抗生素使用19例(15.83%),数据分析c2=44.264,P=0.000;(5)机械通气,观察组: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患者65例(54.17%),对照组: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患者24例(20.00%);数据分析c2=33.022,P=0.000;(6)全身激素使用,观察组80例(66.67%),对照组34例(28.33%),数据分析c2=35.355,P=0.000;(7)免疫抑制剂使用,观察组68例(56.67%),对照组26例(21.67%),数据分析c2=30.848,P=0.000;(8)留置导管,观察组有72例患者留置导管(60.00%),对照组34例存在留置管(28.33%),数据分析c2=24.399,P=0.000;(9)手术介入,观察组有62例有手术介入(51.67%)。对照组24例有手术介入(20.00%),数据分析c2=26.167,P=0.000;(10)营养不良,观察组有60例患者有营养不良(50.00%),对照组19例存在营养不良,数据分析c2=31.719,P=0.000。 2.5多因素分析
多因素分析证实长时间机械通气时间、长时间使用糖皮质激素、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以及营养不良是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数据见表3。
3 讨论
医院感染是造成住院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临床对院内细菌感染关注较多,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为住院患者的细菌感染防控提供了重要依据。近年来,伴随着人口老龄化、抗生素临床不合理使用等相关因素影响,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患者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发生率有所提高[2]。同细菌感染相比,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治疗难度更大,与此同时,呼吸与重症医学科收治患者多为呼吸系统疾病,基础疾病出现的症状体征可掩盖真菌感染所产生的症状表现,造成真菌感染后不能及时发现,存在诊断延误风险,进一步增加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住院患者死亡风险。通过对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患者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资料分析,便于更好地预防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
结合现有文献报道分析,临床抗生素药物、抗真菌药物、激素药物、免疫抑制剂类药物等广泛使用使得住院患者使得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率逐步增加,且以呼吸科、重症医学科发病率较为典型[3]。结合本次研究结果数据,通过对120例住院患者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研究分析,有多种真菌均可引起感染,其中白色念珠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是主要病原菌,分别占到55.83%、21.67%,此外还包括少量的光滑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光滑球拟酵母菌,同时有40.00%患者合并细菌感染,说明侵袭性真菌感染病原菌具有多样性与混合感染特点。
发生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基础疾病,主要以重症肺炎、肺结核为主,分别占到57.50%与31.67%,这也符合呼吸与重症医学科的科室特点;出现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有多种影响因素,如住院时间长、基础病程长、抗生素使用种类多且使用时间长、介入性操作、使用免疫抑制剂药物等;多因素分析证实长时间机械通气时间、长时间使用糖皮质激素、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以及营养不良是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实际患者在医院管理中应重视上述危险因素;从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预后角度分析,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0.00%,分析是因为对患者采取综合治疗,并以病原菌培养、药敏试验结果为依据,灵活选择敏感性药物,降低了抗生素不合理使用问题。
结合本次研究结果,临床需要重视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早期管理,针对入院患者积极通过危险因素分析预测其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感染风险,并积极在患者治疗早期重视肺部真菌感染的相关检查,比如支气管肺泡灌洗液(1-3)β-D-葡聚糖定量检测、检测BALF-BG以及血清(1,3)-β-D-葡聚糖检测等,提高肺部真菌感染的早期检出[4]。临床治疗期间尽可能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糖皮质激素以及广谱抗生素使用时间,规范糖皮质激素、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同时加强患者住院治疗期间的营养支持,积极预防营养不良;减少介入性护理操作,并对可控的危险因素予以干预。
综上所述,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患者侵襲性肺部真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为主,患者真菌感染与合并多种基础疾病以及存在较大危险因素有关,患者总体预后尚可,临床应重视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患者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预防与管理。
参考文献:
[1]李昕原,梁腾霄,王兰.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中医证素特点研究[J].环球中医药,2017,10(10):1174-1177.
[2]张俊霞.CT影像检查在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并发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民康医学,2019,31(09):121-123.
[3]邵微颖,陈毓.支气管扩张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华全科医学,2019,17(01):154-156.
[4]卢庆文,董娅,王菲,等.支气管肺泡灌洗液(1-3)β-D-葡聚糖定量检测对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19):3694-3695.
[5]李嫚.检测BALF-BG在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探讨[J].当代医学,2018,24(27):20-22.
作者简介:
宋曦,出生年月:1976.12.汉族,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重症感染方向。
【关键词】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患者;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临床特点;危险因素;预后
【中图分类号】R519;R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525(2020)04-0-01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患者以呼吸系统疾病为主,患者治疗期间因为使用广谱抗生素药物、免疫抑制剂药物以及介入操作等因素影响,患者有较高的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发生率。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指的是患者肺部因为真菌侵袭引起的炎症,临床报道指出,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呈现出增加趋势,且因为早期症状表现不明显,患者有较高的死亡风险[1]。为明确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患者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临床特点、影响因素、预后等信息,从而更好地指导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患者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预防管理,降低患者死亡率,本文结合我院2017年2月-2019年12月120例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对其相关资料回顾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2017年2月-2019年12月,观察组研究对象为120例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每例患者均有1株病原菌检出,包括男性68例、女性52例,年龄:29-78岁、平均年龄(64.27±5.49)岁,综合患者基础疾病、影响因素、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病原菌检查等综合确诊。对照组为120例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无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其中男性65例、女性55例,年龄:30-76岁、平均年龄(64.22±5.45)岁。所有患者相关诊断、检查以及治疗等资料均有记录。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性别及其年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满足可比性。
1.2方法
采用回顾分析方法总结不同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患者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资料,通过采集痰液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分型以及药敏试验,明确不同真菌感染患者的病原菌类型。整理不同患者基础疾病类型。所有患者均采取综合治疗方法,包括吸氧治疗、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基础疾病治疗、调整酸碱平衡、保护脏器功能,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人血浆以及白蛋白等,抑制真菌药物方面选择静脉注射两性霉素B、静脉输注氟康唑注射液,针对合并细菌感染患者结合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性的抗生素药物。
1.3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1)真菌感染病原菌类型与分布;(2)患者基础疾病;(3)患者预后;(4)单因素分析;(5)危险因素。
1.4评价标准
综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病原菌检查予以评价,治疗效果评价包括:(1)痊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影像学检查显示肺部炎症浸润消失,病原菌检查结果为阴性;(2)有效:治疗后存在轻微症状表现,影像学检查显示有轻微肺部炎症浸润,病原菌检查结果为阴性;(3)无效:病情加重,影像学检查显示存在明显肺部炎症浸润,病原菌检查结果为阳性。总有效率=痊愈率+有效率。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3.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x±s,采用 检验;计数资料(n,%),采用c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见表1,其中有48例患者合并细菌感染,所占比例为40.00%。
2.2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基础疾病分布
重症肺炎、肺结核是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主要基础疾病,相关数据见表2。
2.3患者预后分析
120例患者经过综合治疗,其中痊愈78例(65.00%),有效30例(25.00%),无效12例(10.00%),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
2.4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单因素分析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单因素分析如下:(1)住院时间,观察组:18-29d、平均住院时间(24.54±2.58)d;对照组:10-19d、平均住院时间(16.84±1.73)d,数据分析t=27.154,P=0.000;(2)基础疾病病程,观察组:病程20-48d、平均时间(32.54±5.91)d;对照组:病程12-32d、平均时间(24.62±4.41)d,数据分析t=11.765,P=0.000;(3)抗生素使用时间,观察组:8-22d、平均(14.25±2.61)d;对照组:4-12d、平均(7.55±1.26)d,数据分析,t=25.324,P0.000=;(4)联合抗生素药物使用,观察组:联合抗生素使用的有66例(55.00%);对照组:联合抗生素使用19例(15.83%),数据分析c2=44.264,P=0.000;(5)机械通气,观察组: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患者65例(54.17%),对照组: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患者24例(20.00%);数据分析c2=33.022,P=0.000;(6)全身激素使用,观察组80例(66.67%),对照组34例(28.33%),数据分析c2=35.355,P=0.000;(7)免疫抑制剂使用,观察组68例(56.67%),对照组26例(21.67%),数据分析c2=30.848,P=0.000;(8)留置导管,观察组有72例患者留置导管(60.00%),对照组34例存在留置管(28.33%),数据分析c2=24.399,P=0.000;(9)手术介入,观察组有62例有手术介入(51.67%)。对照组24例有手术介入(20.00%),数据分析c2=26.167,P=0.000;(10)营养不良,观察组有60例患者有营养不良(50.00%),对照组19例存在营养不良,数据分析c2=31.719,P=0.000。 2.5多因素分析
多因素分析证实长时间机械通气时间、长时间使用糖皮质激素、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以及营养不良是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数据见表3。
3 讨论
医院感染是造成住院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临床对院内细菌感染关注较多,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为住院患者的细菌感染防控提供了重要依据。近年来,伴随着人口老龄化、抗生素临床不合理使用等相关因素影响,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患者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发生率有所提高[2]。同细菌感染相比,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治疗难度更大,与此同时,呼吸与重症医学科收治患者多为呼吸系统疾病,基础疾病出现的症状体征可掩盖真菌感染所产生的症状表现,造成真菌感染后不能及时发现,存在诊断延误风险,进一步增加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住院患者死亡风险。通过对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患者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资料分析,便于更好地预防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
结合现有文献报道分析,临床抗生素药物、抗真菌药物、激素药物、免疫抑制剂类药物等广泛使用使得住院患者使得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率逐步增加,且以呼吸科、重症医学科发病率较为典型[3]。结合本次研究结果数据,通过对120例住院患者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研究分析,有多种真菌均可引起感染,其中白色念珠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是主要病原菌,分别占到55.83%、21.67%,此外还包括少量的光滑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光滑球拟酵母菌,同时有40.00%患者合并细菌感染,说明侵袭性真菌感染病原菌具有多样性与混合感染特点。
发生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基础疾病,主要以重症肺炎、肺结核为主,分别占到57.50%与31.67%,这也符合呼吸与重症医学科的科室特点;出现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有多种影响因素,如住院时间长、基础病程长、抗生素使用种类多且使用时间长、介入性操作、使用免疫抑制剂药物等;多因素分析证实长时间机械通气时间、长时间使用糖皮质激素、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以及营养不良是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实际患者在医院管理中应重视上述危险因素;从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预后角度分析,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0.00%,分析是因为对患者采取综合治疗,并以病原菌培养、药敏试验结果为依据,灵活选择敏感性药物,降低了抗生素不合理使用问题。
结合本次研究结果,临床需要重视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早期管理,针对入院患者积极通过危险因素分析预测其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感染风险,并积极在患者治疗早期重视肺部真菌感染的相关检查,比如支气管肺泡灌洗液(1-3)β-D-葡聚糖定量检测、检测BALF-BG以及血清(1,3)-β-D-葡聚糖检测等,提高肺部真菌感染的早期检出[4]。临床治疗期间尽可能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糖皮质激素以及广谱抗生素使用时间,规范糖皮质激素、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同时加强患者住院治疗期间的营养支持,积极预防营养不良;减少介入性护理操作,并对可控的危险因素予以干预。
综上所述,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患者侵襲性肺部真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为主,患者真菌感染与合并多种基础疾病以及存在较大危险因素有关,患者总体预后尚可,临床应重视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患者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预防与管理。
参考文献:
[1]李昕原,梁腾霄,王兰.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中医证素特点研究[J].环球中医药,2017,10(10):1174-1177.
[2]张俊霞.CT影像检查在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并发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民康医学,2019,31(09):121-123.
[3]邵微颖,陈毓.支气管扩张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华全科医学,2019,17(01):154-156.
[4]卢庆文,董娅,王菲,等.支气管肺泡灌洗液(1-3)β-D-葡聚糖定量检测对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19):3694-3695.
[5]李嫚.检测BALF-BG在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探讨[J].当代医学,2018,24(27):20-22.
作者简介:
宋曦,出生年月:1976.12.汉族,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重症感染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