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阶段是小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相较于过去的“放养式”家庭教育,现今的家庭教育方式虽然更加注重孩子的培养,然而大多更加侧重于知识文化和才艺的培养,忽略了孩子精神层面的教育,这就需要学校的大力配合与教育,如何在新课改背景下有效率的提高小学生的思想与社会课的知识思想传授,尤为重要。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思想与社会课;教学效率
在现今的大的时代背景下,国家要走可持续发展的健康道路,具备高素质的人才必不可少。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具有高学历但是低素质的人员事迹时有发生,“高铁占座事件”、“殴打孕妇事件”,“刺杀舍友事件”等等都长时间的占据了社会新闻的一大板块。由此可见,我国当今社会的发展相对于高学历的人才的需求,更需要其具备相匹配的高素质。否则,没有相对应的正确的道德观作为约束,高学历的人才也会成为危害社会安全的“隐形炸弹”。所以在小学阶段,这个社会基本道德观念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如何高效的培养孩子正确的社会观、人生观、价值观刻不容缓。
一、“由浅入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最是多动好玩的年纪,且一年级至三年级正是小学生懵懂无知的年纪,其学习的新教材《道德与法治》又是比较枯燥无味的内容,这导致了小学生在学习时很难入门,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也很难认识到素质培养德重要性。这就为四年级至六年级学习的《品德与社会》提高了难度。且四至六年级是小升初的重要时期,很多家长都会更加注重文化课的提高,从而忽略素质教育,所以在一至三年级中夯实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尤为重要。
要提高小学思想与社会课的教学效率,就要在小学生初步接触《道德与法治》课程时提高其学习兴趣。这就对科目教师有了较高的要求。首先,需要教师有较强的亲和力,让学生产生亲近感,融入到学生中,就能更好的站在小学生的角度讲解课程,使其能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其次,需要教师深刻的理解其教学内容与目的,只有自身深刻的理解教学内容后才能够通过教师自身的解读,由浅入深的教授给学生,使其产生兴趣,领悟到学习内容并不是枯燥无味,并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与生活性。
二、“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是最好的老师
在家里父母的言行举止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在学校,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行为规范。小学教师,不仅仅局限在思想品德科目的教授老师要求其具备良好的素质行为,也要要求其他的教师具备良好的行为规范。这个时期的学生处在对身边的一切都很好奇,且最容易模仿的阶段,老师的言行出现偏差也很容易带给学生错误的示范。在学生的心理观念来说,老师的权威性有时候要大于家长的权威性。老师是神圣的,老师做的很多事都是对的,正确的。这就让学生有了下意识的相对简单的是非判断。古人说“为人师表”,旨在做别人的榜样表率。同时,教师可以在业余时间,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立家长微信联系群,相对于家长,教师对于小学生的心理研究会更有心得。可以通过家长群,教授给家长其言行举止对孩子发展的重要影响。使学生不管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都能時时刻刻的潜移默化的受到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影响。
三、“寓教于乐”使学生对思想与社会课有更直观的感受
小学生学习的《道德与法制》、《品德与社会》相对于文化课知识,其实更加容易感受到,它存在在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更多是可以感受得到的,这就使其教授起来更加直观,让小学生更能容易接受。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希望学生可以自主学习,使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在颠覆以往的以教师为学习主体的传统教学方式。所以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话糙理不糙,填鸭式的灌输只会使学生被动接受,在理解上就很困难了。教师在小学生一至三年时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好玩心理和童趣天真的特点,在网络上寻找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短片,或者是寓言绘本图片制作成PPT,通过课上的多媒体教学像讲故事一样讲给学生听,在将其带入其中角色。这样学生不仅接受起来很容易,也有很大的学习兴趣。通过老师的讲解后,也可以通过角色带入的方法,使学生有更加直观的感受。对是非观念有一个简单的正确的判断,这就是最基础层面的道德。
四、“身体力行”实践出真知
新课改实施后,教师的教学内容有了极大的转变。这是学校和教师、学生、家长之间共同努力的结果,然而想要更进一步的提高小学思想与社会课的教学效率还需要小学生真正的投入到生活中和事件中去,老师可以通过布置一些小“作业”,例如:帮助妈妈洗碗,擦地。帮助爸爸整理书桌。陪伴家里老人进行一些娱乐活动等。还可以举办一些小的表演活动,找一些富有教育意义的小品,让学生参与到其中。在实践中得出的感悟真知相对于课上内容的传授往往更具有直观的深刻体会。小学生本就是爱玩的年纪,通过这样的形式一方面可以大大的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积极的进入到教学氛围中,提高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自主参与到其中来,通过小品或者小型话剧中与同学之间的互动,还能大大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能够初步培养小学生如何正确与他人进行沟通与交流,并且在剧情中感受到具有良好品德所带来的个人魅力。
总结
综上所述,小学生是初步接触外面世界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个时期的学生更是相当于一张白纸,需要教师与家长的共同努力完成一幅优秀的画作。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积极的投入到小学思想与社会课的研究中,通过身体力行,寓教于乐等丰富的活动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确立其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毛丕显.新课改下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内容整体构建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02):84-85.
[2]隋乐顺.浅议新课标背景下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效率[J].中国校外教育,2017(32):88-89.
(作者单位:山东省肥城市安临站镇中心小学)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思想与社会课;教学效率
在现今的大的时代背景下,国家要走可持续发展的健康道路,具备高素质的人才必不可少。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具有高学历但是低素质的人员事迹时有发生,“高铁占座事件”、“殴打孕妇事件”,“刺杀舍友事件”等等都长时间的占据了社会新闻的一大板块。由此可见,我国当今社会的发展相对于高学历的人才的需求,更需要其具备相匹配的高素质。否则,没有相对应的正确的道德观作为约束,高学历的人才也会成为危害社会安全的“隐形炸弹”。所以在小学阶段,这个社会基本道德观念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如何高效的培养孩子正确的社会观、人生观、价值观刻不容缓。
一、“由浅入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最是多动好玩的年纪,且一年级至三年级正是小学生懵懂无知的年纪,其学习的新教材《道德与法治》又是比较枯燥无味的内容,这导致了小学生在学习时很难入门,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也很难认识到素质培养德重要性。这就为四年级至六年级学习的《品德与社会》提高了难度。且四至六年级是小升初的重要时期,很多家长都会更加注重文化课的提高,从而忽略素质教育,所以在一至三年级中夯实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尤为重要。
要提高小学思想与社会课的教学效率,就要在小学生初步接触《道德与法治》课程时提高其学习兴趣。这就对科目教师有了较高的要求。首先,需要教师有较强的亲和力,让学生产生亲近感,融入到学生中,就能更好的站在小学生的角度讲解课程,使其能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其次,需要教师深刻的理解其教学内容与目的,只有自身深刻的理解教学内容后才能够通过教师自身的解读,由浅入深的教授给学生,使其产生兴趣,领悟到学习内容并不是枯燥无味,并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与生活性。
二、“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是最好的老师
在家里父母的言行举止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在学校,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行为规范。小学教师,不仅仅局限在思想品德科目的教授老师要求其具备良好的素质行为,也要要求其他的教师具备良好的行为规范。这个时期的学生处在对身边的一切都很好奇,且最容易模仿的阶段,老师的言行出现偏差也很容易带给学生错误的示范。在学生的心理观念来说,老师的权威性有时候要大于家长的权威性。老师是神圣的,老师做的很多事都是对的,正确的。这就让学生有了下意识的相对简单的是非判断。古人说“为人师表”,旨在做别人的榜样表率。同时,教师可以在业余时间,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立家长微信联系群,相对于家长,教师对于小学生的心理研究会更有心得。可以通过家长群,教授给家长其言行举止对孩子发展的重要影响。使学生不管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都能時时刻刻的潜移默化的受到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影响。
三、“寓教于乐”使学生对思想与社会课有更直观的感受
小学生学习的《道德与法制》、《品德与社会》相对于文化课知识,其实更加容易感受到,它存在在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更多是可以感受得到的,这就使其教授起来更加直观,让小学生更能容易接受。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希望学生可以自主学习,使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在颠覆以往的以教师为学习主体的传统教学方式。所以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话糙理不糙,填鸭式的灌输只会使学生被动接受,在理解上就很困难了。教师在小学生一至三年时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好玩心理和童趣天真的特点,在网络上寻找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短片,或者是寓言绘本图片制作成PPT,通过课上的多媒体教学像讲故事一样讲给学生听,在将其带入其中角色。这样学生不仅接受起来很容易,也有很大的学习兴趣。通过老师的讲解后,也可以通过角色带入的方法,使学生有更加直观的感受。对是非观念有一个简单的正确的判断,这就是最基础层面的道德。
四、“身体力行”实践出真知
新课改实施后,教师的教学内容有了极大的转变。这是学校和教师、学生、家长之间共同努力的结果,然而想要更进一步的提高小学思想与社会课的教学效率还需要小学生真正的投入到生活中和事件中去,老师可以通过布置一些小“作业”,例如:帮助妈妈洗碗,擦地。帮助爸爸整理书桌。陪伴家里老人进行一些娱乐活动等。还可以举办一些小的表演活动,找一些富有教育意义的小品,让学生参与到其中。在实践中得出的感悟真知相对于课上内容的传授往往更具有直观的深刻体会。小学生本就是爱玩的年纪,通过这样的形式一方面可以大大的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积极的进入到教学氛围中,提高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自主参与到其中来,通过小品或者小型话剧中与同学之间的互动,还能大大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能够初步培养小学生如何正确与他人进行沟通与交流,并且在剧情中感受到具有良好品德所带来的个人魅力。
总结
综上所述,小学生是初步接触外面世界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个时期的学生更是相当于一张白纸,需要教师与家长的共同努力完成一幅优秀的画作。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积极的投入到小学思想与社会课的研究中,通过身体力行,寓教于乐等丰富的活动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确立其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毛丕显.新课改下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内容整体构建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02):84-85.
[2]隋乐顺.浅议新课标背景下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效率[J].中国校外教育,2017(32):88-89.
(作者单位:山东省肥城市安临站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