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共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到:“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美育是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美育要通过各种艺术以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来进行。通过艺术进行的美育就是艺术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美育占有重要地位。”
学校所属地区位于怀柔城区西部40千米,这里有明代长城、八百年板栗种植、京效第一灯笼村、怀柔区第一个党支部……九渡河镇政府很早就提出了发展五彩九渡的地域发展理念,打造“金色板栗、青色长城、银色溪河、红色支部、绿色生态”等内容的地域经济、社会发展格局,引领了当地的快速发展。地域的文化和资源,就像是大树的根基,深深地植根在当地的方方面面。挖掘地域文化内涵,服务于学校美育文化建设,是学校美育教育的必然选择。因此,学校艺术文化建设与镇域实际和历史传承相结合,以地域特色为载体,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创立“五色”文化,促美育发展。在几年中,我校利用本地区的发展优势,结合学校、教师、学生美育发展的需要,以校园文化建设、校本课程建设、学校社团建设、学生社会大课堂为途径,展现学校美育教育方面的特色。
一、校园文化建设中创“五色”文化
优美的校园环境渗透着学校集体对真善美的追求,其美育功能是潜移默化进行的,它无声地以多种美的形式给师生创造了一个感受学校办学观念、领悟学校传统文化精髓的空间,有“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为此,我们在起始阶段,就着手改造或完善我们的“五色”校园文化建设。“五色”指红色(庙上红色党支部、红庙灯笼制作)、金色(明代板栗)、青色(黄花城水长城)、绿色(怀九河生态区),银色(怀九河)。我们投入大量时间和资金对校园环境进行规划,在在教学楼走廊加入“五色”文化知识,在各班教室增设我知家乡文化专栏,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大手笔苦心经营,着力打造“地域文化”长廊式校园,做到了让每一面墙都会说话,让每一个角落都能育人。
二、学校社团活动中创“五色”文化
学校建立社团以来,我们把当地百姓喜闻乐见的剪纸、扎灯笼、抖空竹、太极扇、腰鼓、武术、舞狮等传统艺术带进了校园。学校共开设了14项传统文化活动社团,其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9项,地区优秀文化内容5项。全部学科参与其中,全部学生参与其中,全部家长参与其中。
三、校本课程建设中创“五色”文化
镇域内有淳朴敦厚的民风,当地有名的土特產,有匠心独具的民间艺术品,有本地区红色根据地和隽秀旖旎的水长城风光,通过我们的挖掘和整理,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力求突出区域特色、学校特色,整合现有资源,开发潜在资源,以渗透美育教育为出发点,我校编写出校本读本《九渡山水五彩路》。
该读本共六本(1-6年级各一本),每本编写共五个主题:绿谷叠翠——生态之旅;银溪柔泉——九渡之旅;青城雄关——长城之旅;红旗飘飘——红色之旅;金栗飘香——板栗之旅。整套读本体现了实践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并存在以下优势:历史传承明显(把底蕴丰富的长城、明代板栗园、鳞龙山大洋山等历史文化古迹和历史传说等编写入读本中,使教材具备了丰富的历史底蕴)、地域色彩浓厚(九渡河镇一直以板栗之乡著名京城,以怀九河为主线,在读本中对板栗从栽培、修剪、收果等多个方面进行知识性的讲解,并积极组织学生实践,为学生将来为家乡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红色文化突出(以怀柔区第一个红色党支部—庙上村党支部为中心点,辐射全镇,大力弘扬红色文化,让学生了解历史,培养学生爱国,爱家乡的意识)、在体验中成长(在自然、家乡、社会和自我之间内在的整合中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过程,学生在合作、分享、实践、进取中使学生的个性品质得到良好的培养)。
四、以地区资源为优势创“五色”文化
我镇有着丰富的地区资源,京效第一灯笼村、水长城风景区等都与我校建立了合作关系。
2009年起,学校和红庙村灯笼厂合作,建立起了以“扎灯笼”为主题的活动课。每学期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到灯笼厂参观学习。在灯笼展示区村支书闫万军给学生们讲解了灯笼的历史、文化、起源及种类等。在灯笼制作车间,学生们跟着工人师傅做龙骨、轧灯布、贴云子、嵌金丝,做出了形态各异的灯笼。2016年,在北京教育学院“协同创新”项目组的引领下,我校进行了“以灯笼为载体的学科活动课程开发与整合”。语文课上,学生们搜集了关于灯笼的诗歌、成语、歇后语,创作了童谣,绘制了小报;数学课上,学生测量灯笼骨架,获得关于长度和测量的直观经验,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劳技课上,学生们体验了镂空剪纸与灯笼制定的巧妙结合……“扎灯笼”为主题的学科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发,学生在核心素养得到发展的同时,增强了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几年来,以创“五色”文化,促美育发展实施以来,学校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绩。近两年,学校先后成为全国足球特色校,北京市文明学校、艺术教育特色校、国防教育特色校、学校中华传统文化促进会常务理事单位,北京市综合实践活动示范校。2018年,我校的科研课题《农村小学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利用校外资源开发灯笼课程的研究》审批确立为市级规划课题,开始进行深入研究阶段。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领略传统文化的内涵与魅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实现德育目标。在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中,孩子们开阔眼界,启迪心智,习得一技之长,同时提升品德品位修养,使他们尽情享受着童年的快乐与成长的喜悦。当他们投入和认真的表演和操作赢得阵阵掌声时,他们收获的不仅是技艺,更是成就感和由衷的自豪感。每个学生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享受着艺术的乐趣,表达着个人的情智。这种灵活多样的实践形式,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发展的空间,搭建了创造美的舞台。
北京市怀柔区九渡河学校 赵振福
学校所属地区位于怀柔城区西部40千米,这里有明代长城、八百年板栗种植、京效第一灯笼村、怀柔区第一个党支部……九渡河镇政府很早就提出了发展五彩九渡的地域发展理念,打造“金色板栗、青色长城、银色溪河、红色支部、绿色生态”等内容的地域经济、社会发展格局,引领了当地的快速发展。地域的文化和资源,就像是大树的根基,深深地植根在当地的方方面面。挖掘地域文化内涵,服务于学校美育文化建设,是学校美育教育的必然选择。因此,学校艺术文化建设与镇域实际和历史传承相结合,以地域特色为载体,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创立“五色”文化,促美育发展。在几年中,我校利用本地区的发展优势,结合学校、教师、学生美育发展的需要,以校园文化建设、校本课程建设、学校社团建设、学生社会大课堂为途径,展现学校美育教育方面的特色。
一、校园文化建设中创“五色”文化
优美的校园环境渗透着学校集体对真善美的追求,其美育功能是潜移默化进行的,它无声地以多种美的形式给师生创造了一个感受学校办学观念、领悟学校传统文化精髓的空间,有“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为此,我们在起始阶段,就着手改造或完善我们的“五色”校园文化建设。“五色”指红色(庙上红色党支部、红庙灯笼制作)、金色(明代板栗)、青色(黄花城水长城)、绿色(怀九河生态区),银色(怀九河)。我们投入大量时间和资金对校园环境进行规划,在在教学楼走廊加入“五色”文化知识,在各班教室增设我知家乡文化专栏,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大手笔苦心经营,着力打造“地域文化”长廊式校园,做到了让每一面墙都会说话,让每一个角落都能育人。
二、学校社团活动中创“五色”文化
学校建立社团以来,我们把当地百姓喜闻乐见的剪纸、扎灯笼、抖空竹、太极扇、腰鼓、武术、舞狮等传统艺术带进了校园。学校共开设了14项传统文化活动社团,其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9项,地区优秀文化内容5项。全部学科参与其中,全部学生参与其中,全部家长参与其中。
三、校本课程建设中创“五色”文化
镇域内有淳朴敦厚的民风,当地有名的土特產,有匠心独具的民间艺术品,有本地区红色根据地和隽秀旖旎的水长城风光,通过我们的挖掘和整理,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力求突出区域特色、学校特色,整合现有资源,开发潜在资源,以渗透美育教育为出发点,我校编写出校本读本《九渡山水五彩路》。
该读本共六本(1-6年级各一本),每本编写共五个主题:绿谷叠翠——生态之旅;银溪柔泉——九渡之旅;青城雄关——长城之旅;红旗飘飘——红色之旅;金栗飘香——板栗之旅。整套读本体现了实践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并存在以下优势:历史传承明显(把底蕴丰富的长城、明代板栗园、鳞龙山大洋山等历史文化古迹和历史传说等编写入读本中,使教材具备了丰富的历史底蕴)、地域色彩浓厚(九渡河镇一直以板栗之乡著名京城,以怀九河为主线,在读本中对板栗从栽培、修剪、收果等多个方面进行知识性的讲解,并积极组织学生实践,为学生将来为家乡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红色文化突出(以怀柔区第一个红色党支部—庙上村党支部为中心点,辐射全镇,大力弘扬红色文化,让学生了解历史,培养学生爱国,爱家乡的意识)、在体验中成长(在自然、家乡、社会和自我之间内在的整合中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过程,学生在合作、分享、实践、进取中使学生的个性品质得到良好的培养)。
四、以地区资源为优势创“五色”文化
我镇有着丰富的地区资源,京效第一灯笼村、水长城风景区等都与我校建立了合作关系。
2009年起,学校和红庙村灯笼厂合作,建立起了以“扎灯笼”为主题的活动课。每学期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到灯笼厂参观学习。在灯笼展示区村支书闫万军给学生们讲解了灯笼的历史、文化、起源及种类等。在灯笼制作车间,学生们跟着工人师傅做龙骨、轧灯布、贴云子、嵌金丝,做出了形态各异的灯笼。2016年,在北京教育学院“协同创新”项目组的引领下,我校进行了“以灯笼为载体的学科活动课程开发与整合”。语文课上,学生们搜集了关于灯笼的诗歌、成语、歇后语,创作了童谣,绘制了小报;数学课上,学生测量灯笼骨架,获得关于长度和测量的直观经验,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劳技课上,学生们体验了镂空剪纸与灯笼制定的巧妙结合……“扎灯笼”为主题的学科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发,学生在核心素养得到发展的同时,增强了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几年来,以创“五色”文化,促美育发展实施以来,学校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绩。近两年,学校先后成为全国足球特色校,北京市文明学校、艺术教育特色校、国防教育特色校、学校中华传统文化促进会常务理事单位,北京市综合实践活动示范校。2018年,我校的科研课题《农村小学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利用校外资源开发灯笼课程的研究》审批确立为市级规划课题,开始进行深入研究阶段。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领略传统文化的内涵与魅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实现德育目标。在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中,孩子们开阔眼界,启迪心智,习得一技之长,同时提升品德品位修养,使他们尽情享受着童年的快乐与成长的喜悦。当他们投入和认真的表演和操作赢得阵阵掌声时,他们收获的不仅是技艺,更是成就感和由衷的自豪感。每个学生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享受着艺术的乐趣,表达着个人的情智。这种灵活多样的实践形式,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发展的空间,搭建了创造美的舞台。
北京市怀柔区九渡河学校 赵振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