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课不再是单纯地让学生掌握技巧,也会让学生学会欣赏美术,发现美,创造美。在美术中,美术欣赏教学也是其中的一部分,这种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课业形式,它和绘画及工艺教学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
关键词:高中;美术欣赏课;途径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8-063-1
新课程标准给美术了制定了总的学习目标,我们要从美术教学总的目标出发,要求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还要通过欣赏美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提高文化素质,把他们引向健康、文明、积极向上发展的道路。高中美术欣赏课与绘画课比起来所占的教学比例很小,但是,它与美术一般的教学常常存在冲突,因此,如何处理它们之间矛盾也是一个重点与难点,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来提高欣赏课的教学质量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呢?
一、在欣赏课中突出对学生的人文性教育
美术是一种文化,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它与人们的社会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并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是于此,美术才应被视为一种文化学习,与其他文化课是一起的。通过美术学习,使学生认识的思想境界有所提高,学会发现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差异性,还要发现人类社会是丰富的,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同时,培养学生热爱我们祖国优秀的美术传统,也培养学生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尊重与理解,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爱国之情,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以及自强不息的精神与自信心。
美术欣赏课的学习主要是学习完美的形象,用卓越的艺术技巧激发学生的心弦,通过美的熏陶,使人精神奋发,与美术精神相共鸣,产生一种强烈的教育效果,知自己的素养有所提高。比如欣赏董希文的油画《开国大典》时,可感受到作者发要表达的情怀,从作者的构思中,再加上构图和色彩,可以看出中华民族永远站起来了,这里埋藏着的是信心和气魄。再比如说罗中立有一幅名油画名字叫做《父亲》,图中所表达的不仅仅是观者对老农个人身世的悬想,更是表达了人们我们这样一个中华民族这个农业大国的前途命运的深刻思考与反省,这幅画已经从一个老民身上超越到另一个高度,这个农民代表是中华民族千千万万的农民,代表了我们国家的现状,这农民是全体农民的化身,代表了只有像他这样的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才养育了我们千千万万中华儿女,养育了我们伟大的祖国。他又代表了一种精神,是精神上的父亲,激发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欣赏课反映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传统的美术欣赏课教学是教师在讲,学生在听,学生动耳不动脑,教师努力投入,却换来学生的漠然,课堂死气沉沉,没有一丝生机,欣赏课变成了欣赏教师讲的课。然而,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学生不是教师的灌输品,而是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上,让学生亲身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学生主体主動积极参与,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教师不应该把自己放在课堂的主体地位上,而是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不断探索与自省,从各个方面考虑来设计课堂教学的过程,让这个过程是学生乐学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创造性过程。教师要转变观念,把自己从一个知识的占有者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习的人,教师的知识和经验成为学生可利用的资源之一,教师的任务由过去单纯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启发诱导,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与信息的优化选择为主。美术欣赏课更是主客体的统一,欣赏活动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才能激发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又有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教师过多过细的讲解既不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又不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教师可采取的教学策略如下:第一,激发兴趣,提高主动性。第二,设计有探究意义的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第三,因材施教,改变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第四,利用表扬、奖励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外部动机。第五,发挥学习小组优势,加强合作与交流。
三、利用欣赏课对学生创造性的培养至关重要
对于学生创造性的培养是各学科所都要做到的,在美术欣赏课中对学生的创造性教育也是同样重要的,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美术课程也应该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注重对学生的学习创造性与个性的培养,在教学是要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思维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发散思考,让思维变得更有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把学生的创造潜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出来。另外,欣赏课也要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有效地培养,让学生把那种创新意识真正在实现我实践中去,从而转化成一种具体成果的能力。
综上所述,美术课中的欣赏教学存在于美术教学中,它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工艺、绘画的教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们之间相互作用,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如果已经具备了工艺、绘画的实践的基础,美术欣赏时就会能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艺术品。比如教学民间绘画和工艺品的欣赏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试着画一画,做一做,这既有助于对作品的理解,又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这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就在欣赏、创作中迸发了。
[参考文献]
[1]杨斌.浅谈美术欣赏课中兴趣的培养[J].时代教育,2006(12).
[2]俞志斌.美术欣赏课程的教学创新[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04).
[3]慕东升.网络环境下的美术欣赏研究性学习[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08(04).
[4]杨成林.谈如何进行美术欣赏课的创造性教学[J].魅力中国,2008(16).
关键词:高中;美术欣赏课;途径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8-063-1
新课程标准给美术了制定了总的学习目标,我们要从美术教学总的目标出发,要求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还要通过欣赏美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提高文化素质,把他们引向健康、文明、积极向上发展的道路。高中美术欣赏课与绘画课比起来所占的教学比例很小,但是,它与美术一般的教学常常存在冲突,因此,如何处理它们之间矛盾也是一个重点与难点,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来提高欣赏课的教学质量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呢?
一、在欣赏课中突出对学生的人文性教育
美术是一种文化,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它与人们的社会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并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是于此,美术才应被视为一种文化学习,与其他文化课是一起的。通过美术学习,使学生认识的思想境界有所提高,学会发现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差异性,还要发现人类社会是丰富的,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同时,培养学生热爱我们祖国优秀的美术传统,也培养学生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尊重与理解,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爱国之情,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以及自强不息的精神与自信心。
美术欣赏课的学习主要是学习完美的形象,用卓越的艺术技巧激发学生的心弦,通过美的熏陶,使人精神奋发,与美术精神相共鸣,产生一种强烈的教育效果,知自己的素养有所提高。比如欣赏董希文的油画《开国大典》时,可感受到作者发要表达的情怀,从作者的构思中,再加上构图和色彩,可以看出中华民族永远站起来了,这里埋藏着的是信心和气魄。再比如说罗中立有一幅名油画名字叫做《父亲》,图中所表达的不仅仅是观者对老农个人身世的悬想,更是表达了人们我们这样一个中华民族这个农业大国的前途命运的深刻思考与反省,这幅画已经从一个老民身上超越到另一个高度,这个农民代表是中华民族千千万万的农民,代表了我们国家的现状,这农民是全体农民的化身,代表了只有像他这样的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才养育了我们千千万万中华儿女,养育了我们伟大的祖国。他又代表了一种精神,是精神上的父亲,激发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欣赏课反映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传统的美术欣赏课教学是教师在讲,学生在听,学生动耳不动脑,教师努力投入,却换来学生的漠然,课堂死气沉沉,没有一丝生机,欣赏课变成了欣赏教师讲的课。然而,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学生不是教师的灌输品,而是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上,让学生亲身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学生主体主動积极参与,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教师不应该把自己放在课堂的主体地位上,而是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不断探索与自省,从各个方面考虑来设计课堂教学的过程,让这个过程是学生乐学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创造性过程。教师要转变观念,把自己从一个知识的占有者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习的人,教师的知识和经验成为学生可利用的资源之一,教师的任务由过去单纯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启发诱导,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与信息的优化选择为主。美术欣赏课更是主客体的统一,欣赏活动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才能激发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又有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教师过多过细的讲解既不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又不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教师可采取的教学策略如下:第一,激发兴趣,提高主动性。第二,设计有探究意义的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第三,因材施教,改变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第四,利用表扬、奖励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外部动机。第五,发挥学习小组优势,加强合作与交流。
三、利用欣赏课对学生创造性的培养至关重要
对于学生创造性的培养是各学科所都要做到的,在美术欣赏课中对学生的创造性教育也是同样重要的,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美术课程也应该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注重对学生的学习创造性与个性的培养,在教学是要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思维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发散思考,让思维变得更有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把学生的创造潜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出来。另外,欣赏课也要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有效地培养,让学生把那种创新意识真正在实现我实践中去,从而转化成一种具体成果的能力。
综上所述,美术课中的欣赏教学存在于美术教学中,它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工艺、绘画的教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们之间相互作用,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如果已经具备了工艺、绘画的实践的基础,美术欣赏时就会能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艺术品。比如教学民间绘画和工艺品的欣赏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试着画一画,做一做,这既有助于对作品的理解,又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这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就在欣赏、创作中迸发了。
[参考文献]
[1]杨斌.浅谈美术欣赏课中兴趣的培养[J].时代教育,2006(12).
[2]俞志斌.美术欣赏课程的教学创新[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04).
[3]慕东升.网络环境下的美术欣赏研究性学习[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08(04).
[4]杨成林.谈如何进行美术欣赏课的创造性教学[J].魅力中国,20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