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视域下高中数学知识与物理解题的融合运用分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tan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阶段的物理解题与数学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相似性,数学知识可以应用在物理解题过程中,因此我们在学习上可以互相求解。教师主张学生在物理解题上有效应用数学知识进行解题,实现高中数学知识与物理解题的有效融合,以增强学生的知识运用和转换能力。文章对高中数学知识与物理解题的融合及生成进行分析,期望为学生的高中学习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数学知识;物理解题;融合
  高中阶段的学习中,数学学科知识与其他多学科都具有关联,如与物理的《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等紧密相连,因此教师在学生的物理解题教学上,应该适当引入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进行物理解题,增强高中学生数学知识与物理解题的融合性和生成性,提高教学质量。笔者通过具体的案例,对高中数学知识与物理解题的融合性进行分析,指导学生数学思维与物理思维的有效结合。
  一、 数学知识与物理解题的启发衔接
  高中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必须要做好数学知识与物理解题的启发衔接,如可以设计一些利用数学知识解答物理问题的练习题,以实现数学知识与物理解题的有效融合。
  物理是由物理知识与实验构成的,物理包含很多图像,如在力学问题的设计上,可以利用数学函数图像分析法解答物理问题。
  例1 水平地面上有一辆14光滑圆弧的小车,一个质量是m的小球由静止开始从车顶滑下,并且小车始终维持静止状态,求解小球运动到哪一位置时,小车受到的摩擦力最大,且求出最大值。
  解析 从题目中可知圆弧的小车的圆弧半径可设置为R,小球运动至重力和半径夹角位置时,速度是v。将机械能守恒定律12mv2=mgRcosθ与牛顿第二定律公式N-mgcosθ=mv2R联合求解,
  可得压力N=3mgcosθ ①
  当小车始终维持静止状态,小球运动时小车的摩擦力f=Nsinθ ②
  将①带入②,摩擦力f=3mgcosθsinθ=32mgsin2θ ③
  满足θ=45°,sin2θmax=1,则fmax=32mg,即为小车最大摩擦力。
  在解析物理图像问题时,教师可以應用正比例函数(与物理匀变速运动问题相关,F=kΔx)、反比例函数(与物理恒力作用下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相关,a=F/m)、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均与物理vt、St运动相关,k=ΔvΔt,s=vt 12at2)等函数图像来解答具体的物理问题,让学生认识到函数图像在物理问题解答中的应用效果,从而发挥出启发作用,让学生主动在物理解题中应用数学知识,提高物理解题的质量和效率。
  二、 数学知识与物理解题的实践衔接
  教师指导学生有效融合数学知识与物理知识,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衔接,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学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只有实现师生互动,才能够让学生产生共鸣,而这种交互过程可以通过理论与实践的衔接过程来实现。高中物理实际解题中,数学知识的应用比较广泛,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物理实践。
  例2 将一个质量是m的小球从某高度位置,以v0的初速度竖直抛出,小球重新落回抛出点时,速度是v1。已知小球运动时遭受的空气阻力和小球速度大小为正比,求解小球从抛出至落回原处这一段时间是多少。
  解析 依据题意可做图所示,小球实际的运动轨迹是一个匀变速的过程。垂直上升时小球初速度v=v0,下降落回到原点v=v1,对其运动时间进行求解。
  小球上升:mg kv=mΔvΔt,mgΔt kvΔt=mΔv ①
  依据st关系Δs=vΔt ②
  将②带入①中,可得:mgΔt kΔs=mΔv,Δt=mΔv-kΔsmg,若Δv=v0,则∑Δt=t上=mv0-khmg
  同上,小球下降:mg—kv=mΔvΔt,mgΔt—kvΔt=mΔv ③
  将②带入③中,可得:mgΔt—kΔs=mΔv,Δt=mΔv kΔsmg,若Δv=v1,则∑Δt=t下=mv1 khmg
  求解小球抛出到落回原处的总时间t,t=t上 t下=mv0-khmg mv1 khmg=m(v0 v1)mg=v0 v1g
  物理解题过程中,数学知识的分阶段求解法可以应用在解题过程中,将物理知识分成若干单元,一步步利用数学知识进行求解,以便于解答问题。
  另外,由于高中物理教材的公式、概念等较多,教师要应用实验教学法将数学知识应用在物理解题中,通过实验研究来判断物理变量之间的关系,如在《运动的描述》测试小车的运动速度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建立坐标轴,利用打点计时器打孔的方式来对小车的运动距离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依据实验数据判断小车位移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物理问题的解决能力、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和物理实验操作能力。
  总之,数学知识与物理解题有效融合起来的最终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的生成能力,让学生在物理解题中更加灵活、自由的应用数学知识,可以变被动为主动,发展学生的双向思维,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三、 结语
  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提倡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答物理解题,让学生自觉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和物理知识,实现学科知识的有效融合和双向发展。教师在教学上,应该做好物理解题与数学知识的衔接启发工作,利用实际物理问题的求解,来增强学生的数学知识的转化能力,让学生自觉在物理解题中应用数学知识,既有效巩固了数学知识,也提升了物理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1]杜威.高中物理解题与数学知识的恰当运用分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7,(6):98.
  [2]吕润豫.数学知识在高中物理解题中运用的几点思考[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7,(4):180.
  作者简介:孙建华,甘肃省嘉峪关市,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中职教育的新形势给当前中职数学教学带来了新挑战、新机遇,如何顺应形势,革新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中职教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肩负着向各个领域输送高科技的人才。因此,中职数学教育表现出来的最大特征应当是实践性和职业性。这也意味着中职的數学教学应当和生产实训有效结合起来。本文在此基础上,就中职数学如何与生产实训相
课堂上巧妙设置问题,能有效引发学生思考,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互动.问题是数学的灵魂,只有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数学
摘 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体系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动手操作能力是小学学生必备的数学核心素养之一。本文对该问题进行探究,指出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文章具体从四个方面出发进行论述,分别应用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应用多种教学方法以及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兴趣、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动手操作能力;实践措施  一、 引言  要培养
摘 要:“找规律”作为小学数学的新增内容,学习价值意义深远,它蕴涵着深刻的数学思想,对学生日后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笔者在实施教学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关注教学细节突出重点、鼓励自主探索和合作、灵活应用解决问题等方式提升学习效果。  关键词:情境细节;自主应用;小学数学  “找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新增内容,它蕴涵着深刻的数学思想,是学生今后学习、生活最基
摘 要:合作教学是新课改背景下提出和倡导的学习模式之一,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注重如何实施合作学习,而合作学习是否取得良好的成效往往被忽视,尤其是合作学习的低效原因往往难以引起教师的反思,导致合作学习模式的作用难以有效的发挥。本文结合初中数学教学实践,就课堂合作学习的低效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对策。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低效成因;对策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低效是
摘 要:教育事业是我国一直以来关注的焦点,也是振兴我国的根本,尤其是小学的教育,能够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小学德育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解我国几千年来崇尚的文化内涵和行为准则,还应该及时地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促使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新的活力。本文就小学数学进行德育教学的必要性,以及相关有效渗透举措等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德育渗透;有效举措;探究  一、 小学数学
目的:  以人口腔癌KB细胞为研究对象,研究二甲双胍对人口腔癌KB细胞体外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并探讨二甲双胍对细胞影响的初步作用机制。  方法:  1.细胞经二甲双胍处理24h后,
比较管理广义地解释,比较管理注重于探讨不同环境和背景下企业和管理体系的异同点。这些对比既可以是盈利与非盈利组织之间的比较,也可以是制造业与服务业之间比较;既可以是
摘 要:在打造高效教学的过程中其中有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数学课的引入,数学的教学的最终效果,是看教师有没有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激情。将情景导入带入课堂,具有趣味性和鼓动性;精彩的情境引入,会使后面的教学活动更加流畅。那何种的情境被导入到课堂才有效呢?  关键词:情境引入;数学;课堂;结合  数学的内容偏于枯燥,同时非常的灵活,这让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热情不大。如果能将情境导入课堂
学习效率的提升离不开及时有效地复习巩固.综合复习是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的重头戏.为提升学生复习的效率,教师必须要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本文将在借鉴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