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彩超在诊断甲状腺癌早期颈淋巴转移中的作用

来源 :中国实用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用于甲状腺癌早期颈淋巴转移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选取甲状腺癌早期颈淋巴转移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术前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分析患者的诊断效果。

结果

42例甲状腺癌早期颈淋巴转移患者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确诊40例,确诊率为95.23%。40例确诊患者的诊断结果表明,中颈部阳性率分别显著高于上颈部、下颈部和气管旁阳性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Ⅲ区域阳性率分别显著高于Ⅱ区域、Ⅳ区域和Ⅵ区域阳性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甲状腺癌早期颈淋巴转移患者采用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准确率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合并腹腔结核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艾滋病合并腹腔结核的治疗情况。结果其中肠穿孔16例(肠管多发穿孔4例,单处穿孔12例);不完全性肠梗阻30例(单纯回盲部结核18例,结核性腹膜炎致广泛粘连性梗阻12例);完全性梗阻24例(回盲部结核12例,粘连带绞窄肠管7例)。手术治愈61例,9例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经内科保守治疗后痊愈。结论不全性结核性肠梗阻,反复发作者,嘱患者仍需规律服
目的探讨低剂量CT(LDCT)对较长工龄煤矿职工肺结核筛查的意义。方法选择907例煤矿职工,男863例,女44例,平均年龄49.5岁,井下工龄>20年332例、10~20年278例、<10年297例,所有病例连续3年均行LDCT体检。结果基线LDCT:检出肺结核临床治愈或无活动性65例,井下工龄>20年及10~20年的患病率明显高于井下工龄<10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出活动性肺结
目的评估CXCL12基因G801A基因多态性与发生子痫前期的关系,从遗传学角度研究孕妇发生子痫前期的致病因素。方法选取468例子痫前期孕妇作为观察组,以在同一时间内正常分娩的汉族健康孕妇500例为对照组。根据孕妇子痫前期的疾病严重程度,将观察组孕妇分为轻度患者组(A组)与重度患者组(B组)。根据孕妇疾病发作时间,将患者分为早期患者组(C组)与晚期患者组(D组)。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A组与B组、C组
期刊
目的研究晚期肺腺癌患者EGFR基因检测结果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对53例晚期肺腺癌患者的石蜡组织标本或血清标本,采用高通量基因检测技术,统计分析基因突变情况及其与临床的相关性。结果53例肺腺癌患者中,检测到EGFR基因突变25例,其中18exon突变0例,19exon突变13例(52.0%),20exon突变1例(4.0%),21exon突变11例(44.0%);女性患者突变11例,突变率为69.7
目的分析427例胰腺癌患者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胰腺癌患者427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分为三组:根治性切除手术组(包括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组及胰体尾联合脾脏切除组,268例),姑息性手术组(122例),未行手术组(37例)。术后评估手术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死亡率,严密随访3年,比较三组生存率,绘制生存率曲线图;测量三组患者治疗后的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各组评分差异,评价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临床发病特点及预后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37例NEC患儿的临床资料,按是否手术分为手术组、非手术组,按胎龄分为早产儿组、足月儿组,分别对两组预后危险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与非手术组比较,手术组患儿胎龄小、出生体质量低、白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血小板明显降低、病死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影响足月儿NEC结局的危险因素有新生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依那西普)治疗难治性强直性脊柱炎(AS)相关髋关节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伴有髋关节病变的难治性AS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双氯芬酸钠联合甲氨蝶呤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依那西普联合甲氨蝶呤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3年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rris髋关节评分、BathAS活动指数(BASDAI)、BathAS功能指数(BA
目的动态观察采用PEG-IFN和恩替卡韦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过程中表面抗原(HBsAg)和e抗原(HBeAg)的变化特点,分析其水平变化对治疗效果的预测作用。方法选取接受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17例,患者采用PEG-IFN或恩替卡韦进行治疗,随访观察48周,定量检查各观察点患者的HBsAg、HBeAg;根据患者用药种类(PEG-IFN或恩替卡韦)HBeAg是否为阳性分为4个治疗组,即HBe
目的比较早期食管黏膜下肿瘤患者应用内镜下多环黏膜套切术(MBM)与内镜黏膜下切除术(SMR)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食管黏膜下肿瘤患者40例,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MBM组(22例)与SMR组(18例),比较两组食管黏膜下肿瘤病灶切除成功率、手术时间、完整切除率及并发症。结果MBM组完全切除率为95.45%,SMR组完整切除率为94.44%,两组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MBM组手术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