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使得电教媒体在教育教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它的运用适应了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运用电教手段,能够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1.演示课件,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探究
在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赏词析句能力,首先教师要优选范例,也就是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和年龄要求,在课文中挖掘有利于达到训练目标的词句因素。范例选准了,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理解词句,适时施于电教,创造一种最佳的氛围,引导学生探究,突破难点,突出重点,使学生理解作者用词语表达内容的匠心所在。
2.运用投影,品评词句,激发学生情感
品评词句训练是指学生在正确理解词句意义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根据课文中心对词句进行品味,让学生进入文章的情景,感知到课文中栩栩如生的形象。在引导学生品评词句是通过比较、换词等方法,恰当运用投影,化难为易,化枯燥为有趣,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课文中词语是怎样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如理解《花木兰》一文中花木兰征战沙场的一段时,我先出示文字投影片,将其中的“披”、“跨”、“渡”等设计了活动投影片。在理解句子时,我让学生将“渡”字换成“过”;我又将活动片“赫赫”拿掉,再与原文进行比较,在表达内容上有什么不同,通过比较分析,学生对句子里能真实而准确地表达花木兰功绩伟大,在战场上是何等的英姿飒爽,个个对花木兰充满了敬佩之情。
3.播放录音,启发联想,促成知识运用
阅读教学中,既要注重词句的理解、赏析训练,更不能忽视语文教材中作者的妙笔之“点”的利用,即教师要巧借语文教材,找准课文的中心词句,运用电教手段启发学生奇思异想。给学生营造一个知识迁移、指导作文的宽松空间。
如教学《镜泊湖奇观》一课时,我发现学生最喜欢“吊水楼瀑布”这一段。究其原因,学生说:“因为这一段写出了吊水楼瀑布的动态美,非常美丽壮观,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越读越有‘味’。”接着我又问:“你是怎样读出‘味’来的?”有的说我抓住了文中的‘它高25米,宽43米’。”有的说“我抓住了文中的‘声闻数里’”……我乘机抓住“声闻数里”这一关键词句,放录音和录像。让学生听,听到了什么?看,看到了什么?想,想到了什么?此时,学生全神贯注,托腮思索。不一会,有的学生说:“在离吊水楼瀑布几里外听到轰隆隆的瀑布声。”有的说:“远远地看到瀑布飞流直下。”有的说:“不对,是飞奔直下,因为瀑布的流速一泻千里。”有的说:“我看到瀑布飞流直下,不由得想到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来。”学生滔滔不绝的发言,丰富多彩的联想,紧扣“声闻数里”,围绕教师提问,使课文中“点”的效益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得到迸发。于是,我对学生说:“既然大家兴趣这么高,我们何不随作者一起到吊水楼瀑布一游呢?那就以《观吊水楼瀑布》为题写一段话。”由于学生观看了录像片,吊水楼瀑布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片段描写自然具体生动,气势恢弘。
4.挖掘资源,进行个性化学习
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包括大量知识信息、各种素材、各种应用软件等。我们要尽量挖掘这些宝贵资源,突破书本是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指导学生在计算机资源库或网络中“探险寻宝”,极大扩充教学知识量和信息量,使学生在获取、分析、加工、应用信息的过程中进行个性化学习,实现对知识的重构和创造,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目标。
如语文的阅读教学,可以根据自己对课文的阅读理解,使用电子幻灯片制作简易的演示文稿。教师先给出这个文稿的结构:片名、作者介绍、内容梗概、阅读心得等,再由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进行制作,然后教师再及时组织学生展示介绍自己的学习成果,指导学生进行作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使他们能够充分利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观点、思想,形成个性化的知识结构。
总之,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中开展的开放式小学语文教学,充分发挥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在教材方面,基于课本但不局限于课本;在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方面,不局限于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及社会的实践活动;在教学形式、方法和手法方面,引导学生参与自主的实践活动,包括探索途径和方法等均可以灵活多样。学生的学习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有了更充分的动手、动脑的时间和充分的交流、讨论的空间。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锻炼能力,陶冶情操,愉悦了身心,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同时,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提高,从而实现了新大纲及《课程标准》所要求达到的语文教育的目的。
1.演示课件,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探究
在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赏词析句能力,首先教师要优选范例,也就是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和年龄要求,在课文中挖掘有利于达到训练目标的词句因素。范例选准了,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理解词句,适时施于电教,创造一种最佳的氛围,引导学生探究,突破难点,突出重点,使学生理解作者用词语表达内容的匠心所在。
2.运用投影,品评词句,激发学生情感
品评词句训练是指学生在正确理解词句意义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根据课文中心对词句进行品味,让学生进入文章的情景,感知到课文中栩栩如生的形象。在引导学生品评词句是通过比较、换词等方法,恰当运用投影,化难为易,化枯燥为有趣,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课文中词语是怎样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如理解《花木兰》一文中花木兰征战沙场的一段时,我先出示文字投影片,将其中的“披”、“跨”、“渡”等设计了活动投影片。在理解句子时,我让学生将“渡”字换成“过”;我又将活动片“赫赫”拿掉,再与原文进行比较,在表达内容上有什么不同,通过比较分析,学生对句子里能真实而准确地表达花木兰功绩伟大,在战场上是何等的英姿飒爽,个个对花木兰充满了敬佩之情。
3.播放录音,启发联想,促成知识运用
阅读教学中,既要注重词句的理解、赏析训练,更不能忽视语文教材中作者的妙笔之“点”的利用,即教师要巧借语文教材,找准课文的中心词句,运用电教手段启发学生奇思异想。给学生营造一个知识迁移、指导作文的宽松空间。
如教学《镜泊湖奇观》一课时,我发现学生最喜欢“吊水楼瀑布”这一段。究其原因,学生说:“因为这一段写出了吊水楼瀑布的动态美,非常美丽壮观,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越读越有‘味’。”接着我又问:“你是怎样读出‘味’来的?”有的说我抓住了文中的‘它高25米,宽43米’。”有的说“我抓住了文中的‘声闻数里’”……我乘机抓住“声闻数里”这一关键词句,放录音和录像。让学生听,听到了什么?看,看到了什么?想,想到了什么?此时,学生全神贯注,托腮思索。不一会,有的学生说:“在离吊水楼瀑布几里外听到轰隆隆的瀑布声。”有的说:“远远地看到瀑布飞流直下。”有的说:“不对,是飞奔直下,因为瀑布的流速一泻千里。”有的说:“我看到瀑布飞流直下,不由得想到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来。”学生滔滔不绝的发言,丰富多彩的联想,紧扣“声闻数里”,围绕教师提问,使课文中“点”的效益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得到迸发。于是,我对学生说:“既然大家兴趣这么高,我们何不随作者一起到吊水楼瀑布一游呢?那就以《观吊水楼瀑布》为题写一段话。”由于学生观看了录像片,吊水楼瀑布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片段描写自然具体生动,气势恢弘。
4.挖掘资源,进行个性化学习
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包括大量知识信息、各种素材、各种应用软件等。我们要尽量挖掘这些宝贵资源,突破书本是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指导学生在计算机资源库或网络中“探险寻宝”,极大扩充教学知识量和信息量,使学生在获取、分析、加工、应用信息的过程中进行个性化学习,实现对知识的重构和创造,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目标。
如语文的阅读教学,可以根据自己对课文的阅读理解,使用电子幻灯片制作简易的演示文稿。教师先给出这个文稿的结构:片名、作者介绍、内容梗概、阅读心得等,再由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进行制作,然后教师再及时组织学生展示介绍自己的学习成果,指导学生进行作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使他们能够充分利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观点、思想,形成个性化的知识结构。
总之,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中开展的开放式小学语文教学,充分发挥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在教材方面,基于课本但不局限于课本;在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方面,不局限于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及社会的实践活动;在教学形式、方法和手法方面,引导学生参与自主的实践活动,包括探索途径和方法等均可以灵活多样。学生的学习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有了更充分的动手、动脑的时间和充分的交流、讨论的空间。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锻炼能力,陶冶情操,愉悦了身心,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同时,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提高,从而实现了新大纲及《课程标准》所要求达到的语文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