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的农业建设不断发展,其中,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在水稻的生产中,水稻移栽和移栽后的田间管理是两个重要的生产环节,相关的工作人员应该给予一定的重视并且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水稻的田間管理的水平对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加大水稻移栽和田间管理的力度有利于保证水稻的高产和稳产,为我国农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本研究主要从水稻移栽技术和田间管理技术的角度出发,探讨更加合理的水稻种植技术,期望为广大的水稻种植户提供相关的帮助。
[关键词]水稻移栽;田间管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6-0095-01
前言:我国的大多地区都种植水稻这一重要的粮食作物,但是我国的南北纬度差距较大,气候复杂多样,导致各地种植水稻的地理条件有着十分大的差别,在北方地区,气温回升不稳定,早晚温差大,为了促进水稻的早熟高产,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应该适期进行插秧。然而在南方地区,春季温度回升快速,水分充足,在一年内可以种植三到四茬,具有一定差异的南北气候条件使得水稻的移栽和田间管理技术存在不同,所以根据地理位置环境的变化确定合理科学的水稻种植技术是必要且重要的。
1.水稻移栽的相关概况
1.1 水稻田地的耕作与建设
水稻的田地是水稻重要的生产基地,进行整地是水稻种植的关键,合理地利用水土资源,培养土地的肥力和地力,平整田面为单向的灌排提供一定的基础,对耕层的土壤结构进行改善以增进基础肥力,这一基础性的工作需要专业的人士来执行,确保水稻栽培技术的顺利实施。在对水稻进行稻田翻耕的过程中,应该选择在秋季进行,不仅有利于消除田间的杂草,而且能够有效地改善耕层理化性质。同时,对于对于地下水位较低和耕层水量少的田块,应该具有针对性的进行早期耕翻,确保做到不重复耕种,不漏耕,加大扣茬的严实度,保证农肥翻入耕层。另外,水稻的整地需要与插秧同步进行,在考虑插秧的时间和频率的同时,注重水稻的播种质量,需要注意的是,水层深度应该坚持不漏土的原则,使得土面细碎松软。
1.2 水稻的插秧与科学密植
在早春气温回升不稳定的北方地区,尤其是东北地区,应该进行适时地尽早插秧,并且缩短插秧期,结合本地的气象条件具体安排最佳插秧的时间。值得注意的是,在当天的起的秧苗一定要在当天插完,避免在本田中寄秧,对水稻进行移栽前,田地不能够落水覆盖,需要保持泥浆的松软,在插秧的过程中,保证苗数一致,插秧的深浅一致,使用两条插秧绳不仅便于中耕管理,还对插秧质量和效率的提高有一定的作用,补苗时注意将剩余的苗清除以避免病害虫的出现。科学的密植应该坚持肥沃的土地中进行稀疏地种植,在地力较为贫瘠的土壤中加大秧苗的密实程度的基本原则,根据前人的经验确定普通栽培的行距和密植的具体范围,早晨插秧适合稀疏的状态,晚熟的品种也应该进行稀疏的密植,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水稻高产高质。
1.3 对水稻的具体移栽方式
事实上,水稻的移栽方式有很多种,但是常用的移栽方式是直接拔秧和插秧,这种方法适用的秧苗种类具有广泛性,但是也具有一定的弊端,就是在直接拔秧时使得秧苗受损严重。另一种较为普遍的水稻移栽方式是铲秧栽插,一般地应用在中小的秧苗及旱地育植秧苗中,对秧苗的根下一厘米的表土层进行铲插,移栽后能够以较快的速度来缓苗,这种方式最有利于水稻的后期管理。还有一种也同样使用于旱育秧的移栽方式,即抛秧,但是其劣势带来的后果比较严重,秧苗不够整齐和不利于机械收获的特点使抛秧的移栽方法不被广泛使用。在现阶段,机械插秧的方式已经大规模地取代传统的移栽方式,机械化的普及具有秧苗整齐和快速省时的优势。
2.水稻移栽后的田间管理技术探讨
2.1 水稻的前期田间管理
刚进行插秧的水稻的根系一般较为脆弱,受到外力的破坏使其对水肥的吸收受到一定的限制,地上的部分十分容易停止生长,在经过一段时间进行缓苗和等待新的根系生出的过程中,查苗和补苗的工作十分必要,在此期间,出现死苗和断苗而造成减产的情况十分常见,应该保证苗数和秧苗的密度,适当的灌水对苗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工作人员可以将追肥和灌浅水的步骤相结合,水稻的前期田间管理作为营养的生长期,关键是要确保秧苗的成活,合理分配分叶数和计划穗数,以水护苗和浅水灌溉,根据天气适当地排水晒田,在防治病虫害的同时,清理杂草,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药化肥很关键。
2.2 水稻的中期田间管理事项
在水稻的结穗期,由于幼穗逐渐分化形成,因此加强对水稻的长势调控,防止病虫和倒伏十分重要。对于水稻的生长中期管理来说,加大用水量和施肥量有助于水稻的茎秆伸长和幼穗分化,在营养生长期管理科学的基础上进行灌溉和施肥是避免出现葉色泛黄问题的关键环节,严格控制肥量,增加抽穗前的光合作用下的营养储备量,强健根系使之形成理想性植株。化肥的选用是需要一定的技巧的,使用粒肥可以保持叶片的氮素水平,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水稻的植株不存在缺肥的现象,就不用过量施肥,不通过施肥增加水稻的产量才是贯彻落实使土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2.3 水稻的后期田间管理
水稻的后期管理就是其结实期,在结实期水稻会出穗扬花,所以在田间保持一定的水层来调节水温和提高空气的湿度对水稻的开花授粉很有意义,进行适时的排水和科学的灌溉的同时,使用可消灭稻田杂草和减轻劳动量的除草剂来防除杂草和病虫害,及时的检查和防治是保证水稻产量的重要步骤,根据苗情配置水肥的使用。水稻的后期管理最应该注重的就是维持根系的坚挺和叶的功能,提高结实率和粒重才能够保证水稻的产量。在确定收获时期的过程中,应该将天气状况与水稻充分成熟的具体时间相统一和协调,部分地区应该在秋霜之前进行收获。机械联合收获的方式有利于水稻收获的整体性和完整性,机械化的水稻生产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表现,有利于农业的进一步建设发展。
结语
事实上,对水稻的移栽和田间管理加以重视能够大大推进水稻的种植水平,避免因为不合理种植引起的减产现象,要特别注意对田间管理中水肥的控制力度,在秧苗的生长过程中,化肥是极其重要的,水分的充足和土壤的肥力都对水稻的移栽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水稻种植的关键环节,田间管理需要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分析水稻移栽中后期的不同苗情以及田间管理调控技术对我国农业技术的有效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在建设农业中加强水稻的管理需要建立水稻种植技术的综合服务中心,健全水稻种植的管理制度,这一过程是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要给予重视。
参考文献
[1] 李广印.水稻的移栽及田间管理技术[J].吉林农业月刊,2015(20).
[2] 孙孟云,王吉庆,常志.水稻移栽及田间管理技术[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1(6):6-6.
[关键词]水稻移栽;田间管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6-0095-01
前言:我国的大多地区都种植水稻这一重要的粮食作物,但是我国的南北纬度差距较大,气候复杂多样,导致各地种植水稻的地理条件有着十分大的差别,在北方地区,气温回升不稳定,早晚温差大,为了促进水稻的早熟高产,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应该适期进行插秧。然而在南方地区,春季温度回升快速,水分充足,在一年内可以种植三到四茬,具有一定差异的南北气候条件使得水稻的移栽和田间管理技术存在不同,所以根据地理位置环境的变化确定合理科学的水稻种植技术是必要且重要的。
1.水稻移栽的相关概况
1.1 水稻田地的耕作与建设
水稻的田地是水稻重要的生产基地,进行整地是水稻种植的关键,合理地利用水土资源,培养土地的肥力和地力,平整田面为单向的灌排提供一定的基础,对耕层的土壤结构进行改善以增进基础肥力,这一基础性的工作需要专业的人士来执行,确保水稻栽培技术的顺利实施。在对水稻进行稻田翻耕的过程中,应该选择在秋季进行,不仅有利于消除田间的杂草,而且能够有效地改善耕层理化性质。同时,对于对于地下水位较低和耕层水量少的田块,应该具有针对性的进行早期耕翻,确保做到不重复耕种,不漏耕,加大扣茬的严实度,保证农肥翻入耕层。另外,水稻的整地需要与插秧同步进行,在考虑插秧的时间和频率的同时,注重水稻的播种质量,需要注意的是,水层深度应该坚持不漏土的原则,使得土面细碎松软。
1.2 水稻的插秧与科学密植
在早春气温回升不稳定的北方地区,尤其是东北地区,应该进行适时地尽早插秧,并且缩短插秧期,结合本地的气象条件具体安排最佳插秧的时间。值得注意的是,在当天的起的秧苗一定要在当天插完,避免在本田中寄秧,对水稻进行移栽前,田地不能够落水覆盖,需要保持泥浆的松软,在插秧的过程中,保证苗数一致,插秧的深浅一致,使用两条插秧绳不仅便于中耕管理,还对插秧质量和效率的提高有一定的作用,补苗时注意将剩余的苗清除以避免病害虫的出现。科学的密植应该坚持肥沃的土地中进行稀疏地种植,在地力较为贫瘠的土壤中加大秧苗的密实程度的基本原则,根据前人的经验确定普通栽培的行距和密植的具体范围,早晨插秧适合稀疏的状态,晚熟的品种也应该进行稀疏的密植,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水稻高产高质。
1.3 对水稻的具体移栽方式
事实上,水稻的移栽方式有很多种,但是常用的移栽方式是直接拔秧和插秧,这种方法适用的秧苗种类具有广泛性,但是也具有一定的弊端,就是在直接拔秧时使得秧苗受损严重。另一种较为普遍的水稻移栽方式是铲秧栽插,一般地应用在中小的秧苗及旱地育植秧苗中,对秧苗的根下一厘米的表土层进行铲插,移栽后能够以较快的速度来缓苗,这种方式最有利于水稻的后期管理。还有一种也同样使用于旱育秧的移栽方式,即抛秧,但是其劣势带来的后果比较严重,秧苗不够整齐和不利于机械收获的特点使抛秧的移栽方法不被广泛使用。在现阶段,机械插秧的方式已经大规模地取代传统的移栽方式,机械化的普及具有秧苗整齐和快速省时的优势。
2.水稻移栽后的田间管理技术探讨
2.1 水稻的前期田间管理
刚进行插秧的水稻的根系一般较为脆弱,受到外力的破坏使其对水肥的吸收受到一定的限制,地上的部分十分容易停止生长,在经过一段时间进行缓苗和等待新的根系生出的过程中,查苗和补苗的工作十分必要,在此期间,出现死苗和断苗而造成减产的情况十分常见,应该保证苗数和秧苗的密度,适当的灌水对苗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工作人员可以将追肥和灌浅水的步骤相结合,水稻的前期田间管理作为营养的生长期,关键是要确保秧苗的成活,合理分配分叶数和计划穗数,以水护苗和浅水灌溉,根据天气适当地排水晒田,在防治病虫害的同时,清理杂草,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药化肥很关键。
2.2 水稻的中期田间管理事项
在水稻的结穗期,由于幼穗逐渐分化形成,因此加强对水稻的长势调控,防止病虫和倒伏十分重要。对于水稻的生长中期管理来说,加大用水量和施肥量有助于水稻的茎秆伸长和幼穗分化,在营养生长期管理科学的基础上进行灌溉和施肥是避免出现葉色泛黄问题的关键环节,严格控制肥量,增加抽穗前的光合作用下的营养储备量,强健根系使之形成理想性植株。化肥的选用是需要一定的技巧的,使用粒肥可以保持叶片的氮素水平,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水稻的植株不存在缺肥的现象,就不用过量施肥,不通过施肥增加水稻的产量才是贯彻落实使土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2.3 水稻的后期田间管理
水稻的后期管理就是其结实期,在结实期水稻会出穗扬花,所以在田间保持一定的水层来调节水温和提高空气的湿度对水稻的开花授粉很有意义,进行适时的排水和科学的灌溉的同时,使用可消灭稻田杂草和减轻劳动量的除草剂来防除杂草和病虫害,及时的检查和防治是保证水稻产量的重要步骤,根据苗情配置水肥的使用。水稻的后期管理最应该注重的就是维持根系的坚挺和叶的功能,提高结实率和粒重才能够保证水稻的产量。在确定收获时期的过程中,应该将天气状况与水稻充分成熟的具体时间相统一和协调,部分地区应该在秋霜之前进行收获。机械联合收获的方式有利于水稻收获的整体性和完整性,机械化的水稻生产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表现,有利于农业的进一步建设发展。
结语
事实上,对水稻的移栽和田间管理加以重视能够大大推进水稻的种植水平,避免因为不合理种植引起的减产现象,要特别注意对田间管理中水肥的控制力度,在秧苗的生长过程中,化肥是极其重要的,水分的充足和土壤的肥力都对水稻的移栽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水稻种植的关键环节,田间管理需要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分析水稻移栽中后期的不同苗情以及田间管理调控技术对我国农业技术的有效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在建设农业中加强水稻的管理需要建立水稻种植技术的综合服务中心,健全水稻种植的管理制度,这一过程是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要给予重视。
参考文献
[1] 李广印.水稻的移栽及田间管理技术[J].吉林农业月刊,2015(20).
[2] 孙孟云,王吉庆,常志.水稻移栽及田间管理技术[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1(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