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何谓成就感?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它是一种情绪体验,是人们实现自我价值、得到认可的心理需求满足时所产生的一种感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把追求成就感(自我实现)定义为个性生存的终极目标,同时指出人对成就感的渴望是与生俱来的。成就感的获得也并不神秘。黑格尔曾举过一个耐人寻味的例子:“一个小男孩把石头抛进河中,以惊奇的神色去观看水面产生的圆圈,觉得这是一个作品,在这个作品中他看出活动的结果。”这里的“他看出活动的结果”就是一种成就感的体验。成就感对于学生主动选择活动项目具有重大影响。如果能够将学生的这种积极性引导到学习活动上来,必将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影响学生成就感的基本因素
成就感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影响表现为:当学生体验到成就感后,就会对学习产生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学习效果明显;反之,则会降低甚至失去对学习的兴趣,从而产生抵触、应付心理,被动学习,使得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可见学生是否能体验到成就感成了教学活动是否有效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在现实的学生学习过程中,看起来很容易体验到的成就感却十分缺乏,究竟有哪些因素在影响着他们获得成就感呢?
(一)目标因素
目标是否与个人意愿一致是影响个人成就感的第一因素。目标无论大小,只要是在自己强烈意愿驱动下主动制定的,当目标实现时就能体验到成就感。然而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目标大部分恰恰不是自己制定的,而是老师的要求与目标,这些要求与愿望在没有内化为他们自己的愿望与目标时,即使目标达成他们也体验不到成就感。此外,目标的高度设置是否合理也将关系到成就感的体验。目标的设置如果太低,实现的过程过分容易,会让成就感减少甚至没有;如果设置太高,根本不在“跳一跳”就能达到的范围之内,使得目标不能达成,反而会让学生产生挫败感。
(二)心态因素
第一,缺乏对目标达成与否的客观评价。自己的目标明明是完成作业,当完成时会因为他人完成得更好而沮丧;自己的目标明明是进人前二十名,可当发现好友进步更快时对自己进行全盘否定。
第二,缺乏正确的归因方法。根据归因理论,将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努力、能力),将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任务难度,运气)的学生认为,他们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将失败归因于缺乏努力和方法不当,不会对学生的坚持性产生消极的影响。相反,失败会带来一些有益的学习经验,能够促使学生尝试新的策略,设立更合理的目标,增强自己对挫折的承受力,不断体验到成就感。而将成功归因于外部因素,将失败归因于内部因素(能力)的学生往往认为他们没有成功的能力,他们无力避免失败,也不去追求成功。这对学生的坚持性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同时会产生失落感。
(三)团队氛围因素
事实证明,一个充满温馨、安全、信任、真诚、包容气氛的团队,会使学生觉得愉快。当失败得到包容,成功有人分享时,学生不但更容易获得成就感,而且会更强烈。如果团体内部离心离德、歪风盛行,人际互动中充满了嘲讽、奚落、冷言冷语,学生只能感受到自己无能、自卑、不被信任和不被理解,即使达成了目标,也很难产生成就感。
二、成就感培养的策略
本文以信息学奥赛教学为例,具体探讨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成就感。
信息奥赛是智力与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比赛,内容不同于常规教学内容,其知识面广,牵涉到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多门必修课程,其难度甚至超越一般本科院校所学范围。此外,目前信息学科不是高考科目,信息奥赛的社会关注度远不及其他奥赛,加上内容比较枯燥,学生的流失率比较高。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成就感的体验不但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而且还是学生坚持奥赛学习的重要因素。以下是笔者依据自己的实践过程概括出的培养学生成就感的几个基本策略。
(一)目标的确立
因为目标是影响学生成就感体验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实际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目标。
第一,内化目标。为了使得教学目标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目标,就应该向学生介绍信息奥赛对学生综合能力提升所能起到的作用。针对本竞赛的高考相关政策、大学生期间程序竞赛的美好前景、国际竞赛中我国选手的做人表现等,鼓励他们给自己确立长远目标,并通过问卷的形式把目标落实到纸上,以便适时对照激励自己。
第二,细化目标。根据教学进程,把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基础语言学习、算法学习、初赛理论学习、复赛综合应用集训四个大阶段,每个大阶段再细分成多个小专题。每个专题以经典题为主线,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立每个阶段、每个专题的目标。学生在长期目标的指引下,一步一步实现短期目标,不断体验成就感。
(二)兴趣的培养
对于信息奥赛教学来说,参加的学生是自愿报名,大部分学生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兴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学内容逐渐加深,其他学科的学习压力逐渐加重,他们对奥赛学习的热情逐渐减低、兴趣逐渐减弱。因此,教师着重要做的是如何让学生能保持对奥赛学习的兴趣。
1.创新教学策略
由于奥赛教学的特殊性,如果以知识点为主线,面面俱到,不只是教学时间不允许,学生的耐心也不允许。因此需要对教学策略进行大胆改革,采用以经典题为主线,重新编排教学序列与内容。经典题的选择力求贴近生活,让学生感觉到解题意义,如“宰相的麦子”“猴子选大王”“走迷宫”。因为这些题目本身比较有趣,学生能很快被吸引,解题的主动性得到提高。教师启发他们说出自己的设想,然后帮助他们完善设想,提示所用到的相关知识点让他们自主学习相关知识,并试着把知识立刻投入到解题应用过程中去,“现学现用”。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很明确自己当前的目标是什么,需要学什么,不知不觉中,被动的成分减少,主动的成分增加,从而极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时,教师需要在合适的时机淡出讲台,正所谓教是为了不教,把课堂还给学生,在高度自主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逐渐形成自我发展能力,体验到成就感。
2.分层学习任务
为了让学生能体验到如同游戏中能量升级带来的乐趣,将学习任务分层十分重要。分层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从深度上考虑,任务难度呈阶梯,让每一个学生在活动中都能找到自己能力发挥的地方,从而产生“我亦能”的思想。
第二,从广度上考虑,根据学生特点,设置多方面的题,如回溯专题,主要分为与数字拆分、排列有关的题和基于图形搜索的题,教师在设置任务时就综合考虑这两大方面,再考虑其他比较典型的小类型。
第三,从学习过程上考虑,注意适时调整题目整体难易程度,当学生处在低迷期时,降低难度,当他们比较浮躁,感到题目缺乏挑战性时,就加大教学和题目的难度。
第四,从效果上考虑,尽量做到“任务分层”而 学习效果不能分层。为此,在专题学习中,笔者规定除了必做题外,其他题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但必须承担主攻一题的任务,自己分析研究透彻,上台对自己的分析过程、解题思想、匠心所在,进行说明。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大家能最大程度地分享学习成果,达到共同提高的效果。
3.促进兴趣迁移
促使学生已有知识与兴趣的迁移。如小学奥数题中就有根据头与脚的个数来算兔子与鸡的只数的题目,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现在用编程来实现,学生一般很有兴趣,很容易理解穷举的思想。利用学生比较熟悉系统自带的扫雷游戏,设计相关题目,让学生站在编游戏的角度去学习算法。
4.展示学习成果
充分利用网络,展示学习成果,提升学生的成就感。为了让学生看到成果,实实在在看到自己一步一步走来的“脚印”,通过开通ftp,让学生上传每节课自己编写的程序。为了让学生在家也能看到自己写的程序,在学校论坛还专门开设了相关栏目,学生发布以自己名字命名的主题,然后以跟帖的方式把自己在家、在校所写的程序发布到此主题下。以论坛作为学生编写程序的集结地还可以起到展示的作用,提升成就感,也方便学生相互学习、相互监督。
(三)环境的创设
1.强化竞争氛围
魏书生说:“大脑处于竞赛状态时的效率要比无竞赛时的效率高很多,即使对毫无兴趣的智力活动,学生因渴望竞赛取胜而产生间接的兴趣,也会使他们忘记事情本身的乏味而兴致勃勃地投入到竞赛之中去。”由此可见,竞争氛围的强化会诱发学生的兴趣。然而,竞争应该是多维度的,比如,除了测试,还可以通过一题多解、方案优化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不同的观点分析思考同一问题,开展“你变我解”的活动。如此,既开阔了学生的解题思路,培养了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还创造了教师表扬更多学生的机会。在实践中,有时讨论看起来比较浪费时间,但对学生的促进作用可延续很长时间,意义深远。开展讨论的形式可以根据时间情况多样化,可以是一节课中部分时间开展对某个知识点的讨论,也可以是整堂课的大讨论。
2.打造优秀学习团队
对于仍然处在成长阶段的中学生,老师与同学的肯定、赞誉能让他们更自信,也更有成就感。为此,以下几个方面十分重要。
第一,统一思想认识。竞赛学生来自几个班级,笔者常向他们灌输这样的思想:他们是一个团队,不是代表某个班,更不是代表个人,而是要代表我校信息奥赛的最高水平。只要我们团结协作,共同提高,就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校增光。
第二,确立领军人物。奥赛学习如同打仗需要领军人物。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个别学生在自觉性、领悟能力等方面表现突出,他们便在有意无意间成了领军人物。这时笔者适时积极引导鼓励,让他们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强,其他同学在其带动下形成你追我赶的态势。
第三,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评价观。打造优秀团体,成员是否能正确评价自己、评价他人很重要。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笔者引导大家在评价别人的程序时要抱着学习的态度,多发现闪光点、创新点,对于他人程序中的问题要抱着相互帮助的态度,去分析纠错,共同提高。
3.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注意个人专业水平的不断提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本身治学严谨、学而不厌,以极大的热情和兴趣从事其专业和教学,对知识的强烈渴求,会给学生留下极深刻的印象,也能感染学生对学习的态度。正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眼神、语言、作业评语等手段,及时地对学生进行表扬,激励他们,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是被重视的主体。当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挚爱、积极的期待和希望时,他们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与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鼓舞他们进行不懈的努力,达到期望值。
(四)心态的调整
归因倾向是后天形成的,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加以调整。首先适时帮助学生分析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提出建议,让他们自己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有针对性地布置题目与同步帮助,帮助他们达到目标,使他们成为能自我控制而不是受别人控制的人,让他们将失败归因于缺乏努力,而不是缺乏能力,使他们明白,只要付出努力便会成功的道理。为此,还要注意监督他们的学习进程,及时提醒并给予鼓励。
一、影响学生成就感的基本因素
成就感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影响表现为:当学生体验到成就感后,就会对学习产生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学习效果明显;反之,则会降低甚至失去对学习的兴趣,从而产生抵触、应付心理,被动学习,使得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可见学生是否能体验到成就感成了教学活动是否有效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在现实的学生学习过程中,看起来很容易体验到的成就感却十分缺乏,究竟有哪些因素在影响着他们获得成就感呢?
(一)目标因素
目标是否与个人意愿一致是影响个人成就感的第一因素。目标无论大小,只要是在自己强烈意愿驱动下主动制定的,当目标实现时就能体验到成就感。然而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目标大部分恰恰不是自己制定的,而是老师的要求与目标,这些要求与愿望在没有内化为他们自己的愿望与目标时,即使目标达成他们也体验不到成就感。此外,目标的高度设置是否合理也将关系到成就感的体验。目标的设置如果太低,实现的过程过分容易,会让成就感减少甚至没有;如果设置太高,根本不在“跳一跳”就能达到的范围之内,使得目标不能达成,反而会让学生产生挫败感。
(二)心态因素
第一,缺乏对目标达成与否的客观评价。自己的目标明明是完成作业,当完成时会因为他人完成得更好而沮丧;自己的目标明明是进人前二十名,可当发现好友进步更快时对自己进行全盘否定。
第二,缺乏正确的归因方法。根据归因理论,将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努力、能力),将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任务难度,运气)的学生认为,他们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将失败归因于缺乏努力和方法不当,不会对学生的坚持性产生消极的影响。相反,失败会带来一些有益的学习经验,能够促使学生尝试新的策略,设立更合理的目标,增强自己对挫折的承受力,不断体验到成就感。而将成功归因于外部因素,将失败归因于内部因素(能力)的学生往往认为他们没有成功的能力,他们无力避免失败,也不去追求成功。这对学生的坚持性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同时会产生失落感。
(三)团队氛围因素
事实证明,一个充满温馨、安全、信任、真诚、包容气氛的团队,会使学生觉得愉快。当失败得到包容,成功有人分享时,学生不但更容易获得成就感,而且会更强烈。如果团体内部离心离德、歪风盛行,人际互动中充满了嘲讽、奚落、冷言冷语,学生只能感受到自己无能、自卑、不被信任和不被理解,即使达成了目标,也很难产生成就感。
二、成就感培养的策略
本文以信息学奥赛教学为例,具体探讨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成就感。
信息奥赛是智力与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比赛,内容不同于常规教学内容,其知识面广,牵涉到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多门必修课程,其难度甚至超越一般本科院校所学范围。此外,目前信息学科不是高考科目,信息奥赛的社会关注度远不及其他奥赛,加上内容比较枯燥,学生的流失率比较高。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成就感的体验不但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而且还是学生坚持奥赛学习的重要因素。以下是笔者依据自己的实践过程概括出的培养学生成就感的几个基本策略。
(一)目标的确立
因为目标是影响学生成就感体验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实际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目标。
第一,内化目标。为了使得教学目标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目标,就应该向学生介绍信息奥赛对学生综合能力提升所能起到的作用。针对本竞赛的高考相关政策、大学生期间程序竞赛的美好前景、国际竞赛中我国选手的做人表现等,鼓励他们给自己确立长远目标,并通过问卷的形式把目标落实到纸上,以便适时对照激励自己。
第二,细化目标。根据教学进程,把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基础语言学习、算法学习、初赛理论学习、复赛综合应用集训四个大阶段,每个大阶段再细分成多个小专题。每个专题以经典题为主线,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立每个阶段、每个专题的目标。学生在长期目标的指引下,一步一步实现短期目标,不断体验成就感。
(二)兴趣的培养
对于信息奥赛教学来说,参加的学生是自愿报名,大部分学生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兴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学内容逐渐加深,其他学科的学习压力逐渐加重,他们对奥赛学习的热情逐渐减低、兴趣逐渐减弱。因此,教师着重要做的是如何让学生能保持对奥赛学习的兴趣。
1.创新教学策略
由于奥赛教学的特殊性,如果以知识点为主线,面面俱到,不只是教学时间不允许,学生的耐心也不允许。因此需要对教学策略进行大胆改革,采用以经典题为主线,重新编排教学序列与内容。经典题的选择力求贴近生活,让学生感觉到解题意义,如“宰相的麦子”“猴子选大王”“走迷宫”。因为这些题目本身比较有趣,学生能很快被吸引,解题的主动性得到提高。教师启发他们说出自己的设想,然后帮助他们完善设想,提示所用到的相关知识点让他们自主学习相关知识,并试着把知识立刻投入到解题应用过程中去,“现学现用”。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很明确自己当前的目标是什么,需要学什么,不知不觉中,被动的成分减少,主动的成分增加,从而极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时,教师需要在合适的时机淡出讲台,正所谓教是为了不教,把课堂还给学生,在高度自主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逐渐形成自我发展能力,体验到成就感。
2.分层学习任务
为了让学生能体验到如同游戏中能量升级带来的乐趣,将学习任务分层十分重要。分层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从深度上考虑,任务难度呈阶梯,让每一个学生在活动中都能找到自己能力发挥的地方,从而产生“我亦能”的思想。
第二,从广度上考虑,根据学生特点,设置多方面的题,如回溯专题,主要分为与数字拆分、排列有关的题和基于图形搜索的题,教师在设置任务时就综合考虑这两大方面,再考虑其他比较典型的小类型。
第三,从学习过程上考虑,注意适时调整题目整体难易程度,当学生处在低迷期时,降低难度,当他们比较浮躁,感到题目缺乏挑战性时,就加大教学和题目的难度。
第四,从效果上考虑,尽量做到“任务分层”而 学习效果不能分层。为此,在专题学习中,笔者规定除了必做题外,其他题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但必须承担主攻一题的任务,自己分析研究透彻,上台对自己的分析过程、解题思想、匠心所在,进行说明。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大家能最大程度地分享学习成果,达到共同提高的效果。
3.促进兴趣迁移
促使学生已有知识与兴趣的迁移。如小学奥数题中就有根据头与脚的个数来算兔子与鸡的只数的题目,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现在用编程来实现,学生一般很有兴趣,很容易理解穷举的思想。利用学生比较熟悉系统自带的扫雷游戏,设计相关题目,让学生站在编游戏的角度去学习算法。
4.展示学习成果
充分利用网络,展示学习成果,提升学生的成就感。为了让学生看到成果,实实在在看到自己一步一步走来的“脚印”,通过开通ftp,让学生上传每节课自己编写的程序。为了让学生在家也能看到自己写的程序,在学校论坛还专门开设了相关栏目,学生发布以自己名字命名的主题,然后以跟帖的方式把自己在家、在校所写的程序发布到此主题下。以论坛作为学生编写程序的集结地还可以起到展示的作用,提升成就感,也方便学生相互学习、相互监督。
(三)环境的创设
1.强化竞争氛围
魏书生说:“大脑处于竞赛状态时的效率要比无竞赛时的效率高很多,即使对毫无兴趣的智力活动,学生因渴望竞赛取胜而产生间接的兴趣,也会使他们忘记事情本身的乏味而兴致勃勃地投入到竞赛之中去。”由此可见,竞争氛围的强化会诱发学生的兴趣。然而,竞争应该是多维度的,比如,除了测试,还可以通过一题多解、方案优化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不同的观点分析思考同一问题,开展“你变我解”的活动。如此,既开阔了学生的解题思路,培养了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还创造了教师表扬更多学生的机会。在实践中,有时讨论看起来比较浪费时间,但对学生的促进作用可延续很长时间,意义深远。开展讨论的形式可以根据时间情况多样化,可以是一节课中部分时间开展对某个知识点的讨论,也可以是整堂课的大讨论。
2.打造优秀学习团队
对于仍然处在成长阶段的中学生,老师与同学的肯定、赞誉能让他们更自信,也更有成就感。为此,以下几个方面十分重要。
第一,统一思想认识。竞赛学生来自几个班级,笔者常向他们灌输这样的思想:他们是一个团队,不是代表某个班,更不是代表个人,而是要代表我校信息奥赛的最高水平。只要我们团结协作,共同提高,就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校增光。
第二,确立领军人物。奥赛学习如同打仗需要领军人物。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个别学生在自觉性、领悟能力等方面表现突出,他们便在有意无意间成了领军人物。这时笔者适时积极引导鼓励,让他们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强,其他同学在其带动下形成你追我赶的态势。
第三,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评价观。打造优秀团体,成员是否能正确评价自己、评价他人很重要。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笔者引导大家在评价别人的程序时要抱着学习的态度,多发现闪光点、创新点,对于他人程序中的问题要抱着相互帮助的态度,去分析纠错,共同提高。
3.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注意个人专业水平的不断提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本身治学严谨、学而不厌,以极大的热情和兴趣从事其专业和教学,对知识的强烈渴求,会给学生留下极深刻的印象,也能感染学生对学习的态度。正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眼神、语言、作业评语等手段,及时地对学生进行表扬,激励他们,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是被重视的主体。当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挚爱、积极的期待和希望时,他们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与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鼓舞他们进行不懈的努力,达到期望值。
(四)心态的调整
归因倾向是后天形成的,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加以调整。首先适时帮助学生分析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提出建议,让他们自己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有针对性地布置题目与同步帮助,帮助他们达到目标,使他们成为能自我控制而不是受别人控制的人,让他们将失败归因于缺乏努力,而不是缺乏能力,使他们明白,只要付出努力便会成功的道理。为此,还要注意监督他们的学习进程,及时提醒并给予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