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何让学生主动的“动”起来,进行自主学习、交流互动,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课堂展示效能,使课堂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高中数学 教学方法 课堂
高中数学是一门较为拉差距的学科,对于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来说,数学成绩参差不齐,有的学生相差较悬殊,进而影响到学生的成绩总和.对于这些普遍现象教师就要考虑学生的整体水平,照顾大多数学生。在起始年级的教学内容上,尤其是要注意降低难点,控制把握教学进度和节奏,尽可能得使全班学生在同一起跑线上学习前进。这样可使数学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获得进步的自信,在动力的驱使下一步一步地迈进。因此,教师就得在教学方法上花精力,让教学内容变得丰富有趣,通过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来提高课堂效率,进而让学生在数学成绩上取得跳跃式前进。
一、恰当处理“教”与“导”的关系
施教之功,贵在引导,妙在开窍。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应是主体地位,但在现实教学中,仍有大量的教师一讲到底,满堂灌,教师只是在为学生听懂而“教”,学生更是在拼命为听懂教师的“教”而“学”,在这种教学方法下,教师成了教学的主体,学生则是被动机械地接受,试问在这样的课堂里,何来创新?要想更好地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就必须切实转变观念,转换角色,要恰当处理“教”与“导”的关系,变“教”为“导”.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要任务不是“教”,而是“导”,是指导学生“学”,引导学生“学会”到“会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变“教”为“导”,“导”其开窍,也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实施分层、分组教学
进行了几次小测验后,我将学生按照学习成绩分为A、B、C三个学习小组。其中A组为最基础的小组,B组为中等成绩组,C组为成绩优秀组。每个级别学生均直接请教于其高一级别的学生,C级别的可直接请教于老师,为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分组的过程中避免使用差生这样的词语,比如在分组时把A组温故组,B组为知新组,C组为提升组,我们老师编制学案也是分层次编写,让每个小组的学生都有收获。而且我们的数学小组是暂时的,每一次测验我们都会进行重新分组,并且在学习中途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情况参加高一级小组的学习。每次小测后,把各组的成绩进行比较。对成绩上升的进行表扬,给每个成员的综合测评加分,对进步小的组分析共同找出进步小的原因。
分层次教学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长,老师们也从中有了收获。因为这样,基础稍好一些的学生,让他(她)自己做小老师去教别人,他(她)就会想如何才能教会同学,这样对成绩好的学生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也为他们综合素质的发展,能力培养创造了机会。这种做法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使得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帮助同学学习时看到同学会做题,也会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局面,也提高了对优生的培养。
三、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
高中数学是数字与图形的高度集合与升华,华罗庚先生也曾说:数无形时少直观,形无数时难入微。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探究能力,使学生能够在自主练习时应对各种数学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首先要以身作则,在进行教学知识讲解和解题时自觉采用这种数学方法,结合数字和图形提炼出数学问题的本質,这是在学生以后做数学题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这就要求教师在演示数学解题过程中必须作为重点内容向学生展示,学生也要在学习过程中重点培养自己这方面的能力。教师采用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在讲授数学内容时要将数字与图形结合起来看,一方面让学生从数字中发现有用的信息,锻炼学生对数字的敏感,另一方面也要强化学生对数学图形的认识与解读能力,二者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有效地获得相关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是学生应对高中升学考试的重要方式,也是学生以后从事数学相关工作所必须掌握的研究方法.
四、注重教学技巧,帮助学生理解和视觉认识抽象的数学问题
教师在讲解教材中的知识点时应该明白,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之间是由具体向抽象的过渡,学生刚从初中升入高中,一时还适应不了高中“抽象”的数学知识,所以,教师就可从这一突破点入手进行教学,让抽象的高中数学知识转化成具体的、易于理解和掌握的知识。因此,对于有些不易学生直观理解和记忆的知识点就用图形表示出来.图形的特点就是直观明了,学生一眼就能观察出两者之间的关系。
五、注重学生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传统的教学评价是“应试教育”的产物,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它所评价的内容片面,形式单调,方法单一,已经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在辨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尝试着对传统的教学评价进行改革,以期初步建立起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首先由教师在深入学习课标,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分析知识点的分布、能力培养的载体以及思想教育的因素,初步制定出评价的目标系列;然后由教科研人员和部分骨干教师研究评价目标的科学性、可行性;最后确定评价的目标系列,并向师生公布。
经过初步的探索,我认为评价的目标系列一般应由以下三部分构成:
第一,知识评价系列。我们应当认真研究教材,找出每一节课、每一单元、每一册教材中的知识点,从而构建一个知识评价系列。
第二,能力评价系列。学生的数学能力是在认识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离开了数学知识和必要的教学活动,数学能力的问题也就无从谈起.因此,我认为,建立能力评价系列既离不开“数学知识”这个载体,又要在教学活动中评价学生的数学能力。建立能力评价系列的主要目标不是为了对学生的能力进行鉴定性的评价,而是为了促使教师把培养学生的能力,作为教学中自觉的行为。
第三,非智力因素评价系列。即对学生学习数学时所表现的情感、意志、习惯等非智力因素进行定性的评价。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掌握有效的策略,能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只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探索、创新,就会找到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通过以上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策略的实践,证明了课堂教学必须具有艺术性、智慧性,这样才可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的意义,减轻学生认为数学枯燥无味的顾虑,有效地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英豪.如何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利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J].现代教育科学,2012(8).
[2]易涌军. 高中数学新课程中的向量及其教学方法的分析[J].读书文摘,2014(16).
【关键词】高中数学 教学方法 课堂
高中数学是一门较为拉差距的学科,对于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来说,数学成绩参差不齐,有的学生相差较悬殊,进而影响到学生的成绩总和.对于这些普遍现象教师就要考虑学生的整体水平,照顾大多数学生。在起始年级的教学内容上,尤其是要注意降低难点,控制把握教学进度和节奏,尽可能得使全班学生在同一起跑线上学习前进。这样可使数学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获得进步的自信,在动力的驱使下一步一步地迈进。因此,教师就得在教学方法上花精力,让教学内容变得丰富有趣,通过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来提高课堂效率,进而让学生在数学成绩上取得跳跃式前进。
一、恰当处理“教”与“导”的关系
施教之功,贵在引导,妙在开窍。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应是主体地位,但在现实教学中,仍有大量的教师一讲到底,满堂灌,教师只是在为学生听懂而“教”,学生更是在拼命为听懂教师的“教”而“学”,在这种教学方法下,教师成了教学的主体,学生则是被动机械地接受,试问在这样的课堂里,何来创新?要想更好地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就必须切实转变观念,转换角色,要恰当处理“教”与“导”的关系,变“教”为“导”.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要任务不是“教”,而是“导”,是指导学生“学”,引导学生“学会”到“会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变“教”为“导”,“导”其开窍,也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实施分层、分组教学
进行了几次小测验后,我将学生按照学习成绩分为A、B、C三个学习小组。其中A组为最基础的小组,B组为中等成绩组,C组为成绩优秀组。每个级别学生均直接请教于其高一级别的学生,C级别的可直接请教于老师,为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分组的过程中避免使用差生这样的词语,比如在分组时把A组温故组,B组为知新组,C组为提升组,我们老师编制学案也是分层次编写,让每个小组的学生都有收获。而且我们的数学小组是暂时的,每一次测验我们都会进行重新分组,并且在学习中途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情况参加高一级小组的学习。每次小测后,把各组的成绩进行比较。对成绩上升的进行表扬,给每个成员的综合测评加分,对进步小的组分析共同找出进步小的原因。
分层次教学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长,老师们也从中有了收获。因为这样,基础稍好一些的学生,让他(她)自己做小老师去教别人,他(她)就会想如何才能教会同学,这样对成绩好的学生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也为他们综合素质的发展,能力培养创造了机会。这种做法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使得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帮助同学学习时看到同学会做题,也会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局面,也提高了对优生的培养。
三、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
高中数学是数字与图形的高度集合与升华,华罗庚先生也曾说:数无形时少直观,形无数时难入微。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探究能力,使学生能够在自主练习时应对各种数学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首先要以身作则,在进行教学知识讲解和解题时自觉采用这种数学方法,结合数字和图形提炼出数学问题的本質,这是在学生以后做数学题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这就要求教师在演示数学解题过程中必须作为重点内容向学生展示,学生也要在学习过程中重点培养自己这方面的能力。教师采用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在讲授数学内容时要将数字与图形结合起来看,一方面让学生从数字中发现有用的信息,锻炼学生对数字的敏感,另一方面也要强化学生对数学图形的认识与解读能力,二者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有效地获得相关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是学生应对高中升学考试的重要方式,也是学生以后从事数学相关工作所必须掌握的研究方法.
四、注重教学技巧,帮助学生理解和视觉认识抽象的数学问题
教师在讲解教材中的知识点时应该明白,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之间是由具体向抽象的过渡,学生刚从初中升入高中,一时还适应不了高中“抽象”的数学知识,所以,教师就可从这一突破点入手进行教学,让抽象的高中数学知识转化成具体的、易于理解和掌握的知识。因此,对于有些不易学生直观理解和记忆的知识点就用图形表示出来.图形的特点就是直观明了,学生一眼就能观察出两者之间的关系。
五、注重学生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传统的教学评价是“应试教育”的产物,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它所评价的内容片面,形式单调,方法单一,已经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在辨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尝试着对传统的教学评价进行改革,以期初步建立起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首先由教师在深入学习课标,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分析知识点的分布、能力培养的载体以及思想教育的因素,初步制定出评价的目标系列;然后由教科研人员和部分骨干教师研究评价目标的科学性、可行性;最后确定评价的目标系列,并向师生公布。
经过初步的探索,我认为评价的目标系列一般应由以下三部分构成:
第一,知识评价系列。我们应当认真研究教材,找出每一节课、每一单元、每一册教材中的知识点,从而构建一个知识评价系列。
第二,能力评价系列。学生的数学能力是在认识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离开了数学知识和必要的教学活动,数学能力的问题也就无从谈起.因此,我认为,建立能力评价系列既离不开“数学知识”这个载体,又要在教学活动中评价学生的数学能力。建立能力评价系列的主要目标不是为了对学生的能力进行鉴定性的评价,而是为了促使教师把培养学生的能力,作为教学中自觉的行为。
第三,非智力因素评价系列。即对学生学习数学时所表现的情感、意志、习惯等非智力因素进行定性的评价。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掌握有效的策略,能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只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探索、创新,就会找到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通过以上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策略的实践,证明了课堂教学必须具有艺术性、智慧性,这样才可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的意义,减轻学生认为数学枯燥无味的顾虑,有效地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英豪.如何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利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J].现代教育科学,2012(8).
[2]易涌军. 高中数学新课程中的向量及其教学方法的分析[J].读书文摘,20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