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初中化学课的教学中,化学兴趣实验课是化学课堂的重要补充和组成部分,而它往往又是老师们比较头疼的环节。实验课教学管理的好坏,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本文从做好实验前准备、设计有效实验过程和做好实验小结三方面入手,探讨了初中化学兴趣实验课教学管理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化学 兴趣实验课 教学管理 方法
化学实验教学与其他课堂教学相比,虽然活动主体相同,都是教师和学生,但是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物质载体上又有其自身的特点,教学初中生自主活动的时间相对较多、教学开放的程度相对较大、教学环境中的物质存在相对多元,那么,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有效的课堂管理是必不可少的。为此,实验教学中的课堂管理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做好实验前准备
1.教师课前做好准备
作为化学教师比其他学科的教师更为严格,教师要深入教材,吃透教材,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书中的每一次实验,教师都要通过备教材,了解其目的,明白这个实验要达到的目的,同时对于这个实验操作时要注意的地方了如指掌,做到心中有数必须切实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课前坚持亲自准备实验,提前试做实验;第二,不要怕麻烦,对实验现象差、成功率低的实验,要反复做,寻找突破口,直到成功为止;第三,对有些因器材缺乏或难度较大的实验,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实验,从而提高实验的可操作性和直观性,确保实验能按期顺利完成。从而达到优化自然化学实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2.实验器材准备充足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要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活动,充足的实验材料是自主操作实验的有力保障。实验材料是学生解决化学问题,获得化学知识、提高探究能力的基本载体,是学生感受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化学价值的重要资源。而材料很多,这就需要教师根据课的教学目标、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精心选择,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典型的活动材料。比如:我在上《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这节课时,为了能让每个学生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提供给学生的实验材料是不配套的,导致学生在做实验时无从下手。这样不仅贻误时间,而且会引起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怀疑或对化学知识理解的偏差,以至影响了教学效率。
3.建立有效的合作小组
化学课学习以实验小组合作为主,小组合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实验的效果。因此构建良好的实验小组是小组实验的前提。每学期开学初,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这样方便组长进行管理,也方便教师对各个小组进行评比。如果有些实验需要两人一组,就要请四人实验小组的组长承担管理任务,安排分小小组及实验过程中的分工问题。如:用实验基本操作这些实验,就要两人一组,这里的活动开展就需要组长来安排。
二、设计有效实验过程,提高实验效率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实验操作的兴趣
教师应提供有结构的材料,实验的仪器,给学生提供开展实验活动的基本条件。当然更重要的则是应创设一个引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情境。激发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考如何实验才能验证假设是否成功。如:小苏打和白醋反应会伴随什么现象?学生猜测,思考。然后发给他们材料,让他们去试一试,从试的过程中发现答案。学生们心中充满喜悦。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既具有挑战性,又不会让学生感觉有太大的困难,而且能激发他们的动力。
很多化学实验要求学生自主操作,进行探究。但有一些实验操作要用到一些化学仪器,必须通过教师的演示,让学生明白这些仪器的操作方法,才可以讓学生在实验中进行有效探究。这里,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学生独立操作的依据和榜样,对学生的实验技能起着示范作用。教师操作应按规定进行,在使用仪器、连接和装配仪器及演示现象时动作要准确、有序,而且语言也要化学规范,不能口语化。特别要注意的是在演示实验时教师切不可故意做出错误的动作,然后再告诫学生:“这样的操作是不正确的,不能这样操作!”这样反而会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干扰。如《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探究》,在制订实验方案后,先让学生说说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然后教师要对金属性质进行复习,在讲到观察铜丝灼烧的现象时,教师演示,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很多教师可能会采用让学生演示,其他学生进行指正的方法,但我认为如果教师正确演示后,再让学生上来演示,这样更加可以加深学生对实验操作要求的印象,提高学生的操作正确率。有时学生错误的演示反而会让部分学生操作不规范。
2.明确目的,培养动手能力
明确目的以后让学生亲自动手,观察分析的过程,它是学生独立获取知识,掌握实验技能,发展认识能力和激发学习兴趣的主要方法。例如我在讲解溶解性变化时,变化是否有规律,只有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才能真正体会到,实验中他们观察到物质溶解性变化规律的时候,同学的心情无比激动兴趣倍增,感到其乐无穷,从而享受到了化学实验成功带来的学习和探究自然规律的幸福和快乐。
3.教师巡视实验,确保有效进行
学生小组实验并不意味着我们采取了“放羊式”的教学模式,这时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甚至特发事件,以免造成课堂的混乱。
三、做好实验小结,启发学生自我评价
每做完一个实验或在实验当中就要记录。因为记录要及时规范,才能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及时有效地记录,养成及时记录的习惯。学生对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记录,这样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更仔细更深入,实验中观察能力也就不知不觉的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从现象到分析比较、得出实验结论,是一个以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是思维从感性到理性的质的飞跃,只有完成了这个飞跃,才算真正得到了知识。我们教师可以针对“现象→结论”推导的难易程度采用多种方法去引导学生。
一些实验做得不好的同学或看不到实验结果的同学可谈谈失败原因和要吸取的教训。如有的同学也可能是因为怕麻烦、怕脏等原因而不愿意做实验,以至实验效果不好或无结果,为此教师也要帮助其克服这种娇惯心理,自觉做好实验。
总之,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中最全面、最有效的教学形式之一。作为化学学科的重要基础――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加强化学实验教学的管理,能极大地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初中化学教学参考,2011(4):3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57-62.
【关键词】初中化学 兴趣实验课 教学管理 方法
化学实验教学与其他课堂教学相比,虽然活动主体相同,都是教师和学生,但是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物质载体上又有其自身的特点,教学初中生自主活动的时间相对较多、教学开放的程度相对较大、教学环境中的物质存在相对多元,那么,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有效的课堂管理是必不可少的。为此,实验教学中的课堂管理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做好实验前准备
1.教师课前做好准备
作为化学教师比其他学科的教师更为严格,教师要深入教材,吃透教材,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书中的每一次实验,教师都要通过备教材,了解其目的,明白这个实验要达到的目的,同时对于这个实验操作时要注意的地方了如指掌,做到心中有数必须切实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课前坚持亲自准备实验,提前试做实验;第二,不要怕麻烦,对实验现象差、成功率低的实验,要反复做,寻找突破口,直到成功为止;第三,对有些因器材缺乏或难度较大的实验,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实验,从而提高实验的可操作性和直观性,确保实验能按期顺利完成。从而达到优化自然化学实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2.实验器材准备充足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要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活动,充足的实验材料是自主操作实验的有力保障。实验材料是学生解决化学问题,获得化学知识、提高探究能力的基本载体,是学生感受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化学价值的重要资源。而材料很多,这就需要教师根据课的教学目标、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精心选择,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典型的活动材料。比如:我在上《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这节课时,为了能让每个学生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提供给学生的实验材料是不配套的,导致学生在做实验时无从下手。这样不仅贻误时间,而且会引起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怀疑或对化学知识理解的偏差,以至影响了教学效率。
3.建立有效的合作小组
化学课学习以实验小组合作为主,小组合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实验的效果。因此构建良好的实验小组是小组实验的前提。每学期开学初,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这样方便组长进行管理,也方便教师对各个小组进行评比。如果有些实验需要两人一组,就要请四人实验小组的组长承担管理任务,安排分小小组及实验过程中的分工问题。如:用实验基本操作这些实验,就要两人一组,这里的活动开展就需要组长来安排。
二、设计有效实验过程,提高实验效率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实验操作的兴趣
教师应提供有结构的材料,实验的仪器,给学生提供开展实验活动的基本条件。当然更重要的则是应创设一个引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情境。激发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考如何实验才能验证假设是否成功。如:小苏打和白醋反应会伴随什么现象?学生猜测,思考。然后发给他们材料,让他们去试一试,从试的过程中发现答案。学生们心中充满喜悦。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既具有挑战性,又不会让学生感觉有太大的困难,而且能激发他们的动力。
很多化学实验要求学生自主操作,进行探究。但有一些实验操作要用到一些化学仪器,必须通过教师的演示,让学生明白这些仪器的操作方法,才可以讓学生在实验中进行有效探究。这里,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学生独立操作的依据和榜样,对学生的实验技能起着示范作用。教师操作应按规定进行,在使用仪器、连接和装配仪器及演示现象时动作要准确、有序,而且语言也要化学规范,不能口语化。特别要注意的是在演示实验时教师切不可故意做出错误的动作,然后再告诫学生:“这样的操作是不正确的,不能这样操作!”这样反而会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干扰。如《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探究》,在制订实验方案后,先让学生说说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然后教师要对金属性质进行复习,在讲到观察铜丝灼烧的现象时,教师演示,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很多教师可能会采用让学生演示,其他学生进行指正的方法,但我认为如果教师正确演示后,再让学生上来演示,这样更加可以加深学生对实验操作要求的印象,提高学生的操作正确率。有时学生错误的演示反而会让部分学生操作不规范。
2.明确目的,培养动手能力
明确目的以后让学生亲自动手,观察分析的过程,它是学生独立获取知识,掌握实验技能,发展认识能力和激发学习兴趣的主要方法。例如我在讲解溶解性变化时,变化是否有规律,只有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才能真正体会到,实验中他们观察到物质溶解性变化规律的时候,同学的心情无比激动兴趣倍增,感到其乐无穷,从而享受到了化学实验成功带来的学习和探究自然规律的幸福和快乐。
3.教师巡视实验,确保有效进行
学生小组实验并不意味着我们采取了“放羊式”的教学模式,这时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甚至特发事件,以免造成课堂的混乱。
三、做好实验小结,启发学生自我评价
每做完一个实验或在实验当中就要记录。因为记录要及时规范,才能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及时有效地记录,养成及时记录的习惯。学生对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记录,这样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更仔细更深入,实验中观察能力也就不知不觉的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从现象到分析比较、得出实验结论,是一个以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是思维从感性到理性的质的飞跃,只有完成了这个飞跃,才算真正得到了知识。我们教师可以针对“现象→结论”推导的难易程度采用多种方法去引导学生。
一些实验做得不好的同学或看不到实验结果的同学可谈谈失败原因和要吸取的教训。如有的同学也可能是因为怕麻烦、怕脏等原因而不愿意做实验,以至实验效果不好或无结果,为此教师也要帮助其克服这种娇惯心理,自觉做好实验。
总之,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中最全面、最有效的教学形式之一。作为化学学科的重要基础――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加强化学实验教学的管理,能极大地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初中化学教学参考,2011(4):3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5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