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1-0087-01
小学高段随着知识的加深,要求掌握的知识点也越来越多,孩子们就会觉得语文学习很枯燥,并且如果在低中段的时候基础没有打牢,就会觉得很吃力。于是就会出现很严重的两极分化。成绩好的孩子因为随着知识的积累和年龄的增长,语文就会养成学习自觉性。但是成绩差一点的孩子就会没有了学习的兴趣,时间都花在玩耍上。针对这种情况,我觉得此时应该培养学生乐学,参与课堂共同探讨。
一、提高课堂效率组织教学比不可少
众所周知,在教学实践中,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和教学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教学的成功与否。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也说过:“如果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课堂组织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学都是不可能的。”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一直琢磨并积极探索适合自己和学生的课堂教学组织策略,并初见成效。下面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课前准备的方法和策略。
我自认为我不是一个非常幽默风趣的老师;我也一直不认为我的学生全都能注备了“生命自觉”意识。我唯一的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经常跑跑教室,能和学生多时间地相处。这就是所谓的”勤快法”。除了“勤快法”这外,“比赛法”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别看我班的孩子是平常都认为自己是“大人”了,但其实思想都理挺幼稚的。有时给他少加了一分,多扣了一分都“不依不饶”的。为此,我和所有的科任老师一起协商后,在班级中实行“积分制”,也就是全班分为四个大组,把课前、课中、课后及作业等全组的表现通过积分的方式来比赛。一周后,得分最高的一组可以免做周末作业一次,而输了一组将在全班面前表演一个节目。这样,形成了组与组之间的一种竞争,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那些平时总想违反纪律的同学也有了很大的收敛。哈哈,一举三得啊!
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说:“我的口袋里总是揣满了“高帽子”走进课堂,因为我知道赏识能使人愉悦,赏识能使人快活,赏识能激发人的潜能,赏识能使人心智开启,灵感涌动。把握激励学生的最佳时机,能有效地促使学生内心的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并化为良好的行动,去实现预定的目标。”在我所教的班级中,我也是经常揣着“高帽子”进课堂的。例如:有时看到早读课上,同学们在没有老师的督促下大声地朗读课文,会适时抛出:“我们班可是一支值得珍藏的潜力股,前途将不可限量”的“高帽子”;在广播操比赛前,我对学生说:“广播操比赛,我老师相信没有哪个班会是你们的对手,第一名非你们莫属;看到同学们持续一段时间的认真自觉,我会免做家庭作业来奖励他们……通过这种适度的激励(赏识),我发现不仅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而且课堂教学组织更容易开展了。
二、教师应该加强自身素养的提高
不断地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做知识的富有者。著名特级教师汪绳祖说:“认真对待每件工作,尽力做好每件工作,不要忘记:业绩=平凡工作”,这就是说,对于任何事情,只有用心去做,投入极大热情,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方可取得实效,走向成功。做教师的当然也不例外,理当如此。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不断探索适应二期课改理念的、切实有效的工作方法,达到“事半功倍”,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成绩,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真正做到:1、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师,针对性要强,才能有实效。2、成竹在胸地上好每一节课——包括知识的拓展延伸,课内与课外的有机结合等,操作性要强。3、做好教学的反馈工作——及时总结,扬长避短。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要积极主动地探索和尝试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可操作性的工作方法,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服务。创设出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条件,充分调动每一位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能各有收获,取得好成绩。总之,要老老实实地对待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使之都能发出和谐共振的音响。因为,当今时代,不但要专才,更呼唤着通才、复合型人才,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做到“学而不厌”,随时补充知识营养,不断丰富自身,“活到老,学到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生有涯,学无涯”,永不满足,实现从“教书匠”向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跨越,使师德大厦坚不可摧,永葆青春和活力。
除了在教学设计上我们要“花样百出”,语文的各种课外活动也是必不可少的。从实际出发,课内外结合,把活动课作为课内知识的补充和延伸。在语文活动课上,给学生施展才华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让学生感受成功的乐趣。教师可以按照具体的教学实际,大体上规定一些学生可参加的常规活动。例如,在学习现代诗单元时,我就组织学生进行配乐诗歌朗诵比赛,学生的兴致都很高,报名参加的同学很多,有的学生朗诵的还是自己写的诗。结合班级特点,我们班学生缺乏表现自我的能力,于是不定期地举行演讲比赛,例如,以“我的未来我做主”为演讲题目,学生在演讲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自己,同时也让他们很好地反省和思考自己的人生。同时,我每个星期举行一次有关文学常识的知识竞赛,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知识,当然,这些知识竞赛包括了很多的内容,例如名言名句,作家作品等。这些课外活动既可以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增强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又可以培养互助精神和创新能力,让学生感受成功的乐趣。只要做到活动内容开放,因势利导,一定能创造出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有活动,才会有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语文活动课已成为语文教学一条清晰的辅线,只要我们长期坚持去做,就一定使语文教学生动起来,“活泼”起来。
总之,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这才是真正意义的语文课堂教学。从事教学工作十余年来,我深深地体会到,书到用时方恨少,我如何能在课堂上发挥自如,如何能让课堂生动起来?如何能让学生在自己的课堂上当家做主人?我想,现在知识更新的速度很快,我们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充实专业的知识,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的思绪流动起来,让语文课堂生动起来,让学生的心灵在语文中飞翔,让学生真正做主人。
小学高段随着知识的加深,要求掌握的知识点也越来越多,孩子们就会觉得语文学习很枯燥,并且如果在低中段的时候基础没有打牢,就会觉得很吃力。于是就会出现很严重的两极分化。成绩好的孩子因为随着知识的积累和年龄的增长,语文就会养成学习自觉性。但是成绩差一点的孩子就会没有了学习的兴趣,时间都花在玩耍上。针对这种情况,我觉得此时应该培养学生乐学,参与课堂共同探讨。
一、提高课堂效率组织教学比不可少
众所周知,在教学实践中,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和教学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教学的成功与否。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也说过:“如果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课堂组织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学都是不可能的。”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一直琢磨并积极探索适合自己和学生的课堂教学组织策略,并初见成效。下面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课前准备的方法和策略。
我自认为我不是一个非常幽默风趣的老师;我也一直不认为我的学生全都能注备了“生命自觉”意识。我唯一的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经常跑跑教室,能和学生多时间地相处。这就是所谓的”勤快法”。除了“勤快法”这外,“比赛法”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别看我班的孩子是平常都认为自己是“大人”了,但其实思想都理挺幼稚的。有时给他少加了一分,多扣了一分都“不依不饶”的。为此,我和所有的科任老师一起协商后,在班级中实行“积分制”,也就是全班分为四个大组,把课前、课中、课后及作业等全组的表现通过积分的方式来比赛。一周后,得分最高的一组可以免做周末作业一次,而输了一组将在全班面前表演一个节目。这样,形成了组与组之间的一种竞争,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那些平时总想违反纪律的同学也有了很大的收敛。哈哈,一举三得啊!
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说:“我的口袋里总是揣满了“高帽子”走进课堂,因为我知道赏识能使人愉悦,赏识能使人快活,赏识能激发人的潜能,赏识能使人心智开启,灵感涌动。把握激励学生的最佳时机,能有效地促使学生内心的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并化为良好的行动,去实现预定的目标。”在我所教的班级中,我也是经常揣着“高帽子”进课堂的。例如:有时看到早读课上,同学们在没有老师的督促下大声地朗读课文,会适时抛出:“我们班可是一支值得珍藏的潜力股,前途将不可限量”的“高帽子”;在广播操比赛前,我对学生说:“广播操比赛,我老师相信没有哪个班会是你们的对手,第一名非你们莫属;看到同学们持续一段时间的认真自觉,我会免做家庭作业来奖励他们……通过这种适度的激励(赏识),我发现不仅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而且课堂教学组织更容易开展了。
二、教师应该加强自身素养的提高
不断地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做知识的富有者。著名特级教师汪绳祖说:“认真对待每件工作,尽力做好每件工作,不要忘记:业绩=平凡工作”,这就是说,对于任何事情,只有用心去做,投入极大热情,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方可取得实效,走向成功。做教师的当然也不例外,理当如此。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不断探索适应二期课改理念的、切实有效的工作方法,达到“事半功倍”,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成绩,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真正做到:1、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师,针对性要强,才能有实效。2、成竹在胸地上好每一节课——包括知识的拓展延伸,课内与课外的有机结合等,操作性要强。3、做好教学的反馈工作——及时总结,扬长避短。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要积极主动地探索和尝试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可操作性的工作方法,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服务。创设出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条件,充分调动每一位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能各有收获,取得好成绩。总之,要老老实实地对待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使之都能发出和谐共振的音响。因为,当今时代,不但要专才,更呼唤着通才、复合型人才,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做到“学而不厌”,随时补充知识营养,不断丰富自身,“活到老,学到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生有涯,学无涯”,永不满足,实现从“教书匠”向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跨越,使师德大厦坚不可摧,永葆青春和活力。
除了在教学设计上我们要“花样百出”,语文的各种课外活动也是必不可少的。从实际出发,课内外结合,把活动课作为课内知识的补充和延伸。在语文活动课上,给学生施展才华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让学生感受成功的乐趣。教师可以按照具体的教学实际,大体上规定一些学生可参加的常规活动。例如,在学习现代诗单元时,我就组织学生进行配乐诗歌朗诵比赛,学生的兴致都很高,报名参加的同学很多,有的学生朗诵的还是自己写的诗。结合班级特点,我们班学生缺乏表现自我的能力,于是不定期地举行演讲比赛,例如,以“我的未来我做主”为演讲题目,学生在演讲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自己,同时也让他们很好地反省和思考自己的人生。同时,我每个星期举行一次有关文学常识的知识竞赛,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知识,当然,这些知识竞赛包括了很多的内容,例如名言名句,作家作品等。这些课外活动既可以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增强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又可以培养互助精神和创新能力,让学生感受成功的乐趣。只要做到活动内容开放,因势利导,一定能创造出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有活动,才会有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语文活动课已成为语文教学一条清晰的辅线,只要我们长期坚持去做,就一定使语文教学生动起来,“活泼”起来。
总之,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这才是真正意义的语文课堂教学。从事教学工作十余年来,我深深地体会到,书到用时方恨少,我如何能在课堂上发挥自如,如何能让课堂生动起来?如何能让学生在自己的课堂上当家做主人?我想,现在知识更新的速度很快,我们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充实专业的知识,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的思绪流动起来,让语文课堂生动起来,让学生的心灵在语文中飞翔,让学生真正做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