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游戏活动中教师适时介入的有效策略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xqz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园教育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教育。在游戏中幼儿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也需要在幼儿游戏时进行适时的介入,而不是仅仅充当旁观者。适时介入的目的就是为了引导幼儿继续发展,促进幼儿向游戏的更高水平前进和发展。笔者通过分析教师在幼儿园系时介入的确切时机提出进一步促进教师适时进入游戏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幼儿;游戏;介入策略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教育活动。幼儿游戏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指导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对游戏的指导使幼儿向自身更高水平和游戏的高级阶段进行发展。但是教师的介入并不是越多越好或者越少越好,而是越恰当越好。只有在恰当的时机做出最有效的介入策略,才能提高幼儿对游戏的兴趣,促进幼儿自身游戏能力的发展。
  一、教师介入游戏的有效时机
  幼儿在游戏时教师要进行适当的干预和介入,才能促使幼儿在游戏中安全的获得全面发展。
  1.游戏存在不安全隐患时
  幼儿由于自身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在游戏过程中不会轻易地察觉到危险的因素。所以在游戏外部环境对幼儿构成生理或者心理威胁时,教师应当马上介入游戏。比如在游戏过程中游戏材料存在着不安全的隐患,教师要及时的进入到游戏中去制止不安全的行为,并给予幼儿正确的引导,确保游戏顺利安全的开展。
  2.幼儿游戏中难以为继时
  在游戏中教师不应该是一个教授者,而是一个引导者。在幼儿园中,孩子最信任的人就是教师。当幼儿遇到困难想要放弃游戏时,教师一定要关注幼儿动态及时做出反馈,这样才能给予孩子更多的空间和时间,不露痕迹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3.幼儿游戏出现消极内容时
  游戏是幼儿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方式,自然就有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当幼儿在游戏中出现一些消极现象时,教师应当立即制止,并引导学生重新选择游戏方式或内容,避免消极因素影响幼儿的发展。
  二、教师介入游戏的有效策略
  1.教师明确教育目标,合理實现教学功能
  教师在进行准备活动时要赋予游戏材料和环境比较一致的教育目标。同时对幼儿的行为做出一些预设,将幼儿的行为预设在某一范围之内。一旦幼儿出现了超越这个范围的举动和行为时,教师就要进行关注或者直接介入。这样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才能把教师制定的教育目标内化成自觉的行动指南,确保了教师在介入时有依可寻。
  比如在教师组织幼儿学习几个简单的英文字母时组织的传递声音的游戏。幼儿们排列成纵队,每队人数相等。教师在第一个幼儿的耳朵上说出英语字母,然后这样传递,不能出声直至最后一位幼儿要说出教师传过来的字母。可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有的幼儿在传递字母时声音很大,其他幼儿听到了这一声音就知道了字母是什么,这样游戏也就无法继续进行。这时教师就要进行适当的干预和介入,使游戏继续进行下去。
  2.细心观察是适时介入的前提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游戏创造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在游戏中幼儿总是超过了他的实际年龄、高于他的日常行为表现。所以用心观察就好比是放大镜,凝聚了对于幼儿教育的趋向性特点。只有教师用心观察,才能适时的介入幼儿游戏。只有在观察的基础上才能有的放矢地对游戏进行正确的判断和引导。是否应该进入游戏、怎样介入游戏、什么时候进入游戏都要根据观察的具体情况而定。给幼儿提供充分的空间,遵循按需介入的原则。
  3.根据年龄特点进行针对性教学
  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特点的幼儿进行详细了解之后,采取针对性的游戏介入方式。比如对于三周岁的幼儿,教师就要采用直观的、易于理解的游戏对幼儿进行培养。比如用画图的形式帮助幼儿提高自身的空间想象能力。幼儿教师不设计固定的标题,让学生们随意涂鸦看谁画的最好、最有创意。所用的标准就是孩子们的标准,而不是成人的标准。什么要是孩子们的标准呢?就是谁的画更符合幼儿们的需要、更受同伴们的欢迎,谁就是最好的。而对于年龄比较大的幼儿来说要设定固定的题目,让幼儿进行合理的想象之后才能作画。以此引导幼儿并规范幼儿的行为。
  4.自身对于介入时机和策略的反思
  所有对幼儿游戏的介入都是在游戏情景中产生的,是一种幼儿和教师特定的互动行为。在这种师生活动中,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做出行为往往和教师的行为、想法不太一致。要么不符合教师的经验、背景;要不符合之前已经设计好的教育目标。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教师的介入就是因为幼儿的行为和自身教育目标、宗旨、背景经验不同而引发的矛盾。这就需要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介入过程后进行自我反思,在自身教育活动过程中分析自己做出的某些行为决策所产生的后果。当教师选择介入幼儿游戏时,教师应当对自己的介入行为能引发幼儿积极和消极的反应有充分的认识。如果幼儿被引起积极的行为,那么教师就应当介入;如果教师认为自己介入会引起幼儿的被动行为,则应避免进入。教师在这时可以先等待和耐心观察,等到恰当的时候再介入。通过反思机制可以让教师对何时介入、怎样介入心中有数,更好的提高教师适时介入幼儿游戏的能力。
  结语:所以,无论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去介入幼儿的游戏行为,细心观察是基础,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敢于探索,敢于想象的学习习惯为核心,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而不是剥夺孩子的童年乐趣、限制他们的想象力。要不断地自我反省,总结介入的最佳时机。
其他文献
摘要:班主任是班级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在班级的管理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班主任的管理水平对班级的整体风貌和学生的整体素质有直接影响,也对学生未来发展有长远影响。如何更好的开展班主任管理工作,值得我们思考和实践。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思考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就目前的状况而言,学校教育无疑是最重要的教育方式。正常的学校教育,离不开学校管理,班级管理是学校
摘要:在信息时代下,图书档案管理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实现应用信息化技术来完成任务。本文针对图书档案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展开探讨,并对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方法进行论述。总结为转变管理观念、建立有效的指南资料库、完善数据库内容等方面。  关键词:图书;档案;信息化;管理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使许多传统的工作都受到了巨大的影响,图书档案管理工作也受到了信息时代的冲击。面对社会的变化,我们必
摘要:当今社会,大众传媒与人类的生活越来越密不可分,电视动画也逐渐走进幼儿的日常生活。幼儿期是孩子们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动画语言对幼儿语言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负面影响。家长和教师应处理好电视动画与幼儿的关系,避免负面影响以更好地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  关键词:电视动画;学前儿童;语言发展  一、动画语言环境对幼儿的影响  个体出生后,已经具有健全的大脑和言语器官等说话的物质条件。
摘要:常规,顾名思义就是指日常的规则。幼儿园班级常规是指幼儿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的安排顺序以及要求孩子在各个环节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是教师为了管理好一个班级而制定的需要幼儿遵守的一些规则。所以常规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幼儿园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及幼儿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幼儿园;常规管理  一、班级常规管理的必要性  1.幼儿教育的需要  在幼儿教育中,“常规教育”是为了实现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目标
摘要:幼儿园老师的情绪直接影响幼儿的心里健康。《纲要》明确规定要把健康教育放在幼儿园的首位,培养一个健全人格的幼儿成为我们教育目的。但纵观近期的中国的幼儿教育,常出现教师殴打幼儿,体罚幼儿几乎变态的情绪表现,令我们叹为观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究其原因,就是教师没有管理好自己情绪,让自己的愤怒情绪最大化的表现出来了。  关键词:幼儿教师;情绪;管理  最近我录制一位参加工作才两年的年轻教师的半日活
立题背景: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简称RB)为婴幼儿最常见的眼部恶性肿瘤,其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它不仅危害视功能而且威胁患儿生命。近年来对于RB的发病机制研究虽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