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BE理念的高职艺术通识教育课程的开发应用研究

来源 :大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3488929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审美的提高和需求的增加,社会对高素质艺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从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逐步向综合能力素质培养过渡。然而,传统高职院校的教学观念普遍落后,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审美能力有待提高。为此,本文基于OBE概念,分析其在高职艺术通识教育中的适用性。此外,还指出了高职艺术通识教育课程教育的现状和问题,包括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等。最后,从课程目标、教学形式、课程评价方法等方面,指出OBE理念在高职艺术通识教育课程中的发展与应用策略。
  关键词:OBE理念;高职;艺术通识教育;课程开发;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0)43-0083-04
  一、研究背景
  (一)文献综述
  现阶段,国内学者对大学通识教育的研究已经初具规模。聂强和蓝菊主要研究了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的现状和对策,并提出重建通识教育体系 [1]。于克娟从组织管理机构、运行机制、师资力量、课程资源库等方面提出了通识教育发展的具体策略 [2]。黄丽华主要从通识教育的角度研究高职院校英语综合课程的开发,并指出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的综合课程开发可以基于科学、文化、语言等领域的教育视角 [3]。龙翔认为,当前高职院校通识教育应以传统文化为核心课程,重塑学生的价值观,提高学生个性 [4]。也有一些学者对高职普通艺术教育课程的相关内容进行了研究。余大丽、夏焕堂认为,通识教育的设置将大大改善美术教学中重专业轻素质的现象,有利于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广的复合型人才 [5]。陈平在分析普通教育在高等艺术教育中的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高校艺术专业未来发展的策略,包括把握教育发展新趋势、以学生为导向、培养高素质的艺术教师、加强非艺术与艺术跨学科合作 [6]。范妮以《影视表演的基础》为例,分析了普通高校公共艺术通知教育课程的改革策略 [7]。李海燕,张敏以陶艺课程为例,研究高校艺术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建立与实践 [8]。然而,目前还没有学者研究过OBE概念下的艺术通识教育课程。为此,本文立足于前人的研究基础,深入探索OBE理念下高职艺术通识教育课程的发展与应用策略,以期进一步补充相关领域的文献基础。
  (二)研究目的
  OBE理念是教学领域的重要成果,在OBE理念的指导下,高校教学课程体系的设计和教学内容的选择更加合理,因而也促进了教育课程的不断改革,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和质量 [9]。现阶段,OBE教育理念在科技课程改革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更成为优化基础课程体系的重要动力。然而,在高职院校,学生的素质基础和实践能力面临着难以提高的问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较弱。因此,有必要将OBE的概念应用于高职院校的艺术通识课程中,促进基础艺术课程的改革 [10]。
  二、OBE 概念概述
  OBE概念是指针对教学结果输出的教育概念,早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于美国,在中国的兴起始于2013年。OBE概念的关键在于设定一系列的学习目标,然后创造机会和条件,帮助学生获得有效的学习效果。这一教育理念主要有四个模块,即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成果导向和评价机制,能够有效优化课程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实施OBE理念的基本原则详见表1。在OBE理念下,任务型课程改革的主要路径是:一,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标引与成果相结合,修订课程教学目标,明确知识框架。二,提出了一种新的课程教学方法。三,确定考核结果,学习成绩,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三、高职艺术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现状
  现阶段,我国高等院校普遍开设艺术通识教育课程,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能够提高艺术修养,获得更高的思想智慧,完善自身的思维体系,在专业学习中具有更高的创造创新性。然而,在具体的课程开发过程中,仍然存在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滞后,评价考核方式单一等问题。以“艺术欣赏”课程为例,这类课程可以给非艺术专业学生更多的艺术意识,提高学生对艺术的审美能力,但是教学组织者往往因为对课程价值理解不当、重视程度不够而简单对待只根据教材内容单方面讲学;或过于重视其实用性和技能性令其专业化。两者都不能很好地承担学生人文素质提高、非认知能力完善以及提升创造力的任务。
  除教学方法外,高职院校艺术通识教育的另一个问题是考核方法单一。多数教师会根据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来判断学生现阶段的学习成绩。虽然这种判断方法是以结果为导向的,但过于片面,不适合实用艺术通识教育课程,容易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总的来说,我国高职院校艺术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不理想。
  四、職业教育艺术通识教育课程中OBE概念的适用性
  (一)满足社会对综合艺术人才的内在需求
  整合课程教育理念的目的是培养更多能够满足企业短期需求和长期发展需求的人才,将OBE理念应用于高职艺术通识教育课程,可以帮助学校、教师为不同专业的学生将艺术课程与专业课程结合,强化实践作用,开设出体现职业教育特点的拓展性艺术课程,既培养学生艺术素养,又促进能力本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实践、适应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由此可见,将OBE概念应用于高职艺术通识教育课程可以培养学生基于结果的综合能力,培养更多具备满足社会综合性需求高职人才。
  (二)艺术通识教育对专业教育的提升意义
  人力资本理论研究认为,受教育水平更高的人对生产力的促进在于其有能力适用新技术组织形式和对不可预见的情况做出复杂和适当的决定 [11]。如今专业知识更新快速且高度综合化,现代知识的增长越来越冲破学科的知识界限和组织界限,艺术通识教育所具备的非认知因素特点,如能力、情感、态度,将使学生对未来变化具备更适应性,更有可能以自身专业为基点,从事开展跨学科乃至跨领域的活动。   (三)符合“艺术原则”的课程定位要求
  艺术原理作为艺术教育的核心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应用性。艺术创作中的精神性与材料性的结合加工过程是该课程的背景。工具材料的运用,往往被看作是创作活动后期的事,构思完成以后才开始选择材料,这是极大的误解。在某种意义上,艺术家是用他的艺术材料、工具来感觉、体验和选择事物对象的,并将材料直觉和材料意识与物质材料的加工操作原理分为许多具体的单元操作过程,从而最终完成创作目的,这与高职教育OBE 教学理念也有很高的统一性。
  五、高职艺术通识教育课程中OBE理念的发展与应用策略
  (一)制定课程目标,合理制定课程流程
  自上而下和反向设计是OBE概念的重要实现原则。高职院校艺术通识教育课程应结合这一原则,建立学生长期目标培养方案和课堂成果等目标,合理开发和设置课程流程,如图1所示。具体而言,在制定学生艺术素养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应结合社会需求和课程培养方案,明确学生最终达到目标的方法,逐步设定不同阶段课程的教学目标。在艺术通识教育课程的编写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认识课程在专业培养方案中的作用,明确课程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学习相应的课程,帮助学生梳理艺术通识课程的知识结构,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调整课堂内容,优化教学形式
  在OBE理念下,高职艺术通识教育课程内容的调整主要围绕学习产出,根据课程目标的实现情况,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工具,优化讲座内容的构成和课时比例。例如,教师可结合艺术领域发展线索,重点解释根轨迹的基本原理和规则,并尝试与不同专业和行业进行联系探讨,充分利用校内外条件,挖掘公共艺术教育资源补充教学。教师在运用OBE理念调整课堂教学形式时,应以学生为中心,灵活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发展多种教学媒体,线上线下结合进行课内测试和翻转课堂,随时控制学生的课程学习,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强化。如,教师可以利用AR技术制作三维艺术作品,增强作品的生动性,学生可以用手机放大和缩小艺术作品,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作品的形式、尺度和纹理,从而加深理解和记忆。此外,教师可以利用动画和实验,积极整合互动、游戏化的创新元素或教学绘画展览等,采用混合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审美情趣,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三)优化教学评价方法,完善课程教学体系
  高职艺术通识教育课程开发过程中应注意优化教学评价方法。借助OBE理念,结合社会需求和学生实际,对评估方法进行再评估。教师应在注重学生系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增加对学生艺术实践的评价,鼓励其在本专业的应用延伸。对于学生综合成绩的考核不仅要注重最后的卷面成绩,还要注重课堂和课后的实际成绩。为此,教师应设计多个学习阶段的考核目标,划分多层次的评价机制,充分激励学生学习。在课程评价目标中,要结合企业要求,构建全面,多角度的评价体系和标准,注重对学生知识结构、能力和态度等综合能力和素质的考核。在评价基础课程学习的有效性时,应结合学生平时任务准备,在线学习,实践完成等因素进行多维评价。
  六、结论
  在OBE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加强高职院校艺术通识课程的开发与应用势在必行。借助OBE教育理念开发新课程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建立能力本位的教学体系,提升学生学习通识教育资料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意识。为此,我国高职院校应贯彻以结果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将OBE教育理念与艺术通识教育相结合,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优化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形式和评价方法等,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要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 聂强,蓝菊. 反思与重构: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J]. 职业教育论坛,2013,24(36):73-74
  [2] 于克娟. 高职院校通识教育课程管理研究——以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5):7-9
  [3] 黄丽华. 通识教育视角下高职院校英语综合课程开发研究[J]. 疯狂英语,2016,13(3):110-112
  [4] 龙翔. 中国传统文化应成为高职院校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探索与实践[J]. 安徽文学:(下旬刊),2017,14(4):152-153
  [5] 俞大丽,夏焕堂. 谈艺术院校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体系的构建[J]. 中国成人教育,2007,16(24):136-137
  [6] 陈平. 高等艺术教育中通识教育的现状与未来[J]. 艺术教育,2012,17(6):32-34
  [7] 范妮. 普通高校公共艺术通识教育改革与生存探索——以《基础影视表演》为例[J]. 艺术科技,2014,14(9):185-185
  [8] 李海燕,张敏. 高校艺术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建立与实践——以陶艺课程为例[J]. 艺术教育,2017,22(10):128-129
  [9] 张明. 高等艺术院校通识教育改革的探索——以吉林艺术大学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为例[J].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7,36(1):90-94
  [10] 粟娟. 中国大学生传统艺术通识教育比较分析[J].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5(z1):15-16
  [11] 倪晓丹. OBE理念下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路径研究[J]. 教育评论,2020,35(1):48-55
  (荐稿人:薛国庆,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副教授)
  (責任编辑:莫唯然)
其他文献
摘要:作为高校工程教育深度发展的重要因素,高校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培育直接影响学生工程意识和工程能力的培养。随着地方高校高学历人才需求的提升和大量高学历的青年博士引进,结合专业特色有针对性地提升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势在必行。本文结合当前面临的问题,就山东建筑大学热能工程学院从顶层设计、整合高校内部已有工程实践平台资源等方面,探索出提高地方高校新进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途径,以实例阐述实践过程和具体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于教育事业的要求越来越高。爱国主义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不同于传统的教育内容,注重的不是知识方面的教学,而是思想方面的教育。大学是我国最重要的一个教育阶段,在大学阶段大学生不仅有学习任务,同时也肩负着建设祖国的责任。本文着重对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及路径进行深入地分析与探讨。
摘要:文章分析了在深入落实医教协同、做好医学人才培养工作中,临床教师由良医成为良师的难点与障碍,探索实施项目化医学教育家培养工程,通过明确医学教育家培养目标、确定培养人选的选拔与支持机制、建立培养与评价考核体系,计划性、系统性、持续性地培养临床教师的教学能力,为实现良医成为良师的培养目标以及确保医学人才培养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医教协同;医学教育家;临床教学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
当前高校学生管理机制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部分高校学生管理的法制意识不足、管理模式较为陈旧、管理理念不够创新、管理技术过于传统等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有关国家
新时期下高校基层统战工作面临了很多新特点、新问题、新要求.本文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结合工作实际,精准定位,深入分析了高校基层统战工作面临的主要难题,系统研究做好高校基
为了提升高校的教育质量,更好地应对当前社会转型关键时期下复杂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发展,高校应加强重视党建工作的开展,借此来更好地服务大学的文化育人建设工作.对此需要
民办本科高校要保持可持续性发展,必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品牌影响力,而与其最有直接关系的就是教师。在此背景下,结合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立足日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打造一支既能传授基础日语理论知识,又能培养日语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的双师型日语教师队伍,成为日语专业建设的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对重庆对外经贸学院日语专业学生对专业的满意度调查,分析该校日语专业教师队伍现状,并对建设双师型日语专业教师队伍作出初步定位,提出可行性建设方案,以期对今后日语专业发展及日语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借鉴。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辅导员要提升自身创新创业教育的能力,就需要以责任、担当为己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努力拓宽视野,从书本中学习,向有经验的
摘要:为应对工业4.0时代对工科人才的新要求,教育部于2017年提出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新工科背景下的教育要服务国家战略发展需求,满足当代产业发展需求、面向未来发展需求。面对新工科背景下的教育教学,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都要进行一番新的思考。各地方工科院校在新工科背景下,对院校的相关课程进行完善和创新,旨在以新工科为指引方向,培育更能满足当下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本文通过对各地方工科院校的教育教学策略
摘要:建设高等院校教师聘任机制,不只是构建现代化大学制度的前提条件,也是高校实现科学发展目标的必然要求。然而,从目前改革实施状况来看,我国高校教师聘任制仍存在较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部分高校忽略培养与聘任的关系、改革力度较弱、思想认识出现偏差。现有的人事机制及决策机制不健全,是造成此类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此,高等院校应主动迎合现代化大学发展方向,不断完善教师评估机制、激励机制、培养机制及流动机制。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