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言——思维”型教育区别于“文字——语言”型教育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在整个语文教学中要以语言和思维训练为核心,实行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的密切结合。
关键词:核心因素;思维训练;经验积累;语言训练
【中国分类号】G633.3
一、 语文是人们交流思想的核心的因素
语文学科之所以能够反映出工具性和思想性,是因为语文包含着语言和思维这两个更核心的因素,是这两个核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语文为什么能充当交流思想的工具?就是因为它一靠语言,二靠思维。无论是说给别人听,或是听别人说,无论是写文章给别人读,或是读别人写的文章,都是既要靠语言,又要靠思维。就是说,语文是靠着语言和思维这两个核心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才有了听说读写的思想交流过程,才表现出了它的工具性。语文为什么又能表现出思想性?也是因为它一靠语言,二靠思维。人们说出的话,写出的文章,都是一种思想的表达。而这种思想是靠语言和思维的共同作用才产生的。当一个人在生活实践中遇到了某个问题,他就会在头脑中针对这个问题以语言为工具对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思维加工,最后形成一种认识,这就是思想。可见,离开了语言和思维,也就不可能形成思想,语文也就不会具有思想性。由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工具性和思想性是语文学科的两种基本属性,但它们又是通过语言和思维这两个核心因素的相互作用才表现出来的;因此,语文学科更深层的本质或根本属性,是语言和思维相互作用的辩证统一。
二、处理好语言和思维训练同听说读写之间的关系
听说读写是人们进行思想交流的四种基本过程。它从现象上看,是凭借语言的一种交流,而实际上语言承载着思维的信息,是语言和思维在共同起着作用。而听说读写又是语言和思维共同作用下的外在表现形式,离开听说读写,语言和思维便失去了得以外化并与他人进行思想交流的条件,它只能永远保留在自己的头脑中。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有这样两种不正确的认识:一是认为只要让学生多听多说多读多写,听说读写能力自然便会提高。事实证明,如果忽视了听说读写过程中语言和思维的训练,去一味强调学生多听多说多读多写,则必然事倍功半,不能收到好的效果。比如阅读,即使每篇课文学生都可以背出来,但生吞活剥,不求甚解,既不懂得文章的语言好在什么地方,又不懂得作者是如何思考问题的,学生仍然不会学到什么东西,形不成什么能力。二是认为既然语言和思维与听说读写有着密切的关系,那么抓好听说读写也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语言和思维的能力。这种认识也是不对的。语言和思维能力的提高是要靠听说读写,但只有在听说读写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语言和思维能力才能提高。比如写作,如果不在语言和思维方面提出要求,学生当然也要思考,也要用语言来表达,但毕竟是不自觉的,盲目的,他的进步也必定是缓慢的。因此,我们必须克服以上两种不正确的认识,在听说读写过程中有意识地突出语言和思维的训练。这就需要我们在每次的听说读写活动中都必须在语言和思维两个方面提出明确的训练目的和要求,提出具体的训练方法和措施,通过听说读写活动使学生的语言和思维都得到很好的训练。
三、处理好语言和思维训练同知识经验的积累和非智力因素发展的关系
首先说说知识经验对语言和思维发展的重要性。有人误认为强调开发智力、发展思维便可以忽视知识经验的学习和积累,这是不对的。知识经验是思维的材料,思维即是对知识经验的认识加工。试想,如果学生写作文,头脑空空,既没有感性的生活经验,也没有理性的知识材料,凭借什么来思维呢?正因为知识经验对思维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既不能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思维的训练,也不能脱离知识经验而孤立地去搞思维训练。正确的认识是,只有重视学生知识经验的学习和积累,才能从丰富思维材料上为思维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这才是真正体现语言和思维的核心作用。为此,在教学中一要让学生养成平时勤于观察、留意生活的习惯,注意积累感性的经验。同时,要让学生在观察中勤于动脑,学会分析事物,并能用准确的语言把所见所闻表达出来。
其次说说非智力因素对语言和思维发展的重要性。非智力因素包括情感、兴趣、动机、意志等。在新课程改革下的今天,有些地方出现过片面强调开发智力、发展思维,而忽视非智力因素培养的问题。我们且不说语文教学负有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责任,即从学生语言和思维的发展来说,非智力因素也是影响其发展的一个前提条件。以兴趣为例,如果教师教法不得力,激发不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学生便会因为缺乏动力而处于被动状态,语言和思维的训练自然难以收到好的效果。再如情感,记叙文和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写作都离不开情感性的语言和情感性的思维,如果学生的情感不能得到健康的充分的发展,那么他们的情感性的语言和思维的发展也必然会受到限制。所以为着学生语言和思维的发展,我们还必须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四.处理好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彼此之间的关系
要体现语言和思维训练的核心作用,除了要处理好以上诸关系外,关键还在于处理好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核心内部二者之间的关系。在总体要求上,我们既要防止脱离思维训练去单搞语言训练的倾向,也要防止脱离语言训练去单搞思维训练的倾向,做到两种训练的有机结合。语言训练之所以要同思维训练很好的结合,就是因为学生的思维对语言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学生作文中出现的用词不当或句子不通的问题,从形式上看是语言的问题,而从内容上看则是思维的问题,是学生还不能正确地理解和运用概念,还不能对事物作出合乎逻辑的判断。事实证明,学生的语言总是随着其思维的发展而向前发展的。如果不重视思维的训练,学生不止思维的发展要受影响,语言的发展也会是不健全的。因此,我们应该在语言训练的同时抓好思维的训练,并且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语言能力以及思维能力都得到提高。
总之,语文课的思维训练必然是语言性质的思维训练,是同语言训练结合在一起的思维训练。在语言训练中,每当学生理解和掌握了一个新的词语,一种新的句式,一种新的表达方式,他就寻求到了一个能够反映相应事物的词的标志,增加了一种能够反映自己思维内容的表达形式,他的思维也就向前发展了一步。正因为如此,我们进行思维训练必须紧密地结合着语言的训练进行,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既会以语言为工具进行思维,又会以语言为工具进行表达,才会真正形成语言意义上的思维能力,也就真正体现了语言和思维训练在语文教学中的核心作用。
关键词:核心因素;思维训练;经验积累;语言训练
【中国分类号】G633.3
一、 语文是人们交流思想的核心的因素
语文学科之所以能够反映出工具性和思想性,是因为语文包含着语言和思维这两个更核心的因素,是这两个核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语文为什么能充当交流思想的工具?就是因为它一靠语言,二靠思维。无论是说给别人听,或是听别人说,无论是写文章给别人读,或是读别人写的文章,都是既要靠语言,又要靠思维。就是说,语文是靠着语言和思维这两个核心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才有了听说读写的思想交流过程,才表现出了它的工具性。语文为什么又能表现出思想性?也是因为它一靠语言,二靠思维。人们说出的话,写出的文章,都是一种思想的表达。而这种思想是靠语言和思维的共同作用才产生的。当一个人在生活实践中遇到了某个问题,他就会在头脑中针对这个问题以语言为工具对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思维加工,最后形成一种认识,这就是思想。可见,离开了语言和思维,也就不可能形成思想,语文也就不会具有思想性。由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工具性和思想性是语文学科的两种基本属性,但它们又是通过语言和思维这两个核心因素的相互作用才表现出来的;因此,语文学科更深层的本质或根本属性,是语言和思维相互作用的辩证统一。
二、处理好语言和思维训练同听说读写之间的关系
听说读写是人们进行思想交流的四种基本过程。它从现象上看,是凭借语言的一种交流,而实际上语言承载着思维的信息,是语言和思维在共同起着作用。而听说读写又是语言和思维共同作用下的外在表现形式,离开听说读写,语言和思维便失去了得以外化并与他人进行思想交流的条件,它只能永远保留在自己的头脑中。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有这样两种不正确的认识:一是认为只要让学生多听多说多读多写,听说读写能力自然便会提高。事实证明,如果忽视了听说读写过程中语言和思维的训练,去一味强调学生多听多说多读多写,则必然事倍功半,不能收到好的效果。比如阅读,即使每篇课文学生都可以背出来,但生吞活剥,不求甚解,既不懂得文章的语言好在什么地方,又不懂得作者是如何思考问题的,学生仍然不会学到什么东西,形不成什么能力。二是认为既然语言和思维与听说读写有着密切的关系,那么抓好听说读写也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语言和思维的能力。这种认识也是不对的。语言和思维能力的提高是要靠听说读写,但只有在听说读写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语言和思维能力才能提高。比如写作,如果不在语言和思维方面提出要求,学生当然也要思考,也要用语言来表达,但毕竟是不自觉的,盲目的,他的进步也必定是缓慢的。因此,我们必须克服以上两种不正确的认识,在听说读写过程中有意识地突出语言和思维的训练。这就需要我们在每次的听说读写活动中都必须在语言和思维两个方面提出明确的训练目的和要求,提出具体的训练方法和措施,通过听说读写活动使学生的语言和思维都得到很好的训练。
三、处理好语言和思维训练同知识经验的积累和非智力因素发展的关系
首先说说知识经验对语言和思维发展的重要性。有人误认为强调开发智力、发展思维便可以忽视知识经验的学习和积累,这是不对的。知识经验是思维的材料,思维即是对知识经验的认识加工。试想,如果学生写作文,头脑空空,既没有感性的生活经验,也没有理性的知识材料,凭借什么来思维呢?正因为知识经验对思维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既不能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思维的训练,也不能脱离知识经验而孤立地去搞思维训练。正确的认识是,只有重视学生知识经验的学习和积累,才能从丰富思维材料上为思维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这才是真正体现语言和思维的核心作用。为此,在教学中一要让学生养成平时勤于观察、留意生活的习惯,注意积累感性的经验。同时,要让学生在观察中勤于动脑,学会分析事物,并能用准确的语言把所见所闻表达出来。
其次说说非智力因素对语言和思维发展的重要性。非智力因素包括情感、兴趣、动机、意志等。在新课程改革下的今天,有些地方出现过片面强调开发智力、发展思维,而忽视非智力因素培养的问题。我们且不说语文教学负有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责任,即从学生语言和思维的发展来说,非智力因素也是影响其发展的一个前提条件。以兴趣为例,如果教师教法不得力,激发不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学生便会因为缺乏动力而处于被动状态,语言和思维的训练自然难以收到好的效果。再如情感,记叙文和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写作都离不开情感性的语言和情感性的思维,如果学生的情感不能得到健康的充分的发展,那么他们的情感性的语言和思维的发展也必然会受到限制。所以为着学生语言和思维的发展,我们还必须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四.处理好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彼此之间的关系
要体现语言和思维训练的核心作用,除了要处理好以上诸关系外,关键还在于处理好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核心内部二者之间的关系。在总体要求上,我们既要防止脱离思维训练去单搞语言训练的倾向,也要防止脱离语言训练去单搞思维训练的倾向,做到两种训练的有机结合。语言训练之所以要同思维训练很好的结合,就是因为学生的思维对语言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学生作文中出现的用词不当或句子不通的问题,从形式上看是语言的问题,而从内容上看则是思维的问题,是学生还不能正确地理解和运用概念,还不能对事物作出合乎逻辑的判断。事实证明,学生的语言总是随着其思维的发展而向前发展的。如果不重视思维的训练,学生不止思维的发展要受影响,语言的发展也会是不健全的。因此,我们应该在语言训练的同时抓好思维的训练,并且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语言能力以及思维能力都得到提高。
总之,语文课的思维训练必然是语言性质的思维训练,是同语言训练结合在一起的思维训练。在语言训练中,每当学生理解和掌握了一个新的词语,一种新的句式,一种新的表达方式,他就寻求到了一个能够反映相应事物的词的标志,增加了一种能够反映自己思维内容的表达形式,他的思维也就向前发展了一步。正因为如此,我们进行思维训练必须紧密地结合着语言的训练进行,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既会以语言为工具进行思维,又会以语言为工具进行表达,才会真正形成语言意义上的思维能力,也就真正体现了语言和思维训练在语文教学中的核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