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舵手,是学生成才的导师,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那班主任又该如何开展好德育工作才能构建出一个良好的和谐班级呢?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关心爱护学生。”“爱”是教育中重要的因素,她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热情,是教师教育学生的前提,也是教师的一种教学艺术和能力。古今中外的许多教育家都把热爱学生看作是教师最基础的美德,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则说的更为直接:“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不就是最为直接、明显的爱心教育么?教育者最可贵的品德之一就是对孩子深深的爱,它兼有父母的亲昵、温存和睿智的严厉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那种爱。这种爱是世上最崇高、最无私、最理智的爱。教师用心去爱学生,多给学生一份关爱,学生就会产生积极的情感反馈并唤起相应的情感,这样,教师和学生思想感情达到了和谐一致,才能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的各项任务。
一、关爱是一股清泉,它滋润学生的心田
教育者的基本要求需要养成关爱的品质。无论是教育经典的阐释,还是莘莘学子的褒扬,都无不以关爱的品质来评价教师的良好素质,称道教师的人格魅力。对于班主任来说,关爱更是第一位的品质,因为只有学生感受到,“无论他们是否引人注目,是否取得骄人成绩,乃至是否遵守群体规则,自己都会和其他同学一样,平等地受到班主任的关注,得到班主任的关心”时,他们的“向师之心”才会与班主任进行“真实的交往”,由此而注意到班主任提出的各种要求或建议,并用以指导自己的实际行动。所以班主任要想对每位学生的成长确实有所启发、有所引导,就必须做到尊重、关爱他们;理解、体谅他们;信任、接纳他们;以关爱之情去感染、感化他们,逐渐建立起一种体现关爱的创新教育模式。
我们关爱学生,把爱洒向每个学生心田,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教师爱的温暖,它需要真正落实到教师的言行中,真切地体现在师生之间的交往中。这种爱的前提是首先要理解、信任与尊重学生。一个教师只有理解、信任并尊重自己的学生,才会被学生尊重、信任与爱戴。他们才能从心底喜欢自己的老师,才能对学习产生积极的兴趣。
二、关爱是一份宽容,它融化师生的隔膜
教育其实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它需要我们有广博的爱心和极大的宽容心。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封闭性和开放性,他们的心扉总是对大多数人关闭,只对少数挚友开放。但他们都渴求真诚的友谊,都希望得到别人的了解与关心、尊重。尤其是师生之间的交流,他们更是期望能得到平和、毫无保留的诉说。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用真诚与理解去温暖学生的心,要努力去做学生所信赖的挚友,这样学生才会对你敞开心扉。这样才能有效地减少甚至避免课堂上的抵触情绪,才能使学生和我们老师自己在上课的时候保持一个愉悦的心态,才能精神饱满,老师有感染力,学生能集中注意力。
另外,增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主体互动,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这也是教师关爱的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发展,有赖于学生主体性的尊重和发挥;而学生主体性的尊重和发挥,则有赖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主体互动,即双方通过真实的交往(与角色扮演式的交往相对应)过程而产生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这种真实的交往固然需要双方的默契,惟其在班级组织中,更需要作为组织内外人际沟通桥梁的班主任发挥重大作用。一方面,班主任通过创设教育情境、营造人际氛围,可以实现师生之间在教育交往中的主体对话;另一方面,班主任经由与班级学生一起,确立组织目标、拟定活动计划、创设活动情境、体验活动乐趣,可以达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交融。正是在这种主体对话的情境和主体交融的氛围中,班主任就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其指导才能真正切合具体的人、具体的事、具体的教育情境。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在班主任的路标指引下不断增强解决问题的勇气和信心,努力探索自主发展的具体路径。
三、关爱是一种公平,它激发学生的热情
教书育人任重道远,需要的是耐心与发自内心的爱心,并且要求我们用这种心态公平去面对每一位学生。如果我们面对犯了错误的学生不冷静、冲动粗暴地批评学生,表面上可能解决了问题,但实际上却留下了更大的隐患,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一些学生甚至会“破罐子破摔”,从此走下坡路。每一位学生的家庭条件、生活环境、本人努力的程度以及身心状况的不同,造成学生之间的差异。他们不可能“齐步走”或是“齐头并进”的,每个学生都有着不同的情况。这就好比在一群远涉的孩子中,有些孩子由于意志薄弱,自制力差或行走时东张西望而落后于其他人。行进中的某个时候,孩子有前与后之分,于是在队伍后面的,通常会被称为“差生”或是“后进生”,现在被称为“学困生” ,我们先姑且这样称呼他们。但要记住,在漫长的人生路途中,后进只不过是暂时的,谁能保证到终点的时候,在队伍前面的孩子仍然在前头,在队伍后面的孩子依旧在最后呢?班主任对学生的爱是高尚纯洁的、是公平的,它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钥匙,有了这份无私的爱,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使学生乐于接受教育,并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总之,教育是一项用心来经营的事业,握在我们手中的是一块块稀世璞玉,想要他们发出耀眼、恒久的光芒,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用真情去关爱学生,把爱洒向每个学生的心田,用真诚与理解去温暖学生,争取做学生所信赖的知心朋友。我想,只要我们教师能多奉献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
一、关爱是一股清泉,它滋润学生的心田
教育者的基本要求需要养成关爱的品质。无论是教育经典的阐释,还是莘莘学子的褒扬,都无不以关爱的品质来评价教师的良好素质,称道教师的人格魅力。对于班主任来说,关爱更是第一位的品质,因为只有学生感受到,“无论他们是否引人注目,是否取得骄人成绩,乃至是否遵守群体规则,自己都会和其他同学一样,平等地受到班主任的关注,得到班主任的关心”时,他们的“向师之心”才会与班主任进行“真实的交往”,由此而注意到班主任提出的各种要求或建议,并用以指导自己的实际行动。所以班主任要想对每位学生的成长确实有所启发、有所引导,就必须做到尊重、关爱他们;理解、体谅他们;信任、接纳他们;以关爱之情去感染、感化他们,逐渐建立起一种体现关爱的创新教育模式。
我们关爱学生,把爱洒向每个学生心田,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教师爱的温暖,它需要真正落实到教师的言行中,真切地体现在师生之间的交往中。这种爱的前提是首先要理解、信任与尊重学生。一个教师只有理解、信任并尊重自己的学生,才会被学生尊重、信任与爱戴。他们才能从心底喜欢自己的老师,才能对学习产生积极的兴趣。
二、关爱是一份宽容,它融化师生的隔膜
教育其实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它需要我们有广博的爱心和极大的宽容心。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封闭性和开放性,他们的心扉总是对大多数人关闭,只对少数挚友开放。但他们都渴求真诚的友谊,都希望得到别人的了解与关心、尊重。尤其是师生之间的交流,他们更是期望能得到平和、毫无保留的诉说。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用真诚与理解去温暖学生的心,要努力去做学生所信赖的挚友,这样学生才会对你敞开心扉。这样才能有效地减少甚至避免课堂上的抵触情绪,才能使学生和我们老师自己在上课的时候保持一个愉悦的心态,才能精神饱满,老师有感染力,学生能集中注意力。
另外,增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主体互动,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这也是教师关爱的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发展,有赖于学生主体性的尊重和发挥;而学生主体性的尊重和发挥,则有赖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主体互动,即双方通过真实的交往(与角色扮演式的交往相对应)过程而产生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这种真实的交往固然需要双方的默契,惟其在班级组织中,更需要作为组织内外人际沟通桥梁的班主任发挥重大作用。一方面,班主任通过创设教育情境、营造人际氛围,可以实现师生之间在教育交往中的主体对话;另一方面,班主任经由与班级学生一起,确立组织目标、拟定活动计划、创设活动情境、体验活动乐趣,可以达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交融。正是在这种主体对话的情境和主体交融的氛围中,班主任就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其指导才能真正切合具体的人、具体的事、具体的教育情境。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在班主任的路标指引下不断增强解决问题的勇气和信心,努力探索自主发展的具体路径。
三、关爱是一种公平,它激发学生的热情
教书育人任重道远,需要的是耐心与发自内心的爱心,并且要求我们用这种心态公平去面对每一位学生。如果我们面对犯了错误的学生不冷静、冲动粗暴地批评学生,表面上可能解决了问题,但实际上却留下了更大的隐患,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一些学生甚至会“破罐子破摔”,从此走下坡路。每一位学生的家庭条件、生活环境、本人努力的程度以及身心状况的不同,造成学生之间的差异。他们不可能“齐步走”或是“齐头并进”的,每个学生都有着不同的情况。这就好比在一群远涉的孩子中,有些孩子由于意志薄弱,自制力差或行走时东张西望而落后于其他人。行进中的某个时候,孩子有前与后之分,于是在队伍后面的,通常会被称为“差生”或是“后进生”,现在被称为“学困生” ,我们先姑且这样称呼他们。但要记住,在漫长的人生路途中,后进只不过是暂时的,谁能保证到终点的时候,在队伍前面的孩子仍然在前头,在队伍后面的孩子依旧在最后呢?班主任对学生的爱是高尚纯洁的、是公平的,它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钥匙,有了这份无私的爱,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使学生乐于接受教育,并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总之,教育是一项用心来经营的事业,握在我们手中的是一块块稀世璞玉,想要他们发出耀眼、恒久的光芒,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用真情去关爱学生,把爱洒向每个学生的心田,用真诚与理解去温暖学生,争取做学生所信赖的知心朋友。我想,只要我们教师能多奉献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