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吉林省作为畜牧业大省,畜牧专业合作社发展已初见成效。但与其他畜牧大省相比,吉林省畜牧业产业竞争力较弱,尤其是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为了进一步完善及壮大吉林省畜牧专业合作社,笔者首先分析了吉林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然后对吉林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进行了SWOT分析,最后结合实际提出了进一步发展吉林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的途径。
关键词:吉林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发展;SWOT分析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吉教科文合字〔2015〕第296号)。项目负责人:杨光
中图分类号: F326.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13.004
1 吉林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1.1 发展速度不断加快
吉林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正在向现代化畜牧业转变过程中,逐步经历着由弱到强的、由小到大的发展过程。特别是省委、省政府部署加快发展吉林省农业经济以来,提出优先发展畜牧业,为吉林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带来了更好的发展机遇。据2012年统计,吉林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已经由原来的48个发展到10239个,入社社员达到9万多户,带动10万多农户参与组织。可见吉林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速度之快。
1.2 向规范化趋势发展
由于一直都没有比较完善的法律体系,致使一些专业合作社管理很不规范,有的甚至是合伙人简单凑到一起进行生产经营,结果是发展好了就继续合作,发展不好就各奔东西。但最近几年随着《畜牧法》的出台,尤其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颁布实施,各级牧业管理部门依法进一步规范了吉林省各级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和建设。据调查,全省已有一部分合作组织以及协会依法进行了较科学的整合,建立健全了畜牧业专业合作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新兴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已经步入了规范、有序、健康发展的轨道。
1.3 向综合发展型转变
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的合作规模由原来的几户、十几户发展到成百上千户,合作的范围不断扩大,已不再局限在乡村范围内,有一些合作社已经跨省扩展。合作的内容也早已从原来简单的产销环节合作扩展到产前合作、产中合作甚至是产后的各个环节的合作。由于吉林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不断提升合作层次,大大地带动了牧业经济的发展。
2 吉林省畜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SWOT分析
2.1 优势分析
2.1.1 资源优势
(1)劳动力资源富足优势。吉林省共有60个县(市、区),2014年年底有总人口285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596万人,占54.81%。由此看出,吉林省拥有足够的为吉林省畜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劳动力资源。从全国范围看,畜牧业目前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类型,尽管吉林省的各类资源尤其是劳动力成本不断在提高,但相对其他资源成本来讲还是比较廉价,而且这样的优势在较长时期内将不会改变。因此,吉林省低廉的劳动力资源是具有绝对的而且这种优势将在较长时间内存在。
(2)科技资源优势。现代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发展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撑体系。据调查,吉林省所拥有的400多个科研机构中就有60多个畜牧业科研机构,40多所大专院校中有农业畜牧业大专院校5所,所以说具备科技资源优势。除此之外,近些年还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与农业有关的科技能人和专家,这些都为吉林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3)畜禽品种资源有优势。吉林省拥有一大批地方优良畜禽品种资源并在国内外市场享有盛誉,例如延边草原黄牛、吉林小尾寒羊、细毛羊、吉林梅花鹿、长白猪等。近几年吉林省又从国外引进了大批畜禽良种,2008年吉林省从国外引进种公牛38头和公猪数400头;全省登记备案种畜禽场200多个。同时还大力推广优质肉牛冻精、优质奶牛冻精、奶牛性控冻精等。进而提高了畜禽产品品质和生产水平。
2.1.2 畜产品市场优势
(1)不断增长的人口带动了畜产品市场的需求。吉林省总人口从1990年的2440.2万人增加到2015年增加到的2753.3万人,增长了30多万人。据调查,2015年全国总人口达到14.5亿,农村人口比重占60%。农村人口均消费量的提高将扩大市场有效需求总量。例如2000年我国人口126583万人,农村人口80739万人。而2000年农民人均肉消费量为17.48公斤/人,如果提高1公斤/人,全国农民肉消费量将提高80.74万吨,提高农民畜产品消费量的同时将更有效地提高有效市场需求量。2015年肉需求量已达到11759万吨。而吉林省人口尤其是农村人口均处于绝对的增长状态,这为吉林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消费源”。
(2)不断增加的人均收入促进了畜产品市场需求。目前,人们生活水平迅速提高、消费结构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从而对畜产品的需求不仅是在简单数量上的增长,更重要的是对畜产品质量更提出了新的要求。畜产品需求结构上的重大变化进一步推动着畜牧业专业合作社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发展。
我国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从2006年以来呈持续增长趋势。2006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只有3255元,到2014年已达到9892元的收入水平。8年的时间,年均纯收入增长率达到9.1%。2005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493元,到2014年已达到28844元,9年的时间,年均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为9.0%。在增加畜产品需求量的基础上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促进了消费结构升级,进而增加了市场对高品质畜产品的需求量,也为吉林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市场。2005年~2014年中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见表1。
(3)吉林省畜产品国际市场具有良好的开拓条件。根据统计部门数据:目前世界肉类总产量约为2.5亿吨,而我国肉类总产量占世界肉类总产量的1/5左右,而作为世界主要畜产品进口国家的韩国、俄罗斯、日本均在吉林省周边,上述三国年肉类进口量接近600多万吨,占全球肉类进口总量35%以上。另外,吉林省可以低成本发展国际贸易,且地理位置优越,具有市场、资源互补性强的优势。有关资料显示,畜产品的国际市场平均价格比吉林省畜产品平均价格高出40%左右,这种价格差使国外农产品很难进入中国市场。与此同时,吉林省还拥有占有一定的国际市场份额并且信誉良好的加工企业,并与欧洲的部分国家和地区在发展畜牧业方面进行良好的合作,而且逐步开拓了非洲市场,因此具备了进一步开拓更多市场的优势和条件。 2.2 劣势分析
2.2.1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缺乏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和科技创新能力 要实现现代化的畜牧业就必须用现代科学技术来武装,这就对畜牧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应用科学技术来提高其科技密集度,提升我国畜牧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目前,吉林省畜牧业仍没有形成健全、完善的畜牧科技创新体系,从事畜牧业的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还较少,农业科研机构以及农业大专院校也更是凤毛麟角。
2.2.2 产业化程度较低,不具备规模化经营 以吉林省生猪养殖为例,吉林省年肉猪出栏量在3000头以上的不到12%,其中100头以内约占40%左右,饲养规模仍然以分散的、小规模经营为主。从规模化养殖的年肉猪出栏数量占当地总肉猪出栏数量的比重可以看出,肉猪饲养规模化的程度非常低。而随着畜产品市场竞争加剧,尤其是人们对畜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使得分散饲养或几户简单的合伙经营已经不适应目前的市场和人们的消费需要,而规模化专业合作社养殖既可增加经济效益还具有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尤其是能实施标准化生产提高质量的畜产品。
吉林省在大多数情况下,所谓的龙头企业与农户也只是建立起了简单的契约关系和买断关系。多数企业与农户没有建立起有效的联接方式,更没有形成科学完善的一体化合作组织。目前吉林省只有德大、皓月公司在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公司+农户”模式,生产设备比较先进,加工企业生产技术水平也比较高,而更多的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没有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
2.2.3 信息传输渠道不畅,信息反馈严重落后 吉林省己构建了以省农村经济信息中心为“龙头”的省、市、县三级的现代化农业信息平台,但是由于信息服务管理机制不能统一协调,不能规范管理涉农信息,各部门、各单位之间彼此不能很好的协调和合作,导致信息资源得不到充分共享利用。吉林省农村牧业信息体系整体服务水平不高,主要原因是不注重畜牧业信息服务网络建设,进而牧业信息网络建设滞后。缺乏一支稳定善于合作的专业化牧业信息服务队伍。此外,吉林省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严重投入不足,而且畜牧业生产各方面信息的收集、分析、整理、传播等手段非常落后。上述问题严重制约了吉林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进程。
2.3 机遇分析
2.3.1 政府不断加强扶持力度 吉林省政府先后制定了诸多促进畜牧业发展的政策并加大资金与技术的投入,以大力支持畜牧业的发展,为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一是省委、省政府对畜牧业的发展高度重视,深入贯彻落实“粮变肉”工程;二是多数市(县)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都把畜牧业经济作为一个重要产业,进行重点突破。在畜牧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如饲养、加工、销售、服务等都在不断推进产业升级;三是成立了较健全、规范的畜牧业担保公司,对现代畜牧业建设提供最大力度的金融支持。
2.3.2入世扩大了吉林省畜牧产品的国际市场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样可以使我国享受其他成员国给予的各种优惠待遇,使得我国畜产品出口的成本将会进一步降低,这样将在很大程度上增强畜产品国际竞争力,更重要的是为畜产品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带来了契机,也给吉林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广大的发展空间。
2.4 问题分析
2.4.1 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现代畜牧业应坚持以可持续发展原则。从保护生态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的角度来看,过度超载放牧的吉林省西部草场,己大面积退化、碱化、沙化,载畜能力不断下降。由于未进行有效处理的粪便、废物、废水等污染,破坏了居民生活和生产环境,被破坏严重生态环境,阻碍了吉林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的进一步发展。
2.4.2 国内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问题 我国的畜产品不安全问题时有发生,畜牧产品从生产到最终的消费环节都存在不安全隐患。例如2005年的苏丹红事件后,中国对“苏丹红一号”实行从生产、流通、餐饮各环节所展开的“围剿”行动,2007年“龙凤”、“思念”速冻食品检出致病菌,2008年震惊全国的三鹿奶粉事件以及2011年的瘦肉精事件等。据国家卫生部的官方统计数据来看,我国重大中毒事件起数、中毒人数及死亡人数一直居高不下,这些事件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进程,也间接地制约着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速度。
3进一步加快发展吉林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的途径
3.1做好组织领导工作
把加快发展畜牧业专业合作社作为破解“三农”问题的关键。把加快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管理工作,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抓起来。纳入各级畜牧局领导班子分工,同时纳入业务科室的管理范畴,工作方式方法要不断创新,主动与有关管理部门协调沟通,创造有利于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环境,引导企业、能人和科技人员兴办、创办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努力提高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的整体素质,发挥其带动功能。
3.2 规范农村各类畜牧专业合作组织
健全市场制度、完善农村养殖合作社,进一步提高养殖户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发展畜牧业专业合作要建立健全养殖协会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其在市场开拓、信息咨询、技术推广、维权保障等方面的作用,组织基地农户合理安排养殖生产,为规避市场风险,还需做好生产中各环节的指导服务,使畜禽养殖基地与市场的完美对接。
3.3 促进畜禽加工企业与养殖合作社之间的密切合作
建成战略合作平台,形成封闭运行模式信贷资金产业链。加工企业为相应的养殖合作社提供担保、养殖合作社为入社的规模养殖场担保、养殖户也为养殖合作社提供担保的信誉保障机制,形成以产业信誉链接的新型融资模式。推行加工企业间与养殖合作社的远期订单合作,加工企业向养殖合作社派驻兽医,实行跟踪服务,直接指导畜禽养殖生产,建立紧密的产供销合作关系。由政府管理部门推荐,银行放贷,对经营规范、管理科学的合作社,提供资金支持,建立行政部门与银行信贷部门间的紧密协作关系。
3.4政府部门要加大对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
各级政府部门应该按照国家和吉林省兴牧惠农政策来解决龙头企业、畜禽规模化养殖场(小区)流动资金不足问题,大力争取各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投入,多方筹措资金,引进更多资金投入畜牧业专业合作社为其发展提供资金支持,鼓励龙头企业以承贷承还、信贷担保等方式保证资金投入,缓解专业合作社资金困难。
参考文献
[1]孙福余.吉林省畜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专题调研汇报[J].吉林畜牧兽医,2012(06):15-16.
[2]鲁俊.关于加快吉林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思考[J].吉林畜牧兽医,2010(09):56-59.
[3] 丁艳杰.青州因地制宜探索多模式合作社发展之路[J].农业知识,2011,(02).
[4]王婷.关于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思考[J].饲料广角,2011(24):46-48.
[5] 王建峰.农民专业合作社需要更多的激励扶持政策[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
[6] 张俊海.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践与探索[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7分会场——城乡一体化与“三农”创新发展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1.
[7] 姜葵,徐琛,张亚平.江苏农民合作社向纵深发展[J].江苏农村经济,2010,(08).
[8] 李诗兵,李军.对当前畜禽专合组织现状的思考与对策[J].中国畜禽种业,2010,(02).
[9] 徐辉.农民专业合作社型人力资本团队形成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湖北省5市173户农户的调查数据[J].中国农学通报,2010,(03).
[10] 王戎,蒲春玲,王玉龙.新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现状及对策[J].新疆社科论坛,2010,(01).
作者简介:杨光,硕士,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管理教学研究。
关键词:吉林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发展;SWOT分析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吉教科文合字〔2015〕第296号)。项目负责人:杨光
中图分类号: F326.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13.004
1 吉林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1.1 发展速度不断加快
吉林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正在向现代化畜牧业转变过程中,逐步经历着由弱到强的、由小到大的发展过程。特别是省委、省政府部署加快发展吉林省农业经济以来,提出优先发展畜牧业,为吉林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带来了更好的发展机遇。据2012年统计,吉林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已经由原来的48个发展到10239个,入社社员达到9万多户,带动10万多农户参与组织。可见吉林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速度之快。
1.2 向规范化趋势发展
由于一直都没有比较完善的法律体系,致使一些专业合作社管理很不规范,有的甚至是合伙人简单凑到一起进行生产经营,结果是发展好了就继续合作,发展不好就各奔东西。但最近几年随着《畜牧法》的出台,尤其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颁布实施,各级牧业管理部门依法进一步规范了吉林省各级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和建设。据调查,全省已有一部分合作组织以及协会依法进行了较科学的整合,建立健全了畜牧业专业合作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新兴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已经步入了规范、有序、健康发展的轨道。
1.3 向综合发展型转变
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的合作规模由原来的几户、十几户发展到成百上千户,合作的范围不断扩大,已不再局限在乡村范围内,有一些合作社已经跨省扩展。合作的内容也早已从原来简单的产销环节合作扩展到产前合作、产中合作甚至是产后的各个环节的合作。由于吉林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不断提升合作层次,大大地带动了牧业经济的发展。
2 吉林省畜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SWOT分析
2.1 优势分析
2.1.1 资源优势
(1)劳动力资源富足优势。吉林省共有60个县(市、区),2014年年底有总人口285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596万人,占54.81%。由此看出,吉林省拥有足够的为吉林省畜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劳动力资源。从全国范围看,畜牧业目前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类型,尽管吉林省的各类资源尤其是劳动力成本不断在提高,但相对其他资源成本来讲还是比较廉价,而且这样的优势在较长时期内将不会改变。因此,吉林省低廉的劳动力资源是具有绝对的而且这种优势将在较长时间内存在。
(2)科技资源优势。现代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发展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撑体系。据调查,吉林省所拥有的400多个科研机构中就有60多个畜牧业科研机构,40多所大专院校中有农业畜牧业大专院校5所,所以说具备科技资源优势。除此之外,近些年还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与农业有关的科技能人和专家,这些都为吉林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3)畜禽品种资源有优势。吉林省拥有一大批地方优良畜禽品种资源并在国内外市场享有盛誉,例如延边草原黄牛、吉林小尾寒羊、细毛羊、吉林梅花鹿、长白猪等。近几年吉林省又从国外引进了大批畜禽良种,2008年吉林省从国外引进种公牛38头和公猪数400头;全省登记备案种畜禽场200多个。同时还大力推广优质肉牛冻精、优质奶牛冻精、奶牛性控冻精等。进而提高了畜禽产品品质和生产水平。
2.1.2 畜产品市场优势
(1)不断增长的人口带动了畜产品市场的需求。吉林省总人口从1990年的2440.2万人增加到2015年增加到的2753.3万人,增长了30多万人。据调查,2015年全国总人口达到14.5亿,农村人口比重占60%。农村人口均消费量的提高将扩大市场有效需求总量。例如2000年我国人口126583万人,农村人口80739万人。而2000年农民人均肉消费量为17.48公斤/人,如果提高1公斤/人,全国农民肉消费量将提高80.74万吨,提高农民畜产品消费量的同时将更有效地提高有效市场需求量。2015年肉需求量已达到11759万吨。而吉林省人口尤其是农村人口均处于绝对的增长状态,这为吉林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消费源”。
(2)不断增加的人均收入促进了畜产品市场需求。目前,人们生活水平迅速提高、消费结构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从而对畜产品的需求不仅是在简单数量上的增长,更重要的是对畜产品质量更提出了新的要求。畜产品需求结构上的重大变化进一步推动着畜牧业专业合作社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发展。
我国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从2006年以来呈持续增长趋势。2006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只有3255元,到2014年已达到9892元的收入水平。8年的时间,年均纯收入增长率达到9.1%。2005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493元,到2014年已达到28844元,9年的时间,年均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为9.0%。在增加畜产品需求量的基础上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促进了消费结构升级,进而增加了市场对高品质畜产品的需求量,也为吉林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市场。2005年~2014年中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见表1。
(3)吉林省畜产品国际市场具有良好的开拓条件。根据统计部门数据:目前世界肉类总产量约为2.5亿吨,而我国肉类总产量占世界肉类总产量的1/5左右,而作为世界主要畜产品进口国家的韩国、俄罗斯、日本均在吉林省周边,上述三国年肉类进口量接近600多万吨,占全球肉类进口总量35%以上。另外,吉林省可以低成本发展国际贸易,且地理位置优越,具有市场、资源互补性强的优势。有关资料显示,畜产品的国际市场平均价格比吉林省畜产品平均价格高出40%左右,这种价格差使国外农产品很难进入中国市场。与此同时,吉林省还拥有占有一定的国际市场份额并且信誉良好的加工企业,并与欧洲的部分国家和地区在发展畜牧业方面进行良好的合作,而且逐步开拓了非洲市场,因此具备了进一步开拓更多市场的优势和条件。 2.2 劣势分析
2.2.1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缺乏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和科技创新能力 要实现现代化的畜牧业就必须用现代科学技术来武装,这就对畜牧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应用科学技术来提高其科技密集度,提升我国畜牧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目前,吉林省畜牧业仍没有形成健全、完善的畜牧科技创新体系,从事畜牧业的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还较少,农业科研机构以及农业大专院校也更是凤毛麟角。
2.2.2 产业化程度较低,不具备规模化经营 以吉林省生猪养殖为例,吉林省年肉猪出栏量在3000头以上的不到12%,其中100头以内约占40%左右,饲养规模仍然以分散的、小规模经营为主。从规模化养殖的年肉猪出栏数量占当地总肉猪出栏数量的比重可以看出,肉猪饲养规模化的程度非常低。而随着畜产品市场竞争加剧,尤其是人们对畜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使得分散饲养或几户简单的合伙经营已经不适应目前的市场和人们的消费需要,而规模化专业合作社养殖既可增加经济效益还具有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尤其是能实施标准化生产提高质量的畜产品。
吉林省在大多数情况下,所谓的龙头企业与农户也只是建立起了简单的契约关系和买断关系。多数企业与农户没有建立起有效的联接方式,更没有形成科学完善的一体化合作组织。目前吉林省只有德大、皓月公司在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公司+农户”模式,生产设备比较先进,加工企业生产技术水平也比较高,而更多的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没有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
2.2.3 信息传输渠道不畅,信息反馈严重落后 吉林省己构建了以省农村经济信息中心为“龙头”的省、市、县三级的现代化农业信息平台,但是由于信息服务管理机制不能统一协调,不能规范管理涉农信息,各部门、各单位之间彼此不能很好的协调和合作,导致信息资源得不到充分共享利用。吉林省农村牧业信息体系整体服务水平不高,主要原因是不注重畜牧业信息服务网络建设,进而牧业信息网络建设滞后。缺乏一支稳定善于合作的专业化牧业信息服务队伍。此外,吉林省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严重投入不足,而且畜牧业生产各方面信息的收集、分析、整理、传播等手段非常落后。上述问题严重制约了吉林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进程。
2.3 机遇分析
2.3.1 政府不断加强扶持力度 吉林省政府先后制定了诸多促进畜牧业发展的政策并加大资金与技术的投入,以大力支持畜牧业的发展,为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一是省委、省政府对畜牧业的发展高度重视,深入贯彻落实“粮变肉”工程;二是多数市(县)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都把畜牧业经济作为一个重要产业,进行重点突破。在畜牧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如饲养、加工、销售、服务等都在不断推进产业升级;三是成立了较健全、规范的畜牧业担保公司,对现代畜牧业建设提供最大力度的金融支持。
2.3.2入世扩大了吉林省畜牧产品的国际市场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样可以使我国享受其他成员国给予的各种优惠待遇,使得我国畜产品出口的成本将会进一步降低,这样将在很大程度上增强畜产品国际竞争力,更重要的是为畜产品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带来了契机,也给吉林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广大的发展空间。
2.4 问题分析
2.4.1 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现代畜牧业应坚持以可持续发展原则。从保护生态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的角度来看,过度超载放牧的吉林省西部草场,己大面积退化、碱化、沙化,载畜能力不断下降。由于未进行有效处理的粪便、废物、废水等污染,破坏了居民生活和生产环境,被破坏严重生态环境,阻碍了吉林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的进一步发展。
2.4.2 国内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问题 我国的畜产品不安全问题时有发生,畜牧产品从生产到最终的消费环节都存在不安全隐患。例如2005年的苏丹红事件后,中国对“苏丹红一号”实行从生产、流通、餐饮各环节所展开的“围剿”行动,2007年“龙凤”、“思念”速冻食品检出致病菌,2008年震惊全国的三鹿奶粉事件以及2011年的瘦肉精事件等。据国家卫生部的官方统计数据来看,我国重大中毒事件起数、中毒人数及死亡人数一直居高不下,这些事件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进程,也间接地制约着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速度。
3进一步加快发展吉林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的途径
3.1做好组织领导工作
把加快发展畜牧业专业合作社作为破解“三农”问题的关键。把加快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管理工作,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抓起来。纳入各级畜牧局领导班子分工,同时纳入业务科室的管理范畴,工作方式方法要不断创新,主动与有关管理部门协调沟通,创造有利于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环境,引导企业、能人和科技人员兴办、创办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努力提高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的整体素质,发挥其带动功能。
3.2 规范农村各类畜牧专业合作组织
健全市场制度、完善农村养殖合作社,进一步提高养殖户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发展畜牧业专业合作要建立健全养殖协会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其在市场开拓、信息咨询、技术推广、维权保障等方面的作用,组织基地农户合理安排养殖生产,为规避市场风险,还需做好生产中各环节的指导服务,使畜禽养殖基地与市场的完美对接。
3.3 促进畜禽加工企业与养殖合作社之间的密切合作
建成战略合作平台,形成封闭运行模式信贷资金产业链。加工企业为相应的养殖合作社提供担保、养殖合作社为入社的规模养殖场担保、养殖户也为养殖合作社提供担保的信誉保障机制,形成以产业信誉链接的新型融资模式。推行加工企业间与养殖合作社的远期订单合作,加工企业向养殖合作社派驻兽医,实行跟踪服务,直接指导畜禽养殖生产,建立紧密的产供销合作关系。由政府管理部门推荐,银行放贷,对经营规范、管理科学的合作社,提供资金支持,建立行政部门与银行信贷部门间的紧密协作关系。
3.4政府部门要加大对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
各级政府部门应该按照国家和吉林省兴牧惠农政策来解决龙头企业、畜禽规模化养殖场(小区)流动资金不足问题,大力争取各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投入,多方筹措资金,引进更多资金投入畜牧业专业合作社为其发展提供资金支持,鼓励龙头企业以承贷承还、信贷担保等方式保证资金投入,缓解专业合作社资金困难。
参考文献
[1]孙福余.吉林省畜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专题调研汇报[J].吉林畜牧兽医,2012(06):15-16.
[2]鲁俊.关于加快吉林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思考[J].吉林畜牧兽医,2010(09):56-59.
[3] 丁艳杰.青州因地制宜探索多模式合作社发展之路[J].农业知识,2011,(02).
[4]王婷.关于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思考[J].饲料广角,2011(24):46-48.
[5] 王建峰.农民专业合作社需要更多的激励扶持政策[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
[6] 张俊海.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践与探索[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7分会场——城乡一体化与“三农”创新发展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1.
[7] 姜葵,徐琛,张亚平.江苏农民合作社向纵深发展[J].江苏农村经济,2010,(08).
[8] 李诗兵,李军.对当前畜禽专合组织现状的思考与对策[J].中国畜禽种业,2010,(02).
[9] 徐辉.农民专业合作社型人力资本团队形成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湖北省5市173户农户的调查数据[J].中国农学通报,2010,(03).
[10] 王戎,蒲春玲,王玉龙.新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现状及对策[J].新疆社科论坛,2010,(01).
作者简介:杨光,硕士,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管理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