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一旦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关键词:民主;平等;开放;灵活教学;创设情境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一旦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但是长期以来,教师总是习惯于板着一张严肃的面孔,高高的站在讲台上俯视着学生,就像帝王在巡视着他的子民,无形中给学生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它使学生产生惧怕之情,被动地服从于教师。同时,为了考试成绩而追求共性,忽视个性,强调统一,回避差异,出现了教参为教师导读,教师为学生导读,基本上把教参视为唯一标准的现象。结果课堂沉闷得像一潭死水。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民主教学,平等交流。在这一点上,我们真应该向两千多年前的大教育家孔子学习。一天,孔子的学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孔子充分利用了这个进行教育的好机会,给学生上了一堂生动活泼的“言志课”。孔子虽然博学多才,思想睿智,但语态和蔼,教态亲切,一点没有居高临下、唯我独尊的学者及师长架子。而是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轻言细语地说:“不要因为我比你们年长一些,你们就拘束不说。你们平时总是说:‘没有人了解我(的远大志向)啊!’‘没有人了解我(的远大志向)啊!’如果有人了解你们、任用你们,你们打算怎么做呢?”(见《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的这种角色定位,孔子的这种平易态度,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气氛,学生哪还有什么拘束?哪还有什么顾虑?自然是一个个争相发言,尽表心志,畅谈治国之方略,勾画施政之蓝图,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渴望受到尊重,渴望与老师平等交流,渴望自由地发表意见。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的这一心理需要,在课堂上给学生完全的尊重,真诚地与学生交流。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语文(上)第16课《猫》时,我引导学生去分析文中出现的人物:三妹、“我”、妻、张妈、李妈、周家丫头、偷猫的人,他们各自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大家在課上进行小组讨论,各抒己见。讨论过后,各小组选出代表发言。三妹并不是真正爱猫的人,她只是喜欢外形漂亮的小猫,把小猫当玩物而已。“我”虽然妄下断语,冤枉第三只猫,内心自责、愧疚,却也只是停留在思想的层面上,并没有用实际行动去弥补自己的过失。张妈收留了第三只猫,每天照顾它,明知道它受了冤枉,却也只能默默无言,没有办法辩驳。因为她是家里的下人,没有地位,没有为猫辩驳的权利。李妈,知道吃鸟的是黑猫,却没有为第三只猫申辩,坐视不理。周家丫头,知道第二只猫是我家的,陌生人偷走猫却不加阻止,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妻子没有亲眼看见第三只猫吃鸟,却认定是它吃了鸟,对第三只猫存有偏见。在学生发表自己看法的时候,我能感受到他们迸发的思想的火花,敢说,说得有理有据,说得精彩到位,学习的兴趣非常浓厚。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去分析这篇文章的主旨,思路打开了,认识深刻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灵活教学,快乐学习。记得有一次我在讲《列夫·托尔斯泰》一课时,对于托尔斯泰的肖像描写部分,我并没有直接让学生找出作者是如何描写他的各部位的。而是做了一个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读课文留下的印象,画出托尔斯泰的肖像,比比看谁画的最接近课文中的描述。于是大家热情高涨地用稚嫩的笔法极尽夸张地勾勒托尔斯泰多毛的脸庞,迎风飘动的长髯,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泡沫似的鬈发……同学们画完后再对照课文进行修补纠正。对于绝大多数都没有绘画基础的同学来说,他们的“作品”实在是惨不忍睹。但是他们还是一遍遍地读课文,一遍遍地修改,一遍遍地相互纠错、逗笑、“欣赏”……即使下课了,他们还意犹未尽地讨论着。毕业后,当我再和他们谈起初中的学习生活时,他们记忆最深刻的还是那一堂有趣的课,还有那令人难忘的大师相貌。
3、个性解读,鼓励发言。我们要注重学生的阅读感受与体验。西方有句谚语:“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文本中的人物形象精神意蕴带有不确定性,读者的经历的不同、观念的不同,加之欣赏角度的不同,对人物形象的解读也会有所差异。所以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独立思考的结果,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对于他们的讨论与回答,我们应该及时给予反馈,并坚持鼓励为主,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培养他们相信自我、勇于探索的品质。对于“弱势群体”的存在,我们更要静下心来,毫不吝啬地给予帮助,同样把最灿烂的笑容留给他们。还他们一个自由开放的课堂。但是,我们应该注意,民主、开放的课堂,并不等于课堂是放任自流的,是天马行空的,甚至是一盘散沙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懂得在细心聆听学生对文本的感受与见解的同时要及时介入,善于评价、总结、拓展、补充、提升,不能整节课都让学生说了算,因为虽然学生对文本有自己的感受、体会,但对文本的理解是不同层次的,甚至是肤浅的、片面的。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语文(上)《植树的牧羊人》一课时,我要求学生结合文章具体内容,以“他是一个_________的人”的形式说说你对牧羊人的认识。给学生自主学习8分钟的时间,在课本上做批注,注意抓住对人物进行细节描写的语句。然后学生自由发言,我在黑板上进行板书整理。最终,学生总结出了16条人物的性格。而这些内容并不是教参上全写到的。我允许学生有个性看法,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认识,加以适当的点拨引导,所以学生能够积极踊跃发言,语文课堂上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此外,学生找到与牧羊人中相关的内容: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还能仔细区分,哪些是直接描写,哪些是间接描写。最后,又从表达方式上加以辨别,学生认识到了议论的重要性。研究完这个问题,再去探讨《植树的牧羊人》课文主旨,学生又能多角度地去分析,说出自己的认识。
4、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情境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所谓情境,就是“情”与“境”的交融,它包括情感与环境两方面的内容。在教学中如果为学生创设主动、恰如其分的情境氛围,便可唤起学生的想象和愉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国家著名特级语文教师韩军老师在讲《老王》一课时,他带领学生分析完老王不幸的命运后,用京东大鼓的形式,哀婉的曲调歌唱出老王一生的悲酸,使学生产生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在分析谁更应该为老王的命运而感到愧疚的环节中,他设定自己是天堂里的老王,学生扮演现在的北京市长,与学生即兴表演情景剧《遥问天堂,一个愧怍的电话》,不但生动有趣,更让学生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可谓是一举多得。此外,现代电教手段打破时空限制,对创设一定的情境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如播放课件、放录像,把生动形象的画面配以美好和谐的音乐,化抽象的文字为可观的图像,以直观的形象促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以生动的情境引发学生心灵的感知、情感的共鸣,创造出最佳的情境,让学生在愉悦的感受中接受知识,从而达到对课文的深层理解与感悟。但是多媒体教学不能取代了听说读写等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盲目的依赖多媒体技术,从而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将它与有效的传统的教学方法结合起来,根据课堂需要,适量、适当地使用,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率,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各有妙招,以上仅是我个人的一点浅薄的认识。
关键词:民主;平等;开放;灵活教学;创设情境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一旦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但是长期以来,教师总是习惯于板着一张严肃的面孔,高高的站在讲台上俯视着学生,就像帝王在巡视着他的子民,无形中给学生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它使学生产生惧怕之情,被动地服从于教师。同时,为了考试成绩而追求共性,忽视个性,强调统一,回避差异,出现了教参为教师导读,教师为学生导读,基本上把教参视为唯一标准的现象。结果课堂沉闷得像一潭死水。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民主教学,平等交流。在这一点上,我们真应该向两千多年前的大教育家孔子学习。一天,孔子的学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孔子充分利用了这个进行教育的好机会,给学生上了一堂生动活泼的“言志课”。孔子虽然博学多才,思想睿智,但语态和蔼,教态亲切,一点没有居高临下、唯我独尊的学者及师长架子。而是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轻言细语地说:“不要因为我比你们年长一些,你们就拘束不说。你们平时总是说:‘没有人了解我(的远大志向)啊!’‘没有人了解我(的远大志向)啊!’如果有人了解你们、任用你们,你们打算怎么做呢?”(见《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的这种角色定位,孔子的这种平易态度,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气氛,学生哪还有什么拘束?哪还有什么顾虑?自然是一个个争相发言,尽表心志,畅谈治国之方略,勾画施政之蓝图,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渴望受到尊重,渴望与老师平等交流,渴望自由地发表意见。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的这一心理需要,在课堂上给学生完全的尊重,真诚地与学生交流。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语文(上)第16课《猫》时,我引导学生去分析文中出现的人物:三妹、“我”、妻、张妈、李妈、周家丫头、偷猫的人,他们各自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大家在課上进行小组讨论,各抒己见。讨论过后,各小组选出代表发言。三妹并不是真正爱猫的人,她只是喜欢外形漂亮的小猫,把小猫当玩物而已。“我”虽然妄下断语,冤枉第三只猫,内心自责、愧疚,却也只是停留在思想的层面上,并没有用实际行动去弥补自己的过失。张妈收留了第三只猫,每天照顾它,明知道它受了冤枉,却也只能默默无言,没有办法辩驳。因为她是家里的下人,没有地位,没有为猫辩驳的权利。李妈,知道吃鸟的是黑猫,却没有为第三只猫申辩,坐视不理。周家丫头,知道第二只猫是我家的,陌生人偷走猫却不加阻止,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妻子没有亲眼看见第三只猫吃鸟,却认定是它吃了鸟,对第三只猫存有偏见。在学生发表自己看法的时候,我能感受到他们迸发的思想的火花,敢说,说得有理有据,说得精彩到位,学习的兴趣非常浓厚。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去分析这篇文章的主旨,思路打开了,认识深刻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灵活教学,快乐学习。记得有一次我在讲《列夫·托尔斯泰》一课时,对于托尔斯泰的肖像描写部分,我并没有直接让学生找出作者是如何描写他的各部位的。而是做了一个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读课文留下的印象,画出托尔斯泰的肖像,比比看谁画的最接近课文中的描述。于是大家热情高涨地用稚嫩的笔法极尽夸张地勾勒托尔斯泰多毛的脸庞,迎风飘动的长髯,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泡沫似的鬈发……同学们画完后再对照课文进行修补纠正。对于绝大多数都没有绘画基础的同学来说,他们的“作品”实在是惨不忍睹。但是他们还是一遍遍地读课文,一遍遍地修改,一遍遍地相互纠错、逗笑、“欣赏”……即使下课了,他们还意犹未尽地讨论着。毕业后,当我再和他们谈起初中的学习生活时,他们记忆最深刻的还是那一堂有趣的课,还有那令人难忘的大师相貌。
3、个性解读,鼓励发言。我们要注重学生的阅读感受与体验。西方有句谚语:“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文本中的人物形象精神意蕴带有不确定性,读者的经历的不同、观念的不同,加之欣赏角度的不同,对人物形象的解读也会有所差异。所以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独立思考的结果,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对于他们的讨论与回答,我们应该及时给予反馈,并坚持鼓励为主,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培养他们相信自我、勇于探索的品质。对于“弱势群体”的存在,我们更要静下心来,毫不吝啬地给予帮助,同样把最灿烂的笑容留给他们。还他们一个自由开放的课堂。但是,我们应该注意,民主、开放的课堂,并不等于课堂是放任自流的,是天马行空的,甚至是一盘散沙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懂得在细心聆听学生对文本的感受与见解的同时要及时介入,善于评价、总结、拓展、补充、提升,不能整节课都让学生说了算,因为虽然学生对文本有自己的感受、体会,但对文本的理解是不同层次的,甚至是肤浅的、片面的。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语文(上)《植树的牧羊人》一课时,我要求学生结合文章具体内容,以“他是一个_________的人”的形式说说你对牧羊人的认识。给学生自主学习8分钟的时间,在课本上做批注,注意抓住对人物进行细节描写的语句。然后学生自由发言,我在黑板上进行板书整理。最终,学生总结出了16条人物的性格。而这些内容并不是教参上全写到的。我允许学生有个性看法,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认识,加以适当的点拨引导,所以学生能够积极踊跃发言,语文课堂上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此外,学生找到与牧羊人中相关的内容: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还能仔细区分,哪些是直接描写,哪些是间接描写。最后,又从表达方式上加以辨别,学生认识到了议论的重要性。研究完这个问题,再去探讨《植树的牧羊人》课文主旨,学生又能多角度地去分析,说出自己的认识。
4、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情境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所谓情境,就是“情”与“境”的交融,它包括情感与环境两方面的内容。在教学中如果为学生创设主动、恰如其分的情境氛围,便可唤起学生的想象和愉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国家著名特级语文教师韩军老师在讲《老王》一课时,他带领学生分析完老王不幸的命运后,用京东大鼓的形式,哀婉的曲调歌唱出老王一生的悲酸,使学生产生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在分析谁更应该为老王的命运而感到愧疚的环节中,他设定自己是天堂里的老王,学生扮演现在的北京市长,与学生即兴表演情景剧《遥问天堂,一个愧怍的电话》,不但生动有趣,更让学生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可谓是一举多得。此外,现代电教手段打破时空限制,对创设一定的情境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如播放课件、放录像,把生动形象的画面配以美好和谐的音乐,化抽象的文字为可观的图像,以直观的形象促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以生动的情境引发学生心灵的感知、情感的共鸣,创造出最佳的情境,让学生在愉悦的感受中接受知识,从而达到对课文的深层理解与感悟。但是多媒体教学不能取代了听说读写等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盲目的依赖多媒体技术,从而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将它与有效的传统的教学方法结合起来,根据课堂需要,适量、适当地使用,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率,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各有妙招,以上仅是我个人的一点浅薄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