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语文》课程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欣赏、理解和表达能力,对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塑造良好的人格有重要作用。高职院校应重视《大学语文》的教学,根据培养对象对《大学语文》课程进行定位。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课必须人文性、工具性与科学性并重,正视高职《大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寻求有效教学的解决方法。通过专升本《大学语文》的有效教学,以端正的态度和责任感对待课堂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大学语文》的自主学习,以提高学生的专升本学习成绩,既为学生的进一步深造做好准备,也为高职学生积淀文化底蕴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高职 ; 《大学语文》 ; 自主学习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I206. 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2-0248-02
高校的《大学语文》教育走过一个漫长的曲折过程,由20世纪80年代的《大学语文》进入各高校的课堂,各专业纷纷开设《大学语文》课程,到后来的教学改革使《大学语文》边缘化,令人感到十分地惋惜。2006年9月,中办、国办发布《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应该是重新振兴《大学语文》的一个转折点,国家的重视文化的传承又给《大学语文》一个新的希望,可是作为高职院校重工具实用主义出发,还是不能还原给《大学语文》一个应有的地位。
作为传统文化载体的《大学语文》,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一直以来,传统应试《大学语文》教学基本都是采取“教师讲、学生背”的注入式教学。教师手拿一本教材,文言文教学逐字逐句串讲,一字不漏;学生把老师讲解的内容记下来,课后背下来。这种灌注式的教学,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造成了对《大学语文》的厌学心理,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和能力。
特别是在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的人文性没有发挥出来,文言文在教材中所占比例偏大,偏深偏难,其结果是教师教得很累,学生学得索然无味,教学效果事倍功半。我们应该正视高职《大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寻求有效教学的解决方法。
一、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的必要性
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缺乏,而《大学语文》在人文教育方面具有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和意义。黄高才先生是一位一直从事《大学语文》课程功能研究的,他曾经说:“汉语的运用能力对每一位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高职院校首先应该保证足够的课时开好《大学语文》课。”[1]《大学语文》植根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它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文化构成,它所承载的是我们民族的文化精神和文明成果。
目前,高职院校大都没有开设《《大学语文》》的课程,有些只是为了迎接专升本,临时抱佛脚考前开设《大学语文》,教师仍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虽然有的加了PPT教学,也只不过照本宣科的蓝本,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方法循规蹈矩,做做练习题和试卷,还是一种应试教育的模式。难以帮助学生积淀文化底蕴,提高阅读、欣赏、理解和表达能力。
“文学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当今社会进入新媒体时代、数字化时代、图像化时代,文学的存在空间受到严重挤压。但文学是永远不会消亡的,因为它是语言的艺术,任何时候人们都需要从文学中汲取营养。”[2]高职院校专升本的《大学语文》,提升人文精神,塑造良好的人格。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学生的进一步深造做好准备。
要让课堂生动起来是教师们必须思考的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认为在教学中应采用一些多元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营造一种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教学互动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处于愿学、乐学的学习状态,是提高学生学习《大学语文》的效率和效果的好方法。
基于上述原因,改革高职院校的专升本《大学语文》教学方法,制订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是必要和及时的,也是值得探索和研究的教改课题,我们将认真研究。
二、高职《大学语文》教学的双重任务
“高职院校专升本《大学语文》教学研究,始终要紧紧围绕高职学生的特点进行,瞄准培养目标,正确定位,因材施教,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这是研究的重之重任,这样才能在高职院校专升本《《大学语文》》教学这块土地上收获累累硕果,让高职学生感受到与高中应试教育截然不同的《大学语文》教育和熏陶。” [3]
普通高校一直以来对学生的人文教育比较重视,也可以说他们站得高,看得远,能够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着想,使大学生插上了科学与人文的双翼,让学生在事业上飞得更高、更远;而一些高职院校却急功近利,把《大学语文》只当作工具学科,甚至从眼前的需求确定人文的价值,因而对《大学语文》课程的认识上出现偏颇,认为学习点古文一点用处也没有。西安联合大学黄高才教授说:“同样是《老子》,在思想博大的人看来,它是一部人生哲学,细细研读能够从中去获得极其丰富的思想营养;而在思想浅薄的人看来,它只是一部古书、几篇古文而已,读与不读都一样。对于《大学语文》课的认识,道理与此相同。”
《大学语文》教育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它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大学语文》又是一种审美教育(情感教育),培养学生阅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观;《大学语文》还是人格教育,意在用文学和文化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大学语文》教育可以是一种互动式的教育,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大学语文》教育还可以是一种延伸的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大学语文》既包含了深刻的哲理,也蕴藏了儒释道的美学原理,体现了“中和之美”,呈现了“见素抱朴”返璞归真的自由境界。《大学语文》是国学中的经典选摘,又是现当文学的发展与西方文化的交融。因此,不能单单把《大学语文》看作是一门工具学科,它博大精深,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塑造学生的高尚心灵,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 因此,我们认为高职院校应重视《大学语文》的教学,应根据培养对象对《大学语文》课程进行定位。一是要从培养目标的需要了出发,特别关注高职学生这一批次的人文素养与人文精神的培养。二是要从课程本身所具有的功能出发,《大学语文》承载着中华优秀文化的宝贵财富;三是要从语文这个工具学科出发,没有语文的基础,影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发展。从这些方面考虑,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课必须人文性、工具性与科学性并重,《大学语文》的教学必须是应用性和文学性同行,把能力的培养与素质的提高并行。
《大学语文》要表现出“人文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利用文学形象的激励、感召和影响,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灵魂,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他人,团结协作、与人和谐相处的品德;二是利用文本所承载的思想,培养他们具有坚忍不拔的毅力与顽强拼搏的精神。其科学性主要表现在《大学语文》课具有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改善学生思维品质的功能。这主要源于两点:一是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人的语言能力的发展必然促使其思维能力的发展;二是文学是形象思维的产物,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与欣赏,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与联想能力,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4]
因此,高职院校要重视《大学语文》的教学,把理论的探索与实践教学研究相结合,在专升本《大学语文》的实践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然后在实践中验证其可行性,是教学改革研究的基本方法。
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
一是解决提高高职学生《大学语文》教学效果的问题。研究如何改革高职专升本《大学语文》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新的教学途径和方法,提高专升本《大学语文》的教学效果。
二是解决提高高职应试《大学语文》学生考试成绩的问题。使学生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升学生的专升本《大学语文》学习能力,掌握学习的方法和答题的技巧,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提高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成绩。
三是解决提高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问题。专升本《大学语文》课程不但要教给大学生知识,取得更好的考试成绩,更应当融合高校素质教育理念,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其提升人生境界。使他们读懂人生,学会做人。
“健全人格是认知(知)、情感(情)、意志(意)三方面高度平衡发展的结果,那么《大学语文》教师就应该在每一个教学行为中,着重对学生知情意培养的探索。”[5]
三、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
研究专升本《大学语文》教学策略,首先要改革传统的不适宜的教法,探索《大学语文》教学方法。其次要研究学生事半功倍的学法,指导学生探究性的学习方法;同时要研究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高职学生人文精神,达到良好的《大学语文》教学效果。
一是以端正的态度和责任感对待课堂教学活动。
1.研究专升本《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以教学大纲为准绳,同时研究相应的教材,覆盖所有考试的知识点,以点带面,教学中做到重点突出。
2.研究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构建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讲授《大学语文》的教师自身也要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人格魅力,被学生所尊敬和接受。
二是培养学生专升本《大学语文》的学习兴趣。
1.明确学习目的,增强内动力,激发学习专升本《大学语文》的兴趣,把应试教育,变成有兴趣的学习,改变学生以往的有压力的学习。
2.注重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改变以题海战术,精讲神练。
3.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探索性学习。虽然是专升本,《大学语文》教材承载着许多知识,需要学生深入学习和探究,教师要“授之以渔”,教给学生以有效方法。
三是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方法。
首先,课前运用信息化平台或教学网站教学。按教学计划,把每周的教学任务以学案的形式传到平台上,先让学生自行解决字词等基本问题,使学生能够阅读经典的课文,并且了解时代背景和文章大意。学生自己动手查阅资料,既训练了他们的综合能力。同时学生又可以很好地阅读和理解文章内容,体悟出更多的文化内涵。
其次,课中教师运用PPT等多媒体教学手段,突出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增加课堂教学的密度和张力,同时又使教学变化了形式和增加了趣味。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或答疑,可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根据不同内容选取启发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等等,同时也可按着考试题型分析试卷。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可以把问题引向深入。强化了学生记忆的知识,也增强了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注意强化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再次,注重引导学生进入语文情境和人文意境,使学生把握了经典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古代文人的“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气节,近代大师们改革的坚强意志,鲁迅“立人”思想的划时代意义,现代作家对人生的把握,给高职学生以很多教育,对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起到了很大作用。诗歌的意境美,散文的哲理内涵,小说对人物的刻画,戏剧的语言对话及角色扮演,诸多的艺术性,都给高职学生以艺术盛宴。既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又启发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对文学艺术欣赏能力及对情感的感悟能力。
总之,在当今信息经济高度发展的时代,《大学语文》教学不仅使高职学生增长了知识,也培养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通过《大学语文》经典文章的阅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审美领悟能力,进而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帮助学生构筑精神家园,为学生走上社会奠定了基础,也为高职学生插上了科学性和人文性的双翼,愿他们能展翅飞翔!
参考文献
[1]黄高才.大学里很重要的一门课[M].《大学语文》.西安: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7.
[2]张修明、胡铁成.《大学语文》课程探析J,黑龙江教育,2012(9):30、31.
[3]宁朝红.新型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语文课程改革之我见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4、5.
[4]王冰.关于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教学的几个问题J,职业教育,2008(8):88、89.
[5]明洪慧.《大学语文》对学生知情意培养的探索J,文学教育,2012(07):118、119.
作者简介:刘桂萍(1963- ),女,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从事素质教育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关键词】高职 ; 《大学语文》 ; 自主学习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I206. 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2-0248-02
高校的《大学语文》教育走过一个漫长的曲折过程,由20世纪80年代的《大学语文》进入各高校的课堂,各专业纷纷开设《大学语文》课程,到后来的教学改革使《大学语文》边缘化,令人感到十分地惋惜。2006年9月,中办、国办发布《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应该是重新振兴《大学语文》的一个转折点,国家的重视文化的传承又给《大学语文》一个新的希望,可是作为高职院校重工具实用主义出发,还是不能还原给《大学语文》一个应有的地位。
作为传统文化载体的《大学语文》,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一直以来,传统应试《大学语文》教学基本都是采取“教师讲、学生背”的注入式教学。教师手拿一本教材,文言文教学逐字逐句串讲,一字不漏;学生把老师讲解的内容记下来,课后背下来。这种灌注式的教学,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造成了对《大学语文》的厌学心理,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和能力。
特别是在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的人文性没有发挥出来,文言文在教材中所占比例偏大,偏深偏难,其结果是教师教得很累,学生学得索然无味,教学效果事倍功半。我们应该正视高职《大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寻求有效教学的解决方法。
一、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的必要性
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缺乏,而《大学语文》在人文教育方面具有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和意义。黄高才先生是一位一直从事《大学语文》课程功能研究的,他曾经说:“汉语的运用能力对每一位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高职院校首先应该保证足够的课时开好《大学语文》课。”[1]《大学语文》植根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它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文化构成,它所承载的是我们民族的文化精神和文明成果。
目前,高职院校大都没有开设《《大学语文》》的课程,有些只是为了迎接专升本,临时抱佛脚考前开设《大学语文》,教师仍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虽然有的加了PPT教学,也只不过照本宣科的蓝本,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方法循规蹈矩,做做练习题和试卷,还是一种应试教育的模式。难以帮助学生积淀文化底蕴,提高阅读、欣赏、理解和表达能力。
“文学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当今社会进入新媒体时代、数字化时代、图像化时代,文学的存在空间受到严重挤压。但文学是永远不会消亡的,因为它是语言的艺术,任何时候人们都需要从文学中汲取营养。”[2]高职院校专升本的《大学语文》,提升人文精神,塑造良好的人格。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学生的进一步深造做好准备。
要让课堂生动起来是教师们必须思考的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认为在教学中应采用一些多元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营造一种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教学互动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处于愿学、乐学的学习状态,是提高学生学习《大学语文》的效率和效果的好方法。
基于上述原因,改革高职院校的专升本《大学语文》教学方法,制订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是必要和及时的,也是值得探索和研究的教改课题,我们将认真研究。
二、高职《大学语文》教学的双重任务
“高职院校专升本《大学语文》教学研究,始终要紧紧围绕高职学生的特点进行,瞄准培养目标,正确定位,因材施教,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这是研究的重之重任,这样才能在高职院校专升本《《大学语文》》教学这块土地上收获累累硕果,让高职学生感受到与高中应试教育截然不同的《大学语文》教育和熏陶。” [3]
普通高校一直以来对学生的人文教育比较重视,也可以说他们站得高,看得远,能够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着想,使大学生插上了科学与人文的双翼,让学生在事业上飞得更高、更远;而一些高职院校却急功近利,把《大学语文》只当作工具学科,甚至从眼前的需求确定人文的价值,因而对《大学语文》课程的认识上出现偏颇,认为学习点古文一点用处也没有。西安联合大学黄高才教授说:“同样是《老子》,在思想博大的人看来,它是一部人生哲学,细细研读能够从中去获得极其丰富的思想营养;而在思想浅薄的人看来,它只是一部古书、几篇古文而已,读与不读都一样。对于《大学语文》课的认识,道理与此相同。”
《大学语文》教育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它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大学语文》又是一种审美教育(情感教育),培养学生阅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观;《大学语文》还是人格教育,意在用文学和文化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大学语文》教育可以是一种互动式的教育,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大学语文》教育还可以是一种延伸的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大学语文》既包含了深刻的哲理,也蕴藏了儒释道的美学原理,体现了“中和之美”,呈现了“见素抱朴”返璞归真的自由境界。《大学语文》是国学中的经典选摘,又是现当文学的发展与西方文化的交融。因此,不能单单把《大学语文》看作是一门工具学科,它博大精深,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塑造学生的高尚心灵,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 因此,我们认为高职院校应重视《大学语文》的教学,应根据培养对象对《大学语文》课程进行定位。一是要从培养目标的需要了出发,特别关注高职学生这一批次的人文素养与人文精神的培养。二是要从课程本身所具有的功能出发,《大学语文》承载着中华优秀文化的宝贵财富;三是要从语文这个工具学科出发,没有语文的基础,影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发展。从这些方面考虑,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课必须人文性、工具性与科学性并重,《大学语文》的教学必须是应用性和文学性同行,把能力的培养与素质的提高并行。
《大学语文》要表现出“人文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利用文学形象的激励、感召和影响,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灵魂,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他人,团结协作、与人和谐相处的品德;二是利用文本所承载的思想,培养他们具有坚忍不拔的毅力与顽强拼搏的精神。其科学性主要表现在《大学语文》课具有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改善学生思维品质的功能。这主要源于两点:一是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人的语言能力的发展必然促使其思维能力的发展;二是文学是形象思维的产物,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与欣赏,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与联想能力,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4]
因此,高职院校要重视《大学语文》的教学,把理论的探索与实践教学研究相结合,在专升本《大学语文》的实践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然后在实践中验证其可行性,是教学改革研究的基本方法。
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
一是解决提高高职学生《大学语文》教学效果的问题。研究如何改革高职专升本《大学语文》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新的教学途径和方法,提高专升本《大学语文》的教学效果。
二是解决提高高职应试《大学语文》学生考试成绩的问题。使学生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升学生的专升本《大学语文》学习能力,掌握学习的方法和答题的技巧,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提高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成绩。
三是解决提高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问题。专升本《大学语文》课程不但要教给大学生知识,取得更好的考试成绩,更应当融合高校素质教育理念,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其提升人生境界。使他们读懂人生,学会做人。
“健全人格是认知(知)、情感(情)、意志(意)三方面高度平衡发展的结果,那么《大学语文》教师就应该在每一个教学行为中,着重对学生知情意培养的探索。”[5]
三、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
研究专升本《大学语文》教学策略,首先要改革传统的不适宜的教法,探索《大学语文》教学方法。其次要研究学生事半功倍的学法,指导学生探究性的学习方法;同时要研究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高职学生人文精神,达到良好的《大学语文》教学效果。
一是以端正的态度和责任感对待课堂教学活动。
1.研究专升本《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以教学大纲为准绳,同时研究相应的教材,覆盖所有考试的知识点,以点带面,教学中做到重点突出。
2.研究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构建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讲授《大学语文》的教师自身也要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人格魅力,被学生所尊敬和接受。
二是培养学生专升本《大学语文》的学习兴趣。
1.明确学习目的,增强内动力,激发学习专升本《大学语文》的兴趣,把应试教育,变成有兴趣的学习,改变学生以往的有压力的学习。
2.注重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改变以题海战术,精讲神练。
3.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探索性学习。虽然是专升本,《大学语文》教材承载着许多知识,需要学生深入学习和探究,教师要“授之以渔”,教给学生以有效方法。
三是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方法。
首先,课前运用信息化平台或教学网站教学。按教学计划,把每周的教学任务以学案的形式传到平台上,先让学生自行解决字词等基本问题,使学生能够阅读经典的课文,并且了解时代背景和文章大意。学生自己动手查阅资料,既训练了他们的综合能力。同时学生又可以很好地阅读和理解文章内容,体悟出更多的文化内涵。
其次,课中教师运用PPT等多媒体教学手段,突出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增加课堂教学的密度和张力,同时又使教学变化了形式和增加了趣味。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或答疑,可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根据不同内容选取启发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等等,同时也可按着考试题型分析试卷。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可以把问题引向深入。强化了学生记忆的知识,也增强了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注意强化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再次,注重引导学生进入语文情境和人文意境,使学生把握了经典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古代文人的“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气节,近代大师们改革的坚强意志,鲁迅“立人”思想的划时代意义,现代作家对人生的把握,给高职学生以很多教育,对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起到了很大作用。诗歌的意境美,散文的哲理内涵,小说对人物的刻画,戏剧的语言对话及角色扮演,诸多的艺术性,都给高职学生以艺术盛宴。既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又启发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对文学艺术欣赏能力及对情感的感悟能力。
总之,在当今信息经济高度发展的时代,《大学语文》教学不仅使高职学生增长了知识,也培养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通过《大学语文》经典文章的阅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审美领悟能力,进而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帮助学生构筑精神家园,为学生走上社会奠定了基础,也为高职学生插上了科学性和人文性的双翼,愿他们能展翅飞翔!
参考文献
[1]黄高才.大学里很重要的一门课[M].《大学语文》.西安: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7.
[2]张修明、胡铁成.《大学语文》课程探析J,黑龙江教育,2012(9):30、31.
[3]宁朝红.新型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语文课程改革之我见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4、5.
[4]王冰.关于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教学的几个问题J,职业教育,2008(8):88、89.
[5]明洪慧.《大学语文》对学生知情意培养的探索J,文学教育,2012(07):118、119.
作者简介:刘桂萍(1963- ),女,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从事素质教育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